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群英三國->章節

第43章 汜水關之戰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誰也沒想到,事情繞了一圈,結果又回到了原點。

明明對付的是三萬餘烏合之眾般的聯軍,沒想到兵強馬壯的董卓軍,居然因為糧草和物資不足的問題,不得不以遷都來應對。

或許裡面也有一些更深層次的考慮,但遷都以避其鋒芒這種行為,本身就有點漲他人銳氣而滅自己威風的意味。更別說,朝中也有不少大臣並不同意遷都的。

董卓可不能和他們這樣浪費時間,呂布和華雄已經派了出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麼的珍惜。索性第一時間把雒陽變成了軍管,然後強行進行了搬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又不服的,第一時間格殺,家中男丁貶為奴隸,女眷也是作為賞賜分發給西涼系的將領們。只是董卓軍畢竟沒有政委,而且這群西涼軍之中羌人的人數也不在少數,故而他們一旦嘗到了甜頭,做事起來就開始肆無忌憚起來。

到了最後,甚至只要家底還不錯,或者家中女眷被看上的,都會以抵抗的藉口格殺。一時間整個雒陽數十萬人,在這次搬遷的過程中,至少被錯殺了十數萬人。最後若非李儒親自出面,好歹把事態壓制在了一個最小的範圍,否則只怕死亡數更多。

饒是這樣,至少也有二十萬人死於這次搬遷中,同時五萬多人家破人亡。

而在董卓宣佈搬遷的第一時間,呂布與華雄已經分別來到了虎牢關與汜水關之中。相比後方的虎牢關,汜水關這邊不僅更是前線,而且關卡也只是用簡易的柵欄搭建。防禦力幾乎沒有多少。

畢竟一開始這裡只有汜水縣。從來就沒有什麼汜水關的說法。只是這裡是通往雒陽的必經之路。故而董卓專門設定了一道簡易的關卡,作為攔截出逃的百姓,甄選進出雒陽商隊之用。說穿了,就是設一道卡,然後多收取那麼一筆稅金,主要還是因為錢糧太少。

在經過三次簡單建設之後,這裡也初步具備了關卡的防禦功能,把華雄派到這裡。主要是因為這裡可以作為阻擋聯軍的橋頭堡,同時距離虎牢關也不太遠,有什麼事情呂布可以第一時間前來支援。

但關卡防禦低下也是事實,故而華雄要如何阻擋關東聯軍,那也是必須要慎重處理的。

同一時間,方雲在擊破牛輔之後,開始朝著汜水關所在奔去,這司棣這塊到處都是漢魂的人,透過他們能夠第一時間和己方勢力取得聯絡,甚至可以得到一批糧食的供給。最重要的還是可以第一時間知道雒陽的具體方針和政策情況。

知道華雄和呂布已經被派了出去,而且董卓打算遷都。那麼可想而知至少三個支線任務已經開始展開,若是再不反應,那就要過期了。

正想著朝著汜水關所在奔去,卻不想一支騎兵部隊卻是默默趕到。

末將張郃,特來軍中效力張郃帶著本部二千輕騎兵,前來匯合。

至於上黨郡,原來在這段時間,他與徐晃已經徹底打下了這個郡的所有地盤。眼看沒什麼事情,在留守後方的戲志才的批覆下,他作為最靠近前線的部隊,帶著二千騎兵前來與方雲匯合,同時也算是給方雲打打下手什麼的。

這也是戲志才和其他將領擔心方雲的關係,三千人馬在他們看來還是太少,就算有什麼騎射之法,沒有見識過厲害的他們還是擔心會出什麼問題。

只是戲志才也知道,方雲很多時候其實都非常任性,多是派多了補給困難不說,說不得也會激怒他。於是這才派了張郃二千人馬過來,他相信這應該是方雲的容許底線範圍。

果然,對於張郃沒有命令就過來,方雲的確是有點不爽,但二千人不算多,也就預設了。騎射的確厲害,但有那麼一支騎兵幫忙掠陣也不錯。

歸隊方雲看著張郃笑了笑,示意他歸隊。

喏張郃領命,迅速匯聚到隊伍之中,和其他幾個同僚打招呼。

在得知方雲他們居然以三千人,就殺了董卓軍三萬多人,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但事實上看到軍隊後方那數千匹無人的西涼戰馬的時候,也不得不信。

這些戰馬都是沒有馬蹄鐵的,續戰能力不強,不過張郃他們來了剛好,這些戰馬剛好給他們用來充當衝鋒用戰馬使用。幽州出產的戰馬和西涼出產的戰馬,本質上還是有些不同的,前者耐力更好,後者爆發力更足,它們各自的優勢決定了分別適合擔任日常騎乘用馬和衝鋒用馬的不同用途。

要說以前,張郃應該會很高興才對,奈何當他意識到自己這支部隊,居然只能給大軍打打下手什麼的,心裡要說沒有憋屈是不可能的。

聯軍那邊,諸侯齊聚之後也簡單開了個小宴會,華夏的交情,很大程度就是透過這種形式來一步步鞏固的。一次次杯觥交錯之中,九路大軍好歹是初步互相認識了一番。

順帶的,在這次宴席之中,王匡提議選一個盟主,方便指揮。

他王匡已經投靠了袁紹,這個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如今說要推舉一個盟主,其中意味自然不言而喻。只是在場的袁閥也有不少,聽到王匡所言也是紛紛點了點頭,深以為然。

