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三國之亂臣賊子->章節

第二百八十四章 誰可為當世英雄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都尉與刺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官職,李賢做都尉的時候,只負責郡國內的相關軍事活動,並不需要勞心勞力的考慮其他,可成為青州刺史之後,李賢要管的事情就多了,從民生、軍事到對外政策,樣樣不可或缺。

若不是有徐庶幫襯,李賢很難理出頭緒。

此時,李賢開始明白上位者的痛苦了。

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凡事都想親力親為的話,就算是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歷史上,大明朝的崇禎皇帝頗為勤政,而他本人也衣著簡樸,多次縮減宮內開支,可他卻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多疑。

崇禎在位十七年間,殺兩位首輔,更換五十多名內閣成員,處死巡撫十一人,歷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武臣武將就是被因為崇禎的緣故死於非命。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崇禎能夠開明一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後金的努爾哈赤絕難輕易叩關。

李賢最喜歡歷史,網路上很多人都對崇禎報有同情之心,他們認為崇禎只是生錯了年代,倘若在太平年代,崇禎一定是個好皇帝,對此,李賢不置可否。

明朝的衰落是從天啟年間開始了,到了崇禎繼位之後,小冰河時代來臨,天災人禍不斷,倘若崇禎能夠像劉邦那般,說不定明朝還能苟延殘喘幾十年,可崇禎沒有那麼做,最終,大明朝亡於他手。

李賢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若是後金不能入關,歷史又會怎樣?

崇禎作為一個多疑的反面典型讓李賢時刻警醒,而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卻也讓李賢頗為欽佩。

眾所周知,劉邦之所以能夠獲得天下,這與他手中的一幫文臣武將關係頗大。

有人曾經問劉邦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劉邦得意地說“若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若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若論集結百萬雄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知人善用,相信他們,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又不能很好地任用他,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李賢覺得劉邦說的很有道理,一個人的能力總歸是有限的,諸葛亮厲害吧,劉備敗走夷陵之後,諸葛亮只用了幾年的時間便積蓄兵力、糧秣,北伐司馬懿,打的司馬懿心驚膽戰,可攤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只能憾死五丈原。

李賢寧願做劉邦,也不想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更不想成為崇禎皇帝。

太史慈、趙雲與劉備有舊,其中太史慈更是欠了劉備一個人情,可李賢相信他們,相信二人會秉公處置,不枉私情,所以即便私下裡聽到他人的非議,李賢依舊固執己見,不為所動。

降將於禁、李典聽聞之後頗為感慨。

曹操曹孟德雖然知人善用,可真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曹操多疑好忌。

即便有時候曹操表現的極為坦蕩,可真正聰明的人物還是能夠從中找出不信任的端倪出來。

正是有這一層顧慮,于禁、李典才沒有回返曹軍。

按理說,如今曹操與呂布對峙,正是缺兵少將的時候,于禁、李典回去之後說不定曹操會予以重用,可誰也不敢保重曹操會不會過河拆橋,秋後算賬。

曹操誤殺呂伯奢的事情早已經不是秘密,連故交好友,救命恩人說殺也就殺了,誰能夠保證自己不是下一個呂伯奢?

在北海國待的越久,于禁、李典就越動搖。

時至今日,李賢已經不再限制二人的自由了,可於禁、李典卻不敢輕易離開。

毫無疑問,曹操一定在北海國內布有眼線,如果說于禁、李典沒有投降李賢,只怕曹操是很難相信的。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算是於禁、李典自己,他們都很難對降將做到這一步。

