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盛唐金手指->章節

第166章 狼穴(九)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那大郎剛才說要去一趟倭國又是為什麼?”

“這正是我這次回狼穴的原因”,甄乾把自己的憂慮說了一遍,和王群、王倫說話不需要隱瞞、也不需要顧忌什麼,他們相當於甄乾長輩,就連自己的母親對他們都尊敬有加,不管甄乾做什麼從來都沒有懷疑過什麼。

“你是說安祿山也想圖謀我們的釀酒秘法?”

“安祿山私下裡招募了很多私兵,沒有錢安祿山什麼都做不了,想想我們從釀酒獲得的利潤,安祿山能不眼紅嗎?”

兩人有點後怕,安祿山是什麼樣的人,恐怕大多數唐人都知道,三鎮節度使光是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手中的權力有多大,甄乾竟然招惹到這個殺神。

“那大郎去倭國就能避難了嗎?”

“安祿山的權力也就侷限於大唐境內,或者說是三鎮之中,何況倭國根本就不會理睬什麼安祿山、李祿山,難道派水軍到倭國抓自己不成!”

“這麼一說大郎的確應該到倭國暫避一時,可是去倭國一路安全嗎?”王倫不由得為甄乾安全擔心起來,在他們眼裡倭國不僅是蠻荒之地,而且遠渡重洋千難萬險,茫茫大海讓人有一種蒼白無力之感,對未知的一種恐懼。

唐代的航海技術遠沒有想象中的發達,沒有指南針和三角帆,航海完全依靠星辰和隨風逐浪,將自己的生命寄託在虛幻飄渺的大海仁慈上,只有那些海盜和要錢不要命的海商才會踏上這條不歸路。

“兩位難道忘記了甄九、甄十他們了嗎?”

“大郎原來早有計劃……!”

甄乾搖搖頭道:“這不是我原先的計劃,本來想讓他們在海上先發展三四年,當初考慮萬一狼穴秘密洩漏,也好有條退路,現在看來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既然大郎已經有了計劃,我們就不用擔心了,在走之前還有什麼吩咐?”

雖然心裡早就有了完備的計劃,但一想到前途渺茫,能不能到倭國心裡還真沒有底,這個時代連一場感冒都能要人命何況是遠渡重洋呢?

“幫我選十名武藝高強的年輕人,腦子要靈活,人要會水性,善於察言觀色,有護衛經驗者優先考慮,再看看山谷裡有沒有懂倭國語言的人,最好瞭解一些倭國的情況。在我離開大唐這段時間裡,除了暗中招募一些能工巧匠和身懷絕技之人外,大唐境內所有活動全部蟄伏起來,如有風吹草動立即躲藏到最近的避難所裡,還有留意下突厥阿布思,此人反覆無常被逼投降大唐,被任命為朔方節度副使,恐不久後還會心生反意,如今漠南局勢混雜,正是我們滲透的最佳時機。甄二這次去室韋探聽虛實回來後,派往單於都護府收集情報,如果能拉攏一些小部落最好,實在不行也要建立良好的商業往來,其餘的事情你們幾個商量著辦,能不動儘量不動,能少動盡量少動,一切等我回來之後再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甄乾還不知道甄二已經給自己捅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簍子,打亂了整個北方計劃,這是後話了。

甄二同樣不知道自己是甄乾整個北方計劃中的一顆重要棋子,之所以遲遲不將甄二派往北方草原,一來是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二來也是利用這段時間觀察甄二,計劃不容有絲毫的差池,更不能讓心懷叵測之人打亂自己的部署,同時將甄二放在狼穴一段時間,也可以增加甄二的歸屬感。

王群自然沒有意見,忠實的執行甄乾一切命令,“甄九和甄十那裡要提前通知一聲嗎?”

“甄十那裡不知道經營的如何,還是先不要通知他,到時我會和他聯絡的。通知甄九,讓他派人到兗州和我聯絡,這次去揚州要經過兗州到達楚州,然後坐船到揚州(隋唐時期稱為江都或江陽),看情況會在揚州登船出海,如果計劃有變,會轉道登州出海,現在還不好說,把地圖拿來?”

