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青雲記->章節

第四卷 風雨江南 第三十五章 其利其害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皇上,王尚書方才言道,當下首要之事,乃是賑災,臣對此深以為然。民乃立國之本,治國之首要,自然是利民。所謂‘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現下看來,雖然江南水患情況比較嚴重,甚而已經開始出現流言,但依臣看來,不過是一時之怨而已,江南百姓,還是心向朝廷、心向皇上的。”

“哼!”

“皇上本來的打算,自然是想快速、平穩地解決江南的隱患。然而江南水患,災情嚴重,似乎是一下子打亂了皇上的部署。”

“似乎……”啟元帝敏銳地抓住了李東路話中的關鍵,心裡反覆唸叨了兩遍。雖然有些迫不及待想解決心中的困惑,但仍舊按捺住情緒,沒有打斷李東路的言談。

“表面上看來,朝廷現在面臨著好幾個棘手的問題,一,邊防;二,撤藩;三,賑災。三者之中,若依常理,便如王尚書所言,自然是要以賑災為首要之務。然而老臣以為,賑災,並不是不能賑,但以目下江南的形勢,若是僅僅單純地賑濟災民,先不說糧食是否夠用,是否最後能夠消除受災之地的流民,臣覺得……哪怕是就此百姓穩固下來,消除了流言,對朝廷仍舊沒有太大的益處。”

一旁的尚書王元聞言不由得挑了一下眉毛,啟元帝也目光一閃,兩個人都有點不明白李東路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開始的話頭似乎還是和王元走的一條道,怎麼說著說著變兩岔去了?王元心裡頭有些不服氣,他自認自己已經把整個形勢都分析得差不多了,即便細節的地方沒考慮到,也不至於讓李東路說成這般不堪吧?

兩個人都眼巴巴地看著李東路,想看看他到底能說出什麼花來。

李東路繼續說道:“若依往常治國,自然是要把百姓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把百姓放在首位,施政所能取得的好處是最大的,也是最快捷、最直觀、收效最明顯的。但是現在北有強敵,東有海寇,內有坐大的藩王,又突然遭受了水患,若是還以尋常思路來考慮問題,臣以為……怕是不行了。”

“說下去……”

“臣此時所想,並不是看如何收益,而是反觀其害。外敵、藩王、災民,三者之中,歷來自然是外敵相害最大,尤其以北方牧族為禍最烈,但朝廷北有重兵把守,猛將坐鎮,因此邊患之事,眼下並不能對朝廷起到大的影響,並不如後兩者需要解決的那般急切。”

啟元帝點點頭,這一點他自己也心中有數,何況他知道李東路還有一句話壓著沒有說出來,那就是為了防備在這個關口北方出事,啟元帝迫不得已放低姿態,甚至有些卑躬屈膝地和北戎大漢伊利切進行了和親。尋常人只想到了和親是皇上懼怕了北方戎狄,卻不知道,啟元帝之所以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不僅僅是為了緩和北方的局勢,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這樣來換取時間,來把內部的事情好好進行一番整頓!因為,如果再不整頓,他的位子怕就是要不穩了!

“而後兩者之中,災民之患,首患無糧,次患無所居。若是這兩樣能夠解決,則災民之患迎刃而解。若是不能夠解決,最嚴重的事情便是民心背離朝廷,甚至反叛朝廷……”

聽到這裡,王元的眉毛再一次一挑,這李東路今天吃藥了?居然說話這麼大開大合,全不似以往那般老成持重,居然敢提百姓反叛?這不是純心給皇上添堵麼!王元下意識地偏頭瞄了啟元帝一眼,卻見啟元帝雖然臉上神色不痛快,但卻沒有發火。

“若是真走到這一步,那害處自然是很大的。然而臣以為,與另一樣相比,這恐怕還不是最為嚴重的……”

王元汗都快下來了,他幾乎已經認定,李東路今天肯定是吃錯藥了,這反叛都不夠嚴重,那還有什麼是嚴重的?不行,得離這老家夥遠點,這風頭火勢的關口,可不能讓這傢伙把自己連累了……

“百姓反叛,不過是活不下去,無奈之舉而已。何況百姓揭竿,不過烏河匯聚,縱使糜爛之勢很大,各個擊破也並不難。但若是江南諸王聯合起來,反叛朝廷,那其為禍之烈,流毒之深遠,則要遠甚於流民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聽你的意思,你是認為……朕的這些叔叔和兄弟,真的會群起反叛於朕咯?”一直在靜靜聽著,沒有打斷他說話的啟元帝,這時候終於忍不住插嘴問了一句,雖然語聲顯得輕描淡寫,但任誰也聽得出其中蘊含的怒氣。

