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四合院之我是學神->章節

第二百六十九章我們應該記住農民對這個國家的付出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而就是這些牛都是屬於隊上的資產,個人必須照顧好大的牲畜,一不小心生病或是死去,是要賠的。

自己私有的只是一些骨瘦如柴的雞鴨鵝,畢竟,連人都吃不飽,哪有多餘的糧食飼養動物。

很多姑娘和婦人也是農場上的“女戰士”,為了多掙工分、多分點糧食,她們力氣很大,大部分人一人就能養一萬斤糧。

這些個姑娘十八九歲,澄澈的眼神下,是那被歲月浸得黝黑的青春面龐,佈滿雙手的老繭,怎麼都跟她們的芳華不相匹配。

這年頭,大家不像現在有護手霜、保溼霜,甚至都沒有保護的意識。

冬天臉凍得皸裂、手上起凍瘡都是普遍的、常有的,有的小孩指頭上的裂口長達十幾釐米,父母也不在乎。

畢竟,這個年代,皮肉之傷是最小的事。

缺衣少食、飢寒交迫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的標籤,那些勞動者常常是捉襟見肘、衣衫破爛,畢竟,吃不飽的情況下,穿的再厚也還是會冷,這些農民於是練就了一門絕活。

他們把耕地的鐵鋤、刨糞的鐵鎬進行了加重,一方面不用精細加工工具可以減少成本,另一方面,負重情況下不停地揮舞鋤頭可以快速出汗,這樣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手上、腳上厚厚的老繭,是他們在田地裡征戰的勳章和紀念。

他們在淚與汗的交融下,揮舞著鋤頭與大自然一次次的抗衡,又一次次的勝利,滄桑的面龐下,是豐收的喜悅,更是打了勝仗的笑容。

這就是華夏人的精氣神,無論是在外國侵略者的壓迫下,還是在封建官僚主義的奴役下,無論是寒窗苦讀的知識分子,還是當午鋤禾的勞動者們,咱們華夏人始終仰起頭顱,為美好生活揮灑熱血。

在這個物資貴乏的時代,人民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正是這股子底氣和信心,支撐廣大勞動者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鼓足幹勁、鬥志昂揚。

他們是最普通的社會階層,是工人、是勞動者、是知識分子,他們穿越了黑暗的舊華夏,看透了世態炎涼、水深火熱,更見證了五星紅旗飄揚下國家和人民的自豪。

他們扛過了大饑荒時代,以敢拼敢幹的勇氣和行動為新華夏的建設而奮起直追。

由此,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崢嶸歲月,我們的爺爺輩,父輩們砥礪前行,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牛胰島素合成成功、川藏鐵路拔地而起、聯通你我······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雖說王洛提供的小麥種子到現在為止只是在試驗田的種植中獲得了豐收,還沒開始在廣大的普通農田試種,但這也是一個好的現象,讓像白村長這樣的普通農民看到了希望,人最怕的是沒有目標,沒有希望,但凡有一點機會,又有誰不想努力呢,白村長的老淚縱橫,說明了這一點。

“白村長,您這是幹什麼,今天糧食豐收那是好事,咱不哭,以後啊,相信咱們國家會有更好的種子出現,咱們國家從此再也沒有饑荒了,今天只是一個開始。”

白村長哭著,哭著,就要給王洛和眾位農大的老師跪下,來表達他的謝意,老百姓沒什麼東西拿的出手,只能透過最樸實的動作來表達感激之情,不過還沒等他跪到地上,眼疾手快的王洛一把就扶起了他。

“對,白老哥,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就是研發最好的種子來幫助咱們國家的人能吃飽飯,您不用感謝我們,要是下跪,也是我們給您跪,誰讓我們以前沒有研發出好的糧食種子讓咱們的百姓捱餓了呢,這是一個科研人員的工作做的不稱職,咱們農民那是誰都不欠,你們的勤勞和汗水才使得我們有了科研的基礎,才使得我們的國家工業得到了發展,才讓我們的娃娃有了受教育的權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宋校長過來攙住白村長的胳膊,慚愧的說到。

“高興,我這是高興的淚水,情不自禁,咱們百姓終於有了動力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了。”

聽著白村長樸實的話語,王洛感慨萬千,再結合後世網路出現的各種段子,各種匪夷所思的專家對農民的歧視,他不僅想起了一直奔波在第一線的真正的農業專家溫老來。

代的華夏,是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內百廢待興,國際上還有不少封鎖和禁運,所有的壓力都落在了農民身上,他們要養活幾億人口。

建國後,我們國家又進行了土地改革,沒有土地的農民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生產資料,大家的生產積極性因此空前高漲。

農民用自己的行動,保障著國家各項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他們並沒有成為有些人眼中的負擔,相反的,他們用最簡單的工具,讓全國人民都解決了溫飽問題。

新華夏建立後,沒有任何工業基礎,所以當時的我們只能用各類農產品換取工業裝置。

“建國之後,農民朋友為祖國貢獻了超過1.2萬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十分寶貴!”

這是溫老用他那沉重但無奈的語氣說出來的話。

1.2萬億,在建國之初是什麼概念啊,這是農民頂著巨大的工農剪刀差,從自己的嘴裡一口一口掏出來的資金啊。

農民就是靠著自己的雙手,讓我們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實現了收支平衡,對內對外均無外債。

直到上世紀70年代左右,由於種種原因又出現了外債,財政赤字開始上升,城市大量人口“上山下鄉”,農村接納了這些富餘的勞動力。

這時候的農村成為了緩解城市壓力的重要載體,農民依舊無怨無悔的在默默努力著,他們老實本分的為國家做出實打實的努力。

對農村很是瞭解的溫老最後發言權,他在上個世紀也下過鄉。他說:“當時的財政負擔不起那麼多的城市人口,所以只能讓一部分人去農村生活歷練。”

那時,農村擁有富足的青壯年勞動力,所以為很多工程的興建做好了準備。

一方面,廣大的農村青年積極參加各類工程建設;另一方面,他們又沒有放棄日常的農業生產。農村不僅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還沒有讓田地荒蕪。

相關推薦:把女上司拉進紅顏群,我被曝光了開啟天堂的鑰匙天之鑰匙宇宙鑰匙重返快穿世界精靈機械師木葉:從只狼來的鳴人我編的假預言竟然都成真了?一切從大唐雙龍開始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