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三國之大周天下->章節

第五百九十一章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等行過賞,士卒們解散之後,周澈請荀攸、王慧、周倉三人來到他的帳中。

荀攸笑道:“吾軍新成,初戰就連捷,士氣高昂,軍心可用啊!”

王慧也很欣喜,調笑似的對周澈說道:“主公,你昨天送的捷報府君肯定已經接到了。你今天賞了立功的將士,你說府君會怎麼賞你呢?”

周澈笑道:“今日之勝,半為兩位謀劃之功,半賴周倉、江偉、方悅等將士奇勇。如澈者,因人成事者也!”

周澈這一句是自謙之詞,說的有對的地方,也有謙虛的地方。他說這此“破賊”一半是荀攸、王慧之功,一半是周倉、方悅、江偉等人之功,這是事實,但他卻也不是他自己說的“因人成事”,他對這次的大勝也付出了很多。比如早先的練兵,比如昨晚夜襲襄城縣時的身先士卒,這些都是他的功勞。

荀攸笑道:“昔高祖問韓侯:‘如我能將幾何’?韓侯說高祖‘不能將兵,而能將將’。皓粼,你說你‘因人成事’是在吹噓你能‘將將’麼?”

幾人哈哈大笑。

笑罷,周澈請諸人落座,令親兵出去在帳外守衛,禁無關人等入內。

荀攸聞弦歌而知雅意,問周澈:“皓粼,你叫親兵出去,關防森嚴,是有事要議麼?”

“然也。”周澈坐在上首,往帳外望去,見營中整齊肅然,解散的士卒們沒有一個在外散亂閒走的,頗是滿意,收回視線,說道,“波才率數萬眾將攻父城,父城城小卒少,難以久持。昨天我問你們吾部是否應該南下?你們說先行過賞賜,讓兵卒們休息兩天再說。今我已行過賞賜,兵卒們昨晚也休息了一夜,是不是可以南下了?”

荀攸與諸人笑道:“這事兒昨天不是議過了麼?皓粼,何其急也!昨日方才議過,今日又議!”

周澈正氣凜然,說道:“吾等不能坐視父城不救。”

他起身負手,在帳內踱步,面現憂色,如心懷郡南的數十萬百姓:“便無府君嚴令,我也無法坐視郡南百姓遭賊兵而不救啊。昨日不能南下是因為將士疲憊,功勞未賞。今賞已畢,將士也休息一夜了,若是再不南下,我心難安。公達,我不瞞你,我昨晚一夜未眠啊!一思及數十萬百姓將受賊苦,唉,輾轉難眠。”

他這一番話所言不實,只有一句是對的:他昨晚的確沒怎麼睡覺,但不是在心憂郡南百姓,而是在琢磨朝廷的援軍何時會到,因為自己急行軍,竟比朝廷援軍先到豫州。

昨天和荀攸議完事,處理完軍務,睡下後,他忽然想起了朝廷援軍這件事。

他記得由皇甫嵩、朱儁分路率領的援軍應該是在波才起事後太久就到了。波才起兵至今已一個半個月了,估計最多再等七八天、十來天,皇甫嵩、朱儁可能就會到。皇甫嵩、朱儁都是名將,他們一到,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為了能保證取勝,至少不會大敗,他昨晚睡時已是二更,又爬起來對著地圖琢磨了半宿,有了點想法,只是還拿不太準,所以今天又把荀攸幾人請來,想聽聽他們的意見。此二人皆智謀之士,若是都贊同,說明可以一試,就南下,若是不贊同,那就再說。

荀攸問道:“那你有何打算?”

周澈親把地圖取出,鋪在帳中地上,請他幾人觀看,說道:“我為巡察時行郡北諸縣,到過汝水南岸的五個縣,此處的地形與潁水兩岸不同。潁水沿岸多平原,而這裡山巒起伏。從郟、父城向東南,道多坦平,向西北,則山岩層疊,直接關中。你們看:父城東南平坦,而西北邊就多山,山有鳳翅、峨眉、扈陽,群山層疊,參差連峙。”

荀攸、周倉點頭稱是。

荀攸問道:“這麼說,你是想運用‘地利’了?”

“前漢智囊晁公雲:‘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三者之中,地利第一,可見地利之重要。我部雖然人少,但是新勝之軍,士氣正高,就像志才你說的‘軍心可用’,如果咱們能把父城這一帶的地形好好把握住,加以利用,那麼賊兵雖眾,也不是不能取勝的,即便不能取得大勝,至少也可以從側面緩解一下父城的壓力。諸君以為如何?”

智囊晁公即前漢名臣晁錯,晁錯是本郡陽翟人,做過太子家令,太子的老師,被太子、後來的景帝尊為“智囊”,這句話出自他著名的兵事論文的《言兵事疏》。現在三急之中,相比黃巾軍,周澈已佔了後兩條,若再用上地利,確實可以一戰。

王慧觀圖深思,問道:“主公你想怎麼用‘地利’?”

