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日耳曼涅槃->章節

第476章 方略(4)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如果德國能在中東站穩腳跟,那麼一直令希特勒耿耿於懷的和英國死磕血虧的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以此為根基,德國進可以向東覬覦印度,退也可以經略伊朗和土耳其,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個比威廉皇帝時期夢想的藍圖還要恢弘的“德意志印度”,便會在廣袤的中東地區得到建立。

雖然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肥沃程度都無法與印度相比,但其蘊含的豐富石油資源在30年代初便已初步顯現1933年,探明儲量超過24億噸的伊拉克基爾庫克油田即正式開採,到今天年產量已超過300萬噸。而作為穿越者,方彥更是清楚這些石油相較於中東的總儲量只是滄海一粟;這不僅能讓德國擺脫對羅馬尼亞和義大利的石油依賴,更能在未來近百年內提供無與倫比的經濟騰飛的原動力!

想到這裡,方彥心中頓時松了口氣。希特勒能選擇中東作為下一個戰略目標,足以證明他仍然具有非凡的眼光和智慧;而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希特勒這位口銜天憲的最高統帥能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對德國的重要性顯然不言而喻。現在德國的戰爭征程才完成了一小半,之後還有遠比英法更加強大的頑敵,在方彥完成佈局之前,德意志這艘巨輪只能靠希特勒執掌舵柄,於暴風中劈波前行!

勃勞希契仔細凝望牆上的地圖,沉思半晌過後,原本皺起的眉頭終於漸漸變得舒展開來。

在過去數百年裡,普魯士軍人眼睛都沒有離開過歐洲這片棋盤,中東對勃勞希契來說無疑是另一個未知世界,讓他本能的想要抗拒。然而,勃勞希契畢竟是堪當一軍統帥的人傑。結合形勢進行分析,他很快就領悟了希特勒這麼做的精髓。對於這份決定,勃勞希契只有由衷的欽佩:自己的意識受困於慣性,仍然停留在歐洲大陸,希特勒卻是俯瞰全域性,指出了一條極具前景的光輝路徑。

“雖然中東的地域比德意志大好幾倍,但英國在當地的力量只夠鎮壓土著叛亂。我軍只需用少量部隊,即可達成戰略目的。”希特勒再度開口,灰褐色的眼眸中有幾分銳茫悄然閃現,“德意志真正的未來在東方,那裡是日耳曼人未來一千年的生存空間,需要我們揮動長劍去犁取。當明年春天到來之前,陸軍必須做好與俄國全面交戰的準備。東線戰爭越早爆發對我們越有利。”

聽得這番言語,雷德爾與米爾契的臉上均露出驚愕之色,然而辦公室裡其他人卻都面容平靜,顯然是早就知道了希特勒的這一打算。勃勞希契徐徐點頭,凱特爾目光堅定,陸軍參謀長哈爾德甚至顯得躍躍欲試,彷彿是在這個空前恢弘而富有挑戰性的目標面前迸發出了強大的職業靈魂,誓要將這份大業克競完成。

對於今天的德國和希特勒來說,蘇聯實在有太多的理由必須要剷除了。在國社黨賴以執政立足的意識形態中,蘇聯的主體民族斯拉夫人,是僅次於猶太人的最低等廢物;他們甚至連像波蘭人那樣給日耳曼人當奴隸都不配,只有從地球上徹底消失才是需要貫徹的“天理”。希特勒的願望便是將烏拉爾山以西整個東歐的“劣等雜廢”清理殆盡,讓德國人徹底主宰這片空前遼闊的夢幻疆域。

在政治上,蘇聯向世界輸出的共產革命,與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也是一對不折不扣的死敵。雖然希特勒的政黨名稱中含有紅色氣息十足的“社會主義”,但其綱領僅包含狹隘的反自由資本主義;對於工人運動,國社黨堅定認為是最不可饒恕的叛國大逆,這份零容忍的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君主及資產階級政權。也正因如此,當年英法才會對希特勒的得寸進尺不斷妥協在盟國高層眼裡,納粹德國和蘇聯在民族理念與政治立場上的這種尖銳對立,是必定會撕鬥血拼的!

