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史上最強崇禎->章節

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崇禎皇帝深知,大明宗室兩百多年的為所欲為,至今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積累了太多的民憤,若不儘早處理,必會危及自身。

相比崇禎皇帝用數場大捷和各種顯而易見的改變逐步影響百姓對朝廷的看法而言,宗室們則完全站到了百姓的對立面,數百年累積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

宗室們的俸祿直接來自各地的財政收入,宗室人口的幾何式增長,意味著財政支出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山西晉王府,洪武年間只需年俸一萬石,到了嘉靖年間,增長到將近九十萬石;河南周王府,由一萬石增長到八十萬石;湖廣楚王府,亦由一萬石增長到三十萬石。

財富分配中,權貴們的比重迅速擴大,而底層百姓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對宗室趕盡殺絕的做法,某種意義上說,實際上是為朝廷分了憂。

但除此之外,陷地失藩,除了朝廷威嚴喪盡之外,往往又代表著此地累積兩百多年的王府積蓄被流賊取走。

按崇禎皇帝的想法來看,這些錢還是自己拿著比較好。

從古至今,這片江山上的億萬人民存活的真正意義,歷來就是給一家一姓提供膏血,這本是華夏政治的題中應有之義,大明的臣民對此也充分理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然而,皇親國戚的生育率之離譜造成了如今歷代所未有的局面,從仁宣年間開始,各處的財政收入,已經逐漸不夠供養居住在本地的宗室貴戚。

比如崇禎皇帝就從卷宗中瞭解到,在嘉靖年時,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為一百五十二萬石,而山西那些宗室們每年消耗的俸祿為三百多萬石,河南年財政收入為九十萬石,需要供給王宗室們的則是一百五十萬石。

各地官員拿不出績效,造成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但是要拿出來也很簡單——"向百姓加稅"就是。

加稅這個事僅憑官員無法做主,但要是福王這種王爺呢,加他個幾十上百種苛捐雜稅來撈錢還不是說句話的事兒?

東廠和西廠調查的沒錯,有明一代,大明宗親往往與鉅商相勾結,進行行業壟斷。

這些皇親國戚利用自己的關係,將朝廷命令禁止的私鹽、茶馬等獲利最多的買賣拿到手裡,有司不敢加預,就算一些官員心知肚明,卻也根本不敢觸怒這些貴戚的眉頭。

藩王們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在自己封地之中,每說出一句話,都能被那些商人和地主大做文章,繼之再從商人和地主那裡分得鉅額利益,這便形成一個緊密的關系網。

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這些宗室和鉅商壟斷,許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權,控制了當地的食鹽銷售,比如這次五王之一的"瑞王"朱常浩,其封地的官鹽私鹽買賣早已盡入其手。

這些宗室不顧百姓承受能力,任意抬高鹽價,以致最底層的老百姓長年買不起鹽吃,更是串通鉅商,肆意操控糧米布價,牟取暴利。

所有稀缺的自然資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礦山,只要證明有利可圖,宗室們就會透過向皇帝乞請或者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搶佔到自己手裡。

各地王府所圈之地,"皆取之州縣中極膏腴田地"。

比如萬曆皇帝賜給福王兩萬頃土地,本來定在河南,但河南好地圈盡仍然不夠,便繼續跑到湖廣、山東去圈佔最好的良田,當地官員自然不敢管老朱家的事兒。

各地王爺經常向皇帝哭窮,索要各種特利。

按崇禎皇帝所知,到現在崇禎十九年這個時候,許多地方收稅權實際上已經不歸朝廷,陸陸續續劃歸了各地王府所有。

荒唐的是,崇禎十七年山東一省茶稅只有十二兩,偌大個金陵城,去年收上來的商稅居然也才八兩。

這種種極盡可笑之舉,正表明如今在地方上宗室貴戚們和財閥的一手遮天。

周王擁有開封的稅課權,潞王佔有河泊所二十六處,潞城縣的商稅被賜給了清源王,屯留縣的則歸遼山王所有。

在崇禎初年,平遙王說自己家口太多,生活不寬裕,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念起乃是宗室貴胄,又把黎城縣三年的商稅劃給平遙王府。

就是透過這種巧取豪奪,皇族們山積了天下最多的財富。

富甲天下的福王,"珠玉貨賂山積",金錢百萬,說的正是已死老福王朱常洵;陝西的秦王,富甲天下,"擁貲數百萬";大同的代王朱傳雖然在歷史上矢志抗賊,可細細一查,代王府仍然擁有房屋一千一百餘所。

無論各地藩王抗賊之心如何,其王府山積的財富卻是一個不少。

除了當朝皇帝以外,宗室們在各地方官府幾乎個個都是土皇帝,擁有數不清的特權,他們和財閥們形成的壟斷集團暴利滾滾,但是直接後果就是大**廷民生的日益困頓和財政的山窮水盡,直到崇禎年間徹底崩潰。

從土木堡之變開始開始,宗室發展更是急劇加快,原本負擔很重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有的農民甚至"廢箸、鬻舍、捐妻,以供藩王之祿"。

說起來,此時各處烽火燎原的農民軍無論對待百姓如何,最大一個特色,就是對皇親國戚和宗室毫不留情,堅決、果斷、徹底。

李自成更將這種政策發揮到了極致,只要是朱元璋的後代,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不論拒不交待藏寶地點還是痛痛快快地獻出所有財富,結果都是一樣,一律誅滅。

自崇禎年開始,宗室貴戚們的府邸被"盡""皆""合族"誅滅的摺子在崇禎御案上就屢見不鮮,張獻忠攻佔常德,"榮王宗室殆盡",大西軍攻入川蜀天府之國,老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

每當農民軍做出這等驚天之舉,朝廷之無能、昏暗便更加體現出現,百姓聽聞都是燃放炮竹爭相慶賀,有如新年。

宗室聯合富商手眼通天在歷朝都是不公開的秘密,直到這崇禎十九年二月初三的早朝時,才被東廠、西廠公然擺在臺面上議論。

崇禎皇帝的反應沒有讓眾多帝黨成員和百姓失望,朝議之後,北鎮撫司錦衣衛四出,手持崇禎手書駕貼,飛馬前往各處捉拿宗室。

各地百姓聽聞京師緹騎四出前往捉拿宗室的訊息,都是喜笑顏開,連稱當今皇帝乃是聖明天子、社稷中興之主,據地方官員稟奏,各州府道聞訊之後均如逢年過節一般,茶館酒肆中路人每每談及此事,都是痛快不已。(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朱棣重生土木堡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庶子成皇 大明1629 掃明
相關推薦:超級遊戲王夢幻遊戲王續喪屍遊戲之王遊戲王KM巡天妖捕豪門重生:法醫嬌妻別黑化超級格鬥家系統末日之我的小弟超兇猛重拳出擊籃壇拳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