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章節

第736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次日,雒陽城南,畢圭苑遺址,也就是正在施工中的新貢院裡。

劉備舒坦而又好奇地看著噴泉池旁那些雕刻的羅馬柱,還不時用手撫摸一下池子裡正在噴水的青銅獅子頭柱。旁邊有胡姬搓背揉肩,他也懶得搭理。

池中是一根青銅柱,裡面是水管,柱子頂部四方都有一張獅子臉,從獅嘴裡噴出熱水來。

噴泉水法李素早就做過了,靈帝時期也有,所以不稀奇。只是靈帝時候匠人不會去雕刻獅子,獅子自古為華夏所無。

大漢第一次向西域國家官方引入獅子,還是一百年前,安息商人在漢章帝時期販賣過。

當然李素他老婆在《後漢書》裡寫的是“進貢”,但實際上誰都知道自古以來的外國商人來華,都是打聽過的。知道進貢會得到很多賞賜,所以就等於是朝貢貿易了。

第一個給皇帝獅子的安息商人,可是得到了上百斤黃金、數千匹絲綢。

所以,李素現在這個浴室裡的獅子柱子,顯然是有羅馬工匠在藝術設計或者說美工方面,指導了漢人澆鑄銅匠。

“這就是安息人——嗯,也就是你說的西域帕提亞國,百年前進貢來的獅子吧。工藝居然是羅馬大秦人指點的,看來這羅馬人,比帕提亞人倒是更文物風流一些。

西域之國,也不都是遊牧蠻夷。你用他們的人設計督造將來的雒陽新城高架引水渠,朕也放心一些了。能造出如此嚴絲合縫精妙建築的匠人,不至於隨便懈怠墮工。”

劉備把玩了一會兒,如是讚許道。隨後,他又像是想起了一個事兒,下意識隨口追問,

“這未來的貢院,洗澡的地方都要如此?太過奢靡了,那些舉子怎麼能用這麼奢侈之物!”

李素在旁邊,也是自然而然摟著兩個捏肩的胡姬,當然沒有任何其他不軌的動作,他也看不上,純粹就是享受按摩。對皇帝的問題,也是應聲而答:

“陛下多慮了,大規模的場子,怎麼可能如此奢華,舉子只要外面熱水淋一下、大池子泡泡就行了。這不外面還沒蓋好呢,按禮法只是先蓋了裡面幾間包廂。

包廂還是要好一點,未來主考也要駐場數日,主考多是年高德劭的文壇學界泰鬥,總要舒筋解乏,這是給主考準備的。

另外,臣想著未來科舉要不要加一道陛下親自策問的‘殿試’,如果要的話,這裡當然還要準備一間更適合陛下體面的所在。”

李素說得很清楚:奢靡的東西不是拿來普及的,所以別擔心浪費,那是主考官甚至殿試時皇帝親自來視察才娛樂的地方。

就跟羅馬原本十二年後要造的卡拉卡拉大浴場,裡面也有給卡拉卡拉皇帝預留的、居高臨下與民同樂的豪華包廂的。

李素還特地跟劉備強調,除了這些銅的部件花了點錢,其他木石材料都沒浪費,是拿的畢圭苑遺址的木料石料挑狀態最好的,拿來蓋的。其他差的斷木破石,就淘汰給民用。

劉備這才沒有多說,只是又隨口嘆道:“不過伯雅你這是越來越奢靡了,奢靡也就罷了,居然都不幹正事兒!

昨晚朕就想拉你秉燭夜談,聊你說的那些‘西域諸國造神造史以強正統’,居然非要藉口拖到今日。現在這些也見識過了,該說正事兒了吧。”

李素笑道:“陛下冤枉了,臣不是耽於享樂、昨晚不肯宵衣旰食,是陛下所問突然,臣怕空口無憑,所記也有缺漏,所以讓人去蘭臺整理了所需的西域書籍,乃至漢文譯本。

昨晚臣可沒有偷懶,一直督導蘭臺官員找書寫稿。還有,書稿怕潮氣,這兒不便出示,還是到外面休息室吧。”

聽了李素解釋,劉備才算釋然,原來李素吃喝玩歸吃喝玩,辦公還是絕不耽誤的,這是準備資料呢。

兩人套上浴袍,被引到外間,放著石桌和藤質搖椅,還擺著燒烤好的肉片和冰鎮的果盤、葡萄酒,完全就跟羅馬浴或者說土耳其浴的休息室一樣。

李素一揮手,旁邊有侍女拿過來幾套羊皮卷軸和宣紙卷軸。

“陛下昨天問到的那些西域諸國造史以塑正統的成功案例,都整理抽選出來了。臣為陛下講解一二。

這是《約書》,是羅馬東境一個被吞併的小族猶大的‘經史’,這約書還分新舊,蓋因猶大之國雖曾為羅馬所滅,但其鬼神之說卻在羅馬流傳開來。如今羅馬本身信仰日漸衰微,幾乎要被以小易大。

新的部分,不好造史,我們不便多言,單說那舊的部分。其中說,羅馬人因不讓猶大人居於本土,將其全族放逐至羅馬東境之外,高加索群山之間。所以他們舉族世世代代都應該保持信念,回到應許之地……”

劉備一邊聽李素講解,一邊翻來覆去看卷軸,也看不懂,純粹看個好奇,隨後一丟,追問:“這說法有什麼疑點麼?效果又如何?”

