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之謀伐->章節

第七章 巡視地方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中平四年五月,青州。

齊國巨澱湖附近廣饒縣,綠油油的稻穀一望無際,風吹稻花,香味撲鼻。

陳暮在氏儀等人陪同下,帶著學生巡視稻田,體察民情。

當他走過的時候,每一個在田裡幹活的農夫都停下了手,向他彎腰鞠躬。

戴著帽子的人脫帽敬禮,少年敬畏又帶著一絲羨慕,少女們眉目含羞,眼眸中透露著絲絲情意。

每當陳暮從縣城裡出來的時候,不說萬人空巷,至少每一個已經嫁作人婦的女子都咬碎銀牙,暗恨跺腳。每一個未嫁的女子都暗送秋波,眉目傳情。

若不是出行的時候皆有護衛保護,恐怕投在他身上的香囊、鮮花,以及擁擠過來的人群,要將他淹沒在海洋裡。

不得不說,今年已經20歲,正式及冠的陳暮外貌已經徹底定型,身高約有一米七八,體態修長,皮膚潔白,五官精緻到足以讓任何一個女人嫉妒。

特別是那一雙狐眼,含笑看人的時候,即便是男人也頂不住,以至於廣饒城甚至有喜好男風的豪強公子朝思暮想,積憂而死。

青州第一美男的名號,也慢慢傳播開來。無數豪強的女兒聞風而動,提親的人踏破門檻。

“這佔城稻顆粒飽滿,穗大谷實,確實比我們的水稻要強很多。”

氏儀蹲在田埂上,摸著一串稻穀,滿意地點點頭。

“可惜水利跟不上,青州也時而大旱,只能在湖邊耕種,不能推廣。”

陳暮心道宋朝靠佔城稻,以半壁江山能養活上億百姓可不就是因為佔城稻產量高嗎?

別說什麼時隔千年,漢朝的佔城稻不一定有那麼高產量。

在沒有生物學知識的古代,沒有人為干預,靠植物野生雜交改變整個族群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加不可能基因突變。

所以宋朝的佔城稻和漢朝的佔城稻,一定是沒有什麼區別,除非天降猛男,誕生出一個叫孟德爾或者袁神農的人,否則沒有人為推廣,偶爾誕生一顆野生高產種也沒法傳播開。

“師君? 如果天有旱災? 我們該怎麼辦呢?”

已經11歲的陳群像個小大人似的? 跟在陳暮身後,作為大班的班長,陳群遠比年紀比他大一歲的崔林更活潑,求學好問,每天都有無數個問題。

陳暮笑道:“天有旱災,就得興修水利。平日農閒之時,招呼百姓通渠挖湖,蓄水備旱,還得多建水井? 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哦。”

諸多學生若有所思。

這些辦法可不是陳暮創的,自古以來的能臣幹吏應付旱災的時候,基本也就這幾個方式。

帶著學生們下鄉? 就是來教他們這樣的治世之道。

親自到民間體驗生活? 以後還得上戰場帶他們行軍打仗,多積累實幹經驗? 不能學馬謖眼高手低,兵法謀略說得一套一套的,實戰起來就拉垮。

在這一點上還是劉備看人眼光準,諸葛亮重用馬謖,劉備卻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可見劉備確實是知人善用的典範。

“那若是洪澇呢?”

陳群又問。

陳暮想了想道:“那就得多種樹,多挖渠挖湖。”

“多種樹?”

學生們面面相覷。

沒聽說過種樹還能防洪澇災害的。

“洪澇災害最大的危害是水流到處奔湧,又裹挾著泥土,如此泥石流沖刷,不僅田地受損,房屋也要被淹沒。而種樹可以鎖住泥土,泥土可以吸收水,不讓洪水泛濫成災。”

陳暮就趁著這個機會,將樹木與水土流失簡單地敘述了一遍。

漢朝的水土流失情況並不嚴重,根據《水經注》中記載,當時的黃土高原“雜木交蔭,雲垂煙接,翠柏煙峰,清泉灌頂”。

另外據現代考證,在秦漢時期的黃土高原,森林的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那時的黃河裡流的是清碧的河水,黃河也很少泛濫成災。

一直要到宋朝人口暴漲,經濟發達,樹木開始大量被砍伐,情況才會變得十分嚴重,天災人禍不斷。

所以這個時候黃河中下游的洪澇災害並不算多,都是大雨導致,最多的就是旱災。

如果是普通的暴雨,可以不用去管。但如果是那種連續很多天的暴雨,使得河流漲水,確實需要防範洪澇,就得多建造蓄水的人工湖泊,多挖通人工渠,多種樹鎖住土地讓土地吸收水分。