“臣認為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現在的情況下,是不是存在著這種可能。”李東路今天的膽子似乎特別大,連皇上的話都半推半架地頂了回去。“臣方才說了,不觀其利,反觀其害。諸藩為朝廷屏藩,本當外御強敵,內撫百姓,然而當今之勢,外敵自然不必說,百姓的安撫他們可曾做到?不但做不到,諸藩之地的鹽茶銅鐵諸般稅務,也各自分握大半。當此大災之時,若是他們趁此機會,挑動風浪……諸王為天子皇親,有聲名;多年積累之下,有財富,說句不當的話,或許比朝廷還有錢;趁此水患,流言四起,挑動百姓背離朝廷,流民塞於道上,又豈不是現成的兵源?哪怕只是烏合之眾,有了諸王這杆旗幟,又焉知局勢進展如何?三者齊備,一旦事起,波及牽連深遠廣泛,便更比區區流民來得危害遠甚了。”

王元一聽,不對啊!李東路這話裡頭似乎前言不搭後語,有些自相矛盾之處。前邊還說首要的是撤藩,危害最烈的也是藩王,怎麼後來說著說著又扯上了流民?想到這裡,他便抬頭張口欲辯。豈料剛一張嘴,沒等說話呢,就聽見耳邊傳來一聲巨響。

砰!

王元心頭一跳,忙把頭低了又低,李東路也立時住口。啟元帝終於是遏制不住怒氣,拍了桌子。停了好一會兒,卻見啟元帝並沒有當庭叱責大罵,反而低低地說道:“你說諸王若是為禍,其害最大,甚於流民。後面又說水患一起,流民遍地,反成了諸藩為禍的兵源,這般前後兩說,豈不矛盾?若是這樣,依王卿所說,朝廷便當首先賑濟災民,以固民心,令民心向我,如此即便諸王當真叛朕,江南百姓也必不依附諸王。如此一來,你說的諸藩三者齊備,就斷了其中一條,他的兵源便沒有了,又如何為患?”王元聽得連連點頭,他就是這麼想的。

“皇上聖明。”李東路說道:“如此做自然是好,但臣斗膽問皇上一句,賑災的糧食從哪裡來?可夠麼?”

一句話,把啟元帝問愣住了。

沒等啟元帝回答,李東路繼續開口:“皇上和臣都知道,若是無此水患,朝廷的米糧自然是足敷使用的,然而眼下,即便夠用,也一時之間難以籌集到位。這樣做雖然也是一時之法,但卻最怕一個字:拖。時間越久,米籌集起來越困難,而百姓消耗的糧食卻也越多,兩下裡差出來的漏洞也就越大,何況江南的米糧,說是供奉朝廷,實際每年也只有一半能收入府庫,另一半……卻都落到了諸王手中。眼下這等時節,朝廷撤藩在即,他們又豈會放過這個機會?何況諸王本是天子皇親,朝廷屏藩,說撤就撤,天下間有為之士會作何想法?隨著時間推移,只怕此舉收效甚微,最後反而難以收場……”

一番話說完,不但啟元帝陷入了沉思,兵部尚書王元也是眉頭緊皺。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情況緊急,但誰也沒有想到,在李東路眼中,局勢竟然危急到了如此地步。哪怕現在說出來了,王元仍舊有些不信,事情真的會如此發展麼?這世道,難道就要亂了麼?如果真的是面臨如此情形,又當如何解決呢?

啟元帝想了又想,頗有些煩惱,撩起眼皮看了李東路一眼,冷哼了一聲說道:“若是一切果真如你所說,賑災不行,不賑又不行,豈不是兩頭為難?如此一來,朕這撤藩之舉豈非也要迫於形勢,一拖再拖?朝廷的撤藩令已經頒下去了,若是長久不見音訊,朕豈非要貽笑天下?”

“皇上息怒。”李東路小心翼翼地說道:“臣方才說了,單純地賑災,以往常的慣例來賑災,臣以為不可。但在此時,賑災自然仍是首要。”這番話說得有些繞口,啟元帝和王元都有糊塗了。

“你快說吧,你說來說去,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臣說過,不觀其利,反觀其害。如臣方才所述,產生危害最大的,影響最深遠的乃是諸藩之變,因而現下大的方向上來看,需要迫切解決的,並不是江南水患,而是朝廷正在推行的撤藩令。”李東路不疾不徐,依舊娓娓道來。“然而,水患之疾自然也要解決,卻不應該放在首要重點,臣以為,在解決諸藩的過程中,這件事……也許順手就可以解決掉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推薦:無敵小皇叔魔眼的二次元之旅江湖的潮超維幻域遊戲在超維諸天才不是妖怪慘遭流放?長姐帶著千億物資嬌養全家摸魚頭子的我居然成了修仙模範罪推理松本清張經典推理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