當然也不能說他們就是一條心的,比如後將軍袁術,或許他在看來,身為袁閥嫡長子的他,更具備擔任盟主的條件。

鮑信卻看向曹操,在他看來只有此人能夠力挽狂瀾,救大漢於危難之之中。若選盟主,也只有他更符合要求。

好在曹操也發現了鮑信的眼神,暗道:這不是把握推到風口浪尖嗎誰不知道如今袁閥勢大,天下門生故吏一大堆。隱隱有改朝換代的野望。至少也有霍光伊尹之志。

若是自己當了這所謂吃力不討好的盟主之位。好處沒有多少,壞處卻是直接招惹了袁閥,傻x才會冒頭擔任這個盟主之位。

於是搶先一步站了起來,表示袁紹乃是最出色的領軍人物,所謂盟主非他莫屬。

一方面是拍了袁紹一個馬屁,同時也是分化了袁閥內部,誰不知道袁術和袁紹不和。如此當面說袁紹是領頭人物,那豈非說他這個嫡出長子身份的存在不合格了

有意思的是。袁術並沒有把怨念放在曹操身上,反而是默默的看了看袁紹,眼神閃爍著莫名的意味。

孟德也是天下少有的英傑,不若這盟主身份,就讓給孟德如何袁紹笑到。

雖然看似謙虛禮讓,但他那囂張的態度,還有那沾沾自喜的表情,明顯的告訴別人,他對當盟主完全是志在必得。

孟德也就是那麼點本事,當個軍師或許不成問題。當盟主卻不如本初曹操笑到。

袁閥四世三公,論號召力在場的諸位誰能夠比得過他袁紹當然。其實這是有意忽略袁術的存在,多少也有點挑動袁閥內部分裂的意味。一旦袁閥內部分成兩個派系,那麼袁閥的力量就不能集中,如此才能給他們這些小勢力一個擴張的機會。

周圍的其他諸侯不少和袁閥也有點關係,又或者見到曹操都推舉了,索性也跟風。也就是孫堅袁術和公孫瓚三人沉默,只是三人構不成威脅,於是袁紹也就勉為其難的接下了這盟主的身份。

只是他也不是不知道曹操的離間計,上任第一時間就是把掌握軍糧分配的職位交給了袁術。一則同屬袁閥,好歹也要照顧照顧,同時也算是安了他的心。二則既然袁術掌軍糧,那麼誰讓他不爽,他這個小心眼自然會百倍回報,到時候曹操只怕會他整得很慘。

頗有急智,這就是對袁紹最好的描寫。不過是極短的時間就順利反擊了曹操,只怕就算是曹操也不得不嚥下這顆苦果。

此間事了,眾人又是一番杯觥交錯,而作為陪軍前來的劉備,只能在後營啃著乾糧。此刻的他,下屬名義上都是公孫瓚的麾下,根本算不得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自然是無緣入席的。也就是公孫瓚對他還不錯,讓人給他送來了一份不錯的晚飯,好歹不至於那麼寒酸。

盟主既然已經選定,第二天自然就是起兵的時候。韓馥也不是大善人,再說冀州所能夠提供的糧草並不多,所以若是不能儘早打下董卓勢力,那麼散夥也是必然的結局。

報,董卓大軍開進虎牢關,汜水關之中。汜水關初步探查,有敵軍五千人,守關者為董卓麾下大將華雄次日,探子匆匆來報,把探聽到的情報彙報了上來。

華雄是董卓征討西涼的時候招募的,所以聲名不顯,聯軍自然是不知道此人的。

既然是無名之輩,那應該並不厲害,再說汜水關其實也根本算不得是關卡,所以對此聯軍諸將們也是不以為然,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大軍開拔到關卡之外,華雄自然也知道聯軍的情況,第一時間帶兵出戰。他麾下是五千西涼鐵騎,還有五百汜水關原本的守軍。

守軍擅射,倒是可以轉職為弓箭兵,但是他麾下的騎兵若是放在營中,那麼強大的攻擊力就發揮不出來,故而主動出擊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再說,三萬烏合之眾,他還根本不放在眼裡。

某乃董相國麾下大將華雄,誰人敢來送死只是在大戰之前,華雄仗著自己武藝還不錯,在董卓麾下至少也是前三的存在,於是就站了出來,向聯軍邀戰。

華雄小兒莫要囂張,且讓我來會你橋瑁麾下一名小將殺出來。

哼,無名之輩華雄看了看,也就是閒庭信步的策馬上千。

不過一個照面,那小將就直接被華雄斬了腦袋,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哼,爾等聯軍,就這點貨色華雄囂張的用手中大刀指向聯軍,臉上盡是不屑。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我在佛宗修殺戮道全球復甦:我是唯一的殺戮者全民殺戮:開局掠奪神級機緣輔國權臣凡途超級製造帝國漫威世界的提瓦特聯邦成為巖王爺的我卻幹著諸天的活忍界之老哲學家忍界萬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