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七十二沽風情錄->章節

第十五章 知縣訪民情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轉天一早,徐而發就著幾樣小菜喝了一碗米粥,心中覺得暢快。想想雖然案子沒有新線索,可起造縣衙之事有了眉目,先放下心來。轉換心思,讓劉四將上官枚喚來,問道:

“這些日子身子恢復的怎樣?”

上官枚拱手向徐而發謝道:

“虧得遇到老爺救了小人一命,如今傷口已經長好,行動自如,正想著要出去打聽我師伯的下落呢,不知老爺叫小人來有何吩咐?”

徐而發一聽面露喜色,向上官枚和劉四說:

“老爺我今日閒暇,你二人陪著我出去轉轉。劉四,你對天津城熟悉,今天就由你領著我們各處走走,看看民風,告訴夫人,中午不回來吃飯。”

劉四一臉的興奮,嘻嘻的笑著,

“老爺今個兒興致好,我們也正悶得慌,正好陪老爺出去轉轉。”

徐而發換了一件灰布長衫,頭頂瓜皮小帽,腳蹬一雙布鞋,手中搖著一把紙扇,活脫一個土財主模樣。囑咐二人:

“出去不要老爺老爺的叫,只稱呼先生吧。”

“是,老爺!”

徐而發不由瞪了劉四一眼。也不用車、轎,三人信步出了門,徐而發問劉四:

“領我們上哪?”

劉四想也不想的說:

“時辰尚早,不妨先逛逛東門外的早市吧。”

三人出了胡同口,向左一拐進入東門裡大街,向東遠遠的望去,只見當街聳立著兩座過街牌樓,先一座牌樓上寫著四個大字“德配天地”,後一座上寫“道冠古今”,兩座牌樓之間就是文廟正門,上任後已然參拜過,徐而發看看這牌坊,心中忽然想到,城裡只有這一座文廟,府縣同城,不能府、縣在一處祭孔吧。有了府廟,應該再修一座縣廟。看看府廟西側是一片大水坑,只有在這兒建了,不過又需要一筆銀子。趕明兒與高掌櫃商量一下,縣衙工程完工,就著手建這縣廟。文廟過去就出了城東門,東門外街很短,不遠就是海河邊。河邊一拉溜兒擺著幾十個地攤,都是城郊的菜農,每天一早挑著擔子、推著獨輪車將自家種的蔬菜拿來賣,三人邊走邊看,春天,蔬菜品種不多,有賣菠菜、韭菜、蘿蔔、白菜、蔥蒜之類蔬菜的,也有賣幹豆角、茄子幹等乾菜的,也有賣瓜果梨桃的,也有賣牛、羊、豬肉和雞蛋、豆腐的,也有賣活魚鮮蝦的,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徐而發時不時過去問個價。走了一程,三人什麼也沒買,徐而發抬頭望向河對岸,只見河對岸有一片用蘆蓆苫蓋的似糧垛之類的大土堆。問劉四:

“河對岸的土堆為何還用席子苫蓋?又不似糧垛。”

“老爺。”

說到此,劉四急忙捂嘴,

“小人亂說,該掌嘴。徐先生,那是鹽坨,席子下蓋的是鹹鹽。”

“唔!那就是鹽坨麼?看上去得有百十個,不知那是哪家的?”

“對岸這些說不好是誰家的,這裡是運使衙門設立的檢票之處。各家鹽商將引鹽運至此處,由衙門檢斤過數,查驗引票,核實無誤的就要貼上官家的驗訖標誌,鹽商就可以運走到引地販賣了。”

徐而發恍然大悟,

“唔,原來如此。”

劉四接著又說:

“天津衛的鹽商過去首屈一指的是遂閒堂張家。張家在天津衛經營鹽業比較早,已經是三代人了,如今恐怕已不是最大的鹽商了。”

徐而發問道:

“那現在哪家是最大的鹽商呢?”

“那得數得上查家,其實查家原也是由張家帶出來的。”

徐而發納悶,

“那卻是為何?”

