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之庶子稱雄->章節

第5章 左豐南下 徐佔的讚歎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促春遘時雨,始雷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鴻都門學事件爆已經過了一個多月,時間也不知不覺的由正月走到了驚蟄,黃門左豐終於在護衛的護送下離開洛陽前往蔡陽傳旨。

說實話,左豐對於這趟差事是極不樂意的,千里迢迢路途遙遠不說,荊州那個鬼地方可是宗賊四起,盜賊橫生之地,一路上就這麼幾個護衛實在是不怎麼安全。自己還只是個小黃門,還沒能像恩主張公一般成為中常侍大人,可不想交代在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

而且接旨的對方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只不過是個小家族的庶子,還是不被現在家主待見的庶子,恐怕到時候連喜錢都不出,根本就撈不到什麼油水。也不知道張公是怎麼想的,這樣一個小人物,不就是一個會寫幾句詩文的毛頭小子嗎?這般人物大漢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那裡找不到。也值得讓自己這般千里迢迢的親自去下詔,直接讓州府下文徵用就是。可惜張公交代了不得對那小子放肆,否則即使是你沒錢咱家也得給你拔下層皮下來。

其實張讓派左豐親自去請蔡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張讓知道,自打同靈帝講過蔡銘的故事後,靈帝就對蔡銘很感興趣,時不時的在張讓身邊提起,張讓深怕這蔡銘也和其他腐儒一般拒絕徵召,讓靈帝掃興,這才讓左豐親自去下詔。就是為了堵死蔡銘拒絕徵召的心思。

左豐這一路心情欠佳,自然不會積極趕路,一路過永寧,宜陽,宛城,安眾,新野,到蔡陽,但逢城縣必停,勢要在那些路過的太守縣令們身上找點安慰,不能浪費了這難得的出行機會。

一路經過的郡縣,怨聲載道不說,洛陽到蔡陽不過八百裡,若是快馬加鞭幾天就能趕到,即使慢點有兩天也足以趕到,左豐卻足足花了一個多星期這才慢悠悠的到達蔡陽。

由於左豐的耽擱,早在數日前蔡陽縣縣令徐佔就接到宛城的訊息,知道左豐近日會到蔡陽宣旨徵召本縣士子蔡銘為鴻都門學博士。

這讓蔡陽縣令徐佔和蔡陽各大家族消息靈通之人大為吃驚,鴻都門學四處徵召博士的事,他們是知道的,也知道很多民間名儒拒絕了徵召。

這裡一定要注意被徵召的都是民間有名望的名儒名家,這蔡銘不過一年青後生什麼時候在皇帝心目中能夠與民間名儒名家並列,並且親自派黃門近侍前來傳召。

別小看了,親自派人徵召和讓州郡下文徵召雖然都是徵召,但是區別是很大的,一般的由州郡下行文徵召,這說明皇帝對於你並不是十分的看重,你是可以響應徵召,也可以拒絕。所以即使是每次徵召有大半人拒絕,靈帝也不好真正直接懲罰他們的。而親自派黃門近侍前來宣旨徵召,則說明皇帝對你是勢在必得,你拒絕了徵召就是抗旨不尊,是要治罪的,所以是不能拒絕的。

這些年來,雖然很多民間學者拒絕靈帝的徵召,但是在私下裡,他們卻是將這種徵召看得很重,把被徵召當成為有才德名望的代表,有聲望的象徵。若是一個所謂的地方名儒名家,不能被靈帝徵召,那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的才德沒有被皇帝朝廷認可或聲望還沒有能傳到洛陽,在聲望上就顯得不如那些被徵召過的人。最近幾年有不少平時默默無聞的民間學者就是因為被靈帝徵召而一舉成名的。

現在,蔡銘不但被徵召而且是那種勢在必得的那種高規格的由靈帝親自下聖旨,並派下中官親赴蔡陽徵召。那是不是說,這蔡銘在靈帝心目中不下於名儒名家,甚至是大儒大家。要知道靈帝雖然荒誕昏庸,但卻是多才多藝,文章才藝俱佳,在這方面是不會看錯的,也難怪收到訊息的蔡陽各大家族一片譁然。

這裡面最吃驚的莫過於蔡陽縣令徐佔了。

當徐佔知道兒子既然拜了位比他還小,才十九歲的半大小子蔡銘為師後,說實話,他當時很惱火。

儘管知道兒子醉心數術,但是你就算不能拜得劉洪那般大師為師,但也不能自暴自棄的找個比自己還小的嘴上無毛的半大小子為師,這不是讓人笑話嗎。

可惜這老三那裡都好就是太執拗了,一旦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因此對兒子無奈的徐佔卻是怨上了蔡銘,自己兒子胡鬧可以,但你還就真敢收啊!

