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的女子不得嫁地位低下的商人,也不得嫁權貴子弟,專挑清貴子弟或者寒門子下手。
尤其針對寒門子,更是有三句訓言,每一句裡都是人生道理。
第一句大意就是可出錢給丈夫展前程,但必須說明這是隨嫁之物,令丈夫有了感恩之心。
第二句是尹家女子嫁人後,必生下一兒一女,女兒教行商,兒子教讀書,不是讀書的料,就選一人跟隨,可謂將來子孫鋪路。
第三句就更奇葩了,白錦忍不住看了兩遍,那就是尹家女子自打滿了十歲開始,就要擁有兩間以上鋪子,一間鋪子養一個男人。
若是養不起,那不能怪男人花銷的多,而是尹家女子無能力,她們更應該努力的去賺錢。
至於養的這些男人,多是寒門子出身,能力再低,也必定是位年輕的舉子。
若是年紀相當,可在其發跡後選為夫婿,若是年紀較大,可在其快要發跡時,結拜成異姓兄妹。
總之,不僅用錢,還得用情,將人極致的利用,以達到尹家女子一生的優渥生活,以及一生的榮華。
白錦看著得仔細,李三福坐在一旁卻是一臉的好奇,問道:“媳婦兒,你帳也不看了,倒是看這小冊子了,這上頭寫了些什麼?”
白錦將小冊子合攏,很有些感概,她不說尹家的三觀如何,但在這個時代,以這樣的祖訓教導出來的子孫,可不得了。
從小就學會了算計,懂得利用金錢、權勢、人情栓住人,當真是可怕。
而真正每個尹家子孫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尹家必定已經權勢滔天,就算明面上沒有,暗地裡,恐怕一般人也不敢動他們。
白錦見李三福一臉的好奇,便說道:“我在看一本如何使家族崛起的家訓,但不是什麼好東西,咱們不學。”
“至於這幾本有些破舊的帳本,正是尹家家訓中養的幾個後備之力,這東西要是傳出去,不知道尹家還有沒有活路。”
這麼操縱著這些有權有勢的人,一但對方醒悟過來,也夠尹家的受的。
李三福果然聽了白錦的話,就對這些東西沒了興趣,他有些累了,去廚房裡打了冷水洗了個澡後,他就回房裡先躺下休息。
白錦就著燈火還在看這些帳本,越看越有勁,要什麼澡豆行的證據,這一筆筆,一樁樁,全是王濟賄賂的證據呢。
天亮了,白錦雖然困,卻還是一臉幹勁的將這些帳本往堂前一搬。
那會兒任侃正安排屬下接著去證據的事,看到白錦突然搬來的帳本,有些疑惑不解。
白錦卻是坐在一旁,催促著他翻開帳本看看。
任侃於是聽了她的,將帳本開啟,最上頭那本破舊些的,正好記載的是王濟被人榜下捉婿後的所做所為。
想留京城為官,尹家替他花銷了四萬五千兩銀子,結果還是沒能留下,但卻在京城有了人脈。
這些年他過得順風順水,也與這銀錢的打點有關。
任侃一頁一頁的翻看著,臉色卻是黑成鍋底,白金剛眼睛坐在一旁,都能感覺出他的憤怒與官威。
旁邊的長隨站見大人的臉色如此難看,便也不急著出去找證據了,站在一旁等著吩咐。
半晌後,任侃合上帳本,抬頭面色嚴肅認真的看著白錦,說道:“你竟然找到了這些,當真是雪中送炭,只是你是如何弄到手的?又是如何知道的?”
要說知道麼,她也是蒙的,她也沒有想到叫三福出去找帳本,結果找來這麼一個大證據。
任侃見白錦笑了笑,卻沒有接話,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先前看到這一對夫妻,他還將兩人當莊戶看,現在他不是這樣了,何況眼前的白氏,長得極像一個人,任侃對她更是疼愛,就像長輩對晚輩的疼愛。
“既然如此,這份情我收下了,這算是我來陵城的第二大驚喜,第一大驚喜便是你的果林。”
“等我歸京,必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皇上,以後陵城的糧食特產,還有果品,都將是貢品,也將在全國出名。”
白錦點頭,心情也大好,一掃這幾日的陰霾。
既然事情辦得差不多了,白錦和李三福打算先回村裡去,而為了維持陵城即使出現的亂象,任侃還會待在這兒周旋,但是帳目與尹家的祖訓,都將送入京城,呈給皇上。
轉眼到了夏稅的時候,白錦住在林間的竹屋裡,大清早的睜開眼睛,系統不停的響起滴嘀嘀聲。
那是種植經驗入帳的聲音,就跟聽到銀錢的聲音一樣開心。
這是常德府各地種植的莊戶,為了繳夏稅,陸續在這幾日挖出地裡的紅薯,準備送來繳稅了。
而且為了這事兒,王濟高調的下令,可以銀錢抵數,也可繳紅薯抵稅。
畢竟紅薯是第一季,一但繳上來的稅,不是留著儲存,而是直接送入了京城,這是上頭的意思。
正好這些莊戶避免無良的中間糧商,都願意按著數目繳糧食,於是各地縣衙都在忙著夏稅一事,街道上也充滿著豐收的喜悅。
白錦足不出戶,她就能估算出整個常德府的收成情況,與她賣出去的種相比,浪費的種子不及三分之一。
這種植的途中也會有損害,就這數目,已經是相當的滿意了。
白錦一家也是豐收之際,李家兩兄弟這幾日都盯著的,紅薯全部挖回來後又存在糧倉,就開始這一季做粉條了。
可惜王氏不能下山,帶著芸姐兒守在山中,顯得有些孤寂。
白錦多日不曾出門,這會兒下山來看,紅薯粉條的作坊已經正常運作,原本綠油油的地裡,全部翻新了土,而王家食鋪的驢車隊已經等候在外多時,就等粉條做好,菜幹送上,便運到城裡去。
這一切根本不用白錦他們操心。
不過白錦想和三福去一趟城裡,他們要繳稅,不打算送糧食入城,直接用銀錢結帳,於是帶足了銀子,夫妻二人趕著牛車入城了。
到了陵城街頭,只見來來往往挑擔的腳伕,他們臉上全是笑容,他們擔子裡挑著的多是紅薯和土豆,走在街頭相互打招呼,顯得是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