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熱血殘漢->章節

第五十三章 嚴峻的涼州局勢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可以說袁紹的成功主要的因素還是來自於他自己,熱情、慷慨、勇於承擔、憐惜弱小,這就是年輕時的袁紹。

即使是到了今天,單就私德來說袁紹可能是當今諸侯裡最好的一個,也是最有同情心的一個。

雖然有點晚,但是袁紹也成功的消滅了蝗蟲,挽回了部分損失,更得到了民心。

要知道,就是他依靠的世家,也希望自己的主公是個有能耐的人啊。

隨著秦州、冀州、幷州的蝗災相繼結束,這個現在的初平五年比歷史上的興平元年百姓的生活要好得多了。

治理完蝗災之後,袁紹熱情招待了秦州來人,還讓心腹重臣逢紀帶著厚禮來到秦州表示感謝。

李歸當然不會真的以為袁紹此舉只是為了表示感謝,這裡面希望雙方和解的意味不言自明。

當然了這種和解是建立在現在雙方沒有大的厲害衝突的基礎上的,至於將來,誰又能保證什麼呢?

李歸也需要休養生息,也需要冀州乃至幽州、青州等地的資源和市場,兩家的和平就這樣意外的來臨了。

當李歸滿載榮譽回到長安的時候,一份來自涼州的急報破壞了他的好心情。

姚遷那死了,這個李歸最忠實的盟友,歷史上唯一羌人國家後秦帝國的始祖,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他的夢想了。

在和韓遂一起大敗來犯的宋健軍之後,他和韓遂一起追擊宋健到了枹罕。

圍城兩個月之後,宋健終於開城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

可是就在獲勝後不久,長期征戰心力交瘁的遷那病死在了軍中。

李歸一度認為這是韓遂下的毒手,不過據細作的調查應該還真不是,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不管原來有沒有別樣的心思,反正現在韓遂見到遷那去世,而他的兒子們又年輕威望不足,立刻毫不猶豫的下手了。

他親率大軍奔襲遷那的大營,輕而易舉的就得手了。

遷那的至交莫折長天寧死不屈,被韓遂的大將閻行所殺,他的大兒子迥迥也同時死在了亂軍之中。

隨後韓遂率輕騎連夜趕路,順利的進入了狄道城,而在這之前大將成功英也順利的奪取了襄武,這樣除了南部的氐人地區外整個隴西郡都落入了韓遂的手中。

之前由於遷那將大本營遷往了隴西郡,韓遂的勢力早已經悄然伸入了無比空虛的南安郡。

再加上馬騰從武威敗走後,韓遂為了防止丁零人進一步擴張派兵佔領了蒼松以南的武威各縣,韓遂已經控制了三個半郡的地盤。

要是只是這樣李歸還不覺得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不得不立即處理的地步,雖然失去隴西郡這個屏障令人難以忍受。

韓遂地盤雖大,但是人口稀少啊,想來也沒有侵犯秦州的勇氣。

但是韓遂收買武威、張掖一帶的盧水胡,又派人和丁零人勾勾搭搭的,這李歸就不能再坐視不理了。

以韓遂那捉襟見肘的財力,他拿什麼收買盧水胡?拿什麼和丁零人勾勾搭搭?想要下手的目標是誰不是很清楚了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自己冤枉了韓遂,他可能是想向西域搞一搞,可是他這樣控制了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自己的生命線不就被他捏在手心了嗎?

再退一萬步講,韓遂真的是只想老老實實做生意,可是當他財力充沛、兵強馬壯之後還會甘心繼續蜷縮在金城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嗎?

這可不是後世的西北名都蘭州市啊,現在這裡就是一塊荒野之地。

和韓遂的戰爭看來是勢在必行了,而丁零人也不能再留,去年丁零人的大首領死後,新接任的丁零大首領完全不懂規矩。

他不僅隨心所欲的徵收商稅,還多次打劫商隊,嚴重的阻礙了正常的貿易活動。

不過要想解決涼州的問題,兵力顯然不能太少,所花的時間也不會太短,別被人先把自己的老巢給端了才好。

尤其是袁紹和劉璋兩家,雖然看著老老實實,但是李歸信不過他們。

就這樣在猶豫裡拖到了八月,傳來了袁紹北伐公孫瓚大敗而回的訊息,這下李歸心裡踏實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劉璋,李歸接到線報,趙韙已經起兵在即了,劉璋才能平庸,要不是他兩個哥哥一死一殘,一州之主那裡輪得到他,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躲過這一劫呢。

下了動手的決心,剩下來的問題就是戰爭的目標了。

李歸的目標就是兩點:

一是徹底擊敗韓遂的有生力量,使得他再也沒有進犯關中和截斷絲綢之路的勇氣。

二是擊破丁零各部聯軍,將武威重新收回到漢家版圖之內。

但是賈詡不同意這個方案,他首先向李歸和其他沒去過涼州的人解釋了一下涼州的實際情況。

經過百年征戰,涼州漢人的數量已經很少,異族尤其是羌人的數量卻是很大的,賈詡保守估計也不下百萬之眾。

更可怕的是羌人等部族的出生率是很高的,正因為如此所以無論擊敗韓遂多少次,只要不徹底的解決掉他,最多幾年他就又會東山再起。

與其將來多次出兵徒耗國力,不如一次性的徹底解決掉他。

至於李歸擔心的能勝不能守的情況,賈詡也有不同看法。

為什麼東漢朝廷守不住涼州?那是因為東漢朝廷自己的失誤所造成的。

一是東漢朝廷一直秉承著“臨事制宜”的指導思想,沒有形成具有一定體系的對羌政策。

治理羌人的政策幾乎完全按照涼州刺史和護羌校尉個人的喜好來執行,而東漢政府對於這些官員又缺乏耐心,百餘年間換了三十六任護羌校尉就是明證。

二是對東漢政府對涼州的地方利益非常漠視。

由於歷史原因涼州人在東漢中央朝堂上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可能只比人口稀少的交州強那麼一點點。

甚至連涼州的主要官吏也都是從內地調來的,這些人完全沒有對涼州的責任感,連綿不斷的“棄涼論”就是這一弊端的集中體現。

相關推薦:愚者的鎮魂曲網遊之鎮魂輓歌鎮魂調涼州辭火之鎮魂歌神豪從鹹魚開始養成重生:我靠摸魚實現財富自由總裁爹地超給力豬仙重生之華夏雄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