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群穿宋朝]蒼穹之耀->章節

153、第 153 章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這不可能。”湯思退重重搖頭道:“我讀過你們的那些書, 但你想讓如今的大宋沒有皇帝, 哪怕上下大臣答應, 天下百姓也不會答應。”

張治業把菸蒂按滅,意味深長道:“整個國家民智未開,沒太多人能買賬。”

“但是可以君主立憲,”雲祈想了想道:“皇帝本身只是一個象徵, 何況趙匡胤是造/反起家, 早無什麼血統可言了。”

其他人每聽她念這三個字,心裡都會為之一震。

“君主立憲?”胡憑羽看了她一眼:“留著趙構?”

“趙構?”張治業笑道:“不聽話的棋子, 留著有什麼意義?”

“聽著,”雲祈站了起來,抬手用電子筆在白屏上書寫架構。

“我們首先需要構架一個足夠科學和平衡的雙議院制。”

單純從人性的必然選擇來說,任何人,哪怕是在君主立憲的制度裡被扶持為君王, 都必然會生出些想專權獨斷的念頭出來。

不管在登基之前如何保證和宣誓,等上了位之後, 貪慾就會不斷地湧出, 手也會越伸越長。

君主專政的弊病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原先的體制裡,皇帝就是天下之主, 所有的財務、子民、地盤, 全部都是他的私有物。

這意味著他要承擔管理這一切的工作,同時也有資格揮霍任何東西。

不提前朝的任何君王,單純從趙構的歷史來說,他殺岳飛父子, 隨意割讓領土,在金國面前屢屢受辱連累大宋國威,還簽下了種種看似合理其實有敲詐意味的條約,是能夠在他內心中邏輯自洽的——

君王的邏輯就是,這國家就是我的私有品,我作為主人送點東西或者殺兩個家僕,那是我自己的選擇,輪不到別人來置喙。

而更深一步說,哪怕金國大兵壓境,趙構說了不守,那沒有人可以去守。

當初金國暴君完顏亮率兵遷都,警醒之人連著數年提醒趙構應該修築防禦工事,應該完善邊境防守設定,然後被接連貶走。

在完全忠君或者權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這國家的生與死,當真只在這帝王的一念之間。

也正因如此,即時跟隨環境而調整的政治改革,清晰直觀的議程設定和長遠規劃,也全都是無稽之談——

這個國家是否會被管理,是否被認真對待,也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國家管理者的更替如果只靠血緣維繫,就如同上帝在搖骰子。

但過於分散的權力,同樣也等於一盤散沙。

幾乎所有人都自認為是聰明的,而如果什麼東西都是少數服從多數,全靠老百姓們舉手投票表決的話,整個國家會毀滅的更快。

殘忍的說,民智是不可信賴的。

任何國家的教育、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全都是金字塔狀的。

這意味著,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永遠只是在金字塔的中下層,而無知的、容易被控制和煽動的民眾,以可怖的數量盤踞在最底層。

——如果靠他們來舉手表決一切選擇的話,所有事都會亂糟糟且毫無秩序。

如果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那麼階級固化會更加明顯,越來越少的底層人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爬上去。

“不——等等,”陸游打斷道:“所以,既不能專政,也不能民主,你到底想要什麼?”

“是不能‘絕對專政’,和‘絕對民主’。”胡憑羽撐著下巴懶洋洋道:“你們真的應該看看時國或者歐羅巴的政治史。”

陸游愣了下,想開口說我看過了,但確實沒能理解的太透徹。

有些認知是會被環境限制的——他現在能夠在心裡把帝王二字從神壇上請下來,就已經是遠超於其他同僚的少數派了。

“首先,宋國在很多方面,都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而優秀了,”雲祈寫字時頓了一下,轉身看向那些神色各異的大臣們:“你們有體制完善、學科清晰的科舉,有完善的多部門職能分權,就我所看到的情況是,附近除了蒙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都在效仿宋國的體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話似乎讓人有些受用。

“但這一切成熟優秀的政治體制,根本上是在為君主提供足夠優秀的臣子,至於君主怎樣,沒人能充分約束。”

