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之宜祿立志傳->章節

第五十九章 盛世將至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夫君!你在襄陽已經住了有半個月了,難倒就不著急前往雒陽嗎?”

襄陽黃家地頭之上,一身村婦打扮的黃月英,陪著同樣裝扮的諸葛村夫,也是忍不住對老公說道。儘管非常想要待在襄陽照顧父母,但黃月英同樣非常關心丈夫的事業,不想耽誤他的事情,也是希望他能夠儘快到雒陽上任。

“這個不著急!這些年也是辛苦你了,現在能夠在襄陽多住一段時間,也是想要補償你一下。其實我也很喜歡過這種田園生活,當日跟著大王出山的時候,就想著等日後功成名就了就隱居田園,做一個農夫,只是現在卻有了一點兒別樣的心思,我也想著到雒陽去見識一下大將軍秦文合,看看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但在這之前,我還是想要在襄陽這邊做一些調查!”

“做什麼調查?”一起生活了二十年,黃月英就知道丈夫肯定是有什麼事情,所以也是向他問道。

“我們在滇地生活得實在太久了!而滇地這個地方,離蜀地都非常遠,更不用說距離中原了,說實話,滇地那地方是極其落後的,即便是這些年拼命的發展,可是谷昌這麼一個國都,也是遠遠比不上北方那些同等地位的國都。而這些年,中原的發展,比起滇國來更是不知道快了多少,如果不能多多瞭解現在的情勢,到了雒陽後我大概就像個瞎子一樣,什麼都不知道,或者用二十年前的眼光看問題,不被人給笑話死!”

說起這事來,諸葛亮也是長長嘆了一口氣,過去那一年的巴東生活,也是讓他開了不少眼界,大漢這二十年簡直是在日新月異得發展,都讓自信滿滿的諸葛亮都覺得自己有些落伍了。

“的確是!另外這天下可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永安和襄陽便差了不知道多少,恐怕想要以一管而窺全豹也是很麻煩!”

“我知道,但至少要瞭解一下荊州這邊的情況吧!”諸葛亮笑著對妻子說道,然後牽著妻子的手便進了田地。

這兩年雖然人口有所恢復,但是也僅僅是將之前因為戰亂損失的人口彌補回來,其中還有很多丁口是些未成年的少年,再加上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吸納了不少多餘人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大漢的土地政策,其實也是非常混亂。北方因為大量的戰亂,造成很多無主之地,這些都被秦誼收為官田,之前為了能夠積蓄實力應對戰爭,也是進行了屯田制度。

但是南方則是相對穩定,尤其是揚州、荊州和益州,都是存在大面積倒戈的情況,為了照顧這部分帶路黨的利益,自然不能把他們田地給分了,也是承認了他們手裡的土地所有權。

像是諸葛亮的岳父家,現在便是襄陽的大地主,要是將來還能分給黃月英一點兒遺產的話,弄不好會比諸葛亮歷史上“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的財產多得多。

然後這土地政策就一直這樣混亂著,之所以沒有進一步執行土地政策,是因為秦誼依稀記得歷史上經濟高度發達的大宋,便實行“不立田制”、“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

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工商業發達的朝代,可是非常接近資本主義,如果不是非常丟臉得被異族給滅掉兩次,應該會有機會摸到資本主義的門檻。

所以秦誼並沒有太多得改革土地制度,不過這並不代表秦誼什麼事都沒幹,他可是和劉成一力推出了“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隨著推出這麼一項政策,秦誼也是得罪了不少人,他想要做皇帝恐怕會有更多的人反對,但秦誼早已經不準備做皇帝了,就是想著能夠做更多的事情。

“你們這是種的交州稻吧!”而在進入農田之後,這些年一直都很關心農事的諸葛村夫,馬上便認出這些老農正在這裡種植的是天下正在努力推廣的交州稻。

所謂的交州稻,就是歷史上的佔城稻。佔城稻原產於越南中南部,北宋之初傳入我國福建地區。佔城稻有很多優點,以耐旱生長期短適應性強著稱。

本位面秦誼掌權之後,也是非常重視糧食生產,甚至還組織了專門的部門,進行雜交水稻的研究,妄圖實現袁隆平的成就,只不過這個年代的品種培育技術實在太過落後,弄了老半天也沒有什麼成果。