在軍事層面,今天的蘇聯是德國在陸地上最直接、同時也是唯一的外部威脅。自1932年以來,這個紅色帝國就藉助重工業騰飛的澎湃浪潮,對它的軍隊展開了大刀闊斧的全面擴建。到德國閃擊波蘭之時,蘇軍已是歐洲最頂尖的戰爭力量,這臺沉寂多年的“歐洲壓路機”再度露出了它威壓世界的猙獰面目。蘇聯獨裁者斯大林野心勃勃,矢志要讓共產革命席捲整個歐洲。隨著東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比薩拉比亞等地區被接連吞併,蘇聯與德國的碰撞已然就在眼前。

如果德蘇兩國各自都有一位穿越者當權,那麼這兩列相向飛馳的火車頭還有機會避免相撞雙方都能明白對手不是省油的燈,與其殺個天翻地覆你死我活,不如大家都保持剋制,以便日後集中力量,共同對付美國這個終極boss。

然而,這卻是不可能出現的局面。經過這麼多年努力,方彥也只做到了在德國海軍當中有一定的話語權,想要徹底扭轉希特勒構思多年的既定國策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在今天,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全體德國統帥層成員,都對自己軍隊的戰鬥力信心爆棚: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已經完全不被他們放在眼中了。

對於這一情況,方彥同樣是有心無力,改變乏術。因為只要是身處並經歷了這個時代的德國人,都會做出這番看起來完全是理所當然的判斷。25年前那場戰爭,早已用毋庸置疑的事實證明了俄國的軟弱:德軍只用了大約3成的參戰人次,就將俄國斬落馬下。相比之下,在西線和德國拼殺了4年的法英軍隊,不知比俄軍高出多少個華萊士,凡爾登、索姆河……這些地名都是法英兩軍堅強的象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幾十載光陰流過,曾經被西方資產階級詛咒痛斥的帝俄政權,如今變成了令他們寢食難安的紅色布爾什維克,然而他們很快發現,這個怪胎國家的軍力似乎仍然像當年那樣外強中乾。面對芬蘭這個人口僅有350萬的微弱小國,坐擁1.8億人的蘇聯竟然花費整整6個月時間,用幾乎10倍於對方的慘重損失才換來了勝利。而在同一時間,德國卻在西線贏得了史詩級大捷:短短6周之內,300萬聯軍繳槍卸甲,全世界都被德軍的輝煌勝利深深震撼,認為希特勒德國已經不可敵!

面對這種此消彼長的局面,誰還會相信蘇聯在德國兵鋒之下能有多少抵抗力?希特勒把蘇聯比為一座破敗不堪的房子,只需狠踹幾下大門就能將其摧垮,已經是意識清醒的表現,留了很多餘地了。誰也想不到,斯大林體制下的蘇聯能有如此可怕的戰爭韌性:不僅沒有在最初的災難中崩潰,最後竟然還生生耗死了對面。

儘管方彥比任何人都清楚蘇聯的戰爭潛力,但對於希特勒這個和歷史一般無二的決定,心中卻並無多少憂慮。因為歷史上蘇聯能在絕境中實現翻盤,完全是靠美英盟國的從旁相助。這份助力不僅體現在美國透過《租借法案》向蘇聯運去的1600萬噸迫切急需的戰爭物資,更體現在盟軍在其它戰場上進行的牽制。

在蘇聯開始逐步反攻的1943年,德國陸軍卻只有大約70%的兵力集中在東線。德國在挪威需要防止英國反攻,在法國北部海岸則要防守“大西洋壁壘”,而在地中海方向,義大利豬隊友的無能更是讓盟軍打過了西西里,迫使德軍還要抽調出精幹力量去填補那裡的漏洞空缺。到了1944年6月,德軍在西線更是部署了超過60個師以阻止盟軍登陸,這直接導致了東線巴格拉季昂一役的慘敗。

這還只是最表面的兵力數字。在物資方面,美英盟軍同樣令德國產生了巨大消耗。1943至1944年間的大規模戰略轟炸,使德國能夠達到的工業生產指數至少下降了四分之一;而為了抵禦盟軍的轟炸,1943年後期德國便在西線部署有超過1萬門重型高射炮,由此產生的巨大資源及人力浪費簡直難以計數。要知道重型高射炮是比反坦克炮還要高階精貴的武器,它的造價和維護保養花費都令人咂舌,倘若這些資源和人力能投入到東線,無論如何都輪不到蘇聯逞軍力之雄!

而要想避免這些令人痛惜的無謂消耗,只需拔掉英國這個橋頭堡就行了。屆時,即使非洲戰場仍會由於美國的涉入而存在,但其對德國力量的牽制力也無法和歷史位面同日而語。雖然德國的海上壓力同樣會在那時候加重,並且免不了要投入鉅額資源大建群船,與美國爭奪大洋,但承擔這份壓力的卻也不止德國一家。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將在太平洋上極大牽制住美國艦隊的行動,這無疑能為德國節省出大量人力和資源,以確保先在陸地上消滅蘇聯的抵抗。

相關推薦:萌崽陪玩從帶飛皮克桃開始全民領主:我能召喚歷史人物全民領主:開局一個金色合成欄封神新說穿書後我嬌養了五個反派大佬我在修仙世界搞科技網遊之王牌戰士東京舊事海賊之陸軍元帥超級大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