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山海經之仙機變->章節

第387章 忘形忘情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叔山無趾,年輕時行為惡劣,亦受刖刑。後來改過自新,偶遇孔子欲要拜入門下,卻遭拒。孔子言其德行有虧,門下不收身有前科之人,所以拒之。無趾自詡有心求知向善,追隨不去,孔子遂將其帶回。帶回卻並沒有收徒,而是將無趾標尺為鑑,以誡門生。

無趾後來拜於老聃門下,以此求教,質疑孔子桎梏於聖人名聲。老聃反問他,為何不對孔子說,榮辱、生死本一體,以使解開桎梏。無趾嘆曰,天命鎖身,到死難開。"

落塵看看那副枷鎖,若有所思,而後又瞥一眼鑰匙,看向對方。

那人回看他一眼,接著開始說另一則故事:"魯哀公看不懂隱士哀駘其人,與孔子交談求解惑。孔子舉例諸般,以證哀駘實乃才智完備、德不外顯之輩。

魯哀公問,才全何指?孔子言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譭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以說人於天道本無知,更也無力左右,若能勘破這點,無論順境逆流皆能隨遇而安,任憑愛恨皆處泰然,無視窮達、得失、乃至生死,處變不變,與物為春,即得才全..."

落塵心道,方才說孔子執於形,這不是挺明白的麼?

"魯哀公又問,何謂德不形?孔子說,世上最平靜的莫過於止水,可以作為參考衡量,內有所容而外不激揚。內心充盈且平和,即是德之修行;內有所容而又不彰顯於外,萬事萬物自然願意親近。

魯哀公後有自省自鑑,對閔子說,'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吾國';。"

落塵微微點頭,暗自咂摸其中滋味。

對方接著開始道出第三則故事:"昔有闉跂支離無脤遊說衛靈公,甕大癭遊說齊桓公,初時令公不適,後經暢談,均得公之喜愛。

闉跂支離無脤和甕大癭皆是體貌殘缺之人,二公不僅不厭,而後反觀健全之人,倒覺得滿目'其脰肩肩';,甚為醜陋。

莊子說,這是因為德行方面的過人之處,會令人忘記外形上的殘缺。若是人們記著本該忘卻的,又忘了該當記住的,那才是真正的遺忘..."

落塵插言道:"我覺得二公雖對無脤、大癭不曾以貌取人,但是仍有陷於窠臼之嫌。否則,何至於轉頭見了旁人,還有容貌入眼,仍有美醜之別?"

對方深看他一眼,沒有出言評斷,問道:"這段故事,尚有一番'聖人之論';未曾道出,你還要不要聽?"

"神尊請講。"

"聖人遊歷,常將世俗智慧看作禍根,將盟約視作禁錮,將所謂德行看作交接外物的手段,將一應工巧之舉視同商賈行徑。

不思權謀事,無需世俗智慧;不與紛爭糾葛,不會束縛纏身;不墮人格,不必刻意推崇德行;不與人交易取利,不需經營手段。

聖人持此四法,能得天養,故,無需諂媚世俗,刻意人為。

所以,聖人是'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落塵點點頭,而後問道:"這些故事,典從何出?"

"莊子,《德充符》。"

"這莊子是個有趣兒的人。"落塵道,忽而想起之前某段細處,忍不住失笑,"無脤、大癭是不是聖人,小仙未知。但知這莊子心中,孔子必定不是至聖。"

"?"

"神尊忘了?之前的故事中,這孔子與人說了許多的道理,但是面對叔山無趾時,言行卻與他那些道理有些相悖呢!這莊子分明是在借叔山無趾的口,有意指摘孔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這裡兀自發笑,對方卻沉默以對。良久無聲,落塵終於感覺到了自己的態度不妥,連忙收斂言行,仍作正襟恭聽模樣。

"結尾還有一段莊子與惠子的對話,恰好是故事之後的辯論。"

"神尊請講,小仙聽著呢。"

"惠子問莊子,人是本來就無情麼?莊子說,是。

惠子又問,人若無情,那還能算人麼?莊子說,天道陰陽賦予了這樣的形體外貌,怎麼能不是人呢?惠子回,既是人,又怎麼可能無情!

莊子對惠子說,你我說的'情';不是一回事。我說的無情,是指人不要為了好惡去傷了身心本性,常作順應自然,不去刻意索求新增。

惠子道,不求裨益,還怎麼保有這副人軀身心!

莊子反問惠子,天道賦予你體貌,並沒有以好惡傷身之意,你自己又在幹什麼?成天在無謂的事情上心神外露,耗費精力,不是倚樹吟詩傷春悲秋,就是弄琴之後伏幾假寐,如此動情動性,還妄談什麼裨益!老天給了你人的外形,你卻持'堅白';之論與人詭辯而自鳴得意!"

落塵聽完,兀自咂摸片刻,道:"道長與我說典故,是為襄助破局過關。神尊此番長談,深意又何在?"

對方問道:"這五篇故事加在一起,包括最後的對話,若是涵蓋而論,你聽出了什麼?"

落塵斟酌一下,回道:"是教世人'忘形';、'忘情';,保有生死一同的平和心態,不為榮辱、喜惡執念而左右?"又道,"這道理我聽人講過,可不就是清靜無為之說麼!"

"確實就是'忘形、忘情';四個字。"對方點頭,忽而又話鋒一轉,道,"不過,我要與你說的,並不是清靜無為的道理。"

"?"

"我想要你記得,忘形,不僅是忘掉妍媸美醜、貧富窮達亦或榮辱生死,還有'彼、此';。"

"彼此?"落塵不解。

"是。彼此,你和我、鳥與獸、天與地、仙或...人。"

落塵聽得明白字面意思,卻不知對方何出此言,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那,忘情呢?"

"你若當真能夠忘掉'彼、此';,便不會偏執於對'彼';或'此';的'有情';,自然也就做到了忘情。讓你忘情,不是讓你決絕冷情,是要你忘掉偏私與狹隘,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落塵忽而想起了考學處的直符說過一句"大善無情",問道:"敢問神尊到底何人?又因何要同我說這些?"

對方忽起悵然,幽幽嘆道:"因我自以為是,犯了大錯。"

相關推薦:無極劍神都市之極品醫聖極品文娛味夏農家木葉之我就是九尾山海經之天帝傳說愛在山海經山海經之最強神州山海經現代奇譚惡毒後孃的親兒子(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