頂點小說網->都市->四合院之我是學神->章節

第三百零四章萬噸巨輪的開端——東風號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玩笑歸玩笑,吃飯歸吃飯,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事情的話,這些都要往後站站了。

一進入船艙後面臨時搭建的辦公室裡,林校長跟張院長就迫不及待的問起了半潛船的事情來了。

“我當時什麼事情呢,就為這個你們兩位這麼大的年紀從京城跑到這裡來,還暈船,等的迫不及待了,真是的,這事我回京城再給你們解釋不就行了嗎?”

等到兩位告訴了他們此行的目的時,他才知道今天一大早見到梁專家的時候說的到時候就知道的原因了,就這還保密個啥。

“你說的倒是輕巧,但我們可不行啊,因為這個,昨天晚上我把電話都打到中華造船廠去了,就是詢問著一種船的事情,結果啊,不但是我,包括你們張院長以及造船廠的工程師都是一晚上睡不著覺呢,心裡老覺得是個事,這不一大早我們就往這邊來了,你是不知道,咱們國內的造船業現在是處在一個摸索前進的階段,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就要想盡辦法搞研發,既然現在有一種新型的船種出現,那我們能不急嗎?”

聽了林校長的話,王洛陷入沉思,久久不能釋懷,是啊,華夏的造船業現在還處在探索階段,後世很多人可能不瞭解現階段的造船情況,只是一味的盯著軍艦來看,但民用上知之甚少。

這麼說吧,在1960年4月15日,我國第一艘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船——“東風”號在江南造船廠下水。

1968年1月8日,“東風”號宣告建成。

萬噸級是什麼概念呢?我們拿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動物——非洲象來舉個例子。非洲象中的“吉尼斯記錄”重達13.5噸,而東風號可以裝下800頭。

東風號可以從上海出發沿途不加燃料,經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直達英國倫敦,被譽為“華夏十大名船”之首,友情提示:東風號遠洋船是從事遠洋運輸的貨船,不是載人的客運輪船哦。

歷史課上,我們都學過宋元時期的海洋貿易,瞭解過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古代華夏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在世界上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但是在建國初期,相比於西方國家,我國的船舶工業基礎卻十分薄弱。其中的原因,大家應該都略知一二。比如數百年的閉關鎖國,西方的工業革命等等。

上世紀50年代,隨著第一個五年規劃的完成,造船工業開始發展,我國成功研製了5000噸級的沿海散貨船。但是,這並不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那時歐美國家的萬噸輪早已經不計其數。想要趕超世界,創造屬於我們咱們自己的驕傲,那就需要自主研製更大噸位的輪船。於是,在1958年,自行設計、製造萬噸級遠洋船,被列為《華夏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

1958年,相信大家對這個年份並不陌生。那正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速度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僅僅3個半月的時間,東風號的施工設計圖紙就被完成了。東風號的主設計師之一,許學彥院士回憶到,當初為了按要求縮短設計的時間,設計人員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時是家常便飯,他自己更是沒日沒夜地幹,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那個年代可沒有先進的軟體,圖紙都是設計人員一筆一筆親手畫出來的,他們的艱辛可想而知。

所謂萬事開頭難,東風號作為華夏第一艘自主研發,製作的萬噸級遠洋船,它的生產過程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比如,剛開工的時候就遇到了放樣樓長不夠,沒辦法按照1:1的比例進行放樣的問題。放樣是船體建造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根據設計圖紙將船體線條和結構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放大。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根據圖紙,造一個巨大的船體模型,以後實船就會依據這個模型來製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什麼非要做一個這樣的模型,直接根據圖紙做不就好了?相信大家應該會有這樣的疑惑。實際上,在設計圖紙的時候,由於圖紙空間的限制,通常會採用1:50或者1:100的比例。這樣就導致在紙上看起來很光滑的線條,放大很多倍之後就可能有誤差,導致造出來的船體外形不那麼光順,不利於航行。有了這個巨型模型之後,就可以直觀地看出哪些地方要修改,也可以為後面的工作作參考。

為了解決場地不夠大的問題,放樣工人將樣船縮小了3/4,並且用多線性活絡樣板替代了單用樣板。

簡單地說就是原本一些船體連線的位置是單一不能變動的,而現在用活絡樣板就有了調整變動的餘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動位置和角度。

最後,工人們僅僅用了12天就完成了放樣下料任務。當年參與建造萬噸輪的技術員,蔡德福和孫光回憶道:“那時候,工人們苦一點累一點都不怕,怕就怕沒活幹,最怕就是趕不上進度。”不得不說,老一輩的吃苦、奉獻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去學習。

東風”號是一個大協作的產物,整個建造過程中有很多的自主創新研發。在東風號的諸多“第一”中,有兩個最值得一提的“第一”。

船舶的“心臟”——華夏第一臺8820匹船用低速重型柴油機。從宣佈建造萬噸輪開始,一機部九局產品設計四室、滬東造船廠、魔都船舶修造廠、魔都交通大學、新中動力機廠就開始合作設計8820匹柴油機。設計完成之後滬東造船廠、魔都船舶修造廠和新中動力廠同時投入生產。最後,滬東造船廠進行了試製。

雖然大家齊心合力一起研製,但是在試製和效能除錯階段,遇到了重重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專家們又多次進行了探討和修改。最終,在1965年 6月,8820匹柴油機及所屬輔機和裝置的效能評估透過。8820匹船用低速重型柴油機的成功研製也填補了我國船用柴油機的空白。

船舶必不可少的精密導航裝置——華夏第一套船用電羅經。雖然我國在試製電羅經上有一些經驗,但是製作萬噸輪的電羅經還是第一次。而且萬噸輪的電羅經產品零部件多達一萬八千多件,精密度要求十分高,製造難度非常大。

技術人員們從收集整理資料,製作圖紙開始,不停地摸索,反覆地實驗。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試製取得了成功。

東風號成功研製之後,我國開始批次建造萬噸級遠洋船。“陽”字號、“風”字號等幾十艘船相繼問世,造船業快速發展。如今建造萬噸級輪船似乎已經成了小兒科,但是請大家不要忘記我們現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關推薦:把女上司拉進紅顏群,我被曝光了開啟天堂的鑰匙天之鑰匙宇宙鑰匙重返快穿世界精靈機械師木葉:從只狼來的鳴人我編的假預言竟然都成真了?一切從大唐雙龍開始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