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章節

第四百三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在宇宮照烈舉國徵兵的時候,元起也沒閒著,他拿出了鉅額的財富,交給了以王冶子、馬鈞為首的將作監,讓將作監的上千位能工巧匠,加班加點的趕製各種軍資。為了緩解將作監眾人的壓力,元起還下令讓燕京大學中,工科的兩千多學員們在沒有功課的時候,到將作監內幫忙。雖然這些學員們的工藝並不一定有多高超,但是以他們紮實的基礎功,給將作監內的工匠們打打下手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高投入才會有高回報,想要讓將作監以及工科的學員們,大量的打造紅衣弩炮等大型殺傷性武器,在戰場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那麼,必要的投入則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時候,強盛的一面就展現了出來。

在徵兵五十萬之後,國庫中的錢糧銳減了三分之一,剩餘的三分之二還要維持這五十萬新兵一年的軍餉,是絕對不能輕易動用的,所以打造軍資、籌備糧餉的錢,就要從的各個大州內來籌集了。

根據各個大州不同的經濟狀況,各州的州牧在保證州內事務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向中央上繳了大量的錢糧,總數達到了令人恐怖的兩億錢,幾乎和國庫的庫存量相當了。這個數字是相當龐大的,但卻十分符合一個壯漢的經濟比例,中央的國庫存錢量與全國各地的存錢量相當,是一個壯漢經濟成熟的最顯著標識。只是在群臣的通力合作之下,在元起引用大量來自後世的治國理念下,的經濟狀況實在是有些駭人,幾乎已和昔日文景之治的盛世相差無幾了。

在各個大州中,上繳錢糧最多的,是有著天府之國之稱的益州,以及錢糧豐足的冀州;緊隨其後的,則是幅員遼闊的荊州、江河縱橫的江東、以及近十年來未遭戰亂的幷州;處於第三梯隊的,則是戰亂初平的關中和民風彪悍的涼州。以及數年來迅速發展的光、明、通三州。交州則是因為距離燕京太遠的原因,未能及時的將錢糧運送過來,但是交州牧士燮卻用借貸的方式,向益州牧徐庶借了符合州內經濟狀況的錢財,由徐庶代士燮一併運送到燕京,事後再由士燮從交州籌措錢糧送還給益州。這幾個大州的州牧,並非都是一成不變的全部繳納錢糧的。而是根據各地的特產,以等價的物品代替部分錢糧,比如說涼州就用涼州馬代替了三成的錢糧,而益州則是用精鐵和百煉鋼代替了兩成的錢糧……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就地取材,省去了錢糧運送到燕京後。還要從燕京發出進行採購的環節,無形中節省了不少的成本。

徵募了大量的錢糧之後,元起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提煉到了兩個方面。一方面,他下令讓各級將領在高順、徐榮等練兵大家的協調指揮下,抓緊練兵,以期儘快形成戰鬥力,和原有的精兵統一步調,達成默契;另一方面,元起對將作監下達了死命令,責令將作監必須在五個月之內將軍備擴大到可供百萬人同時作戰的標準。

有生的戰鬥力配合上精良的裝備,再加上元起刻意在軍中培養出來的軍魂,這三點若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元起便有理由相信,蕩平一統天下的最後一股阻力、將宇宮照烈的勢力連根拔起,並非太過困難的事情!

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上上下下以元起為核心,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巨大且精密的機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運轉。讓整個天下為之變色!哪怕是再不關心政治的人,都已經清楚地感覺到了大戰之前的緊張,元起和宇宮照烈這一對宿敵,終於到了真正決戰的時刻了。兩國的所有將士都已經是摩拳擦掌,在緊張的備戰中,做好了隨時遵從各自君主的號令,踏上戰場的準備了。

轉眼之間,時間來到了盛夏。在一場瓢潑大雨之後,元起獨自一人來到了燕京的軍校場,在高聳的忠烈碑前靜立了許久。忠烈碑上,從最初的空無一字變成了現在的密密麻麻,上面鐫刻著許許多多人的名字,甚至有的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個簡單的代號。元起伸手在這些名字上面一一拂過,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凝重了起來。

之所以會有今日的強盛,和這些把名字永遠的留在忠烈碑上的烈士們,是分不開關係的,沒有這些人不畏生死、前赴後繼的努力,就不會有的今天,是這些可敬可愛的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奠定了的基石,更是這些烈士們,用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將王朝烘托到了雲端!在元起心中,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心中緬懷著那些相識或不相識的烈士,元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了這些戰死沙場的烈士,為了那些渴望和平的百姓,為了後代子子孫孫長久的太平,這一戰,元起和他身後的王朝,只能勝,不能敗!