王群取出地圖鋪在書桌上,甄乾根據後世世界地圖繪製的大唐地圖更加的精確,只不過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有許多地方刻意塗抹了。

“這裡就是倭國,新羅和倭國隔海相望,聽說兩國的關係有點緊張,所以遣唐使放棄了較為安全的北路,選擇南路渡海到達大唐,不過北路航海雖然安全但海路最長,讓甄九先停止在渤海的一切活動,把大部分人手都調往這裡……”,甄乾一指地圖上的幾座小島道:“這是五座無人小島(後世的五島列島),島上可能有些附近倭國漁民,不過不用在意,讓甄九把據點安置在五島上,我到達倭國之後會和甄九聯絡,一切見機行事!”

PS:遣唐使初期的規模不大,最多兩三條船,組織也不甚嚴密。幾乎來回部走北路,即從三津浦出發,沿著朝鮮半島、遼東半島航行,再橫渡渤海灣口,在山東半島登陸,然後經萊州、青州、兗州、汴州、洛陽直至長安。這條線路最長、最費時,但也最安全。

並且這一時期倭國不斷派出遣唐使的政治目的遠遠大於文化和經濟交流,其目的多在於角逐朝鮮半島。

隋朝時期,倭國在朝鮮半島擁有一個根據地任那,後來被強大起來的新羅所吞併,倭國的勢力也被徹底趕出半島。唐前期,新羅同百濟的鬥爭激化,新羅尋求唐朝的支援,百濟則加強了同高句麗的聯絡。唐朝為支援新羅,遠征高句麗。同時,倭國也進一步加強了同百濟、高句麗陣線的聯絡。

據說659年,倭國派出遣唐使的目的就是為了救援百濟而在外交上對唐王朝有某種牽制。這次使者還因為在大唐收集有關唐出兵百濟的軍事情報,而幾乎遭到流刑的厄運。雖然事情日後平息,但倭國使者直到唐滅亡百濟之前一直被軟禁在長安。663年,倭國為援救百濟在朝鮮半島同唐朝進行了大規模的海戰,即歷史上白村江之戰。倭國戰敗,撤回軍隊,並一直擔心唐軍乘勝進攻本土。因此不難看出,倭國在665年派遣的送唐使和669年派出的遣唐使帶有修補唐倭關係裂痕之用心。白村江之戰在唐倭關系史上意義重大,以此為分水嶺,倭國開始積極輸入唐朝的制度文化,迅速邁向“律令制國家”。

隨著倭國在新羅戰場上的失敗,遣唐使的路線便避開了較為安全的北線,選擇南方路線。當時船隊擴大到四五艘,總計四五百人,而且多走南島路,即從博多出發,沿九州島西岸南下,至適當地方橫渡東海,之後在長江口一帶登陸,再經杭州、蘇州、揚州、楚州、汴州、洛陽至長安。其成員除大使、副使、判官、錄事等正式外交官員外,還有知乘船事(船長)、船舶都匠(造船技術負責人)、譯語(翻譯)、主神(掌祭神者)、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文書)、射手(警衛)等等,其不同職位類別將近30種。使團中還有意識地安插了一些圍棋高手、琵琶演奏家等,以滿足國際社交的需要。另外仍然有大量的留學生、學問僧隨行。

最後順便說一下南線,安史之亂後,遣唐使進入派遣的末期(777~894年)。這時的航線多走南路,即從博多出發,在今平戶或五島列島暫泊,等待順風起航,橫渡東海,之後的路線大致同南島路相同。組織上規模不亞於以前,但在氣勢上已是強弩之末。內憂外患的唐王朝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開放政策開始褪色,對外交往受到一定的阻礙。而倭國在大量攝取精華之後,也急需停下來加以消化,這就使唐風文化開始向國風文化過渡。到後來,甚至萌生了一種該學的東西都已吸收殆盡的思想傾向,以致倭國此時漸漸喪失了出沒波濤追求唐文化的熱情和銳氣。一直到894年,留唐倭國僧人報告“大唐凋敝”,菅原道真上奏摺建議停派遣唐使,這樣,悠久的遣唐使歷史就降下了帷幕。

(本章完)

相關推薦:主宰帝經我的嬌妻是將軍真靈門閥我的修仙者論壇工業弒神星帝女巫島我能看見屬性點鬥羅之冰羽孔雀天漢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