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最強主宰->章節

第84章 忠於漢室,忠於劉辯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0084、忠於漢室,忠於劉辯

馬蹄聲來自城外。

高順拱手作揖,示意前去檢視。

劉辯頷首應允,並接過高順手中光禿禿的箭桿。

劉辯道:"關於本王被殺一事,本王不希望爾等吐露出半個字。"

"諾,下官明白。"鐵官應下。

"此物..."劉辯將光禿禿的箭桿丟至鐵官面前,"是何人所造?"

赫然間,鐵官看見那箭桿,當即向劉辯拱手作揖,"回大王,此物乃是鑄造局的工匠,馬鈞所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馬鈞?

劉辯聽到這個名字,腦海中思緒翻湧。

於漢末三國的歷史而言,馬鈞這個名字比較陌生。

然,若與鑄造鐵器聯絡到一塊,這個名字反倒是響噹噹。

馬鈞,字德衡,扶風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

馬鈞最突出的表現有還原指南車;

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

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

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

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

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劉辯知道馬鈞的歷史資訊,卻對他出現在此很是疑惑。

史料記載——

馬鈞少年遊樂、未認識到自己的才華,直到改進織綾機,這才得以出名。

至於出名晚,與口吃、家境貧寒、少年遊樂均有關係。

"馬鈞?此人身在何處?"劉辯再問。

鐵官聞言,下意識的看向仍舊被陳到抵著喉嚨的先生,"那人就是馬鈞。"

劉辯循聲望去,只見對方身穿黑色粗麻,寬大的帽子遮住半張臉,看不清具體樣貌。

幾在同時,陳到吃驚的看向身邊之人,"沒有箭羽和箭簇就能傷人,原來是你造出來!?我更要殺了!!"

陳到話音未落,面上已然佈滿兇狠之相,舉槍試圖取其性命。

"休要魯莽!"劉辯喝止,旋即翻身下馬,湊上近前。

對於劉辯接連兩次制止,陳到很是不解。

"大王,此人用沒有箭羽和箭簇的箭桿傷了諸多士卒,豈能饒他?"陳到解釋道。

"透過弓的引拉力,'快準狠';而傷敵,如此能工巧匠,世間罕見!"劉辯自馬鈞的身上收回目光,看向陳到,"你卻要殺了他?"

殊不知,當劉辯得知對方的身份,便猜到為何沒有使用箭羽和箭簇。

箭羽和箭簇均屬於鑄造局,每一件都會登記在冊,加上先前段煨駐守此間,使得他們更加不敢隨便使用。

至於關下少量的羽箭,顯然是鐵匠們近日完成。

畢竟董卓遷都,將能拿走的東西全部帶走。

相反,箭桿幾乎是無用之物,根本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也就留下一些。

此時,馬鈞聽到劉辯的話很是不解。

透過弓的引拉力?

何為引拉力?

馬鈞猛然抬頭看向劉辯。

馬鈞喜歡研究器具,從未聽過'引拉力';這個詞,反倒覺得很是新鮮。

"在下馬鈞,叩、叩...叩見大王!"馬鈞滿口結巴,當即屈膝下跪。

此時,陳到意識到劉辯話裡的意思,故而不敢反駁,"末將不敢。"

劉辯扭頭看向馬鈞,"能做出如此器物,可見手段非凡!眼下,本王正是用人之際,你馬鈞可願留在本王身邊?"

馬鈞聞言,當即掀開戴在頭上的寬大帽子,抬頭看向劉辯,"感謝大王賞識,馬鈞願、願...願意!"

旋即,馬鈞再度說道:"大王,馬、馬...馬鈞心有不解,何、何為引拉力?"

馬鈞是巧匠。

自然能夠聯想到引拉力的意思。

只是從未聽過這個名字罷了。

劉辯解釋道:"在彈-性限度以內,物體受外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形變與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形變隨力作用的方向不同而異,使物體延伸的力稱'拉力';或'張力';。"

旋即,劉辯唯恐馬鈞聽不懂,示意徐晃取來一張弓,一邊做引拉力,一邊解釋。

理論加實踐,促使馬鈞很快便明白何為'引拉力';。

旋即,馬鈞再度屈膝下跪,一連三叩首,"感謝大王指點,馬鈞已然茅塞頓開。"

"哈哈哈...好說好說,你明白就好。"劉辯忍不住笑道。

殊不知,劉辯隨意的現場教學,對馬鈞這位發明家的影響非常大。

...

不多時,高順折身返回,"大王,您看是誰來了。"

高順話音未落,劉辯等人已然看向來人。

赫然間,張遼、荀彧疾步上前,連忙屈膝下跪,作揖道:"見過大王!"

"文遠?文若?你二人怎會來此?"劉辯話音落下,已然上前扶起受傷未愈的張遼和荀彧。

當即,張遼將來此的原因道出。

傳遞噩耗的小卒理應在八天前抵達洛陽,卻在離開澠池不久,遇到了白波軍,幾經死裡逃生,於三日前抵達洛陽。

張遼聞訊,情緒異常激動。

最終,朱儁、皇甫嵩、蓋勳以及楊彪、淳于嘉等人一番商議,決定召回各處的士卒,向函谷關發兵。

可就在這時,劉辯派往洛陽的小卒剛好抵達,聲稱大王有令,釋出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孫堅繼續出任長沙太守的檄文。

同時,小卒解釋大王還活著的訊息,以及函谷關發生瘟疫,死了數萬人。

傳遞虛假訊息的小卒唯恐事情敗露,當場拔刀自刎。

卻剛好在這時,眾人清楚的看見函谷關方向黑煙遮天,立時會意,定是劉辯命人燒燬屍體所至。

至於兩天前,返回關東的諸侯們,並未途徑洛陽,而是悄悄的繞道而行。

縱使有小卒解惑,可朱儁、皇甫嵩等人仍舊有很多問題不理解。

故而,張遼與荀彧唯恐劉辯出事,這才帶領五百騎兵直奔函谷關,卻在此間遇到了返回的劉辯一行。

"大王,荀彧還以為、還以為再也見不到大王了..."荀彧話音未落,已然止不住流出的淚水。

荀彧並非愛哭,而是忠於漢室,生怕劉辯出事。

劉辯知道荀彧的為人,並沒有埋怨他哭鼻子,反倒有些愧疚,畢竟讓他們擔心了。

至於張遼,看見劉辯活生生的站在面前,眼底的擔憂之色盡消,反而換上欣喜之色。

"區區董卓,何足道哉?你荀文若,這是不相信本王啊!?"劉辯說著,拍了拍荀彧的肩膀。

轉眼,劉辯向張遼的肩膀遞出一拳,"傷口未愈就出來亂跑,還想不想隨本王征戰沙場了?"

"荀彧不敢。"

"想,末將想。"

兩人齊聲道。

劉辯的言語中雖有埋怨,但心裡非常感動。

張遼、荀彧不顧生死,澠池鑄造局的人不懼生死,只為維護弘農王。

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能有如此一群人捨命跟隨,此生無憾。(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修真強少在校園接手這個異世界邪王絕寵小妖妃不死道士洪荒之最強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