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求生手冊->章節

第564章 賀喜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建安六年九月初八,正是重陽佳節的前一天。

元氏城南,白石山下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好一副繁忙景象。

這麼多人來到白石山下自然不是因為提前歡度佳節,為明日登高秋遊排個隊。

他們的目的地都只有一個,那便是山下的聆風居。

因為今天是度遼將軍顏良納小妻的吉日。

而且,一納就納兩個。

雖然度遼將軍府並未對外公開新納小妻的來歷,不過消息靈通人士早就在背地裡討論了起來。

一個是廢常山王的女兒,一個是故南郡太守的女兒,乖乖不得了,任一個都是常人高攀不起的女子,竟然一起甘心做顏良的小妻。

不過大家想想也就釋然,顏良那可是什麼人物,堂堂度遼將軍,兼領常山國相,手下兵精糧足,無論是黑山賊還是鮮卑胡,亦或是什麼地方亂賊,全都無往不克。

如此英雄人物,納兩個小妻又怎麼了?

若是度遼將軍開口,多的是世家大族要把女兒往他府裡塞,大家只愁沒這個機會罷了。

按說,漢代娶妻的儀式還沒被稱為“婚禮”,而是“昏禮”,也就是禮成之時當在黃昏。

而且這年頭也不講究什麼大宴賓朋,都是自家人關起門安安靜靜地就把此事給辦了。

娶妻如此,納小妻更是從簡,只是開啟偏門迎進去便是。

不過民間奢華之風已經逐漸抬頭,很多人家辦婚禮的時候也開始大宴賓朋以示家族實力。

上一次,顏良在下曲陽老家迎娶甄宓的時候,便也是大操大辦的。

這一回他納小妻的訊息根本就沒張揚,不過眾人都很自覺地前來拜賀。

顏良來到常山,這就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時間。

就在前幾天,顏良特意召開一次常山官員大會,來總結過去一年的施政得失,並宣佈今後的施政綱領,探討方法。

與會人員除開郡府吏員,還有下轄十四個縣的長吏,加上軍方的一些首腦。

各地令長丞尉來了一大批,很多人在得知顏良將有喜事,便藉故在元氏多停留了幾天,好趕在今日前來拜賀。

看著絡繹不絕前來的車馬,站在大門口幫著迎賓接待的顏貯、顏佑、顏益、顏枚、顏斐、顏鵬等人既高興又忙碌。

長史辛毗來了,主簿田燦、功曹張廣、五官掾張揖、主記畢軌、金曹掾沐並、決曹掾滿維、水曹掾陸康、工曹掾馬鈞以及文學掾蔡睦、王昶、劉楨,議曹掾郭配、劉廙等郡府吏員都來了。

建義中郎將領常山典農陶升來了,真定營督校尉來了,房山營督隗冉來了,石邑營督仲棟來了。

除開上艾營督昌琦有任務在身,常山各股兵馬主將俱都到齊,在附近的中級軍官如衛恂、蘇寧、傅曼也來了不少。

元氏令陳正,井陘令崔琰,欒城令常林,南行唐長楊俊,蒲吾長崔林,高邑令劉劭,靈壽令時苗,石邑長馬嶽,上艾長朱淮等十四個縣的一把手幾乎無人缺席,好似一起來參會一般。

其實如崔琰、常林這般名士,根本就不需要透過拜賀顏良納妾來拉近關係,不過在常山為官,又有哪個人不佩服顏良既能打勝仗,又能將政務安排得妥妥帖帖。

他們能夠前來,一來出於敬佩,二來也是藉機與諸多同僚、士人們交遊一番。

在各個地方上擔任輔弼官吏的王粲、士孫萌、裴潛、司馬芝、石韜、孟建、荀緯、王機、浩周、丁武等人也來了。

這些人中有不少都在六山學院待過一陣子,然後就被顏良丟到地方上去歷練。

雖然大都只是二把手三把手,但顏良在任命他們的時候與他們一一談過話,告訴他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多少朝堂重臣都是從一介小吏做起,只消有政績,日後前途必然錦繡。

範鳴、辛儒、龐統、吳質、陳靖、苟靈、夏侯蘭等軍中吏員也都來了。

從對顏良的崇拜程度上,軍中吏員明顯要比地方官吏更高出一截。

那是因為只有隨在顏良身邊出征過的人,方才能領教到顏良在戰場上指揮若定的氣度。

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怎會不令屬下由衷地敬佩?

