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三清原之無極生太極->章節

第二百七十章 王中王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關於封王的事情,元起親自提筆給元協回了一封奏摺,表明自己已經位極人臣,不適合再行封賞。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元協的詔書和元起的奏摺,猶如走馬燈一般來回傳遞與京城與通州之間。元協十分懇切的再三詢問元起,是否願意封王,但元起卻再三推辭,始終不肯接受元協的冊封。最後元協無奈之下,只好暫停了對元起的封王。

元起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想落人口實,免得被泰山那樣的人,冠以功高震主的惡名。像泰山那樣表面仁慈道德,實則包藏禍心的大有人在,他們眼饞於功利,卻得不到期望的功利,就會嫉妒一些比他們成功的人,比如元起。從而進行言語上中傷,偏偏在他們偽善的假面目之下,有不少不明所以的人,會聽信他們的話,從而形成一股輿論壓力,會對元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另一點,元起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現在自己坐擁北方五州,勢力地盤已經是天下諸侯中的第一人了,對自己心存不滿或者忌憚自己的人,大有人在,如果自己封王了,必定會成為點燃那些人心中不滿的導火索,哪怕是已經和元起約定好同盟攻略的宇宮照烈,說不定也會轉而站到自己的對裡面去,元起不想被孤立,更不想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對封王的事情,自然也就堅辭不受了。

而且從元起的本心來講。他也不太看重封王不封王的,現在的元起手握雄兵,治下有著數不盡的優秀兵源,隨時可以把他們徵召入伍,轉化成精兵,軍事力量尤為強大,還有開府的特權,又以大都督身份,總領北方五州的軍政大事,這樣的身份地位。和封王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少了一個王位的虛名而已。在實際利益和虛名之間,元起還是願意選擇前者.

就在元起和元協來回通訊的時候,魯肅在一個月前帶著三萬大軍來到了通州,正式走馬上任了。同時魯肅還帶來了大量的工匠和一些花匠,準備對通州進行規劃建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設城鎮,加強通州百姓防禦力的同時,也能促進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那些花匠,是元起特意吩咐魯肅帶來的。用意是讓他們選擇大漠水草豐盛的地方,大量的種植花草樹木,實施綠化,防止土地沙漠化。作為穿越者,元起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另外,還有兩萬刺塔人以及一些高句麗人和扶余人,甚至一些開明的漢人,也隨同魯肅的大軍一起來到了大漠,他們願意在大漠上定居下來,共同建設大漠,把大漠打造成全新的通州。這些人的到來,也給荒蕪的大漠平添了一份生氣,讓一片黃沙覆蓋的大漠,有了重建的希望。

魯肅到來之後,首先是讓帶來的工匠們,在貪狼山附近建設城市,以後,這裡就是通州的行政中心了。等到貪狼城建設好之後,魯肅還會分別在祁連山和焉支山再建設兩座大城,供境內子民居住,之後再陸續建設一些小型的城鎮,讓更多靠遊牧為生的人,有堅固穩定的住所,擺脫落後的生產方式。

在建設城市的同時,魯肅每天都要到辛蠻俘虜中去轉一圈,和他們聊一些家常,討論一下牛羊的生產養殖等等瑣碎的話題,並潛移默化的把漢人的習俗一點一點的滲透到談話中,讓辛蠻人對漢人的生活,漸漸充滿了嚮往之情,很多老人和孩子,在魯肅的感化下,自願投入到城市的建設中,為自己即將擁有的家園,盡一份力量,而那些辛蠻女人,則是自發的聚集在一起,透過配發到她們手中有限的食物,進行加工改良,烹製出帶有濃重辛蠻人氣息的美食,送到忙碌的工地上,犒勞那些揮汗如雨的工匠。透過這樣的一個細節,漢人和辛蠻人相互的仇視逐漸被抹平了,在通州,他們為建設共同的家園而團結到了一起,共同的努力著。

之後,魯肅這才頒佈了通州的律法,一切規章制度,都嚴格的按照燕京律來實施。在魯肅的前期努力之下,燕京律的頒佈、實施,沒有遇到任何的障礙,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取代了大漠原有的習俗,成為了通州唯一的法典。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魯肅的努力,數十萬被俘虜的辛蠻人,已經不再自稱辛蠻人了,敞開了心扉開始接受漢化,並努力的使自己融入漢人的習俗中。見到魯肅竟然用這麼短的時間,就解決了辛蠻人的隱患,元起和諸葛亮等人都是嘖嘖稱奇,同時也就解除了對辛蠻人的看押,任由他們自由活動。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月,元起覺得通州的一切事物,在魯肅的打理下,已經步入正軌,開始有條不紊的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也就徹底放下心來,決定班師回燕京了。擺在元起眼前的最大敵人,依舊是袁丁,元起也不可能在通州耽擱太多的時間。