李素微微一笑:“全族流放……陛下想想,羅馬人是有本事驗明血脈,知道一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什麼血統不成?所以,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羅馬人最多只能是以表面可見的信仰而分,看你是否堅信舊說,堅信的就流放,你要是為了不離開家鄉而改宗,羅馬人根本識別不出來,也不會再為難你。

但正因為他們的約書裡如此說了,數百年過去,連羅馬人都信了那個小族真是被全族流放。而幾百年前改宗留下的人,竟不知自己是世居於此,還以為自己是那原有之族被流後才遷居過來的。以經史造一片地域之正統的威力,可見一斑!

近年來,羅馬日漸衰微,說不定那些說自己是被趕走的人,還有可能回來建國呢……

同理,這書上說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分別成了巴勒斯坦地區兩個族的祖先。這顯然也是跟吳太伯為周文王伯父的套路一樣。無非是他們的‘吳太伯’完全沒吞成他們的‘周天子’,但偏偏還不甘心融合,於是一代代打死打活。”

李素倒數第二段展望的話,當然是有誇大的嫌疑的,但他是為了讓劉備堅定信心,知道“以經史造地域正統”的威力有多大,所以用了誇張的推演,反正劉備也沒法求證。

而事實上,猶大人雖然在羅馬滅亡時沒有復國,但兩千年後還是成功了,關鍵是全世界很多人都相信。這不得不說是他們媒介選得好,畢竟西方世界的人都看過約書,也就本能不會去懷疑。

一直到2008年,特拉維夫大學的施羅默教授才站出來,用詳盡的證據揭開這層窗戶紙。

前世那年李素剛好上大三,遇到經濟危機不好找工作,所以他上造核心課的時候對這個課外材料學得特別認真,穿過來十二年了還記得。

地域核心造得好,兩千年後還能作為復國依據。

約書就是幹這個事兒的。

而且,你以為希羅多德、李維和塔西佗就沒幹麼?

千萬別好奇李素為什麼回這麼熟練,“從來不憚以最卑劣的惡意來揣測全球所有文明的歷史學家”。

這就是準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學歷史的學習方法不同。

外交專業上歷史課,每一段典故都是會被老師追問歷史學家選史動機,如果你識破不了歷史學家“造核嫌疑”的,直接就掛科。

所以,李素看歷史的眼光才如此銳利獨到,隱藏在潛臺詞下的造核企圖他都一眼看穿。

學歷史只是為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格局小了!

還得識破敵人的造核!自己學會造核!

這才是真.格局。

……

劉備果然非常振奮,一下子對造核的信心徹底堅定了。而且他覺得眼界大開,原來外面的世界真有跟華夏一樣生長陰謀詭計的土壤。

伯雅賢弟學貫東西,對東西的謀術也是徹底融會貫通了……這些西域的書,也不能亂給百姓和百官看吶!

劉備想到此處,忍不住出言提醒:“等等,伯雅,這些書放在蘭臺,將來你打算百官和舉子都能查閱麼?不太妥當吧。”

李素:“臣會分級,到時候列出清單,請陛下最終定奪,少數書普通讀書人不適合讀,也沒必要急於推廣。”

劉備點點頭:“再說說別的吧,有沒有真的靠經史拓地成功的例子。”

李素放下約書,又拿起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建城以來史》,指著其中一段:

“剛才那個例子,已經是西方最著名的了。但陛下要找拓地成功的,那些就不如前一個例子那般‘幽而復明’,反而都是錦上添花、鞏固統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比如這李維所著、敘述羅馬淵藪的部分,提到羅馬始祖羅慕路斯有親兄弟雷穆斯,他們的母親是貞女感孕戰神而生,但其親弟弟和義父卻在羅慕路斯選址建羅馬城的過程中,因為分歧而被羅慕路斯殺害……

這裡面細節還有很多,陛下有空可以慢慢看,但臣就簡明扼要指出其中疑點:羅馬人非要這麼安排。其實完全是因為羅馬城建立者是有希臘化背景的外來移入者,他們需要把半島上羅馬地區的原住民變成‘始祖的弟弟和義父遺留下的罪徒’,這樣便於統治土著。