胡憑羽點了點頭,走上前接過了筆,寫下了兩行字。

學者政治

精英政治

“既然已經沒有人在意這個帝王的是否存在,我們應該來確認這基石性的問題。”那女人披著駝色的風衣,神情恬淡而自然:“你們都應該明白臨國給宋國帶來的,是怎樣的衝擊和影響吧。”

如果說宋國在自然環境下,每年可以產出約一千萬兩的綜合價值。

那麼在臨國工業的入駐,在蓄意謀劃的科技洩露和產能轉移下,宋國的農業園和工廠會被越來越多的新興資產階級引領者蔓延,百姓們無論溫飽能力還是就業率都會顯著上升,可能在五年內,宋國的綜合產值就會從一千萬變五千萬,五千萬變三億。

這種經濟能力的爆發是反自然但合乎規律的。

——如果沒有這場時空異變,也根本不可能有這場走向。

一臺機器可以頂替四五個人的手頭工作,一架機床可以搞定手工打磨雕刻所需要的上十天甚至幾十天。

大量的勞動力和時間被壓縮節省,因而會有越來越多的價值被創造出來。

根本上,臨宋的交融和共生是不可逆的——

哪怕柳恣或者任何一個元首,想破腦袋去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還是無法擋住必然的科技洩露和產值轉移。

這對於臨國而言,可能是個壞消息。

但對於幾百萬幾千萬的老百姓而言,是個福音。

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活得有尊嚴,能夠不再面對餓死孩子的痛苦。

可能會有戰爭和革/命的爆發,但歷史機器所引領的,必然會是振興和繁榮。

“在這種生產力爆炸式發展的情況下,個人獨/裁主義的君主專政已經不合時宜了。”胡憑羽隨手在君主兩個字旁邊畫了個豬頭,摸著下巴慢悠悠道:“所以,我們應該選擇賢能政治,還是精英政治呢。”

蔣芾在旁邊聽了許久,此刻才終於開口提問道:“真的能有途徑,找到可以讓國家永久昌盛的政體嗎?”

“永久?”張治業看了眼這個宋國人,搖了搖手指道:“我們只能與時俱進。”

時代在前進,而我們仍留在原地的話,我們就是被淘汰的那一批。

就如同還在做著春秋大夢的趙構一樣。

“所以我們直接照著臨國的體制來一套不久得了?”旁邊有人提問道:“臨國這幾年走的很穩定啊?”

雲祈噗的一聲笑了起來。

“臨國有多大,宋國又有多大?”

那人自知露拙,木訥地往後縮了縮。

長久以來,從漢至宋,賢能政治在不斷地深化發展。

科舉制從萌芽發展到成熟,在源源不斷地給這個國家輸送新鮮血液。

科舉的存在,讓越來越多篩選過後的優秀人才進入這個國家,並且以自己的才能去促進帝國的繁榮。

唯一不足,也是最致命的是,這種程度的賢能政治是完全依仗皇帝,也就是獨/裁者本身的。

只要龍椅上的那個人屢屢做出昏招,可能國家就能從上一百年裡的歌舞昇平瞬間跌落到深淵裡。

如果用上帝視角來看的話,無論土木堡之變還是慈禧的奇葩之舉,全都可以當做極有力的政治。

伴隨著是時代的演變,到了明清時期,賢能政治伴隨著科舉制的成熟發展到了極致,越來越多的賢臣開始試圖干涉君主的選擇,試圖用自己的智慧來帶著國家走向更正確的方向。

也正因如此,八股文和文字獄開始興起,君主□□到了頂峰,也因此造成了國家的衰落。

船隻的兩端在不斷搖晃,皇帝拉著宦官武臣與文官政治來回博弈,最後還是翻了船。

“而精英政治,就很像我們如今的處境了。”胡憑羽慢悠悠道。

其實絕大多數宋人,都不喜歡這種場合裡有兩個女人。

雖然現在參與隆興製造和紹興製造的,已經不止兩個女人了。

但是女人在商業上能有話語權就算了——怎麼還能在這種討論國家大事的環境下嘰嘰歪歪的?

