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七十二沽風情錄->章節

第二十章 朱家遇難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這朱枚是兄弟二人,家住在常州府武進縣甘家塘村。這武進縣瀕臨太湖,境內又有滆湖,東臨江陰、無錫,南接宜興,西毗金壇、丹陽。這一帶地勢低平,河港汊蕩縱橫交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可謂之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是極富庶之地。

甘家塘村離縣城東南五十裡,離太湖很近,也就是十幾裡。村子不大,只有四五十戶人家,被大大小小的池塘分隔開來,所以各家住的挺分散。各家門前屋後都是鬱鬱蔥蔥的翠竹,間或有幾株杉樹,如果不注意還真看不出翠竹綠樹掩映下的草屋。

村中有一戶耕讀人家,主人姓朱名尚,字鳴生,娶妻李氏。家中有良田百畝,家境殷實,衣食無憂。朱家宅院坐落在村南,門對一條小河。雖不是瓦房大宅,卻也是院落寬大,有著四五十間房屋。家中連丫鬟、僕婦、傭人、長工有三十多口人,在村中也算大戶了。這朱姓在村中雖然只有幾戶人家,卻是歷代生活於此,是當地老住戶。

這朱尚也是自幼飽讀詩書,年紀輕輕就中了秀才,只是連著幾次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遂有些灰心,無意仕途。仗著家境還算小康,不愁衣食,也就不思進取,每日裡以讀書、吟詩、撫琴、作畫為樂。後來自己的兩個兒子到了讀書的年齡後,自己每日就以課子讀書為己任,一家人過的甚是逍遙自在其樂融融。

自己的兩個兒子相差兩歲,長子朱岷,次子朱枚,自幼聰明伶俐,讀書甚是用功。才三四年的功夫,已經能夠吟詩作對兒了,朱尚看著兩個兒子如此爭氣,心中很是高興,將自己原來要讀書上進,邁入仕途的的希望全放在了兒子身上,滿心希望兒子將來能走上仕途,光宗耀祖,所以每日裡更加用心督促兒子讀書。

誰曾想,這一年合當有事,只因為朱家的水田與鄰村豪紳沈大虎的地相鄰,為其相中。沈大虎讓管家給朱尚遞了信,非要朱家將地轉賣給他。這朱尚生性耿直,是個寧折不彎的脾氣,認定這是自家的祖田不能讓與他人,任你說破天,就是不答應賣田。

殊不知這個沈大虎卻不是個積德行善的良民,表面上與鄉鄰們一團和氣,其實是個笑面虎,積一肚子壞水。日常裡又常到衙門裡走動,與縣太爺稱兄道弟,衙役們也一貫的逢迎這位沈爺。據說是他家祖上曾做過不知什麼官,以後就以鄉紳自居,卻又不守本分,仗著這點餘陰,在鄉里橫行不法,巧取豪奪,交結官府,幹盡了壞事,已積有良田千畝,還不滿足。因這朱家水田都是豐產的水田,與沈家的田地相連,讓這沈大虎看在眼裡,十分眼紅,由此才起了貪心。這沈大虎不但非要朱家將田相讓,而且又要壓價強買。被朱尚一口回絕之後,心中不甘,連轉幾個心眼,起了不良之念,要使個黑心絕戶計將朱家的田憑空霸佔過來。

原來這沈大虎有一班黑道上的弟兄,暗地裡還幹著沒本錢買賣。看朱尚不肯低頭,強買不成,遂約了這一幫匪徒,蒙上面,手持鋼刀,在一個月黑風高夜,到朱家翻牆而入。這幫強盜見人就砍,逢人就殺,朱尚倆口兒死於非命,強盜們又拿出事先準備好倒填日期的買賣地產的契約,按上死人的手印。這些強盜將朱家財物搶掠一空,一把火將朱家的宅院燒了個淨光。看著這幫強盜的兇殘氣勢,眾鄉鄰如何敢出頭相救,只能眼巴巴看著朱家被滅門。

也虧了朱岷、朱枚兩兄弟當夜睡在離後門不遠的書房內,家中老僕劉老兒知覺的早,拼死護持著兩兄弟從後門逃出來。

兄弟兩人一路奔逃,黑夜之中朱枚跌了一跤,待爬起身來,已不見兄長身影,只得不管哪裡,往前逃去,在一個岔路口弟兄二人逃散,各奔了東西。哥哥朱岷不見了弟弟,只得孤身一人奔逃了半夜來到一片湖水邊,飢渴疲累,一時暈倒在地。

悠忽醒來,看看天已放亮,湖邊有一條大道,是由蘇州奔鎮江、揚州去的官道。朱岷年齡幼小,體力有限,到此早已跑不動了,又受了這一場驚嚇,跌坐在大道旁放聲大哭起來。正在此時,哭聲驚動了晨起行路之人,原來是一位僧人路過,遠遠的聽到孩童的哭聲,急忙趕了過來。到了近前一看,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坐在地上正在悲泣,看他身上衣冠不整,頭髮散亂,十分的狼狽。忙過來問他:

“小施主,為何清晨獨自一人坐在此地啼哭?”