而在這等眾人雲集的場合裡,如辛儒、龐統這般軍中吏員也是眾多士人的焦點。

士人們大都會圍著他們問一些幽州平亂時的戰爭逸聞,好批發去成為他們今後遇到別人時的談資。

顏良一個納小妻的儀式居然引得如此多的人前來拜賀,也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正當眾人站在聆風居寬敞的院落中隨意交談時,門口的侍從忽然喊道:“六山學院山長張臶,燧人學院院長崔虞,神農學院院長樊阿,學院教授張機、仇福、胡其等人到!”

天下間什麼最重?

學問最重。

所以當張臶來到後,眾人都停下了閒談,紛紛湧向門口迎接。

如常林、楊俊、王機、荀緯等人都算是張臶的入室弟子,餘者很多人也去六山學院聽過講學。

見張臶前來,站在院內閒談的人紛紛依照弟子禮向這些學院院長、教授行禮。

荀緯上前問候道:“夫子如何也來了?”

張臶雖然年紀一大把,但精神矍鑠,一點不現老態,聞言笑道:“公高來得,我怎來不得?難道只許你們這些小兒輩來湊熱鬧,不許老朽之人來沾沾喜氣麼?”

荀緯忙道:“不敢不敢,早知夫子要來,我等自當前去學院迎候。”

張臶道:“自是不必,這點兒路老朽還認得,不會迷路。”

荀緯道:“度遼將軍與辛長史、崔井陘、常欒城諸位君子在堂內敘話,學生給您引路。”

“哎呀呀!在下何德何能,些許家事,竟然勞動張公大駕前來。”

二人說話間,聞聽訊息的顏良已經親自迎了出來,隔開老遠就打起了招呼。

張臶笑道:“度遼將軍事務繁忙,若非今日恰逢喜事,老朽也不便前來叨擾。”

顏良忙道:“張公如此說真正愧殺在下,在下這幾天一直想去學院聆聽張公教誨,奈何手邊雜務纏身,拖延至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臶笑道:“將軍心中裝的是國計民生大事,自是無暇旁顧。不過,將軍可莫要忘了當初許諾老夫之事啊!”

顏良一愣,心想我許諾你個糟老頭子什麼了?

不過他轉念一想,好像當初自己為了忽悠他從上黨來常山,的確是許諾過他一些事情。

對了,是許諾他,讓聖賢經典可以傳播於天下,讓每個讀書人皆可人手一卷。

當然自己也不是空口白話說說而已,可是為了這個許諾做過一些準備工作的。

顏良道:“在下自是沒有忘記,張公且稍待,容我召人詢問一二。”

把張臶讓進了堂內後,顏良叫來了張揖問道:“稚讓,派去雒都檢視太學石經的人有迴音了麼?”

張揖答道:“回稟將軍,已經回來了,太學石經在戰亂中被破壞,四十六塊碑石如今只有三十餘塊完好,其餘多多少少有些缺損。我已經派人將碑石所刻經義摹刻下來,正在派人整理。”

顏良道:“甚好!此事要加緊了,既然太學石經殘損,那不妨在常山重立一道碑林,讓其流傳百世而不毀。”

聽說顏良要效法昔日太學,刊刻校訂經義,崔琰等人紛紛拍手稱讚。

常林道:“將軍若是要讓太學石經完整重現於常山,在下倒可略盡綿薄之力。”

顏良問道:“噢?伯槐兄此言何解?”

常林道:“熹平年間,石經初成時,在下家中便遣子弟數人前往抄錄,共錄得四十六卷,乃成我常氏傳家之寶。

其後我常氏雖顛沛流離遠走他鄉,然這四十六卷書冊一直儲存完好,如今在上黨族人手中。

若是將軍真欲令太學石經於常山重現,在下可央請常氏族長,拿出石經摹本供將軍校對檢視。”

楊俊也說道:“在下雖家中沒有石經全篇摹本,然在太學求學時也曾抄錄過所學本經《儀禮》與《論語》,若將軍有需,在下可代為校正。”

顏良要copy太學石經之事還是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來,崔琰、劉劭、王粲、荀緯、司馬芝等人紛紛表態願意出一份力。

顏良笑道:“哈哈哈!那可就太好了,某先謝過諸位,待石經重現,自當將諸位所作的努力記錄於上,讓後人知曉諸君對文化傳承的幫助。”

只有張臶顯然還不太滿意,說道:“將軍此舉固然有大益,不過與當日對老夫的許諾還是有些出入啊?”

