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求生手冊->章節

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對於荊州,對於襄陽,對於這魚梁洲而言,顏益的出現,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意外。

這裡的日常場景便是以龐德公、司馬徽為主,徐庶、崔鈞、龐統、向朗等等人間或前來的小圈子。

在這僻處荒郊的沙洲小院,沒有高冠博帶們的置酒高會,亦沒有襄陽城中的紛紛擾擾,也不怕被有心人聽去,可以讓這些鄉野閒人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而今天徐庶等人前來,乃是帶來了一個驚天大訊息,要與龐德公、司馬徽敘談議論。

酒過三巡後,徐庶言道:“左將軍劉皇叔要來荊州了!”

徐庶此言一出,便是素來淡定的龐德公,亦抬眼望向了徐庶,司馬徽更問道:“劉玄德要來荊州?”

徐庶道:“當確鑿無疑,先前巨達兄亦言左將軍遣孫公祐、糜子仲往謁劉鎮南互通有無,頗受劉鎮南禮遇麼?”

“而這一回,我從文琬處知曉,左將軍在汝南待不下去了,正欲另謀出路。素聞孫公祐,糜子仲向為左將軍前驅說客,則左將軍下一步行止,幾乎可定矣!”

堂內眾人聞言都暗暗點頭,徐庶這番分析確乎有道理,若是劉備在汝南真待不下去,那與汝南接壤的荊州無疑是一個極佳的去處。

不過還是有人覺得蹊蹺,司馬徽問道:“左將軍在豫州素有人望,因何無法在汝南立足?”

徐庶轉向陳靖道:“一事不煩二主,還是文琬來說吧!”

陳靖點點頭,說道:“去歲官渡之戰,劉闢、龔都等人曾與左將軍在汝南呼應,欲要襲取許都,衛護天子。由於事發倉促,曹軍措手不及,遣蔡揚平討卻為聯軍攻破,只可惜曹孟德又遣大將曹仁來戰,左將軍與劉闢、龔都等眾不敵,只得退保汝南。”

“其後,袁大將軍在官渡意外戰敗,河北軍大部退卻,只餘下部分兵力在司兗之地與曹軍周旋,而曹軍雖收復一些郡縣,然雙方仍是相持態勢。”

“初時左將軍等尚以為事情有所轉機,還待再興義兵,不料今年之始,曹軍卻轉而南向兵逼汝南。劉闢、龔都等皆不能敵,左將軍麾下雖有關、張之勇,然亦屢屢受挫,如今只退保安城、慎陽一角,曹軍已掌控汝南大半也!”

“左將軍本就心存退意,如今曹軍勢難抵擋,恰有劉鎮南頗有招攬之心,估計不日即將離開汝南,前來荊州了。”

陳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得甚是詳盡,眾人聽聞之下,覺得劉備避走荊州既合情又合理。

向朗如今在劉表任事,故而知曉糜竺、孫乾前來交通之事,不過他也有些疑問道:“聽陳君將汝南及司兗之事徐徐道來,卻不知陳君為何知之甚詳?”

陳靖還未出言解釋,此間另一個汝南人孟建卻道:“想是因文範先生另一孫長文君子之故吧?”

陳靖點頭道:“確乎,吾從兄陳長文曾為左將軍豫州別駕,與左將軍素來相善,呂奉先奪取下邳之後,吾伯父與從兄亦曾隨左將軍避地徐州。”

“雖則其後呂布為曹操所破,從兄得入曹操幕中,然建安四年,伯父仙逝,從兄歸家居喪。左將軍回到豫州後,也曾聯絡從兄,欲得從兄之力,從兄卻以服喪未滿婉拒,故而吾略可知其中詳細。”

“至於區區,素來不齒曹操其人,曾暗中助力左將軍等人。然汝南之事,終不可為,在下亦心灰意冷,避走荊土。”

雖然陳靖對於自己之事只寥寥數言,但語氣頗為沮喪,顯得情緒低落。

徐庶見氣氛壓抑,便轉移話題道:“文琬毋須氣餒,這天下還是有能力挽狂瀾的能臣良將,就比如曾在官渡逆擊曹孟德的討逆將軍,便是一例,公利兄,汝不妨與我等說說,官渡之戰的詳情?”

