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說說十六國->章節

痴人說夢:前燕立國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關於第27章故事簡介:早在西晉王朝內亂迭起之時,生活於遼河流域的鮮卑族慕容部在歷代首領的帶領下,開始走向強盛,到了慕容皝繼承首領之位時,慕容皝主動接納躲避戰亂而北逃到遼河流域的漢族先民,臣服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帝國,連線攻滅兼併周圍的鮮卑各部,當鮮卑慕容部開始強盛之際,慕容皝又擊敗後趙大軍,擺脫了後趙對其的控制,同時又出擊劫掠東北地區的高句麗政權和扶余政權,獲得土地和人口,鮮卑慕容部威震東北,慕容皝參考仿照中原典章制度,建立前燕政權,慕容皝病逝後,其子慕容儁繼位,藉著後趙帝國的亂象不斷,慕容儁藉機南下攻城略地,圖謀入主中原。

透過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早在西晉王朝爆發八王之亂之時,在東北地區的鮮卑族各部已經開始走向強盛,因為中原地區戰亂頻生,有大量的漢族先民逃往遼河流域,歸附於當地的鮮卑各個部族,這些漢族先民不僅僅是在增加了東北地區的人口,同樣給遊牧於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各個部族帶去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使得佔據遼河流域的鮮卑族各部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尤其是佔據遼東和遼西的鮮卑族段部和慕容部發展最為迅猛,當幽州刺史王浚勾結段部騎兵攻入中原之時,東北地區的鮮卑族各部肯定看到了中原王朝軍隊的不堪一擊,他們自然而然的想要在中原大亂中分得一杯羹,可惜的是,當時東北地區遊牧部族很多,難以有一個統一的領導,而且遊牧民族的小部族羯人出現了偉大的領袖石勒,熄滅了中原大地的各處狼煙,建立了後趙帝國,其繼位者石虎沒有石勒的雄才大略,終於被剛剛攻滅段部的鮮卑族慕容部所敗,而石虎死後,冉閔篡位,中原地區重新四分五裂,狼煙遍地,而這時,鮮卑慕容部在首領慕容皝的帶領下,已經將遼河流域的鮮卑各部統一到了一起,在其死後,其子慕容儁繼位,鮮卑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政權已經具備了逐鹿中原的實力了。

正因為東北地區的鮮卑族各部接納了漢族先民,其漢化程度自然也就高於在遊牧於北方蒙古草原和西北地區的鮮卑族各部,所以能夠儘早的稱王建國,鮮卑慕容部只是漢化程度比較高的鮮卑族各部的傑出代表,有了能力突出的首領慕容皝,慕容部兼併其他部族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而此時。佔據中原地區的後趙帝國被冉魏所取代,而其建立後趙帝國的主體民族羯人受到漢族皇帝冉閔的殺胡令的迫害,族群開始衰亡,但同時冉魏政權也面臨後趙帝國殘餘勢力的討伐,而且殺胡令所引發的社會動盪持續發酵,佔據中原地區的冉魏政權岌岌可危。

而且,冰天雪地的東北地區經濟條件遠沒有中原地區富庶,自然環境更是不如中原地區,漢化程度比較高的鮮卑慕容部在強盛之際,當然就要換個更好的生存環境了,慕容儁繼位後,藉著中原地區的戰亂不斷,自然而然的要帶

領部族南取中原。透過鮮卑慕容部建立前燕政權的故事,我們不妨就再說一說鮮卑族的一些情況。

鮮卑族和其他遊牧民族不同,其更接近於現在的少數民族,比較像單一的種族,其族名遠比他的宗主民族匈奴的族名要好很多,不是我們漢族先民的蔑稱,是按照其族群興起於大鮮卑山的山川名字來命名的,這和氐族的命名有些類似,這也說明了我們的漢族先民開始重視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影響了。

到了現代社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鄂倫春自治旗的大興安嶺北段的嘎仙洞內發現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祭祖的石碑,同時透過現在考古證明了內蒙古地區的興安盟境內的蒙格罕山就是古代史籍記載的大鮮卑山。而且透過北魏墓葬出土的屍骨與我們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的DNA進行比對,在我們東北地區的錫伯族就是當年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拓跋部的後裔。

早在西漢時期,鮮卑族還處於一個比較弱小的部落的狀態的時候,是臣服於稱霸草原的匈奴,並受到匈奴的奴役,但是,隨著漢王朝不斷的對匈奴進行打擊,匈奴主體部族或西遷或降漢,北方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各個部落開始凋零,而鮮卑族因為生活於比較偏遠的東北地區,沒有受到漢王朝的直接打擊,所以當匈奴開始沒落的時候,鮮卑族反而得到了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其部族逐漸的開始興盛。自從東漢末年一直到西晉時期,中原的不斷戰亂以及匈奴的大規模內遷,使得鮮卑族人口得到了極大的增長,並逐漸控制了北方的蒙古草原,而且留在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人也大量的融入鮮卑族中,龐大的鮮卑族在不斷的遊牧遷徙中分出了很多強大的部族。