“張家祖上經營鹽業發家,到張霖一輩兒,已是天津首屈一指的大鹽商,那查家祖上原來自江南,後有一支來到直隸宛平縣,查日乾年輕時來到天津,在張霖那兒做鹽夥。查日乾善於經營為張霖看中,後來分開自立,不到十年已成津門鉅富,到雍正初年,已可與張家並駕齊驅了。後來張霖被革職,查家也受到牽連,雖然如此,查家生意卻沒受影響,仍是日益興隆。查日乾便成了天津首富,要不然怎麼能修得起水西莊呢。”

徐而發一邊聽一邊微微點頭。三個人說著話,信步來到宮南大街。這宮南大街依娘娘宮相對方位叫起。娘娘宮是天津特有的稱呼,原是船民供奉媽祖的廟宇,江南閩、浙、粵一帶叫媽祖廟,獨天津稱之為‘娘娘宮’。宮前這條街以宮門為界分別叫做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街上多是經營年貨、雜貨的鋪子,此外錢莊、當鋪、文具、紙張、古董玉器店鋪一家挨一家,是個挺繁華的去處。信步來到廟前,有一小小廣場,兩根旗杆高立於廟門兩側,約有十來丈高下,旗杆頂上的柱頭乃是銅鎏金的,在陽光照射下閃著金光,十分耀眼。廟門正對著是兩層的戲樓,是年節、廟會之時唱戲之處,廟門北側有一座跨街樓,那也是供奉神道之處。三人進了廟門,兩廊的四大金剛手持神器橫眉立目給人以威懾之感。左手偏殿供奉的是火神祝融,右手偏殿供奉的是龍王。甬道兩側的空地上有一些小販,有賣藥糖的,有吹糖人的,還有一個畫糖畫的,引的一些小孩子吵著要大人給買。一個帶著墨鏡的算命先生坐在馬紮上,令人看不出是真瞎還是假瞎,身邊的招幌上寫著‘張鐵口算盡人間禍福’,手中拿著一塊石板,用滑石條在上面亂畫著令人看不懂的圖案。旁邊的空地上一個打把式賣藝的,赤著肩膀,手裡舉著不知什麼膏藥揮舞著,嘴裡不停的向圍著的人說著什麼。三人不看這些,邁步進入正殿。正中大殿就是媽祖娘娘的正殿,媽祖娘娘正襟危坐,慈眉善目,面露微笑望著下方,兩旁站著侍女,執著扇蓋。徐而發自廟祝手中接過三炷香,在旁邊的香燭上點燃,高舉過頂,默祝了一番,將香插入香爐。施禮畢,掏出一把銅錢放下算作香火錢。向右手看,還有一龕,裡面端坐著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回身問廟祝:

“這裡供奉的是哪位尊神?”

“這裡供奉的是王三奶奶,專管求子的,你看王三奶奶旁擺了這麼多娃娃,都是給求子的準備的。”

原來天津風俗,男女成婚之後就要到這兒拜神求子,要趁廟祝不在之時,用紅繩兒栓個娃娃抱走,稱之娃娃哥哥,以後生了兒子就以娃娃行大,生的兒子行二,所以天津稱呼人不能叫大爺,而是叫二爺,大爺是娃娃哥哥。聽到此徐而發不禁莞爾,

“這也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民俗了,在別處還真沒見過這樣的習俗。”

謝過廟祝,三人出了廟門,往北走,不遠處有一古董店,徐而發心中一動,停住腳步,看古董店三間門臉,門上匾額書“雲峰齋”,門兩側有一副對子,上聯是“夏鼎秦磚趙國壁”下聯是“唐詩晉字漢文章”進了門,只見店堂安排的極是典雅,迎面牆上掛的中堂是一幅山水,兩側是一副對聯,“翰墨書千秋青史;妙筆繪萬里河山”下面是紫檀的條案、八仙桌、椅,旁邊的卷缸裡放著十數卷畫卷。看左手博古架上擺的是銅鼎彝樽、官窯瓷器,右手的博古架上擺的是牙雕、玉器,彌勒、觀音像。一位老者見進來客人,急忙站起相迎,

“先生請進,需要點兒什麼?”

“你這裡有什麼好東西拿出來瞧瞧。”

“先生您是喜歡書畫還是瓷器?”

