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三國之黃巾再起->章節

第二百一十六章 密晤(下)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自然!”朱鉉簡單答道。

董承看似試探,實則想引朱鉉述說。

但朱鉉硬是不上當,不接招,回答極其簡單,根本看不出其心意如何?

董承犯難了,只得再進一步試探,問道:“你可看出,朝中有奸佞?”

“哦?”朱鉉故作驚訝,裝作不明董承此言何意?小心翼翼問道:“不知兄長所指何人?”

“多了去!凡目無帝尊朝綱者,都可算入此列。”

“這···”朱鉉略一思忖,再問道:“那以兄長的意思,該如何?”

“當除之!”董承的回答乾脆利落。

朱鉉不由得沉吟,這董承到底是獻帝派來的,還是曹操黨羽故作試探?

按說,以朱鉉對董承的瞭解,以及他的身份,應是帝黨。但當今世事紛亂,人心也變得叵測,即使以外戚身份為權臣收買,也未見得不可能。

一時難判,不如緘口不言。

董承見朱鉉面色陰沉,緘口不言,心內‘咯噔’一下,暗道:“莫不成,此人非朱儁所言那般?那可就糟糕了,我身家性命兇矣!可憐,還要連累家人。”

二人沉默有時,還是董承沉不住氣,催問道:“我此來,只為一舒胸臆,為何你不能坦誠相告?”

朱鉉思忖,還是拿不定主意,只能模稜兩可道:“如兄所言,朝有奸佞,自然要除。但奸佞應有公議,難辨之下,為人利用,反倒不美。”

奸佞自然是人人得而誅之,但總不能你說誰是,誰就是吧?那豈不是亂套了,我朱鉉可不能被人利用。

說白了,除賊是要大家夥一起贊同的。所謂倡響天下,如董卓,十八路諸侯,天下各地都反對他,指他為國賊,那才可以除之。

你董承不過一個車騎將軍,跟我來說要除賊,我憑什麼相信?又憑什麼聽你的?

董承也是聰明人,不是聰明人,活不到現在。自然明白朱鉉之意,人家這是要憑據。

憑據自然有。皇帝的詔旨,就在董承手中,但怎麼可以輕易示人?

僅僅一面之緣,便將干係著自己和皇帝身家性命的旨意交給朱鉉,豈不是太兒戲?

“自董卓、李傕以來,權臣當道,諸侯並起。不遵朝廷,不奉令旨。各為其政,自表為官。若有旨意,你可會遵?”

朱鉉不能隨意回答。旨意代表誰?皇帝。以往之時,奉旨是天經地義;現如今,微妙得很吶。

須臾之後,朱鉉方道:“朝廷但有所遣,我莫敢不往!”

巧妙地將‘旨意’二字換為‘朝廷’,又使朱鉉的回答變得不可捉摸。

這也難怪二人,本就互不熟悉,雙方需要互相試探,火候到了,才能挑明。

董承希冀朱鉉能出手相助,朱鉉又何嘗不想借到獻帝名義?只是可惜,若朱儁在,便可省去許多麻煩。

但目下,朱鉉的回答,令董承很為難。他似乎將此事想得過於簡單了,未料到朱鉉城府如此深。

在董承看來,朱鉉不過一青年,善於征戰,不諳世情。

現在看來,董承有些錯估了朱鉉,令自己方今手足無措。

朱鉉看在眼中,心內暗笑,臉上卻依舊面目凝重,道:“不知董兄,所言奸佞,所指何人?有證據否?”

董承心想,誰知你是忠是奸,這如何能說?

“如董卓、李傕之流。”

“哦!”朱鉉點點頭,又道:“現今的曹公,可也是奸佞?”

董承陡然一震,驚道:“如何有此一問?”

“呵呵,”朱鉉笑道:“隨口一問而已。前有董卓,後有李傕,都是朝廷重臣,與現今曹公地位相當。故此好奇,是否同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目前不好說。”董承沉默有時,慎重回答道。總不能一直模稜兩可下去,既然對朱鉉抱有希望,便要捨得將自己豁出來。

不好說?呵呵,這就使朱鉉有三分把握了。 “其實,曹公相較董卓、李傕,還算不過分。可惜,天下士子恐怕非議不淺。”

話頭挑開了,二人便逐漸越談越暢。

“我記得,董卓、李傕,‘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與如今曹公的作為無異。”

朱鉉心內又明了一分,只搖頭嘆道:“我雖為驃騎,但無實權。更何況,即將南返。”

董承這才得知,朱鉉要回會稽了。

“哦···你要回會稽?”

