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四合院之我是學神->章節

第一百六十五章麥收那些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跟宿舍舍友,同學聚了聚,看了看養殖的兔子,王洛又開始了三點一線的工作,圖書館,教室,和校辦工廠,每天不是跟各種圖紙打交道,就是跟老師,同學討論問題,學校生活過得很充實。

過了半個月,不知不覺的到了麥收季節,今年不但老天爺給臉,算是風調雨順,終於告別了前三年的乾旱極端天氣,加上研發的單缸柴油拖拉機開始下放到農村的各個生產隊,一些旱田,也實行了抽水灌既,所以算是一個豐收年。

“同學們安靜一下啊,說件事啊,咱們各個大學接到國家下發的檔案,在麥收時節,統一下鄉,進行搶收任務,咱們機械系的同學接到的通知是去昌平,保障各個公社的農業機械能夠得到正常運轉,麥收時間非常緊迫,大家準備一下,確保小麥能夠顆粒歸倉,大家有沒有信心?”

班主任左老師給大家加油打氣。

“很好,那大家準備好以後,就出發。”

麥收假,這個對00後可能很陌生的假期,大概是不知道的,因為在他們出生的時候,這個假期已經取消掉了,但對於80後的王洛來說,還是記憶猶新的,沒想到穿越來了,還能把這個假期給過上了。

麥假,顧名思義,就是在小麥快要熟的時候學校裡放的假,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幫家裡收麥子。

科技不發達,很少有收割機,更別提聯合收割機了。所以割麥子都要靠手,一人一個草帽,一條毛巾,一把鐮刀。割的時候用手抓住麥穗下面的秸稈,從根往上一塊割斷。割完的麥子再收成一捆一捆的,用麥秸系起來,方便運輸。

收完的麥子都運到打麥場上,用脫粒機脫粒。打出來的麥粒都會從一個口裡流出來,剩下的一堆麥秸則從另一個口裡出來。大人們負責脫粒收麥子,小孩子們則常常用三角叉收麥秸,堆成一個垛。夏天天氣熱,成群的麥秸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暖烘烘的。忙了一天,躺在麥秸垛上,聞著麥稈的香氣,看著成堆的麥粒,心裡高興極了。

脫粒機打出來的麥子還會有些殼,需要再揚場,就是用木頭鍁把麥粒鋤起來,往空中揚。麥粒會由於自身重力落下來,殼則會隨風飄走了。

麥假通常會有十天到半月的時間,忙的時候每天都弄得灰頭土臉。

後來科技發達了,聯合收割機更普遍,直接開進麥田,然後就打出來麥粒,比以前方便多了,所以這個假期自然而然的就取消了。

猶記得王洛小時候,一旦到麥子成熟,家裡就開始準備生產工具,尤其是鐮刀,父親會把掛在牆上的鐮刀拿下來,找個磨刀石,磨得特別鋒利,然後隨時關注天氣預報,盼著是個好天氣,割下來的麥子送到打麥場上脫粒。

麥收在現在是個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準備割麥子,還要壓麥場,因為沒有水泥地面啊,全指著壓麥場晾曬,找個石頭做的石滾子,有牲口的使用牲口,沒有牲口的就用人力,兩三個壯勞力,拉著繩子,在摻有麥殼的土地上來回翻滾,把麥場壓得光滑平實。

割麥子的時候,大人在前面割,小孩在後面拾,老人則在家準備一天三頓飯,中午的時候也不回來吃飯,就在麥地裡解決,打麥子的時候還要排隊,因為或許一個村就一臺脫粒機,有時候半夜才能排到隊,,反正是老少齊上陣,特別辛苦的。

晾曬好的小麥準備好,幹嗎啊,當然是交公糧了,這可是重中之重,這個交公糧可不是後世的網路用語,而是實實在在的拿著收穫上交給國家。

種地納糧、繳納農業稅,過去是那樣的天經地義!每年麥收的時候,都喜歡跟著家裡人一起去鄉里交農業稅,也就是農民俗稱的交公糧。在那個時候,農民外出打工的很少,家家戶戶都種地,只要種地就少不了要交公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時候稍微割麥子晚了,村幹部就會在村裡的大喇叭上天天吆喝,說誰家的公糧還沒有交,讓趕緊去鄉里交,農民交的公糧,都會選收成裡最好的糧食,曬乾後就裝袋,往鄉里糧站運。

在現在的農村,架子車,用處已經不大了,有的人家早就把架子車噼了當柴燒了。但是在八九十年代之前,架子車是農民最重要的運輸工具,一輛架子車能裝幾百斤、上千斤的糧食,路好的話,一個成年人就能拉動,交公糧時,農民大多都用架子車拉著幾百斤的麥子,前往鄉里的糧站排隊等待。

往後幾年,農村的拖拉機逐漸多了,農民就用拖拉機交公糧,一般都是一輛拖拉機拉幾家的公糧,每家的都在自家的袋子上寫上名字作為區分。

每次交公糧,人都很多,因為一個鄉鎮十幾個村子,只有一個交公糧的地方,那就是鄉里的糧站。一個大村子有上千戶農民,全鄉所有的農民,都要集中在短短幾天內完成公糧上繳,所以經常是一去就是一天,早上一大早就出門,到下午才能回來。很多孩子,包括王洛都喜歡跟家人一起去,去的時候拉著糧食,幫父親推車。回來的時候交完了公糧,孩子就會躺在架子車上,讓父親拉著回家。

糧站的工作人員,在當時是很多農村人羨慕的物件,因為一方面,他們是有編制的工作人員,被農民稱為“吃皇糧”的,不用辛辛苦苦種地;另一方面,在農民交公糧時,他們直接決定糧食是否合格。

交公糧的糧食,在水分含量、雜質含量等指標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達標,就要拉回去重新晾曬、篩選,然後再來交。但是,當年沒有儀器測量,都是糧站的人自己確定的,比如檢查雜質,就弄一把麥子看看,檢查水分,就拿幾個麥粒擱嘴裡嚼嚼。有的人會搞關係,糧站的人就成為他們巴結的物件,關係搞好了,交公糧就會很順利。

那時候農民種地,產量不如現在高,一畝地還要交100多斤的公糧,交完公糧後還有提留。因此,有的農民家裡剩下的糧食,可能都不夠一家人一年的口糧,有人就吃玉米麵、紅薯面來補充。現在大家糧食都多到吃不完,卻還有很多人吃玉米麵、紅薯面等雜糧,真是憶苦思甜。

咱們國家有後世的興旺發達,國泰民安,的的確確是像王洛的父輩,爺爺輩這樣的農民一步一個腳印扛起來的,所以啊,咱不說什麼大話,給他們好的福利待遇這些,但最起碼,要對這些已經到了耄耋之年的老農民們要有尊敬,要記得他們的付出,不要把他們當做歷史給遺忘了。

相關推薦:把女上司拉進紅顏群,我被曝光了開啟天堂的鑰匙天之鑰匙宇宙鑰匙重返快穿世界精靈機械師木葉:從只狼來的鳴人我編的假預言竟然都成真了?一切從大唐雙龍開始長公主今天登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