“看看字畫吧。”

“那好,我們這正收了幾幅字畫,請先生過目。”

說著自身後櫃中取出幾幅字畫,展開一幅,是一幅山水圖,看題款,是前朝文徵明晚年所做。看筆法、墨色、屬款、印章以及紙質裝裱當是原作無疑。又看了幾幅,都是前朝的字畫。徐而發問道:

“有沒有宋代的字畫?”

“先生,現下手中還沒有宋畫,如果先生想要,待有了我會給先生留著。不知先生貴姓?”

“唔,我只隨便問問。”

支吾著出了門,心中暗道“這幅雪景寒林圖被竊不像是圖財,不然怎麼會在市面上沒有此圖的訊息。必是喜歡此圖,才著高手盜去觀賞臨摹,也許過些日子會出現臨摹之作,只是目前還未在市面上出現。”三人溜溜達達,一路行來,見右手有一處廟宇,徐而發問道:

“這是什麼廟宇?”

劉四回道:

“這是一座道觀,名喚玉皇閣,也是個熱鬧的地方,玉皇閣高三丈有餘,是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遠望之處,您也該進去看看。”

三人轉到河邊玉皇閣前門,只見門前兩座石獅子有一丈高下,甚是雄偉,進了觀門,兩旁立著四大天王,正殿供奉著玉皇天尊,後殿供奉著三清,左手偏殿是福祿壽三星,右手偏殿是海外八仙,另有龍王殿、財神殿。觀內人頭攢動,幾個小道士不時敲著磬,照應著善男信女拈香叩拜,倒也是香火鼎盛。上到二樓,向外眺望,周圍景色果然是一覽無餘。只見河對岸有一處廟宇,隱約可見門楣上匾額寫的是‘香林苑’。三人繞過一座便橋,來到香林苑前。這裡是一座清靜、典雅之處,不似其他廟宇那麼喧譁熱鬧。劉四說:

“這香林苑主原是娘娘宮住持李道長的徒弟,叫王聰,因為他在香林苑裡養了兩隻仙鶴,後來人們就叫他王野鶴。如今這王野鶴已經仙去,換了一個姓劉的道士在這兒。王野鶴原本也是個文人,所以以前這裡是文人墨客們常來的地方。”徐而發聽了也不禁感慨一番。三叉河口兩岸是河運碼頭,河裡停著大大小小的船隻,帆落下,桅杆放到,多是適合內河行船的漕船,“那船尾相對連在一起的叫對漕船,這是北方船的特徵,與江南的船不同。”

劉四指著河裡那尾部連在一起的船說。徐而發和上官枚都來自江南,見南北船隻果然不同也點頭稱是,

“北方的河道窄,水也淺,所以船型狹長而淺,兩船尾部相連可以免去掉頭的麻煩。”

劉四又補充道。徐而發也深以為然。岸邊也停著一些尖首翹尾,船型高深的海船,上官枚對這些船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劉四也指著這些船道:

“這些船是來自江浙一帶的海船,近年因為北方水路淤塞,行船不便,所以走海路漕運的船多了起來。”

碼頭上一些船隻正在裝卸,一些年輕力壯的漢子肩上扛著重重的麻包,踩著顫顫巍巍的跳板,船上船下的飛奔著裝卸貨物。劉四指著這些人道:

“天津衛光這碼頭上賣苦力的叫‘扛大個’他們這一行叫‘腳行’,其管事的頭目叫‘把頭’。這一帶的把頭叫張二麻子,也算個厲害角色。在侯家後、歸賈衚衕一帶是個跺跺腳整條街都亂顫的主兒。”

徐而發聽在耳中,暗暗記下了這個名字。看看天已近午時,三人離開三岔河口碼頭,經鍋店街走過去就是估衣街,這估衣街原稱馬頭東街,連同附近的侯家後,在幾百年前的元代這裡就已是天津最繁華的地方。近年來賣估衣的多了起來,人們叫順了口,遂稱其為估衣街。街上以綢緞、布料、服裝、鞋帽店居多,也有錢莊、當鋪、貨棧、雜貨店,更有幾家大飯莊。三人來到一家叫做寶慶成飯莊的門前,徐而發對二人說:

“就在此吃飯吧,看來今天得由我請你們二人了。”

劉四嬉笑著說:

“是老爺,”

徐而發回身瞪了劉四一眼,劉四馬上住口一捂嘴,

“又說錯了,唔,叨擾徐先生一頓是先生賞我們臉。”

上官枚一聽也嬉笑不止。三人尋了個靠窗的地方坐下,夥計忙過來,用手巾抹了一下桌子,問:

“三位爺想吃點什麼?”