朱岷見是個胖大的僧人才不感到害怕,見問到自己,不覺悲從心中來,只得向僧人哭訴一番,

“我家昨夜遭強盜打劫,恐怕爹孃已被強盜害死了,連房子都給燒了。我和弟弟被老僕救出來,深夜之中分散逃命,逃到這裡,才發現已經與弟弟失散了。”

僧人聞聽覺得這小童的遭遇十分的可憐,接著問他,

“小施主,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附近可還有親人麼?”

“我叫朱岷,”

朱岷抽抽噎噎的回答:

“我家住在甘家塘村,我只知道逃出來的只有我和弟弟兩個人,附近也沒有親人可以投靠。”

僧人又問他道:

“這樣說來你已是孤苦一人無處可去了?”

朱岷嗚咽著說:

“是,我也不知該怎麼辦。”

僧人看看小童,想想也是,這麼小的年紀,遭此大難,早已亂了方寸,不知所措。出家人救苦救難,我該救他才是,心中連念幾聲‘阿彌陀佛’忙安慰朱岷,

“小施主不要哭了,既然你的父母被害,家已被毀,兄弟也已失散,你無處可去,不如先隨我走,到寺中暫避禍端吧。我是揚州棲靈寺僧人,你可暫在寺中存身。”

朱岷終究年紀幼小,在危難之中沒有了主張。想想自己是無計可施了,沒辦法,只能先隨僧人到寺中安身避難。站起身來,估摸了一下家鄉的方向,跪下磕了幾個頭,想著遇難的爹孃,失散的弟弟,不由的又大哭了一場,起來謝了僧人搭救之恩,隨著僧人上了大道,奔揚州而去。到了前方一個鎮子,僧人帶著朱岷找到一個寺院,將朱岷的遭遇跟寺院住持說了一番,對朱岷說:

“你先安心在此稍候等我,我去你家那裡去探聽一下,看情形再做定奪。”

朱岷聽了急忙對僧人說:

“要回去探聽訊息我也要同去看看。”

僧人只得勸他,

“你去不得,如果有何兇險那是自投羅網,我是局外之人,不會牽涉其中,待我探聽了原委再回來將結果告訴你。”

朱岷聽了只得作罷,再三拜託僧人打聽自己兄弟的訊息。自己只好暫在寺中等待。直至第三日傍晚,僧人回到寺中告訴朱岷,

“我找到了甘家塘村,聽你村中人傳言,你父母必是得罪了人,才被強盜所害,你家宅院已被燒燬,逃出來的還有一個老僕,聽說你的父母已被老僕收殮。地方已經報官,在等著衙門來勘驗。看來你確是無家可歸了,又不能現在就回去,恐怕仇人會斬草除根,你還會有性命之憂。只能隨我到揚州寺中暫且安身”

朱岷聽了,這才確信父母已被害,不由又大哭了一場,想起來又問:

“可曾有我兄弟的訊息?”

僧人搖搖頭,

“沒聽到你兄弟的訊息,想必已逃避遠處為人所救,待以後再慢慢尋訪你兄弟的訊息吧。”

朱岷聽了又嗚咽著哭著道:

“我一定要找到弟弟,是我將弟弟弄丟的,大師你一定要幫我。”

“好,好,不要哭了,我一定幫你找到弟弟。”

僧人連忙安慰他,

“在村裡我也找到你家的老僕問過,他也說不好你父母被害的原因。我又不好透露你的去向,以免洩露出去被你家仇人知道,你還會有危險。所以我只是暗示你家老僕一年後到揚州棲靈寺,我有話對他說。這樣以後你家中有什麼訊息也會有人來通稟。”

說著拍拍朱岷的的肩,

“明天你就隨我到揚州去吧,我會慢慢打聽你弟弟的訊息的。”

朱岷想想實在沒辦法,只能死心塌地隨僧人到揚州避難。

再說這個僧人可不是一般的僧人。看年紀約四旬左右,生的方面大耳,身高體胖,儼然一副佛相,法號元弘,又號高雲,乃揚州棲靈寺藏經閣高僧。因到蘇州訪友後回揚州,正巧路過此地遇見逃命出來的朱岷。看到朱岷的遭遇,元弘心中甚是不平。原想到朱岷家鄉探其究竟,如需相助,必會伸手,如能將朱岷在其家鄉安置那是再好不過。待探聽一番後,才知道朱家必是得罪了人,才遭此橫禍,可一時又無憑無據,也就無處伸冤,恐怕官府也找不到苦主,只能將這滅門大案當做無頭案糊塗了賬。沒奈何,只能帶朱岷回揚州,在棲靈寺暫且安身。