“嗯!而且,不久後,若無大礙,我岳父將入朝。”朱鉉答道。

董承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這是曹操在抓人質。

“你情願他入朝?”

“不情願又如何?”

說到此處,二人都沉默了。

接下來的話,要好好思量一番。

待到董承想定,既然來了,有些話還是要說的再透徹一些。

“若曹公自棄於天下,你當如何?”

“自棄天下?”朱鉉沉吟道:“我自會稽起兵,相助於曹公,正為他忠心報國,不似其他人那般,只為個人生死榮辱。難道,曹公會走到那一步?”

董承似乎更有把握,微微一笑,言道:“人總會變的。曹公如今權傾朝野,未必將你真心待如兄弟。否則,何來你岳父入朝之事?”

“這倒是!曹公此為,似乎頗為不信任我。您也這麼看?”

“當然是這樣!將軍這都能忍,我真心佩服。”

二人似乎越說越投機。

朱鉉到後來,乾脆請教道:“不知,我該如何做?您才以為是對的呢!”

這是要董承說明來意了。

董承自覺把握十有八九,可以向朱鉉吐露一二了。

“將軍,若天命所歸,命你除賊,敢否?”

天命?獻帝為天子,他的令旨,自然為天命。除賊,不特指,不點破,但包含了一切獻帝認為的反逆之輩。

朱鉉深思熟慮一番,話語其中包含的內容,非同小可。

天命,極可能就是天子之命。除賊,雖未明說,但似乎曹操無疑。

如何作答?可真草率不得。

許久,朱鉉都未作答。

董承反倒心內竊喜。為何?若朱鉉急急回答,必然是敷衍。考慮這麼久,看來,朱鉉並非完全心向曹操。

其實朱鉉心中,若天子之命,倒真不見得會去遵旨。民權應大於皇權,這已是有定論。

但曹操若是學董卓、李傕,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天下人皆喊殺,則自己也義不容辭。

想定了,朱鉉答道:“天命所歸,自然遵從。”

董承哪裡料到,朱鉉口中‘天命’與自己的‘天子之命’,是兩回事。

當下,董承大喜過望。

“將軍,匡扶漢室,非你莫屬!”

朱鉉擺手道:“天命所歸者,豈能只在乎我一人?要天下人齊心方可。”

董承點頭道:“此言非虛!如此,將軍啟程之人,我再拜訪。”

各位要問,董承為何不拿出聖旨來?

僅相談一次,便將聖旨掏出,這可能嗎?

即便董承將個人生死度之身外,但這還牽涉獻帝呢。

董承自董卓開始,便深諳危機中生存之道,這麼多年的歷練,早就磨礪了他‘戒急用忍’的個性,甚或有些謹慎有餘。

這一次,只是當面試探。其後,還要觀其言察其行,全面揣摩審視。

待到心內有了三分認知,董承便告辭而去。

來日方長,推翻曹氏非一人之力可為,倒不急於一時,拉朱鉉入夥。

被董承這麼一耽擱,朱鉉回到乘氏,已是入夜時分。

距離城外三十裡,只見牽招、梁習率領數百鯤鵬騎而來。

朱鉉詢問得知,因其遲遲不歸,辛毗等人憂心,派出牽招、梁習前來迎接。

回到乘氏,朱鉉於路途之事不做解釋,更未將董承之名說出。

部下隨扈,都知道規矩,自然無人多嘴私下亂傳。

-----------------------------------------------------------------------------------------------------------------------------

明日週末,照例休息。閱讀本書,一定要有耐性,海涵海涵(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燃1987:我成為國貨之光賣裝備的雜貨店重生從世界盃前開始提現大佬綠灣奇蹟黃巾贅婿我的二十四諸天三國之黃巾無敵黃巾張狂創造沙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