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盛世大明->章節

第103章大禮或問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張孚敬為了有所理論支援,特地考察了楊廷和與毛澄提出的宋之濮王依據,驚喜地發現此先例與當前聖天子的處境根本不同!

宋仁宗趙禎在位四十二年,以仁治國,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有宋一朝最受讚譽的皇帝!

趙禎一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群星璀璨,牛人輩出!

文學家如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司馬光等,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還有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范仲淹、包拯、狄青等人,堪稱古今一大奇觀!

但備受讚譽的趙禎有一個致命的硬傷,那就是膝下無子,因此他不得不從臨近的宗室成員中挑選一子自幼培養,最後接替其即位的就是宋英宗趙曙。

趙曙是宋真宗趙恆之弟商王趙元份之孫、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可以說是太宗嫡系血脈,由他繼承大統合理合法。

所以趙曙自幼便被宋仁宗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后撫養,改尊仁宗為父,生父趙允讓為王伯父,這就是楊廷和等人提出的“濮王先例”!

但當今天子卻是以藩王身份入京克繼大統,與趙曙自幼入宮的境遇大相徑庭,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這是基於當今聖天子出生時,孝宗陛下都已經崩了整整兩年,況且他本來就有一個看似聰慧異常的太子朱厚照,更遑論會擇宗室成員挑選入宮培養。

畢竟誰都不願意自己百年之後皇位不是留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侄子,甚至一個完全陌生的後輩!

當年代宗朱祁鈺就是為了能讓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坐上太子之位,不惜舍下麵皮用財寶與官位威逼利誘朝臣,歷時幾載才得償所願!

但誰都沒有料想到朱見濟是一個福薄之人,剛剛坐上太子寶座不過一年便病逝了,以至於滿朝文武,包括始作俑者代宗都陷入了極其尷尬的地步。

天意如此,為之奈何?

趙曙與聖天子看似都是由宗室成員繼承大統,但二者之間可是有天差地別的差異!

趙曙在宋仁宗趙禎在世之時就改認其為父,並且這是在趙禎的主持下令執行的,最後趙曙如願以償被立為皇太子,登上帝位!

而聖天子的情況比這複雜的多,先帝是武宗朱厚照,膝下無子的也是他,但他和聖天子是堂兄弟關係,並非如趙曙與趙禎那般是叔侄關係!

如若推至孝宗陛下,那就更加不合理了。

孝宗早已病逝,是不可能下令命聖天子改認其為父的,而武宗朱厚照沒有這個資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況且武宗驟崩之時,彌留之際留下的遺囑是將國政悉數交於張太后與內閣大臣處理,並未提及命新帝改認孝宗為父的遺命!

所以這只不過是楊廷和等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以為挑選聖天子不過年僅十五歲,可以輕易被其拿捏,自即位之日起便逼迫陛下先受封為太子,如此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暗中完成了此事!

熟料當今這位聖天子自幼聰慧異常,少年老成,謀定而後動的本事足以令一些宦海沉浮的經年老吏感到汗顏!

陛下即位是太祖欽定的《皇明祖訓》中早有記載,名正言順的“兄終弟及”,而非楊廷和等人想要變成的“父終子繼”!

其實楊廷和在武宗驟崩,主持大局,選擇新帝時就是根據“兄終弟及”的祖制。

武宗朱厚照沒有兄弟,所以只能推到孝宗陛下的兄弟,即憲宗的子嗣。

而聖天子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本就是憲宗第四子,尊貴異常,當年更是險些奪取了孝宗陛下的太子之位!

興獻王是憲宗第四子,孝宗陛下是憲宗第三子,論起親疏遠近,根據“兄終弟及”的祖制,自然選擇由興獻王繼承大統,可惜他英年早逝,因此皇帝寶座就落到了當今聖天子的頭上!

而聖天子是興獻王的嫡次子,至於其長子不足一歲便已夭折,所以聖天子就是不折不扣的嫡長子,而且是興獻王唯一的兒子!

因此聖天子克繼大統的合法性本就無需多言,完全是根據太祖欽定的《皇明祖訓》而行,完全合乎宗法禮制!

但不知道為何,楊廷和等人非要將既定的事實改變,屢次逼迫陛下改認生父生母,生性仁校的聖天子自然不會答應,矛盾就此產生!

這也就是陛下與楊廷和、謝遷等崇尚宗法禮制的文臣集團之間最大的矛盾!

張孚敬不願深思楊廷和與毛澄等人如此行事的原因,相反,如今他還要感謝這些人,給了他一個能迅速步入朝堂的大好機會!

不再遲疑,張孚敬在大量禮法古籍的幫助下,傾盡全部心血寫出了一篇《大禮或問》,又緊接著全神貫注地修飾刪改,力求達到完美!

畢竟眼前這小小的幾頁字,代表著他張孚敬能不能迅速步入朝堂,執掌大權!

這篇《大禮或問》代表著他張孚敬能不能穩固住陛下的聖眷,成為天子近臣中的佼佼者!