這位高雲法師俗家姓姚,原是浙江會稽人士,也是書香人家,其母夢服金伽衣僧而受孕,生下一個男孩,起名崇明。崇明這孩子自小聰慧,讀書過目不忘,七、八歲就能詩善對,而且自幼就喜歡繪畫。因崇明的母親信奉佛教十分虔誠,認定這孩子有佛緣,曾許下誓願,要送他出家。所以在崇明十七歲時就被送到會稽大善寺削髮為僧,賜名元弘,又號高雲。這元弘自幼有佛根,在寺中專心鑽研佛學,幾年之內即遍閱佛學經典,年紀輕輕即精通佛學,連多年的老僧都自嘆不如。這高雲禪師天生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一付急公好義的俠義心腸。年輕時,本族祖墳為地方豪紳強佔,一家人攝其威勢不敢與之爭,獨高雲聽說後,自告奮勇到成都找到這豪紳家做官的家主,據理力爭,迫其將強佔的墳地退回。自此名聲大振,曾受到安郡王及其弟紅藍主人的延請,主持彌陀寺。後又由霽侖永法師舉薦入內廷,蒙皇上召對暢春園,賦詩得皇上讚許。乙酉年,康熙皇上南巡時,又召對於杭州西湖行宮,蒙皇上賜御書金字《心經》。這高雲禪師在年輕時就精於書畫,尤工詩賦,可說是一代詩僧。後在揚州棲靈寺成為藏經閣高僧。其詩書畫,出家之後更進一層,可說已是詩書畫三絕。

這些日子元弘去蘇州訪友歸來路過武進縣,趕早長行,湊巧救了朱岷,看到朱岷已是孤苦無依,不覺動了佛門憐憫之心,連聲“阿彌陀佛”,打定主意,帶朱岷回棲靈寺暫避災難。高雲帶著朱岷在路上不則一日來到揚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棲靈寺在揚州城北蜀崗之上,是個已歷數百年之古寺,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隋仁壽元年,文帝楊堅六十壽辰,詔令在全國三十個州立三十座塔,以供奉佛骨舍利,其中一座在大明寺內,稱棲靈塔,塔高九層,因寺從塔名,故大明寺與棲靈寺並稱。唐天寶年間,名僧鑑真在東渡日本前即為大明寺住持,在此傳經授戒。入清後,避‘明’字諱,改稱棲靈寺。

因揚州在明末清初飽受戰亂之苦,清軍在揚州屠城十日,使揚州從一個經濟繁榮的大都市一度淪為市井蕭條,人煙稀少一片荒蕪之處。直至康熙中期,歷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揚州才重現昔日的輝煌。棲靈寺在揚州歷來是香火極盛的寺院,高雲在寺中多年,已成為藏經閣高僧。

朱岷隨高雲來到寺內,朱岷抬頭看去,只見山門高大,門額上書‘棲靈寺’三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頗有古風。山門兼做天王殿,邁步進內,見殿內正中供彌勒佛像,轉過去,背面為護法韋陀,兩旁分立著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

過天王殿,但見庭院開闊,古木參天,香菸繚繞,東有百年檜柏,西有百年黃楊,中有寶鼎兩尊,上青石臺階,進大雄寶殿,只見這大殿甚是雄偉,面闊五間,前後迴廊,簷高三重,鏤空花脊。殿內法相莊嚴,經幢肅穆,法器俱全。正中蓮花寶座上端坐著釋迦牟尼佛,兩側是他的十大大弟子中的迦葉和阿難。東首坐著藥師佛,西首坐著阿彌陀佛。佛壇背後是海島觀音菩薩,殿兩側是十八羅漢像。

二人來到殿後左側跨院方丈內,拜見方丈。老方丈已是八旬高齡,高雲將路過武進,逢朱家被禍,路遇逃出的朱岷,見其孤苦無依,才將其救助回寺的經過一一向方丈稟過。方丈聽了也覺得朱岷的身世十分可憐,口中不住的‘阿彌陀佛’。看看朱岷,對高雲說:

“元弘師弟,佛門弟子救苦憐貧,本的是佛門慈悲之心。將其救護回寺,正是佛門弟子的本色。只是我觀此子身懷深仇大恨,以後可能還有許多塵世間糾葛纏身,不宜讓其在本寺剃度,可以暫且留在寺內,渡過眼前的災難,待機緣到時自有其安身之處。”

囑咐高雲好生看顧朱岷。先安排與小沙彌們住在一起,除與眾僧一樣做些灑掃庭除,擔水挑柴之類的雜活外,自有高雲安排其讀書學習。朱岷到了此時,也只得放下心中的悲痛,安下心來,留在寺中隨高雲讀書,只是心中不時想起失散的弟弟,十分惦念弟弟的安危,不知如今流落到何處,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兄弟重逢。特別是在父母的忌日,只能躲在無人處暗自悲泣。朱岷又暗自發下誓願,今生定要找到弟弟,兄弟重逢,一起到父母的墳前告慰父母在天之靈。

在寺中朱岷隨著高雲讀書,實是獲益匪淺,因那高雲是詩書畫三絕的高僧,指導他讀書繪畫自然是手到擒來的事。幸喜朱岷也是自小喜歡繪畫,有高雲在側,常得到指點,讀書有進步,畫畫也是日見長進。

相關推薦:寄生獸的日常修仙入侵從寄生獸開始吞噬星空之垂釣諸天宇宙嘉年華重生尼姑庵,開局誦經三千年不眠高手仙淵至尊獸卡如意七十二我的女友會七十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