普天之下,也只有李賢才能這般坦蕩,對降將沒有威逼利誘,也沒有嚴刑逼供。

這一次,李賢微服私訪,李典、于禁也跟隨在身旁。

負責李賢人身安全的沐風頗為緊張,他害怕降將暴起發難,所以特意增加了十名護衛。

對此,李典、于禁不以為意,李賢也沒有表露太多的觀點。

相信是一回事,可防備又是另外一回事,站在李賢的角度上,實在不能太過大意了,因為他一人的性命,很可能干係到了數萬將士的富貴榮華。

沿途間,李賢親善鄉民的舉動令李典、于禁二人頗為訝異,無論鄉民是老是幼,是髒還是醜,李賢都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厭惡的神態,而流民對李賢的愛戴更是發自肺腑,如果不是親眼見到的話,誰也不會相信,李賢在流民中竟然擁有如此高的威望。

從某種意義上講,即便此時李賢自立為王、反叛漢室,只怕他麾下的流民也會盲從信服。

李典打馬上前,他向沐風頜首示意,嘴裡道:“李使君,我有一事不明”。

沐風也就是沐臨風,他嫌自己名字不好聽,便把臨字去掉了,此時,他緊緊盯著李典的一舉一動,生怕這傢伙暴起發難,挾持李賢。

李賢倒是沒有這麼緊張,他回首笑道:“喔,李將軍想問什麼?”

“李使君覺得大漢王朝壽數如何?”

李典這句話要是讓忠於大漢的人聽到了,一定會罵他大逆不道。

可李賢顯然不在此列,他有了片刻訝然過後,便笑道:“你想聽真話,還是想聽假話”。

李典來了興致,“真話如何,假話又如何?”

李賢搖頭晃腦地說道:“如果是假話,我會告訴你,大漢朝萬世不衰”。

李典皺起眉頭,這假話也實在太假了,怎麼聽怎麼彆扭,他忍不住問道:“真話呢?”

李賢轉過身,側耳說道:“大漢不過三十年,必亡!”

“啊!”李典大為訝異,他沒想到李賢竟然連朝廷滅亡的時間都預測了出來。

雖說如今天下軍閥並起,天子政令不出長安城,可常理來講,再苟延殘喘個五十年應該不在話下,可現在,李賢竟然說大漢不過三十年,這讓李典頓時心驚肉跳,半晌沒緩過神來。

“李使君以為,誰可為當世英雄?”不知不覺間,于禁來到李賢身旁,他聽到大漢亡於三十年的說法,當即反問道。

李賢很有一種曹操評豪傑的感覺,他不禁脫口而出:“當世豪傑,曹操、劉備、孫策也!”

李典不禁問道:“孫策何許人也?袁本初、袁公路又如何?”

李賢這時候才想起來,孫策還在袁術麾下,尚未前往江東,他不禁尷尬地笑道:“我聽說袁術帳下大將孫策乃萬人敵,所以頗為欽佩,至於袁紹嘛,空有世家資本,卻無容忍之量,如同圈豬一般,膘肥體壯之日,便是他人宰殺之時”。

于禁、李典相顧駭然,他沒想到事業蒸蒸日上,實力激增不已的袁紹在李賢眼中竟然如此不堪,連袁公路麾下一名戰將都不如。

“誰是宰殺袁本初之人?袁公路又如何?為何李使君沒有將自己放入其中?”

李賢“哈哈”大笑,道:“天機不可洩露,二位不妨拭目以待!”

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既不顯得狂妄自大,又留有餘地。

于禁、李典久久不言。

李賢不以為意,他打馬往前而去,此時,沐風忍不住來到李賢身旁,嘴裡道:“主公,曹操被呂布打成這模樣了,兗州只剩下三座城池,狀況岌岌可危,你認為他還有可能反敗為勝?”

那是當然,對別人李賢可能沒這麼有信心,可對曹操,李賢有把握,這可是割據中原的猛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的能人,連呂布、袁紹都死在他手中,如今的挫折算什麼?

屁都不算!