從眾人開始聊起來後,顏益就一直靜靜旁觀,並不插話。

南下前族兄曾吩咐他要多聽少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如今也正是這樣做的,把面前諸人的表現一一收入眼底,把他們談論的內容儘量記下來,回去還會擇其精要處抄錄下來,以備回去後族兄檢視。

如今聽徐庶主動問起他,顏益當然也不謙虛,說道:“在下此番南下後,亦與各地士庶閒談,發現坊間對官渡之事多有曲謬誇張之處,在下雖並未身歷戰場,然亦聽參與其中的將士多方轉述,故而知曉得略微詳盡,且容我為諸君道來。”

“而且,此間更有親歷那場戰事者,一些具體細節,可由其當面陳說。”

顏益這麼一說,眾人便把目光齊刷刷投向了坐在顏益身旁一直默默喝酒吃菜不發一言的李三。

饒是李三為人機敏,然這等士人飲宴的場合,他卻也沒經歷過,見眾人望來,只是靦腆地一笑。

顏益王婆賣瓜道:“我的伴當李參,正是我族兄的短兵近衛,曾多次從我族兄陷陣殺敵衛護左右,最險之時,更為我族兄擋過冷箭。”

李參這個名字乃是臨行之前,顏良為李三取的。

雖說這年頭黔首百姓大多用賤名,然李三好歹已經做到了屯長,此行又需要與外人溝通,合當改個正式些的名,再取個字。

有將軍親自賜名李參,更賜字子承,李三自然十分高興。

不過熟悉之人還是叫他李三,至於李參李子承這個名字,則選擇性地被大家忽略了。

李三有時候暗暗心想,你們這都是嫉妒,見將軍獨獨為自己賜名取字心中不爽。

他們一行人裡,只有顏益會用子承來稱呼他,憑這一點就讓李三十分感動,一路上與顏益配合無間。

眼下顏益向眾人介紹,自然也得介紹李三的大名,李三亦起身抱拳向眾人行禮。

這其中徐庶出身單家,頗尚任俠好義,對軍旅之士極為敬重,說道:“怪不得方才我一見李君,便覺得李君氣勢非凡,原來是曾隨討逆將軍折衝陷陳的豪勇之士,壯哉!壯哉!”

稍許吹噓了一番李三之後,顏益開始說起了官渡戰事。

當然,官渡之前還有烏巢,烏巢之前還有鄄城,鄄城之前還有冤句,冤句之前還有長垣,長垣之前還有平丘,平丘之前還有白馬。

如果說田燦的話癆屬性是S級的,顏益起碼也是S-,雖然他來到常山並不算太久,不過有事無事就逮著牛大、牛二、李三等人瞭解當時之事。

這回添油加醋之下,把顏良南下的經歷說得繪聲繪色驚心動魄。

不但詳細描述了與關羽、張遼等名將如何鏖戰,更描繪了他在本方陣營中受到小人排擠,不得不率領偏師進入兗州,卻錯打錯著,在兗州撕開一道口子,連續鬥敗曹軍諸將,最後更在烏巢、官渡力挽狂瀾。

這一個長長的故事講來,眾人不知不覺已經幹下了好幾碗酒,個個都有些興奮上頭。

當說到官渡最後一戰時,顏益更把李三推了出來道:“李參當日便隨在我族兄身旁,助其力敵素有‘虎痴’之稱的許褚,那許褚非止身大力強,且身旁諸多精銳甲士亦悍勇無匹。子承你且為諸君說說。”

李三被趕鴨子上架,心裡也略有些緊張,不過他想起事先顏益的吩咐,強自鎮定道:“那一日是這般,將軍手下先鋒昌琦素有勇名,壓得曹軍前軍頻頻後退,曹操只得遣許褚率甲士來敵。”

“許褚非常人也,戰約三十合,昌琦不能敵,幸得將軍早有準備,親率我等上前接應,救下昌琦。那許褚雖強橫,然將軍絲毫不懼,許褚左手長刀右手大戟,將軍卻僅以一杆鑌鐵大戟應對。”

“二人之交手大開大合,每一次兵刃交擊皆發出雷霆巨響,我等短兵皆不敢近二人身週五步之內,不然稍有不慎便被波及,交戰越百餘合仍未停歇,將軍與虎痴堪堪鬥了個旗鼓相當,不分伯仲。”

“而值此之時,先前退走的文將軍帶兵殊死逆擊曹操本陣,曹操本陣不敵,大纛隨之避走,許褚心念曹操安危,脫開戰局前往營救,這一戰才得以終了。”

“將軍其後嘗言,虎痴之名果然不虛,堪與關雲長、張文遠等輩相匹也!”