這也是陳暮現在在做的事情。

畢竟他想要推廣佔城稻,水利設施就不可避免地要大興修建。趁著現在還有錢的時候,多修渠挖湖造路,百利而無一害也。

一者,民眾農閒之時,官府出糧食,給少量工錢,讓民眾農閒時有飯吃,有錢賺,利於經濟流通。

二者,水利設施可以防洪澇,防旱情,對抗天災的時候很有好處。

三者,佔城稻能夠慢慢普及,增長糧食。

因此陳暮現在在整個青州大興土木,招攬冀、徐、揚三地無家可歸的流民,讓他們開墾荒野,挖通水渠,建造人工湖泊。

陳暮從中平二年十一月來青州上任,到現在已經中平四年五月,一年半的時間,是青州人口增速最快的一年半。

不僅政局穩定,經濟平穩增長,甚至連原本四處盜匪的北海東萊都已經海晏河清,少有匪患,可見他施政手段還是相當不錯。

當然。

這也是目前青州土地兼併不嚴重,豪強被陳暮施展雷霆手段扼制,大量百姓擁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種,不需要造反。

如果土地兼併嚴重,官員又沒法處理,那不管什麼施政手段,都沒什麼用,百姓該造反還是得造反。

“原來土地是靠植物的根部來緊密,我一直以為土地疏鬆,是植物太多導致。”

就連氏儀也沒有想到大地跟樹木還有這層關係。

12歲的崔林有了一定思考能力,不像小班的孩子們,老師教什麼他們就學什麼,沒有反抗權威意識,所以崔林問道:“師君,如何能夠證明樹木對土地的作用呢?”

“想證明也簡單。”

陳暮笑道:“你們又可以成立一個新的興趣小組,去尋找一片沒有任何植物的土地,再找一片有植物的土地,用鋤頭挖,看看哪片土地更容易被挖塌就是。”

“又成立興趣小組呀。”

“上次我們想驗證風的來源,到現在還沒驗證成功呢。”

“咱們今年已經成立了十多個興趣小組,現在也只是用火焰燈證明了熱空氣上流,還有好多實驗沒做呢。”

大班的孩子們一個個苦著臉。

火焰燈就是孔明燈,是陳暮教孩子們製作,以用來證明空氣密度。

現在大班已經開始做研究課題,成立興趣小組,做各種實驗證明,這也是讓他們自己動手來證明一些物理知識,強化他們的學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就算我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你們,你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實驗來得簡單明瞭。”

陳暮摸了摸崔林的腦袋,笑著說道:“它日你們學貫古今,可以出將入相的時候,我相信你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抱怨了。”

“唯,師君!”

大班的孩子們一個個拱手行禮,表示知道了。

巡視了一圈田野,又去看了眼巨澱湖漁民捕撈情況,官府鼓勵漁民下水捕撈魚蝦,讓流民有魚獲收入,使得今年漁業豐收,陳暮去一趟,漁民爭相贈送肥魚,與民同樂霈恩均。

巨澱湖後世由於圍湖造田,面積小得可憐,只有20平方公里不到。但現在卻有數百平方公里面積,雖比不得如今雲夢澤(洞庭湖)浩瀚如海上萬平方公裡,卻也是一望無際,在當時被稱為少海。

而且由於古時漁具不發達,捕撈能力低下,因此短時間內大肆發展漁業並不會給魚蝦造成滅絕性打擊。只要把網孔弄大一些,並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條不錯的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在廣饒和南豐二縣視察了半個月,到五月中旬的時候,陳暮就聽到了劉備獲勝的好消息,剛好這邊視察工作也差不多,於是返回齊國,繼續回泰山書院教書。

回去的路上,翻看起這次劉備打仗的戰報。

三月份丘力居入侵平原國,燒殺擄掠,平原國相陳紀無法抵擋,只能固守城池以待朝廷援軍。

居住在城外的鄉鎮百姓紛紛棄家逃跑,跑得慢的,就被丘力居殺死掠奪,死傷上萬,近十萬流民被迫往南面濟南遷移。

劉備一邊派人安撫百姓,一邊在陳暮的允許下,盡起大軍,北上迎敵。

只是平原國的地形實在是太糟糕,魯北平原區幾乎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騎兵來去如風,初期劉備打得很艱難,連番敗仗,面對三萬輕騎兵苦不堪言。