那些宋臣們雖然不服,卻又無話可說。

倒不是因為這兩個女人的分析和推演確實沒有破綻,也不是因為她們懂太多自己根本不瞭解的東西。

純粹是因為她們兩人的經濟地位和資產地位,給予了她們無懈可擊的話語權。

只要她們還控制者牽動多方利益的高份額的資產,他們就必須坐下來聽她們說完。

總有人想和女人過不去,可沒有人能和利益過不去。

陸游聽到現在,腦子裡又開始湧現那種不真實感。

他們已經並不急著解決趙構了。

幾個高級將領在這,各地方的守將早已被資本收買或控制,連所謂的忠君之心,起碼在這個內部小圈子裡,也已經蕩然無存。

哪怕這些臨國人沒有給他們看那些禁/書,只憑著這些年幾百萬的銀子流入官員和商人手中,心中的地位變化也是難以阻擋的。

畢竟,現在連皇帝都要開始找他們借錢了。

如果一個人只有十兩銀子,他可能在面對官員時都畏手畏腳。

可如果擁有的是十萬兩,上千萬兩,甚至能買下半個國家的巨額財產,在能夠做到保全他們的情況下,面對權貴的態度又會有所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選擇了激流勇退。

他們知道,自己保不住這筆錢,也做不到與當權抗衡。

所以選擇放手,甚至把這些財產全部拿去做慈善——

真的是善良仁愛想要回報社會嗎?

是,也不是。

起碼能平安的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宋國,是風雨飄搖的宋國,是外強中乾的宋國。

是宋,還是趙錢孫李,都已經不重要了。

所有的神聖感和認同感,本身都是為了穩定它的存在。

而時間正如無形的手,在引領著它走向新生。

作者有話要說:  我發誓這章是目前這一階段裡的最後一次科普……

之後幾章都沒有什麼說教,全都在走劇情。

希望沒人嫌我太囉嗦tut

精英政治相關解釋會在趙構死後說明的……

-------

書單的話真沒有,我看的比較雜……而且並不深入,喜歡看就看很多,不喜歡看就扔了。

【賢能政治相關】

《賢能政治》作者貝淡寧 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至今任清華大學博導和山東大學政管學院院長

(著作內容簡介↓)

選舉民主制是判斷中國政治進步的標準嗎?一人一票的選舉民主為何很難遴選出優秀的領導者?中國的尚賢制能夠給西方社會帶來哪些啟示?政治尚賢制怎樣與民主制有機地結合起來?

這是一部系統闡釋政治尚賢制這一中國政治模式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是一部深入探索西方民主制之外的政治治理模式的著作。

在本書中,全球著名政治學者貝淡寧認為,中國選賢任能的政治尚賢制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影響了過去幾十年的社會變革,也比較適合面臨複雜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大國。民意調查也表明,政治尚賢制獲得了充分的民眾支援。因此,政治尚賢制在中國是選舉民主制的一種替代選擇。

長久以來,學界、政界和輿論界一直以民主制的視角研判中國的政治治理制度,認為只有以一人一票為基礎的選舉制度是好的,其他一切政治體制都是□□統治。然而在當前諸多實行選舉制的國家中,財富和資本集團的利益都掌控著不成比例的權力,美國的大選甚至被稱為“一美元一票”,而非一人一票。

貝淡寧認為,中國的政治尚賢制不僅能選拔出能力超群的領導者,而且如此選拔出的領導者更具長遠眼光和全域性意識,能夠做出更加具有說服力的政治決斷。政治尚賢制比西方的民主制更適合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它能夠有效規避民主選舉制的主要缺陷。

貝淡寧還試圖用政治尚賢制的理想來比照中國的現實,認為中國要真正實現在道德上可取、政治上穩定的尚賢制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本書最後諫言,只有真正做到“上層尚賢,中間實驗和基層民主”,中國模式的賢能政治才能成為21世紀備受全球矚目的政治發展模式。

相關推薦:籃球從呼吸法開始噩夢調查員老爹非讓我當忍者怎麼辦忍者就該出肉裝全民秘境時代東國島津的野望鬼滅:我的幻靈是九叔武林最富有的崽我在修真界開創商業帝國奶爸的商業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