事實證明半島上的羅馬舊土著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也漸漸忘了真相,就相信了羅慕路斯。

而且這好歹還是‘歷史’,再往前追溯,希臘人在神話裡也經常有新神推翻舊神後、順理成章奴役放逐有原罪的舊提坦神之後,總之有興趣慢慢看吧。先當故事聽,再講解其後的隱喻……

說到底,一切涉及上古史的‘經文’,乃至神話,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文字流傳,而是為神職之人筆錄、口述佈道給信眾,那就有很多託古偽作製造正統的空間。

約書名以上是摩西得天授,實則一代代祭司都在傳抄時最佳化。希臘神話代代相傳,也是這樣最佳化的。

在我們華夏,這樣的事情便少麼?最初的《太平清領道》真的背離《老子》那麼多麼?還不是於吉張角之流託古篡改。哦,這事兒臣前些年在華山,跟妙真人倒是長談過很久。

這些涉及鬼神編造源流的事兒,臣所知不算多,臣是儒者,子不語怪力亂神嘛。神鬼託古偽造方面,陛下想知道更多,可以召見妙真人。她這幾年閉關清修,似乎寫出新的辯考了。”

李素把西方造核成功案例一番鋪墊敘述,總算是讓劉備暫時心懷大暢,覺得這事兒可以丟開一邊了。

劉備暗忖:將來如果朝廷真的需要全方位文化管理,從史書到民間鬼神一併整頓,就召見一下那個名義上的遠房侄女兒,問問鬼神編造之事。

劉備也因此對於劉妙愈發放心了,他意識到這侄女兒不是為了避嫌才去出家修仙的,人家是真心用功修仙。

更確切地說,這種修仙不是尋求長生不老,而是當個神學家,鑽研闢偽。

把文化造核的方方面面都問過一遍了,劉備心裡踏實多了,總算開始涉及深水區,想聽聽李素有什麼具體編造證據來源的思路:

“伯雅,此事之施行,朕再無疑慮。不過行此事所需的‘太史公當年也不曾得到的史料’文獻,我們又該何處去尋找?或者說找個什麼樣的來源,才能讓天下人信服?”

劉備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蔡邕之前只是籠統對他說需要“出土新證據”。

但蔡邕畢竟只是歷史學家,不是考古學家,所以具體操作落地,得有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配合。

李素也不是考古學家,但他畢竟是後世之人,讀書多,還是知道很多歷史上的考古典故的。所以他幾乎立刻就想到了解決。

“這好辦,大漢初得的《尚書》原本,最初始於文帝時齊博士伏勝背誦,之前古本都是秦始皇焚書而毀。

有漢四百載來,先漢末年劉歆為太史時,有孔安國獻書古文。後光武帝時,民間又有人號稱發掘先河間獻王劉德所藏《尚書》古遺十餘篇。

既然大漢每次中興都有人獻出土的古文尚書逸篇,那就再出土一次好了。而且,發掘河間獻王劉德私藏那次,還有人找到了《左傳》的額外篇目。這次,咱就再找一點《國語》的失傳篇目好了。之前董卓燒雒陽,所譭棄甚多,太傅整理國故有所發現,也不稀奇。”

這方面李素之所以這麼熟練,是因為他前世畢竟也看過網絡小說。而古文尚書今文尚書那點破事,基本上都被網絡小說炒爛了,想看不見都不可能,所以細節也無須贅述。

只不過大多數網絡小說提到古今尚書的事兒,都重點強調歷史上東晉永嘉南渡後那次“重新發現尚書”,主要是那次改動最大,顛覆最多。

但實際上,“尚書”的不斷發現,漢朝本身就有兩次了。說實話,《尚書》的每一次被迫修改,其實都是華夏和夷狄界限需要調整了。

劉備看他這麼毫不掩飾,目瞪口呆了一會兒後,嘆道:“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莫不也是想把‘存在過的先王之政’,都變成秦人希望世人看見的樣子吧。

咱大漢雖然也要統一古識,卻也要堂堂正正。如今之世,不比先秦,萬里之外的蠻夷都有文化,而且百姓也已經有了雕版印書可讀,識字知古之人,比先秦時多了何止百倍。為君者還是對天有些敬畏才好,可不能妄想以堵代輸了。

不然遲早也會被後人甚至外國蠻夷挖出來的,這事兒,拿捏好分寸。反正我們要的也不多,別大材小用演過了,反而留下隱患損害朝廷信用。”

本书作者其他书: 國姓竊明 開局一條小漁船 重生之我全都要 重回80當大佬 學霸終結者 文娛救世主
相關推薦:鋼鐵火藥和施法者全球神祇:巨龍降臨全球神祇:開局獲得凱和伽羅全職醫生[未來]全職醫生茶味戀愛日常世間最後一個土地神網王之最強裝逼系統直播十萬大山的悠閒生活野人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