李三的陳述就簡單得多,不似顏益那麼花俏,但勝在質樸,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在眾人的讚歎聲中,顏益又接過話頭,把最末的收場,以及雙方收兵之後,顏良在堂上怒斥郭圖之事說了,才把全部事情交代完畢。

在座眾人以前也聽聞過烏巢、官渡等事,但哪裡能像今天顏益說得這般詳盡,不免大呼暢快,亦為種種精彩之處頻頻舉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崔鈞道:“討逆將軍聲名鵲起之時,我已隨家人居於雒陽,憾未能得見如此雄傑人物,卻是可惜了。”

顏益立刻道:“州平先生不必可惜,如今我族兄牧守常山,正在常山大興教化,建六山學院,尋訪博學廣識之士往學院施教,若先生願意,可隨時往常山一行,將軍必會倒履相迎。”

崔鈞乃是博陵人,雖然旅居荊州多年,但若說不想家鄉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家鄉還有族人父老。

之前因為世道紛亂,道路斷絕,前往冀州困難重重,然如今見顏益可以安然從冀州南來,這心裡便存上了那麼些心思。

只不過崔鈞城府亦深,卻不會輕易答應下來,只是問道:“這六山學院又是怎生回事?”

顏益又把方才與司馬徽說的話轉述了一遍,更著重提了提張臶和崔琰。

崔鈞道:“張子明之名我素知之,家父在時,亦多次稱讚其博學多識,顏府君既能請其主持六山學院,常山之文教可期也!”

向朗因為在劉表幕下任事,看問題的觀點卻有些不同,問道:“顏府君使君數千裡奔波來到荊州,便只為了招致文學之士前往六山學院?怕未必如此簡單吧?”

被這麼一問,顏益心裡微微一咯噔,不過他也早有預料,說起了準備好的另一番說辭。

“眼下有奸佞在朝,大將軍南下除逆無果,天下仍紛擾不休,而劉鎮南與大將軍亦暗生嫌隙,我族兄亦有所感念,欲要在其中穿針引線,重結締約,共討不臣。”

向朗對顏益這個說法顯然頗有認同,說道:“去歲官渡之戰時,劉使君亦受長沙張羨等輩滋擾,未能即刻發兵北上。待處置完了長沙之事,方欲再度發兵時,官渡之事已經分出了勝負,卻是事有不巧,因此讓冀州與荊州生了嫌隙。”

顏益道:“族兄亦道當日事情紛亂,劉牧亦有不得已的苦楚,故而遣在下前來,雖無使者之名,然可略盡微薄之力。”

向朗道:“若如此,在下卻可引介顏君往謁使君,想必使君亦會欣然接待。”

顏益道:“既然巨達兄如此說了,到時候少不得要有勞巨達兄了。”

向朗又說道:“眼下劉使君正發兵北上,收取西鄂、博望等地,若此行順利,或能稍遏曹逆鋒芒,亦可向大將軍表個態度。”

顏益在入城時就看到了源源不絕北上的兵馬,以為劉表此次用兵把握不小,附和道:“荊州兵足將廣,若能全力備戰,則不容小覷也。”

石韜卻道:“怕沒那麼簡單,此番出兵北上,聲勢雖隆,然劉使君不以宿將領兵,放著劉子石、黃漢升、文仲業等大將不用,反任用其甥張允、親信龐季,其人不豫兵事,恐事有不利。”

石韜所言的三人分別是劉表從子劉磐和南陽人黃忠、文聘,俱都是荊州數得上的大將。

先前劉磐與黃忠駐紮在與江東接壤之處,與太史慈對峙,不過自從孫策意外亡故之後,荊州與江東也稍稍止戰,進入了短暫的平衡期。

文聘文仲業則在去年帶兵南下平滅張羨之亂,剛剛立下戰功。

若說帶兵北上,此三人的確是最優之選。

不過劉表不知出於何種目的,放著三人不用,以外甥張允監軍,親信龐季為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顏益把這個情報也悄悄記在心裡,準備回去後好好分析一番。

正當他打算再多聽一些荊州北上軍隊虛實的時候,崔鈞卻轉開了話題道:“此些繁雜之事,多談何益,我卻有一事十分擔心,趙太常的身體是日漸衰弱,恐……恐……哎……!”

相關推薦:開局八百個火影超維術士平安京都最強躺贏銀龍玩家我不是棗子哥木葉之超神日向我家魔神實在太穩健了絕色毒醫王妃農門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