《六蹈》裡記載,周武王問姜太公,步兵和騎兵的戰鬥力如何換算。姜子牙說,平原之上,一騎當八步,山路狹窄地帶,一騎當四步。

而宋朝《武經總要》認為,一個騎兵相當於五個步兵。

這還是已經對騎兵有各種辦法的北宋,而在漢朝更加沒辦法,又是平原地區,可見步兵打騎兵有多艱難。

雖然劉備也有一千重騎兵和三四千輕騎兵,但重騎兵追不上輕騎兵,平原上騎兵游擊戰,除非有相同兵種,不然實在是太難。

劉備五萬大軍與丘力居打了半個月,野戰潰敗之後,不得不據城死守才沒有被丘力居反殲滅。

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反倒是丘力居見劫掠得差不多,準備撤回遼東,不跟劉備打了。

結果剛好朝廷的大軍趕到,鄒靖帶著數萬援軍抵達,駐紮在河間國。

鄒靖不僅帶來了援軍,還帶來了朝廷詔書,封劉備為騎都尉,允許劉備出青州作戰。

這是陳暮上書的結果,為劉備爭取出兵大義。

不然光有陳暮這個青州刺史的公文,劉備也只能出兵平原,不能去冀州的渤海。

有了這份詔書,劉備就可以名正言順了。

鄒靖有四萬人馬,劉備有五萬,合起來九萬人。

再加上各地郡兵,騎兵接近一萬,總兵力超過十萬,已經可以在野外與丘力居正面抗衡。

荀攸料丘力居掠奪大量財富,行動必然緩慢,不如剛開始的劫掠如風,於是向劉備建議,以四面包夾之策,聚集平原河間二郡兵力,將丘力居包夾在渤海,來一個關門打狗。

這個計策有一個漏洞,那就是萬一把丘力居逼急了,丟下輜重,帶著騎兵衝出包圍圈,闖入冀州和青州腹地,四處作亂,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為此荀攸殫精竭慮地制定計劃,想辦法收縮包圍圈,制定埋伏點,完善策略。

最終透過軍情司的情報,總算是在渤海章武縣截到了丘力居。

這場戰鬥劉備採納荀攸的計劃,與鄒靖商議過後,以南面和西面組織包圍圈,開北面口子,逼丘力居往北逃,放他回幽州。

大戰之後,丘力居確實如荀攸所料那般沒有南下或者西去。

畢竟丘力居不是傻子,去冀州與青徐腹地,那就是遠離自己的老巢,騎兵再能跑,也有人困馬乏的時候,一旦被官軍圍上,那就是死路一條。

現在北面沒有敵人,自然選擇北歸。

於是丘力居丟下千餘具屍體以及一半以上的輜重,以比步兵稍快的速度,往北面逃。

還是捨棄不下那麼多財務,貪心不足。

可惜丘力居忘了北面還有個公孫瓚在等他。

公孫瓚跑去鮮卑花費重金僱傭了一批鮮卑人,於泉州(今天津武清區)堵截到了丘力居。

前狼後虎,經過一天激戰,丘力居傷亡慘重,死了六七千人,不得不將輜重全部拋棄掉才脫離戰場逃回遼東。

如此一來,這次南下,丘力居可謂殺敵八百,自損一萬,不僅什麼好處都沒撈到,部落人口還少了二十分之一,對於他的打擊很大。

看完了戰況報告,陳暮也是很佩服荀攸的計策。

古代戰爭中在平原地區對付騎兵確實無比艱難,唯一得辦法,只有透過人海戰術包圍,而且成功率很低,在步兵對騎兵戰爭最多的宋朝,經常有騎兵打不過就跑,步兵完全追不上的案例。

荀攸雖然同樣選擇了包圍戰術,卻是用的欲擒故縱之計,先透過兩面包夾,逼得丘力居北上,再在他北上的道路上安排公孫瓚做伏兵,打得丘力居狼狽而逃,戰術佈置得確實好。

如今朝廷命劉備鄒靖公孫瓚三人出兵遼東,平定張純張舉丘力居叛亂,現在的情況已經比歷史上好得多。

看樣子,應該也不需要等到明年劉虞出馬。

接下來,就得謀劃另外的事情了。

坐在馬車上,陳暮心想。

相關推薦:重生鄉村霸主仕途法則十大動漫名場面:開局夜凱大唐第一莊從訓練史萊姆開始三國之勝謀天下開局變終結者仙朝我也想努力啊!簽到天師宮,下山已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