在忠烈碑前紋絲未動的站立了一夜,在第二日朝陽初升之際,元起回到了自己的寢宮之中。他想把最後一點時間,留給家人們。雖然還沒有定下出征的具體日期,但是那一天不會太遠了,在此之前,元起想陪著自己的家人們快快樂樂的過上一段時間。他要用有限的時間,來和家人們享受無盡的快樂。

家人,讓元起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同時也帶給了他無盡的動力。忠烈碑上烈士的名字,和家人帶來的溫暖,讓元起的心中生出萬千思緒,最後,所有的思緒都融匯在了一起,轉化成了八個大字:只為求勝,不為求死!

開元二年八月初一,元起收穫了他此生的第二個孩子,孩子的母親是上官宓。這個孩子是個女孩,粉雕玉砌的很是可愛,容貌間依稀和小元始有著七分想象,剛一出生,就已經可以預見,她將來必定是傾國傾城的美人胚子。元起當即冊封這個女孩為長樂公主,寓意她能夠快快樂樂的度過一生。

然而,同樣也是在這一天,元起甚至都來不及為剛剛降世的女兒取一個名字,便不得不舍下剛剛出生的女兒,率領著五十萬精兵踏上了征程。

“等父王回來,在為你取名。”這是元起對女兒說出的第一句話.

開元二年八月十五,北方數個大州的兵力集結於冀州治所鄴城,北方軍團、關中軍團和河北軍團三大軍團的主力軍會師於此,三個軍團的八十萬主力大軍以及四支精銳部隊的二十萬精兵悍將嚴陣以待,在鄴城祭師出征。

和往常出征時一樣,元起令人將忠烈碑擺在了點將臺上,忠烈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激勵起了八十萬精兵無與倫比的鬥志。

和往常出征時不一樣,為了打贏這一次的決戰,元起幾乎動用了麾下所有的精英,龍虎二將、五虎上將、八部良將、十方全才悉數跟隨於軍中。只有坐鎮荊州的龐統和不願與宇宮照烈為敵,而主動留守在燕京的郭嘉未曾前來,陣容可謂是空前強大。強大的陣容也從側面激勵著將士們的鬥志,每一名精兵的臉上,都因此而帶著對勝利堅定不移的渴望,天下英雄盡聚於此,他們還用擔心失敗嗎?更何況,為了這次決戰,元起用了大量的錢財,為每一名將士都裝備了具有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優良的鎧甲和鋒銳的武器,也讓將士們的信心暴漲到了巔峰。

開元二年八月十六日,在元起祭師出征的第二天,鎮守荊州的龐統也在荊州與江東交界的柴桑向宇宮照烈發出了宣戰,以荊州、江東地區組成的南方軍團傾巢而出,共計四十萬大軍進行了戰前宣言,與元起統率的北方三大軍團形成了呼應。一南一北的將宇宮照烈牢牢地按在了中原。

雖然南方軍團的陣容沒有北方三大軍團那樣強大,但以周瑜、呂蒙等名將為首的陣容,卻也令人不敢小覷。再輔以數十位荊州、益州和江東等地的大將和謀士,再加上四十萬士氣高昂的大軍,迅速在南方掀起了一股暴風,讓很多魏國郡縣的官員,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更何況,南方軍團的軍事長官是龐統,鳳雛之名,天下誰人不知?鳳雛、臥龍。得一便可安天下,如今臥龍在北方輔佐在元起身側,鳳雛卻在南方撐起了另一股浪潮,當真可謂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開元二年八月十七日,西南軍團的徐庶也做出了呼應。他召集起西南軍團的三十萬主力軍,與孟獲、祝融夫人率領的南中十萬蠻兵,向中原方向進發,最終在漢中駐紮了下來。和元起、龐統形成了合圍之勢,堵死了宇宮照烈撤出中原的道路。圍三闕一的軍事佈局,至此宣告成型。

然而,圍三闕一卻還不是元起最想要的佈局。他深知宇宮照烈之能,只要稍微留下一點縫隙,他就有可能逃離戰場,然後遠遁海外。以圖東山再起。為了徹底困死宇宮照烈,避免日後再起波瀾,元起還下令對青州東邊的海域進行了封鎖。

開元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孫策的統率下,水軍對近海領域進行了封鎖。與此同時,坐鎮江東的孫權還讓老將程普和黃蓋率領五萬水軍與孫策會師,徹底掌控住了東海所有的出海口,斷絕了宇宮照烈有可能遁逃的最後一條路線。

從開元二年八月十五日到八月二十一日,短短的六天時間內,兩百多萬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合圍,聲勢滔天的將宇宮照烈壓縮在了中原地區,沒有留給他絲毫的伸展餘地,完美的將元起規劃好的戰略縱深勾畫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潛龍成員這些幕後英雄們的穿針引線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正是他們不停地傳遞訊息、不停地對宇宮魏探子的刺殺、不停地在中原地區製造混亂,為四路大軍爭取時間、創造時機,一舉完成合圍之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元起的戰略構想中,他是想以北方三大軍團為主,在正面戰場消耗宇宮照烈的絕大部分兵力;以南方軍團為輔,進一步分散宇宮照烈的注意力;而西南軍團和孫策統率的水軍,則只是起到牽制作用,同時做好對東西兩側的防禦,擾亂宇宮照烈的耳目,防止他對西南用兵或者向東海遁逃罷了。等到時機成熟,戰機出現的時候,四路大軍同時出擊,將宇宮照烈的勢力在中原地區連根拔起,徹底摧毀當今天下阻礙一統的最後一個割據勢力。

同時動用了兩百多萬將士,元起的大手筆,令天下為之震動,一時之間,風雲變色!