眾人這就好奇了,當初為了校訂太學石經可是花費了蔡邕盧植等賢才整整八年多時間,其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顏良只是想把太學石經整理,複製在常山,但校訂、刊刻等工作仍是十分巨大。

對此張臶還覺得不滿,那當初度遼將軍到底許諾了些什麼?

顏良哈哈笑道:“張公且稍安勿躁,容我再問一問。”

“行之,青州那邊進展?”

陳正除開擔任元氏令外,還負責常山內外的情報工作,其中有不少事關青州。

不過陳正顯然從當前聊起的話題中知道了顏良問什麼,答道:“原本還沒進展,不過在下去往泉州的那些時日,又再度派人前往聯絡,終於是說動了東萊左氏,讓他在泉州開設一個造紙坊,將造出的紙張行銷幽冀。”

陳正所說的東萊左氏是當代造紙世家,其家所產的左伯紙馳名天下,為廣大士人所好。

在漢朝,雖然早就經過宦者蔡倫改進紙張工藝,然製作成本偏高,製作出的紙張質量參差不齊。

若是那些質量次一些的紙張,用來書寫時會暈染墨跡,還沒有竹簡方便。

這也是當今之世紙張遲遲未能全部替代竹簡的原因之一。

顏良聞言笑道:“這左子邑倒是謹小慎微,邀他來常山不肯,邀他到泉州便肯了?”

陳正道:“泉州與東萊都瀕臨大海,舟船來往十分便捷,想來他也是如此考慮。”

一旁的崔琰插話問道:“將軍與召東萊左氏造紙,可是想要以紙書抄錄經典?”

顏良道:“然也!紙書較之簡書輕便數倍,季珪兄以為如何?”

崔琰道:“簡書固然笨重,然較之紙書、帛書等物更易儲存,倒也說不上孰優孰劣,且紙張有好有劣,非是所有紙張都便於書寫。雖然左氏造紙之術精湛,然價格高昂,恐倒不利於經典傳播啊!”

顏良道:“紙張價格高昂,乃是因為紙張產量沒有提升上去,只消可以量產,這成本勢必能降下來,工藝嘛也可以一直改進,直至能夠滿足書寫要求。

想那蔡侯、左氏,亦不過是反覆鑽研方才改良造紙術,我輩自當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精進才是。

在我看來,左氏既然敝帚自珍,那就毋須理會,另行招募造紙匠人,在常山新開一個造紙坊,由燧人學院師生幫忙改良,待造紙術大成後,便用所造之紙來傳承各個學院的知識,豈不美哉?”

崔琰道:“此法大善,我井陘多林木,又近水源,又有煤炭,乃是造紙最佳所在,還請將軍將造紙坊建在井陘。”

顏良笑道:“季珪兄倒是精明,這就想著為井陘謀利了。”

一旁的常林、楊俊等人這才反應過來,紛紛道:“欒城、南行唐也適合造紙,請將造紙坊建在我處。”

顏良道:“諸君莫爭了,此事要一步步來,先在燧人學院附近建個小作坊,用來改進技術,待有所成就後,方才要擴大規模,依我看,每個縣都建一個也不是什麼難事。”

眾人都面面相覷道:“建這麼多造紙坊,造出的紙張能有銷路麼?”

顏良笑道:“若是這些紙張用來給諸君書寫,自然多有富餘,可能銷不出去,可若是紙張上若是都寫有諸子百家經典,害怕銷不出去麼?即便常山本地銷不完,大可以運去其他郡國,甚至天下十三州銷售,諸君大可不必擔心。”

王粲問道:“將軍的意思是要做成書籍來賣,這固然是個好主意,不過這抄書可得要累死人啊!”

一旁的常林頗有同感,當年抄錄太學石經四十六篇,他家裡就派了六七個子弟足足抄了一個多月。

不過顏良卻一點兒都不在意,說出一個大家都不曾聽聞過的詞語道:

“我有一法,毋須耗費大量人力抄寫,此法名叫——印刷!”

相關推薦:開局八百個火影超維術士平安京都最強躺贏銀龍玩家我不是棗子哥木葉之超神日向我家魔神實在太穩健了絕色毒醫王妃農門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