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仕途天才->章節

92章 授課一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馬海對魯一民的印象很不錯,認為魯一民是個能幹事的人,沒有私心,是個能為澤西市老百姓著想的人。魯一民的到來一定能為澤西市的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決不會和其他人一樣,一心只為自己升官發財。這次魯一民來澤西擔任市委書記,馬海感慨的對家人說,這下澤西市有救了。

魯一民等人在馬海的帶領下來到教室,三十一名學員全體起立鼓掌歡迎。魯一民招呼大家坐下。首先馬海講話,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和課堂紀律,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魯書記給我們指示。

魯一民微笑著說道:“同志們,我今天可沒什麼指示,我是來和同志們交流思想,共同學習的。同志們,我知道在座的都是各單位的一把手,工作都很忙,但市委仍然抽出時間讓大家來學習,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和市委的重視程度,下面我就針對讀書,學習,做人談點自己看法。首先是讀什麼書。要成為一個有用之才首先要讀書,多讀書。諸葛亮《誡子書》中講“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才須學也,學須靜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讀書要靜下心來,心無旁騖。非學習不能增加自己的才華,非寧靜不能成就遠大的理想。曾國藩說“人之氣質本由天生,實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西方哲人培根也講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吳晗先生說“要想學問大,就要多讀、多抄、多寫”。餘秋雨先生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讀書重要,讀什麼書更重要。要多讀經典,少讀流行。現在屬於知識爆炸的時代,網上有很多流行東西,資訊實在太多了。我們面對那麼多的誘惑和選擇,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裝一樣,過去就煙消雲散了,浪費時間和精力。南懷謹先生曾經說過現在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小學學的東西到了初中就沒什麼用了,初中學的東西到了高中就沒什麼用了。從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從小就開始背《三字經》、《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年輕時打下基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紀老了,今天的記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該忘的忘不了,該記的記不住。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讀經典。

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是聖賢的治學之道,是人類文化智慧的結晶。就是用權威的知識告訴人們文化的根本在哪裡,做人的基點在哪裡。古人太偉大了,人生的哲學問題從來就沒有新問題。伏羲畫卦大約是在七千年前,就創造了《易經》這門深奧的學問,這是開啟宇宙人生奧秘的鑰匙。《易經》所闡述的基本問題,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問題。孔夫子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假如時光倒轉,五十歲時讀了《易經》,就可以少犯過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我們有偉大的聖賢。孔夫子在世時沒有被重用,甚至被稱為“喪家犬”。他嘔心瀝血、孜孜以求地傳播學問、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經都是刻在竹簡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簡也刻不了多少字,將散落的六經修訂好就是孔夫子。如果沒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傳了,就不會傳承到今天。雖然他未被當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聖賢。孔夫子“讀易老而忘憂,韋編為之三絕”,“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當時的竹簡是由牛皮繩編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韋編三絕就是說孔夫子翻《易經》翻的把牛皮繩斷了很多次。老夫子嘔心瀝血地整理中國的文化,使中國文化始終站立在世界的高峰。所以說中國人都是中國文化人,是吃中國文化長大的。

經典就告訴了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進行人格的修煉,如何做到“內聖外王”。“人皆可以為堯舜,非不能也,不為也。”所以要讀聖賢之書,少讀流行,當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網上看看,瀏覽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東西裡。快餐文化有色素還有其他不好的東西,就像現在的小孩子不該胖的胖起來了,就是因為飲食中有激素,這違背人生之道,違背自然之道。要沉下去讀些經典,比如《易經》、《論語》、《孟子》等。現在經典很好讀,有好多的註解。比如讀《論語》可參照讀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下功夫讀經典,只有讀經典才能感受到人類的智慧、思維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能感受到偉大的思想體系和經典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氣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墊底的就是國學基礎。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知道做人應該怎麼做,人格理想是什麼,對社會應該承擔什麼責任,這些基本功要煉好。

過去講儒、道、佛三家,中國可以把所有外來文化都同化為中國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國化的佛教文化。作為發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經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現在中國,是中國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融合到佛教文化中使它進一步成長。儒道佛三家對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養身,以儒治世”。所謂“以佛修心”是從名利和貪慾中解脫出來,獲得精神的自由和快樂。“以道養生”是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與四時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變化,符合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是用儒家經世致用之學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提倡以出世之心對待入世事業,以看淡名利的心情來對待入世的事業。讀經典要把經典當作一種終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經典的伴隨將會是一個快樂的人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人總結讀經典有三個過程:首先是忍受,讀經典時不可能像讀小說那樣快樂輕鬆,半醒半睡都可以讀,讀經典時要頭腦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進入了新的境界;最後是享受。明代王艮說“樂學”,“學是學此樂,樂是樂此學;不學不是樂,不樂不是學”。快樂是因為學習經典,學習是學習經典的快樂;不快樂就不叫學習,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快樂。穿越千年和古人對話是一大快樂。曾國藩講,“君子有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也。”讀經典要讀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重要著作,增強理論思維,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原則性和系統性。同時還要讀有關業務的書,幹一行愛一行,要愛崗敬業。幹哪一行要成為那一行的專家,不當知識分子也要當知道分子,不能一問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無敵從忽悠老人修仙開始天道編輯器中國鐵路人穿到大佬黑化前官場現形記玩轉仕途古代仕女守則仕途錢途逍遙農牧場美利堅惡魔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