倒是因為航路的開闢,前往交州的船隊,從交州的南方引進了佔城稻,只不過因為占城已經被地圖開疆划進了交州,這裡自然是大漢的地盤,也就有了一個交州稻的名字。

引進交州稻之後,秦誼找人適種了一下,發現它能與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使穀物產量大為增加,於是也是在全天下推廣起來,甚至連河南河北都開始種植起來。

嘗到了佔城稻的甜頭之後,秦誼也是繼續引進外來作物,土豆、地瓜這種南美洲的作物是不用想了,從歐亞大陸上尋找一些總歸是可以有的。

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又從朝鮮半島上面發現了另外一種粒飽滿的優良稻作品種黃粒稻,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提供了幫助。

“足下倒是有眼光啊!”當聽了諸葛亮的話之後,在那邊耕種的黃家佃戶,也是忍不住說道。這個老農看著諸葛亮細皮嫩肉的,也不像一個下地幹活的人,能認出占城稻來非常不容易。

“長者,您這糧食產量如何?”接下來諸葛亮又問了一句他很關心的問題。

“這個種成雙季稻,百畝一年大概能有將近三百石的糧食!”當聽了諸葛亮的問話之後,老農也是馬上回答道。

“這麼多!”當聽了老農的話之後,諸葛亮也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原先也是種過地,也算是一個老把式,當時拼命得種上一年,所得也不到白石,雖然現在是改種成雙季稻,但這產量提升也太誇張了。

“足下是不是許久沒來過襄陽了?”聽著諸葛亮也能說幾句襄陽方言,他也是覺得諸葛亮是個外出做官回來的鄉人,也是如此說道。

“的確是!已經有近二十年沒有回過豫州了!”

“我看足下也是到某些偏遠的地方做官去了!咱們荊州當年有景升公管控,沒遭過什麼兵災,一直都算是安居樂業!這些年建安天子繼位,也是大修水利,在原有的水利基礎上又是維護了一番。這種地還是要靠水的,水足了這糧食產量自然上去。還有大規模的戰事結束,也是鑄劍為犁,現在老百姓基本上都能用上好的鐵器做農具,更不用說還有那邊曲轅犁、筒車等新式農具,最重要的還是耕種高產量的雙季稻,一年兩熟,這產量自然上去了!當今可真是天平盛世啊!”

說起這事來,老農也是頗多得感慨,在雙季稻的基礎上,再加上各種有利條件的刺激,直接讓畝產提升了三倍。即便是多交一些賦稅和租子,留下來的糧食也比足以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這盛世馬上就要來了!”當從老農口中聽到他們的產量之時,諸葛亮也是忍不住嘆了一口氣。而這麼一個高興的事情卻讓他嘆氣,完全是因為想起了秦誼《週期律》的說法,戰亂之後人口減少,經過休養生息之後造成人口大量增長,然後又會因為人地矛盾產生動盪和戰亂,直到因為人口銳減後再度形成一個迴圈。

作為一名傳統意義上的士人,諸葛亮覺得自己有義務來終止或者延緩這種將要發生的治亂迴圈。

而在地廣人稀的滇國生活了十年,諸葛亮真得越發崇拜起大將軍秦誼來,他為這種迴圈所指出的解決方案,的確非常有操作性,利用技術使作物畝產量提高三倍,自然能夠養活三倍人,而滇國和交州那廣闊的環境,雖然惡劣但卻真得能夠養活不少人,像是現在的中原地區,也是先人們披荊斬棘開拓出來的。

要知道,根據《尚書》的記載,黃河流域也是有大象的,豫州的豫字便是“象之大者”的意思。可是現在大象卻成了滇國和交州的特產,這個結果也是讓諸葛亮深信,只要繼續努力發展下去,現在的滇國,將來也會像現在的中原地區一樣繁華和昌盛的。

相關推薦:亂世巫女嫡長女重生之將府長女重生:傲世梟龍快穿之女配她手握打臉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