數日後,元起帶著大戰餘生的四萬大軍,以及近十萬的渥太華、馬尼拉兩部辛蠻人,踏上了返回燕京的道路。剛剛走了沒幾天,潛龍成員就給元起送來了一條爆炸性的訊息。宇宮照烈終於對徐州用兵了,他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率軍十萬猛攻徐州,徐州牧陶謙帶病作戰,在連番大戰中損兵折將,心情極度苦悶。在兩軍交鋒的第九日,在徐州城中吐血數鬥,不治而亡。沒有了陶謙,徐州的軍心也就散了,宇宮照烈攻克徐州也只是旬日之內的事情了。

這次宇宮照烈突襲徐州的時機把握的極好,元起率軍北征,不在燕京;泰山倉皇南逃,投奔元表;袁丁優柔寡斷,坐失良機;孫策初領江東,勢力未穩。幾個對宇宮照烈威脅最大的諸侯,都不在最佳狀態,給了宇宮照烈這樣一個擴大地盤的絕好機會。可笑的是,表面上珍惜名節的泰山,竟然恬不知恥的從大義的立場出發。給宇宮照烈寫了一封信,勸阻宇宮照烈攻打徐州。殊不知當初是誰第一個逃離徐州的。對於泰山的書信。宇宮照烈自然沒有理會,甚至連信都懶得看一眼,直接當著送信人的面,把泰山的書信撕成了粉碎,等於是重重的在泰山的臉上抽了一記耳光。在事後,泰山也沒有在做出任何反應。眼睜睜看著宇宮照烈猛攻徐州,連象徵性的援軍都沒有派出。

在名義上,宇宮照烈打徐州是為父報仇,沒有人能說他的做法不對。為父報仇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況且宇宮照烈的父親宇宮嵩確實是死在陶謙部下張闓的手中。對此,元起也只能是一聲長嘆,卻無法阻止宇宮照烈的攻擊。但是,元起依舊親筆書寫了一封私信給宇宮照烈,信中沒有勸阻宇宮照烈攻城,只是勸說宇宮照烈不要把私恨發洩到普通百姓的身上,打下徐州之後不要進行屠城之類洩憤的事情。

鑑於此,元起特意給宇宮照烈寫了這封信,在進行勸說的同時,還表示,如果宇宮照烈糧食方面短缺的話,可以把一部分徐州人遣送到幽州境內,元起會派出部下接收這些人,從而給宇宮照烈減負。元起無法在千里之外,拯救徐州,但是他依舊竭盡所能的想要拯救徐州的子民。元起相信,對於自己的意見,宇宮照烈一定會格外重視,絕不會像對泰山那樣輕視,因為,宇宮照烈想要消滅袁丁,還要倚重元起的力量呢。

不出元起所料,數日後,元起大軍還沒有到達燕京,潛龍成員再次傳來了訊息,徐州已經被宇宮照烈攻克了。在破城之後,宇宮照烈依舊進行了一整天大規模的屠殺,使徐州軍民銳減了十萬之眾,但是因為元起的書信被及時送到,宇宮照烈權衡再三之後,聽取了元起的勸告,沒有讓屠殺繼續下去,並把元起的書信傳揚徐州各郡,告訴境內的軍民,是元起的這封信救了他們。

至於宇宮照烈為何要把元起的信傳揚四方,用自己的殘忍彰顯元起的仁德,宇宮照烈也是大有深意的,一方面,這樣可以震懾徐州軍士,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命隨時捏在宇宮照烈的手裡,進而對宇宮照烈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牴觸之情;另一方面,宇宮照烈徵集起徐州十三萬老弱,給他們五天的口糧,讓他們北上投奔幽州,這批老弱,在宇宮照烈看來,除了消耗糧食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用途了。在彰顯元起仁德的同時,把這批老弱名正言順的甩給元起,宇宮照烈是想讓這批老弱去消耗元起的糧食,為元起增添負擔呢。

儘管元起窺破了宇宮照烈的用心,但還是在行軍途中下達了命令,讓坐鎮幽州的荀略等人派出人馬去接收這批老弱。和宇宮照烈的看法不同,元起認為每個人都有著他自身的價值。對那些老人而言,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對生活的經驗和感悟,遠遠不是青壯可以比擬的;至於那些弱小的孩子,那可是代表著未來啊,元起沒有理由把未來的青壯拒之門外啊,他們中的一些人,很有可能在日後成長為元起麾下的中堅力量甚至是精兵;還有其中的一些女人,元起可沒有重男輕女的心思,有女人的地方就會有生命,女人是生命的締造者。所以,這十三萬老弱,元起打算全盤接收下來,之後再把他們安置到明州或者通州去,正好這兩個州缺少人口呢。這十三萬無家可歸的漢人,勢必會把通州和明州當做自己的家,和那裡的人們一起,盡心去建設自己的家園,爭取早日讓明州和通州,在經濟上趕上壯漢其他的州。

對元起的命令,荀略執行的也很徹底,立刻讓剛剛返回燕京沒多久的左慈,由陸路去迎接這批難民,同時讓甘靜駕駛三十只大型樓船沿海路去接應。爭取早一日把這十三萬難民,接回到幽州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冷漠太子極品妃異世星雲貓狗太極鎖天記三國之太極演義異界太極聖心雙雄我不是鴻鈞在家熬遊修仙界這個皇子,本宮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