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龍襄->章節

第五百九十一章 驚喜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十月飄雪,寒風凜冽,降溫的時間又提前了,小冰河期的影響還在加劇。

劉襄非常想要棉花,不知道太史慈到達印度沒有?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帶回棉花的種子。

印度河流域是棉花的發源地,公元前四千到五千年就開始種植棉花,無論是作為保暖的填充物,還是作為紡織原料,都比漢朝種植的苧麻要優秀得多。

苧麻雖然一年可收三次,卻只有皮可以取纖維,用以績麻、紡織,產量很低,保暖性也不好,百姓更需要棉花。

由蘆絮填充的夾襖,禦寒的效果並不好,填充絲絮的綿衣不是底層百姓能夠用得起的,填充動物絨毛的夾襖倒是挺暖和,可粗麻布兜不住,掉毛掉得厲害。

不但用不住,一走一地毛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有錢人當然不用擔心如何禦寒,他們的選擇很多,裘皮、綿衣、毛織品,還有綢緞夾層填充家禽絨毛的襖子。這種“羽絨服”當然是劉襄的“發明”,可解決不了底層百姓的禦寒問題,作用不大。

他想引進棉花可不是為了那些富人。

如今大漢的畜牧業規模很大,每年初冬之時,都會屠宰上萬頭肉牛和幾十萬只羊,自從停止製造革甲,毛皮大量湧入民間,羊皮襖成了百姓最為追捧的禦寒佳品。

就這麼說吧,頭戴狗皮帽子,身穿羊皮襖子,腳下再蹬著一雙皮靴子,你就是十裡八鄉最俊的後生!

可大漢三千多萬百姓,絕大多數是穿不上皮襖的。

棉花才是最優解。

太史子義,就看你的手段了。

大漢知道禁絕蠶種外流,印度諸國應該也不願意讓棉花的種子出境吧?

劉襄不是很確定。

縮著脖子緊了緊白狐皮的領子,這幾天趕上了寒流,降溫降得厲害。才十月啊,刺骨的寒風順著領口、袖口死命的往裡鑽,凍得他直打哆嗦,河套地區冷得太快了。

頂著風雪視察關城,真的不是一個好主意,可來都來了,不能扭頭就走吧?

不要面子的嗎?

丟不起那人!

陰山南麓的各個關塞,前幾年重新用水泥修築過,都是依山而立,固若金湯,就是直面風口,小風一吹,甚是“舒爽”。

“山脈以北的草原,納入了大漢的控制範圍,以後通關的牧民和商人會越來越多,要加強管控。”劉襄吩咐閻柔和朔方太守。

“唯。”兩人躬身應命。

北伐大軍打完拓跋鮮卑,自雲中郡返回幷州,隨軍的歸化胡人遣返回鄉,軍中二十多萬馬匹,大部分馱馬由度遼營送往河套地區的各處馬場飼育,羌騎、色目兩營先一步啟程回返長安,屯騎駐紮五原郡修整。

劉襄帶著羽林軍自東向西,視察雲中郡、五原郡、朔方郡各處關塞。

今天已是最後一處。

走下關牆,又在城中與輪戍將士共進餐食,吃的是烤全羊。

這一頓烤了三百只羊,算是勞軍,可輪戍於此的士卒更在意的,是能跟皇上一起吃飯,這讓他們興奮異常。

區區風雪,完全壓不住他們心中的火熱。

劉襄的羊肉裡放了孜然,漢朝的時候叫做安息茴香,味道不錯。

往來西域的商隊絡繹不絕,香料是運回大漢的主要商品,價錢比以往便宜了好幾倍,其他的商品大多是葡萄酒、金銀器、玉器、瑪瑙,以及馬匹和駱駝,也有販琉璃的。

琉璃就是彩色的玻璃。

這種傻子賠得不輕。

因為大漢也會燒玻璃,將作監早已攻克了燒製玻璃的技術難關,比西域本地還便宜,只是沒有大規模的向民間傾銷,燒製成本不低,價格不親民。

主要是認可度不高,漢人還是喜歡玉石,特別青睞白玉。

對琉璃的追捧要到南北朝時期,佛教大盛之後才開始,因為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

燒製玻璃的溫度大概在一千兩百度以上,跟燒製瓷器的溫度差不多,高爐鍊鋼的爐溫能達到一千六百度以上,怎麼可能燒不出玻璃來?

可惜無法完全去除原料裡的雜質,燒不出無色透明的玻璃鏡片,這一點讓劉襄很無奈,他還想著大批量的製造望遠鏡呢,只能耐心的等待技術再次突破。

巡視關塞之後,又等了兩天,寒流方才過去,氣溫開始回暖,羽林軍沿著結冰的黃河河道南下,過北地郡,走蕭關,順著涇水回到長安之時,已是十一月份。

剛回來就接到了幾個好消息:新式農具三鏵犁製作成功,六行耬改進成功,水錘技術突破,鑽孔技術突破,新式織綾機制作成功。

每一項都代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

幾項新技術,強軍富民,能把大漢帶到更高的高度。

現在大漢翻地的主流耕犁,是由範賢發明的短犁,改進而來的曲轅犁,這種只用一頭牛拉動的農具,節省力氣,適合小地塊耕作。

但大規模開荒,用的還是二牛抬槓犁,只有一組犁鏵,效率不高。複式犁鏵早就在將作監的研發序列之中,過去幾年一直不成功,主要是太費力氣,兩頭牛拉不動。

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

還有六行耬,那是西漢之時就製作出來的播種工具,但沒有大規模推廣,因為下種不均勻,太浪費種糧。

一人一天播種六百畝,那又怎麼樣呢?種地也是要成本的,光播種快可不行。

百姓的認可度不高。

改進六行耬勢在必行。

還有老式織綾機,是五十根經線五十躡,六十根經線六十躡,躡是腳踩的踏具,控制著經線的分組、上下開合,以便梭子來回穿織,這種織綾機非常笨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工人累得滿身流汗,生產效率卻很低,織一匹綾要一到兩個月。

新式織綾機簡化了踏具,改成十二躡。不僅更精緻,更簡單適用,效率也比原來提高了四、五倍。

水錘技術和鑽孔技術都是加入了齒輪和槓桿傳動,讓錘頭和鑽頭更加有力,軍械製造效率大增,鍛造的質量也有所提升。

這幾項新技術都避不開一個人的名字:扶風人馬鈞馬德衡。

馬鈞是三國時期的大發明家,劉襄早就派人尋找,如今,終於收到了將作監。

這是個國家支柱級別的大才,必須得見一見。

“即刻招馬鈞覲見!”

劉襄有些迫不及待。

“陛下,大宴快開始了,何不等到明日再招人來見?”內侍小心翼翼的提醒,宮中賜宴,百官應邀,不好耽誤時辰的。

“吃飯著什麼急,讓他們等著。”

相關推薦:史上最強訓練師真千金是滿級天師[穿書]六零時光俏神話解析,知道劇情的我無敵了萬古至尊龍皇我在洪荒搞基建精靈之吾名洛奇亞假面騎士w幻世界的蓋亞記憶體一拳無敵:從軍體拳開始媳婦她成精了[八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