徐而發道:

“你這裡可有大米飯麼?”

“有,有,聽口音就知道這位爺來自江南,愛吃米,我們這裡有上好的稻米,出自津南小站。”

“好好,那就在這兒吃吧。”

三人叫了幾樣下酒小菜及紅燒魚、爆三樣之類,燙了一壺酒,慢慢的邊喝邊吃邊聊。劉四歷來話多,兩盅酒下肚,這話更是止不住,

“這北大關、侯家後、估衣街、歸賈衚衕一帶雖說在城外,卻是天津第一繁華去處,因為出北門就是進京的大道,三岔河口、歸賈衚衕這裡又是漕運碼頭,所以南來北往的車馬、行人和船隻絡繹不絕,各色商鋪和酒樓茶館,戲院、妓館林立都是為的這裡是人流匯聚的水旱碼頭,交通要道。這北門外立了鈔關,因而又有了一個名號叫‘北大關’,可如今新立的天津縣卻只管城裡,出了北門就是武清管轄,出南門就是靜海縣管,有事豈不捨近求遠麼。”

徐而發聞聽猛醒,暗道“說的是,我的職權範圍只是城裡,出了城就不歸我管,這倒要與知府大人好好將這事計議一番。又想到,這安岐失畫之地不在城裡,本不該我管,我也不必為此多費腦筋,不行就稟告知府大人,憑大人定奪。”想到此,心中有所放鬆,端起酒盅與劉四、上官枚連幹了幾盅,吃了飯,三人酒足飯飽,從飯館出來又在侯家後逛了逛,看看這裡除了飯莊、茶樓、戲院、書場就是妓院。三人看的眼花繚亂,直有些把持不定才走出侯家後,來到北門外果然在西側路邊有一座衙門,劉四道:

“這就是鈔關衙門,來往經過此處的商販進出城都要抽稅。原來這個鈔關在楊村,後來才移到此處。”

北門外往北進京的大道過南運河有一座浮橋,鈔關正扼守橋頭,幾個鈔關的差役正在查驗過往的商販。三人不管這些,正要準備向城裡走去,卻見路右側自“五甲子老煙鋪”內走出兩個人迎面而來。徐而發一見,認識其中一人,是查家大少爺查為仁,查為仁也看到徐而發,一愣,隨即緊走幾步到徐而發跟前拱手施禮,輕聲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老爺微服私訪來了?”

徐而發點了點頭,

“看今天天氣晴好,出來轉轉,體察一下民情。”

又指著查為仁旁邊的人問:

“這位是……?”

“回老爺,這位是開古董店的崔博山崔掌櫃。我剛與崔掌櫃在這煙鋪給老父買了些菸葉。”

又輕輕對崔博山說:

“這位就是本縣新就任的知縣徐大人。”

崔博山連忙上前見禮,

“唔,早有耳聞,無緣拜見,大人如不嫌棄請到舍下喝茶,舍下就在左近。”

徐而發看看崔博山,

“崔掌櫃是開古董店的麼?寶櫃何處?”

崔博山道:

“小小生意不值一提,開在宮前街上,名喚雲峰齋。”

徐而發一聽似有所悟,

“唔,我們剛剛從那裡來,也曾到貴店看了看。”

崔博山急忙拱手說:

“不知大人蒞臨,未能恭候,有些失禮了,請縣尊到舍下喝茶。”

徐而發想起答應安岐到沽水草堂檢視一下被盜情況,微微搖了搖頭,

“崔掌櫃不必客氣,時辰不早,我還有些事要辦,正要回去,改日再登門拜訪吧。”

與二人告辭,徐而發吩咐劉四,

“去僱輛車子,趁此機會到安家的沽水草堂看看。”

相關推薦:寄生獸的日常修仙入侵從寄生獸開始吞噬星空之垂釣諸天宇宙嘉年華重生尼姑庵,開局誦經三千年不眠高手仙淵至尊獸卡如意七十二我的女友會七十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