許昌,魏王府中。宇宮照烈有些坐不住了。面對兩百萬精兵的四路侵襲,沒有誰能夠做到面不改色,即便是一代梟雄宇宮照烈,同樣也不能。

宇宮照烈自然不甘心就此束手待斃,即便明知自己並不佔有任何優勢,但他仍然做出了奮起抵抗的決定。新近徵召的八十萬大軍大部分已經訓練成軍,中堅力量的補充也趨於完成,這多多少少讓宇宮照烈的心中多了一些底氣。於是,一道接一道的命令從魏王府中傳達了出去,徵召令像是雪片一般,向中原各地飛散。

在宇宮照烈的詔令下,鎮守在青州的泰河起兵二十萬,和大將孫策統率的水軍隔海相望,伺機重新奪回對近海的控制權;鎮守在中原與冀州邊境的魏軍大營再次得到了增援,二十萬大軍被送進了大營中,和宇宮仁舊部的十萬大軍匯合一處,共同構建起了抵抗元起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宇宮照烈親率三十萬大軍,以及虎豹騎和虎衛軍這兩支重新組建起來的精銳部隊,帶著荀攸、程昱等謀士,越兮、宇宮休等大將,向宇宮仁的大營出發,準備和元起在中原與冀州交界之地,和元起決一死戰。

另外,除宇宮丕坐鎮許昌之外,其餘的宇宮家子弟都被分派到了各方,分頭在兗州西邊和豫州南邊構築防線,抵擋西南軍團徐庶和南方軍團龐統的迫近。臨行前,宇宮照烈對這些被外派的家族子弟做出了明確的指令,不求他們能夠斬將殺敵,擊退大軍,只求他們能夠守衛疆土,做好防禦,不要讓他們攻入中原腹地即可。宇宮照烈心中清楚,兩百萬大軍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最有威脅的,還是元起親自統率的北方三大軍團,決戰,必定會是在北方與中原之間的戰場進行的,所以宇宮照烈對開往其他幾處戰場的統帥,明確的下達了無過便是功的命令,只要能拖住其他幾路大軍的侵擾,便是功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矛與盾的較量,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元起和的強勢,就像是一把鋒銳的長矛,從各個方向向著宇宮魏的要害攢刺;而宇宮照烈和他的魏國,則只能被迫充當起盾的角色,在四面撐起防線,將中原腹地層層保護在其中。

持矛者,氣吞山河,一往無前,雖千萬人吾往矣;持盾者,老成持重,不氣不餒,任你橫行霸道,我自巍然不動。元起和宇宮照烈這一對天生的宿敵,在歷經幾番起落,幾次離合之後,最終還是走向了對立,曾經的同盟合作,在各自劍拔弩張的氣勢下,早已消散於無形。

或許最初兩人的志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能夠振興國家而努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歲月的洗禮,兩個人都已經偏離了最初想要走的道路。宇宮照烈為了實現心中的野望,最終走上了自立的道路,成為了一代梟雄;而元起也沒能按照當初的設想走下去,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最終有意無意的走上了爭霸天下的道路,既然命運賦予了他這份責任,那麼他便會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留給後世子孫一個長長久久的太平盛世。

元起和宇宮照烈兩個人,甚至是他們身後的每一名將士心中都清楚,這一戰,必將關乎天下大勢的走向,落敗的一方,也許就再也沒有了爭霸天下的機會了,現在,機會只有一次,敗了就永遠的敗了,沒有人願意承受這樣的失敗,所以,雙方自元起和宇宮照烈以下,都拿出了生平最為高昂的氣勢,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著最後的準備。

十日之後,宇宮照烈率領三十萬大軍來到了宇宮仁的大營中,與營中已經就位的另外三十萬大軍完成了回師。六十萬魏兵扎下了數十座軍營,前後綿延三十裡之遙。

與此同時,元起也率部來到了戰場,在距離宇宮照烈軍營五十裡之外的頓丘駐足,百萬精兵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紮下五座大營,每個大營又細化為前後左右中五個部分,大小二十五個營寨,昂然而起。

大戰,一觸即發!(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冷漠太子極品妃異世星雲貓狗太極鎖天記三國之太極演義異界太極聖心雙雄我不是鴻鈞在家熬遊修仙界這個皇子,本宮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