當然了,這番話李賢是憑藉自己的歷史印象而來的,自然不能說出口,他斟酌一番說辭,道:“曹操麾下能人極多,呂布狂妄自大,長久不得”。

沐風吸了一口冷氣,他下意識地說道:“咱們跟曹操的仇已經解的那麼大了,為什麼現在不去給他來一下狠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李賢恍然大悟,他呆呆地看了沐風半晌,方才說道:“是呀,我怎麼忘了這一茬!快,快些回都昌!”

話音未落,李賢便風風火火的趕赴都昌城。

入城之後,李賢徑自找到徐庶,他問道:“元直,我想與呂奉先合兵一處,共同夾擊曹操,不知你意下如何?”

徐庶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使君可知道為什麼我沒有建議你出兵兗州嗎?”

“為什麼?”

“因為我擔心袁本初會揮兵南下,一旦袁家與劉備合兵一處,若是我方出兵兗州,那豈不是三面受敵,我北海國如何抵得住?”

李賢微微頜首,他拍著腦門說道:“看來當務之急是搞明白袁本初的打算,然後才能搶佔先機,立足於不敗之地”。

“不錯,呂布與曹操的戰事一時片刻結束不掉,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

“元直認為太史慈如何?”

“如果沒有袁軍干涉,劉備必敗”

李賢頗為好奇,劉備麾下可是有關羽、張飛兩員猛將,徐庶憑什麼這麼肯定?

“何解?”

“劉備雖有萬人敵關羽、張飛,可太史慈與趙子龍皆為當世英雄,兩相兌子,卻是我方軍卒實力更優,只要不出紕漏,我軍必勝!”

李賢深以為然,他嘴裡道喃喃自語,徐盛前往遼東已經有些時日了,不知道何時歸返。

“倘若有緊急軍情,應該會有鷹使來報的”

身為現代人,李賢深深明白,資訊就是生命,只有儘快的掌握敵情,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不過古代沒有電腦、電話,只能憑藉最古老的馬匹傳遞。

對於李賢來說,即便是八百裡加急還是有些滿了。

地上跑的滿足不了要求,李賢只能從天上飛的飛禽中想辦法了。

李賢做都尉的時候便使人訓練出一批信鴿,專門用於傳遞情報,當然了,後來為了增加情報的安全性,李賢又特意重金僱傭了一名馴鷹人,他手中的鷹可以傳信千里之外。

之前,徐盛前往遼東的時候就將馴鷹人留到了那裡,一旦有情報,可以用鷹來傳遞。

此番,李賢還在徐庶的書房中,正要再說些什麼,忽而,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報,使君,飛鷹傳信”

李賢眼皮一跳,他快步來到屋外,道:“書信何在?”

“在此”

李賢拿過竹筒,驗過火漆之後瞪大了眼睛,道:“元直先生料敵於千里之外,令人欽佩”。

徐庶皺起眉頭,道:“難道是袁本初揮軍南下了?”

李賢頜首,道:“不錯,據鷹使來報,袁紹指使麾下大將淳於瓊統領一萬兵馬南下”。

“淳於瓊?可是八校尉之一?”

“不錯!”

東漢末年,靈帝在位期間曾經犒賞西園八校尉,分別為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於瓊。

淳於瓊在袁紹軍中可以說地位極高,此番讓其出兵南下,可見袁紹的重視程度。

“袁軍距離樂安國還有多少路程?”

“晝夜兼程也得七八日”

徐庶松了口氣,“主公,還請主公下令,速速讓周倉領軍北上支援太史慈!”

李賢明白,太史慈對付一個劉備應該可以戰而勝之,可如果加上淳於瓊已經袁紹的一萬名軍卒之後,僅僅憑藉太史慈的一萬五千兵馬就想取勝的話,實在是有些天方夜譚了。

“好,周倉麾下兵馬不過七千之數,夠用否?”

徐庶笑道:“只要將帥齊心,我軍絕無敗理!”

是呀,就算淳於瓊是八校尉之一,可他麾下的兵馬不是袁紹的大鐧士,更不是鞠義的先登營,怕他個鳥?