“鳳翅諸山皆在父城之西北,距父城或近或遠,我思之良久,以為要想用‘地利’,只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

“誘敵。”

荀攸說道:“誘敵?”

王慧瞭然,問道:“主公你是想先先設伏山中,然後詐敗誘敵入彀麼?”

“然也!”

王慧一邊觀圖思考,一邊說道:“我部連復襄城、郟,波才聞訊後定會大怒,當我部與之接戰後,若做出詐敗不支之態,裝作逃跑,他們十有八九會緊追不放的。此計應可行之,只是……。”

“只是什麼?”

“選誰去做這個詐敗之將,卻要好好斟酌。”

荀攸點頭贊同,說道:“的確。”

相比打勝仗,打敗仗更難。一等將軍可勝可敗,二等將軍能勝不能敗。敗仗難打,詐敗更難。當士卒們“逃跑”的時候是最難指揮的時候,逃著逃著可能就真的變成逃命了,非得有一定的指揮技巧才能保證不會把一場詐敗變成一場真敗。

周澈問道:“元福你去如何?”

荀攸說道:“前時陽翟之戰,你出城擊賊,我在城上觀之。元福臨危不憚,然其沉默寡言,攻堅則可,詐敗不行。”

“主公!詐敗要能眼觀六路,及時地進行指揮協調,俺不是個靈活機變的人,不合適。”周倉自己也推辭

“祁杉如何?”

他現在郟縣守城,但如果他合適,可以把他調回來。荀攸搖了搖頭,說道:“祁杉勇烈果決,奔襲可也,詐敗不行。”

周澈笑道:“我知道你想用誰來做此詐敗之將了!”

“誰?”

“必是江偉。”

荀攸沉吟再三,最終還是緩緩搖頭,說道:“非也!江偉在陽翟從你出戰時位在陣中,居中策應,靈活機變,前夜潛入襄城,勇慎有謀,以他之能,或可用來誘敵詐敗,只是可惜他地位不高,名聲不顯,賊眾不知其名,難生必追之念,不合適也。”

“這樣說來,你是想讓一個位高有名、賊皆知之的人來做這個誘敵詐敗的人選了?”

“然也。”

“遍數全軍,只有一人合適。”周澈以手自指,笑道,“那就是我了。”

荀攸嘆道:“唉,若誘敵非你不可啊!皓粼,波才攻陽翟不克,連失襄城、郟,損兵折將,死傷數千,都是因為你!他恨你入骨。若用別人詐敗誘敵,他可能會因為先前的連敗而生疑,不會上當,只有你親自誘敵,他才有可能會上當啊。”

“我也正是此想!”

“只是……”

“什麼?”

“此去太過危險!波才不是傻子,他連戰連敗,必然謹慎,很可能會猜出你在誘敵,所以要想讓他明知是計也忍不住還會中計上當的話,你此去誘敵就不能帶太多人馬。只有帶的人少,才能讓波才明知是計也忍不住誘惑。可帶的人越少就越危險啊!”

周澈他笑道:“又不是我一人南下!波才連敗之將,何足懼也?我只怕他不敢追我不肯中計!”

南下之前還有幾件事要辦。

一件是處理俘虜。

連復襄城、郟兩縣,獲俘數千,要妥善安排。為了安排他們,周澈頗費了點思量。

有兩個難辦的地方:第一不能屠之,第二不能留在兩縣。若屠之,會引起黃巾軍的仇恨,當黃巾軍的士卒聽說俘虜都被屠殺了後,肯定會死戰的,不利下邊的作戰。若留在兩縣,一旦作亂,再把這兩縣丟了事小,南下援父城的部隊沒了撤退的後路就麻煩了。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收編,可就眼下來說並不適合。潁川黃巾軍剛揭旗造反不久,儘管在陽翟敗了一次,又丟了兩座縣城,士氣可能會低落,但凝聚力尚在,一則,張角兄弟還沒死,正在冀州攻城略地,二來,他們還有數萬之眾,三者,與潁川接壤的汝南、南陽等郡內的黃巾軍攻勢甚猛,人也更多,有一二十萬之眾,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潁川郡的黃巾軍還沒有到悲觀絕望的時候,可能仍抱有勝利的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收編俘虜就很冒險,尤其周澈的本部才只有五千來人。

因此之故,他再三斟酌。

經過與荀攸商議,周澈接受了荀攸的意見:“賊兵中多有父子、兄弟皆從賊者,可從中選壯士出來,父子皆在者選其父,兄弟皆在者選其兄,將之編為死士,然後將其子、其弟送去陽翟看管。戰時,驅父、兄死士赴前,用甲士監陣在後,若有巡梭不前的,立斬之,並將其送去陽翟的子、弟也斬之。如此,父念子,兄念弟,必能死戰。”

荀攸的選法很有講究,為何不選子、弟為死士,而選父、兄呢?虎毒不食子,為父者肯定慈愛兒子,但做兒子的不一定會孝順父親,所以選父為死士,留子為人質。長兄為父,做兄長的通常會照顧弟弟,而做弟弟的不一定會照顧兄長,所以選兄為死士,留弟為人質。

王慧聞言,大為讚歎,說道:“此策可行。”

周澈笑道:“這個辦法不錯,但俘虜中也有許多是一人從賊的。對這些人,君又有何奇策啊?”