所以儘管徐階拜師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也多次寫信回家跟他說自己的師傅是如何博學多才,如何的了不得,希望父親能夠上門見一見老師,卻始終不能讓徐佔釋懷,直到現在徐佔都沒有想過去拜訪蔡銘。按理說這是極沒禮貌的事,可誰叫他心中有氣,也沒怎麼將蔡銘放在眼裡,反倒是怨蔡銘那廝自己沒本事誤人子弟不說,還規矩忒多耍大牌。與兒子明明就在同一個小小的縣城,都不讓兒子居家進孝,有點事情還要寫信,捎口信什麼的,當真是不知所謂。

所以收到宛城傳來的訊息後,徐佔很吃驚。

難道兒子說的是真的,真的有人年紀輕輕就有著不下於劉洪的天文數術的造詣,還能精曉經義、武略,擅長書畫,甚至於還有著一身高強的武功。

要是在以前徐佔是說什麼也不相信的,但是今天這個訊息是從別人那裡傳來,而且是自上而下從京都傳來,連皇帝都要親自派人徵召,就由不得徐佔不得好好思量。

想到這裡,他叫人拿來兒子寄回來的據說是他趁機收拾老師平時為他們師兄弟講課時所書寫的一些書稿,和他自己記錄的一些為其他師兄講解的知識。

徐階讓人帶話說:透過書稿不但可以看出老師在各個領域的博學,還能看出其獨樹一幟的書法。

這是徐階自知父親並不待見老師,怕父親輕視老師而特地收集起來的,就是希望父親能夠對老師有所改觀,不要一味的因為老師年青而輕視。

可惜當時徐佔當時根本就沒有當回事,反倒是被兒子的話氣樂了。兒子就這麼點出息,拿著人家的稿紙當寶貝,還讓自己細心體味,當真是不知所謂,越活越回去了。

沒想到時隔不久,自己卻會主動想要開啟這些“破玩意”。

開啟書稿,徐佔眼前一亮。

草稿的內容暫且不看,其書法果真是獨樹一幟,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外柔內剛,沉厚而安詳。其行文線條沉實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粗而不重,細不為輕,勁健而有活力,給人以清麗、健康的審美享受。有些雖不如前者端正,去隸體波勢,字裡行間,有如東風吹拂,飄然若仙。

這正是後世常見的楷書,和行楷。此時有著正書之祖的鍾繇還未揚名,楷書也還未定型,而另一位與之並稱為鐘王的千古書聖王羲之更是還沒有出世。歷史上正是王羲之將小楷書法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此,徐佔沒有見過,自是認為是蔡銘自己獨創。

“好!好!好!”

徐佔用力的拍打桌子,連用了三個好字讚歎。

欣賞如此飄逸舒朗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好字,猶如春花月夜之下酣飲甘露,當浮一大白。

徐佔認認真真的逐一將蔡銘的字搞同兒子徐階的書稿分開,逐一觀賞,心中惋惜不已,這麼好的字,竟然被自己視若蔽屐,當真是清泉濯足,花下曬暉,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逐一欣賞完蔡銘的字,再次感嘆了一番,良久之後徐佔才想起這只是人家平時教授弟子的草稿,自己光顧著欣賞字,還沒有看其書稿的內容呢?

徐佔隨手拿起一張,見上面寫著:“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講的是儒家經典論語。

這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經義造詣的,當要好好看看他能有何見解。

翻看書稿講評:孔子說,治以政刑,民固苟免而無恥矣。若使君之導民,不徒以其法也。而皆本於躬行之實。如欲民興孝,必先自盡孝道以事親,欲民興弟,必先自盡弟道以事長。所以說,有恥且格,蓋德禮政刑,固皆所以適於治之路,而出之有本末,獲效有淺深,故孔子第而言之,欲為人君者,審其本末輕重之辨也。

嗯,不錯頗有見地。

徐佔看完講評心中暗自點評。

又翻起下一張,這張講的是“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什麼?沒聽說過,到要看看講些什麼?”

三十六計第四計以逸待勞。

講評: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是為以逸待勞。此即致敵之法也。以逸待勞,語出於《孫子.軍爭篇》,兵書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

咦!這不是兵法韜略嗎?為何自己從沒有聽說過還有”三十六計“的兵書,可觀其講評不但深蘊兵法韜略至理,而且都還有跡可查,都能在古典經典上找到根據,難道是歷代蔡氏自己總結的,如此這蔡氏當真是不凡。

在翻看下去,有詩詞、文章篇,天文、氣象、節氣篇,地理篇,數術、統籌篇,書、畫篇幾乎是方方面面不一而足。而且幾乎是每有講評階立意新穎極有見地。

看完所有書稿,徐佔不由得再次讚歎。

“真奇才也!看來蠻兒(徐階小名)真的拜了位了不得的老師啊!”

相關推薦:開局套路女帝,覺醒神級選擇系統人在海賊從神級選擇系統開始超武穿梭全球降臨:文明遊戲世界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神魂顛倒我只是喜歡你的臉神奇道具師續南明鬥羅之我能聽見千仞雪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