仔細向來,李賢在自家兵馬身上已經投入了夠多的錢貨,如果這樣一支重金打造的隊伍都能敗下陣來,那只能說明李賢走錯了路線。

眾所周知,戰爭拼的是後勤、拼的是人心向背,李賢在北海國內頗得民心,所以不用擔心他麾下軍卒的軍心問題,而東萊軍、北海軍鐵甲甚多,這又把武器甲冑的不利因素拋之腦後。

袁紹雖說兵多將廣,可在遼東依舊有一個糾纏不休的公孫瓚,他實在不敢抽調精銳南下。

其實對於袁紹來說,劉備的死活關系不大,他怕的是李賢吞併樂安國之後,麾下實力增長過快,進而威脅到自己。

李傕已經躥啜天子下詔,赦封李賢為青州刺史,這個刺史要想做的名副其實,就離不開擴張。

濟南國、樂安國、平原郡、齊國、北海國,這就是青州所轄範圍。

倘若李賢能夠擁有青州全境,也就真正有了與袁紹分庭抗禮的實力。

換言之,如今的李賢還不是袁紹、曹操的對手。

北海國兵馬不過三萬,可袁紹、曹操兵馬早已經過了七萬之數。

曹操、袁紹任何一人,一旦全力出擊,李賢只能節節抵抗,想不出其他的法子。

與徐庶匆匆而別之後,李賢快速寫就一封軍令,讓傳令小校帶給周倉。

周倉見了軍令便會明白如何行事。

背嵬軍走後,劇縣城防空虛,為防事情有變,李賢又傳令給徐和,讓其分兵駐守朱虛、劇縣。

周倉得令之後大喜過望,他對麾下軍將笑道:“如何?袁軍來了,咱們有的打了”。

“哈哈,將軍神機妙算,卑下佩服之至呀”

“呸!當初是誰哭著嚎著嫌我沒有搶作先鋒?”

“啊哈哈,將軍說笑了,這是沒影子的事情”

“滾犢子,快告訴兄弟們,就說使君有令,我等北上樂安國,升官發財就在近日!”

“升官發財!”

“升官發財!”

幾名軍將聒噪起來,頗為激動。

之前周倉留守劇縣的時候,他麾下軍將對他好生埋怨,嫌他沒能從胡庸手中奪得先鋒之職。

胡庸一直忍氣吞聲,直到今日,他才有揚眉吐氣之感。

反觀徐和,再度留守後方,他麾下軍將頗有怨言。

徐和無奈,只得好生勸解:“使君沒有忘記我們,你們摸摸良心,從軍械到吃食,使君可曾虧待過我們?”

軍將們低下頭顱,道:“不曾”。

“那你們還叫喚個屁,人家背嵬軍打過多少次硬仗,你們呢?真以為自己披上鐵甲就是精銳了?狗屁,我告訴你們,馬上回去操練兵卒,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下一次再有戰事可就輪到我們了,倘若關鍵時刻你們指望不上,以後誰還會在你們身上浪費時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徐和所言雖然直白,可卻也在理,眾人聽罷之後全都頜首,道:“我等明白,這便回去操練軍士,必不讓將軍失望”。

“錯了,是不能讓使君失望”

“是,將軍說的是,我們必定竭力而為,不讓使君挑出毛病”

“好了,好了,快滾,快滾,眼不見不煩”

“喏,我等告辭!”

待到眾人散去之後,徐和也嘆了口氣,其實他心裡何嘗不想一戰?

奈何李賢不給機會,徐和徒之奈何?

身為降將,徐和不敢要求太多,他認為李賢給予他的已經足夠多了,如果再挑三揀四,實在是有些不識抬舉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神級進化:從田園犬開始我有一畝仙田我真的會武術獵人之武術家武術巨星LOL:這個上單太強了開局獎勵滿級金光咒橫掃妖魔:開局獲得一本金光咒我的模板真的是中鋒末世建城:從避難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