到了十六國時期,鮮卑族的各個部族分佈廣泛,有東北地區的鮮卑段部,宇文部,慕容部等,在北方草原地區的鮮卑拓跋部,賀蘭部等,在西北地區的禿髮部,慕容部的庶出部族等,其中慕容部的庶出部族在西北地區建立了一個存在時間達到三百五十年的類似於部落聯盟的國家,叫做吐谷渾。

但吐谷渾地處偏遠,漢化不深,即使立國長久,並非強盛之邦。

而在吐谷渾立國之際,鮮卑的各個部族中,實力最為強勁的應該是聚居於東北地區的部族,因為中原地區大亂,大量的漢族先民湧入遼河流域,使得位於這一地區的鮮卑族各部漢化程序很快,這些部族逐漸開始了定居生活,同時封建化的程序也同步進行。所以在後趙立國之時,這些部族建立了遼東國和遼西國。

聚居於西北地區的鮮卑各部和其他遊牧民族的部族相對來說實力比較弱小,但幸運的是,當時西北地區在張氏前涼政權的統治下,處於一個生活比較穩定的階段,鮮卑各部以及西北地區的其他遊牧民族都有了一個人口增長,生產力進步的發展時期,同樣在漢化程序上加快了腳步。

而聚居於北方蒙古草原的鮮卑各部,

整體實力同樣不容小覷,但因為不斷受到中原王朝的忌憚和壓制,各個部族之間戰亂不斷,即使鮮卑拓跋部趁後趙帝國分崩離析的機會,建立了代國,但是北方的蒙古草原實在是中原王朝最為擔心的地區,所以代國的存在時間並不長,但是因為中原地區的戰亂頻發,在北方蒙古草原的鮮卑各部也有了自己的發展空間,雖然漢化程度比較緩慢,但其看到了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各個部族所建國家的興亡,總結經驗教訓,重視士族地主階級在封建國家的作用,加快自身部族的漢化程序,也就為後來的鮮卑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最終結束了十六國亂世,基本上完成了民族融合,打下基礎。

而遷徙到西北地區鮮卑族慕容部的庶出部族所建立的國家吐谷渾,因為已經離中原地區比較遙遠,漢化程度非常低,應該還是保持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狀態。吐谷渾這個國家本身也應該屬於部落聯盟性質的國家,和漢代時期。匈奴稱霸北方草原的情況比較類似,所以吐谷渾與入主中原的鮮卑族各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反而因為生活地域的差別,受到文化的薰陶不同,同為鮮卑族的部族,但最終在生活習慣以及風土人情上與後來入主中原的鮮卑族各部漸行漸遠。吐谷渾因為距離中原地區較遠,漢化程度偏低。所以沒有被後世史家列入到十六國之列,也正因為如此,吐谷渾沒有進入十六國時期的民族融合的大染缸裡,一直存在到了唐王朝的中後期,最終在唐王朝的連續打擊下,吐谷渾趨於瓦解,其統治下的各個部族或投吐蕃,或歸附契丹,鮮卑族各部所建立的各個國家才徹底消亡,鮮卑族也逐漸的淡出了史書的記載。

最終,東北地區和北方蒙古草原的鮮卑各個部族大多漢化。西北地區的鮮卑族也就隨著吐谷渾的解體,融合在了西北地區的各個民族之中。時至今日的錫伯族很有可能只是鮮卑族興起之際,留守發祥之地的鮮卑人小部族的後裔,也可能是北魏滅亡之際,奔逃回大興安嶺地區的鮮卑貴族的後裔,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的少數民族基本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遊牧民族的各個部族了,只能說是在血統上,風俗習慣上能夠找到相關的留存,但是由於古代遊牧民族的不斷遷徙,不斷與遷徙的民族雜處融合,而且遊牧民族對於文字的使用和記述並不重視,甚至說古代的遊牧民族終究還是屬於比較落後的生活狀態,難以給今天的人們留存更多的文字資料,而且遊牧民族的喪葬習俗也比較簡陋,又歷經千百年來的盜墓,我們現在的考古活動也不能提供太多的證據,來證明古代遊牧民族與今天少數民族的關係。所以關於古代遊牧民族的很多資訊我們大多只能依據古代留存的正史資料中的隻言片語來推測和遐想,而且,古文中記載的一些詞語和名稱也大多是古人的音譯,而古人的發音又與我們今天的發音有著極大的不同,我們不可以用古代的遊牧民族的事情簡單的放在現在的少數民族身上,那就太過武斷和偏執了。

相關推薦:天國王朝三國之王牌大領主娛樂王朝諾德征服問鼎十國末世:開局一小區,我是房東真龍轉世趙雲傳鹹魚的自救攻略我從夢境成就帝王重生從拒絕加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