荀攸說道:“一人從賊,死則死矣,沒什麼牽掛的。對這些人我就沒辦法了。”

周澈做出決定,說道:“既如此,那就把他們也送去陽翟。”

說實話,周澈是不太情願把這些俘虜送走的。波才留在兩縣留守的兵卒多為精壯,數千俘虜就是數千精壯!若能收編,自家在中原的實力足能擴大一倍還多。只是可惜,目前的條件不允許這麼做。

他遺憾的砸了砸嘴。

議定此事,還有一事。

即是父城的現狀。

既已決定南下救援父城,也定下了誘敵伏兵之計,那對父城的現狀就要瞭如指掌,方能知己知彼。打下襄城、搜捕完縣中的殘餘黃巾士卒後,荀貞就派了不少哨探潛渡汝水,去父城附近打探訊息。從上午起,哨探絡繹歸來,到下午為止,已得了十幾道情報,勾勒出了父城的現狀。

波才、何曼到了城下後,將數萬眾分為三部。

一部兩千餘人,巡弋汝水南岸。

荀攸說道:“這顯是在防吾等南下。”

一部四五千人,停駐在父城東南二十裡外的巾車鄉。巾車鄉在父城和昆陽之間,光武皇帝當年在昆陽戰後,略地潁川,攻打過父城,但沒打下,曾退到此地屯駐,在這裡得了“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父城人大樹將軍馮異。

荀攸說道:“波才分兵屯駐此地,應是為了防備昆陽等縣援助父城。”汝水南岸的五個縣,父城在最西邊,次之昆陽,次之舞陽,次之定陵,次之郾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兩部兵馬之外就是波才、何曼親率的主力了,共有六七萬人。

這六七萬人只是一個估計出來的概數。黃巾軍建制混亂,旗幟不一,扎的營地也不規範,東一塊、西一塊,亂七八糟,很難通過觀察得出他們具體的兵力,只能估算出一個數字。莫說周澈的探馬難以探出他們的兵力人數,便是波才、何曼恐怕也不清楚他們到底有多少兵卒。

這六七萬人又分為兩部。

一部由何曼統率,主攻父城的東面城牆,此部約有一萬多人。另一部由波才統帶,包圍了父城其餘的三面城牆。波才、何曼之所以把主攻的方向選在了父城的東面是有原因的:父城縣外西北方地形崎嶇,不宜排兵佈陣,難為主攻方向,南面不遠有個大湖,林木茂盛,也不宜為主攻方向,只有東邊,不但地形平坦,能把人馬拉開,而且沒什麼湖泊、林木,適合主攻。

據探馬回報,何曼對父城的進攻甚是猛烈,他親自帶人衝鋒,並在攻城隊伍的陣後佈置了監陣官,凡有後退的兵卒,當場砍頭。在襄城、郟停駐期間,波才吸取上次攻打陽翟不克的教訓,令人砍伐樹木,製作了不少攻城器械。這些攻城器械也都用在了這次攻城中。

探馬從遠處望去,只見父城東城下“賊兵”如潮,一次十幾架雲梯豎到城牆上,若有被摧毀或推倒不能再用的,立刻有新的雲梯補上,成千上萬的黃巾軍士卒前赴後繼,殺聲震天。探馬伏在數里外都能聽到喊殺聲,可以感覺到因為大批士卒前進而產生的地面震動。

這些探馬皆參加過陽翟之戰,報告完敵情後幾乎都會加上一句:“波才率十萬眾攻陽翟時也沒這個聲勢,父城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在聽到探馬異口同聲說出了這句話後,荀攸說道:“當日波才攻陽翟乃是新起之賊,士氣正高,現在他攻父城是在接連大敗、損兵折將後,但聲勢卻勝過當時,這說明他在攻陽翟中學到了些攻城的經驗並加以了運用,並且他應已知吾等克復了襄城、郟,自覺沒了後路,故奮力擊城。”

王慧說道:“‘因怒興師曰剛’。‘怒’雖是將者之所戒,但剛強之師卻也不可小覷啊。”

“剛強之師不可小覷”,在聽完這些情況後,周澈雖未因此改變“南下立功”的決定,但更加的謹慎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諸天投影:開局剪輯十大裝逼王重生之實業巨鱷從十套房開始的收租大佬晚庭春海賊大孝子黑鬍子海賊之海軍霸拳逆行諸天的劍客全球求生:抱歉,我開掛了抱歉!本妃已經滾遠了沈少囚愛:抱歉太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