在廢寢忘食地寫了一整夜後,張孚敬通篇細讀了一番,滿意地點了點頭,正準備休息。

突然他腦海中閃過一絲遲疑,這是基於陛下近些日子彷彿“偃旗息鼓”了,除了他們這些各地的聖監察御史,以及殺人狂魔夏言在不停地搞事外,朝堂之上再無異常訊息傳來。

這不符合那位聖天子不搞事渾身不舒坦的本性啊!

難道是因為馬上歲末了?

一想到這兒,張孚敬原本笑容滿面也不由陰沉了下來。

他雖然是天子近臣,但沒有哪位天子喜歡忤逆自己的近臣!

當年“八虎”之首的劉瑾有多受武宗寵信?

權擅天下,兇焰滔天,呼風喚雨,隻手遮天!

但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在同為“八虎”之一的張永倒戈之下,檢舉揭發了他的十七條大罪,武宗暴怒之下親自帶兵抄其家,滅其族!

並將劉瑾以“反逆”大罪凌遲處死,被剮了三千多刀而死!

這就是天子近臣的悲哀!

天子喜歡你時,你就能呼風呼雨,天子厭惡你時,你就必死無疑!

張孚敬不由沉默了,他不想成為下一個劉瑾!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怒了龍顏,到時候自己怎麼死的都不會知道!

但看著案上自己一夜的心血,以及觸手可及的權力,張孚敬真的不甘心!

或許是否有一個折中的法子,能夠表明他張孚敬的態度,卻又不會徹底引爆陛下與文臣集團間的矛盾!

那時他張孚敬也不會因觸怒龍顏而騎虎難下,反而可進可退!

如若陛下贊同他的觀點,那他便可上奏這篇《大禮或問》,引爆矛盾,等待陛下罷黜朝堂重臣,提拔自身!

但若陛下選擇引而不發,或者毫無反應,那此疏可就萬萬不能上奏了,不然將會失去他最大的依仗!

失去那位聖天子的聖眷!

這對於他們這些已經被打上“天子近臣”的官員而言是極其致命的,到時滿朝文武爭相彈劾的可就不是已經成為朝堂巨頭的夏閣老了,而是他張孚敬!

因此,沒有陛下的首肯,此疏萬萬不可上!

為今之計只有想出一個折中的法子!

原本準備休息的張孚敬將案上的《大禮或問》貼身收好後,又坐在案前提筆凝思。

這個法子必須是能清晰地表明他張孚敬支援陛下的態度,卻又不至於徹底引發矛盾。

那就必須得從眼前代表著矛盾本身的興獻王和興國大妃的封號出手!

如今興獻王朱祐杬已經被追封為“興獻帝”,興國大妃蔣氏也被加封為“興獻後”,入主坤寧宮,成為又一位後宮之主!

如今興王夫婦的封號算是加無可加,以子顯貴,受封帝後,可謂一時佳話。

張孚敬苦苦思索著聖天子的這雙父母,到底哪裡可以有切入點。

突然他靈光一閃,不由拍案而起,大喝一聲:“有了!”

“就從興獻帝入手!”

或者說是從他的廟號入手!

興獻王本應名興王,“獻”是他的諡號,正德十四年六月,興王朱祐杬薨,武宗陛下賜諡號“獻”!

這是一個美諡,獻,聰明睿智之意。

所以張孚敬無法從朱祐杬的諡號入手,但他可以從其廟號下手啊!

廟號是什麼?

廟號是在廟中接受後輩供奉朝拜時所稱呼的名號,如太祖、太宗、仁宗、武宗等,皆是廟號!

而宣德、正統、景泰、正德等都是年號。

廟號可不是每一位帝王都擁有的,只有於國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帝,才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毫無疑問,從實際情況而言,朱祐杬是沒有這個資格得到廟號的,他生前不過是安陸一小小的藩王,過著優渥的生活,於國而言毫無大功,按照常理而言,他絕對沒有得到廟號的資格!

但現在張孚敬為了自身的前途,也不得不昧著良心上一封提議給朱祐杬上廟號的奏摺了。

那位聖天子肯定會欣喜若狂,畢竟他素來仁孝,卻苦於受群臣掣肘,無法給自己的父母最好的一切!

如今有了他張孚敬這封奏摺,聖天子也就能名正言順地給朱祐杬上廟號了!

張孚敬奮筆疾書地寫好了兩封同樣的奏摺,命錦衣衛百戶透過內部渠道和官方通政司上呈給聖天子,然後倒頭便睡。

基於文臣集團的陰險狡詐,張孚敬害怕自己的奏摺被扣壓在內閣,無法進呈天子,於是選擇兩份其發,還能給這些內閣文臣挖下一個深坑!

會不會跳進去就看他們到底是不是“忠正賢良”了啊!

張孚敬心滿意足的進入了夢鄉,與周公會晤,做著不日入閣拜相的美夢。

【作者題外話】:感謝各位朋友一直以來的鼓勵支援,老古會繼續努力更新的,雖然寫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支援!!!!!!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 大周斬妖人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長孫 大明之太孫無敵
相關推薦:冷之雪帝勝訴才是正義靈籠之浴火重生從師父開始的影視諸天之旅弱冠請長纓仙師獨秀超品公子王者系統:從貂蟬開始秀起來還潮終末女武神:開局呂布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