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情滿大荒山->章節

第259章 茅草坪產值最高的一畝土地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我問黃朝華:“李保田的馬在賽馬會上奪得冠軍,獎得5000元錢。這事我怎麼沒聽說?”

黃朝華說:“這個賽馬會不是我們大風頂舉辦的,是大荒山另一邊的馬龍村舉辦的,賽馬、鬥牛、鬥羊、鬥雞、鬥狗,非常熱鬧。”

我說:“既然非常熱鬧,那我們也效仿他們舉辦類似活動呀。”

老丁笑著說:“那咱們就成了辦節辦會專業戶了。”

黃朝華說:“舉辦賽馬、鬥牛、鬥羊、鬥雞、鬥狗活動非常有必要,吸引的遊客絕對不會比祭龍節吸引的少。”

上次檢查組反饋意見中指出,茅草坪村畜禽糞便無公害處理和白色垃圾整治還需要加強。

大風頂的畜牧養殖非常普遍,農家戶戶都餵養得有豬、牛、羊、馬、騾子。特別是山羊和綿羊,數量比較多。因交通不便,畜力運輸是大風頂勞動生產的重要方式,村子裡,田間地頭,時常看得到馬和騾子。因此,大風頂村子中間的大路和小路上,牛羊糞比較多。大家討論,如何對這些牛羊糞進行清理處置。

我說:“相比其他幾個組,大風頂因為交通閉塞,生產生活方式更加原生態。我們發展原生態旅遊,吸引遊客的就是原汁原味。大風頂的木板房,大風頂的山水林田路,大風頂的馬幫,大風頂的羊群,構成了他獨特的風景,我們不能破壞這個風景的整體性。”

大家都贊同我的觀點,認為一定要保持一個原生態的完整的高山農耕文化。我同時也叮囑黃朝華,要他安排3個左右公益崗位,專門對確實影響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地方,及時進行清理整治。

對大風頂的其他生產生活垃圾的處理,我們也因地制宜,設計了跟周圍環境相協調的生態垃圾池,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生態環境與旅遊需要相適應。

緊接著,我們又開始對二組200餘戶村民進行走訪排查。二組的房屋結構,比一組要好一些,外牆都是紅土紅牆,因為要體現紅土紅牆的原始風貌,村委要求村民,不得用石灰對牆體進行粉刷。房屋內部是木結構,有安全保障。土土結構的架子房,有一定的抗震性。土牆一般有50公分厚,有非常好的牢固性,只是怕水。

二組村委會附近的許多村民,在今年祭龍節時參與了接待,享受到了旅遊產業帶來的實惠。為了接待遊客,他們打掃院子,收拾傢俱,有序擺放農具,讓客人在樸素舒適的環境中吃飯用餐。因此,他們更懂得環境衛生的重要性,他們學著馬家大院的樣子,把一些農耕生產用具、一些古舊的生活用具收集起來,陳列在屋裡,以此來吸引遊客。

大荒山的冬天沒有嚴寒,很少下雨,大部分時間風和日麗。在村子旁邊的一大塊菜地裡,翠綠的韭菜泛著油油的光亮,碧玉般的西蘭花十分誘人。貧困戶馬連霞和男人王澤亮,穿著靴子,彎著腰,正在地裡剝蒜薹。

馬連霞40多歲,她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前幾年,公爹生病,在給公爹看病中,花去家裡積蓄八九萬元,結果還是沒能挽救公爹的性命。2015年她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10畝多畝土地,每年種植苞谷洋芋,餵養點豬雞牲口,生活在慢慢好轉。

通村公路硬化後,交通方便了。大荒山農特產開發公司成立後,村民以前種來自家食用的蔬菜慢慢形成了商品,一些適銷對路的蔬菜可以透過農特產開發公司賣出去,一些蔬菜可以自己用摩托車拉到和平鄉集市上去賣。一些頭腦靈活的家庭主婦就在這方面動一些心思。馬連霞就是較早動心思的人。

我們站在地邊,跟馬連霞攀談。馬連霞告訴我們,她說:“我家這塊地有1畝,現在種了幾廂韭菜、幾廂西蘭花、幾廂蘿蔔、幾廂胡豆,還有些蔥蔥、香菜,蒜薹要多一些。數量不多,品種較多,這樣不會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如果村裡的開發公司不收購,我們就拉到集市上去賣。”

肖朝敏問馬連霞:“你這個蒜薹算是趕上時候了,現在10元錢左右一斤吧?”

馬連霞說:“劉美、張玉鳳她們收購,有多少要多少,10元一斤。”

王大才拿起一把蒜薹,在手裡掂了掂,羨慕地說:“馬連霞,你這個蒜薹又粗又壯又嫩,10根就有一斤吧?”

馬連霞男人說:“差不多,10根就有一斤。”

王大才說:“好傢伙,你這五分地的蒜薹,要賣1萬多塊錢?”

馬連霞說:“今年運氣好,賣完可能有15000元的樣子。”

我說:“不錯不錯,你這畝地的產值,相當於種15畝苞谷啦。”

王大才說:“豈止相當於15畝苞谷!蔬菜3-4個月一茬,種了白菜種茄子,種了番茄種黃瓜,趕著趟迴圈,效率高著呢。不信你問問她,她這一畝地,今年產值到底有多少。”

馬連霞笑著說:“一年四季都在賣菜,沒記賬,誰知道有多少產值哦。這之前種過白菜、生菜、黃瓜、絲瓜、胡蘿蔔、南瓜、辣椒等,大概賣了8000多塊錢吧,等現在的蒜薹、韭菜、西蘭花、蘿蔔、胡豆,以及蔥蔥、香菜全部賣完,總共可能有25000元的純收入吧。”

馬連霞為我們算的這筆賬,把我們驚呆了。馬連霞家的這塊菜地,是我到茅草坪村以來,知道的產值最高的一畝土地。

我對老楊說:“咱們的農民夜校,下期一定要請馬連霞去給大夥講一講。”

馬連霞說:“李書記,千萬不能講。”

我不解地問:“為什麼不能講?”

馬連霞說:“李書記你想,我一講,要是大家都學我種蔬菜,這蔬菜還能賣得出去嗎?”

老楊點了點頭,說:“是的,就目前來說,馬連霞家的這一畝土地是不可複製的。”

告別勤勞的馬連霞夫妻,我們繼續在村子中走訪。老丁說:“馬連霞家這種情況,就跟起合林養馬蜂一樣,是個別村民,靠自己的判斷捕捉到的商機,如果全村人都養馬蜂,蜂蛹也將嚴重滯銷。這種商機不是大眾化的,而是小型化的。”

老楊說:“是的,跟沈學強餵養蜜蜂同樣的道理。蜂蜜雖然不愁銷售,但大家都餵養蜜蜂,大荒山的開花植物有限,蜜源嚴重不足,蜂蜜無花采蜜,大家都會受損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說:“這些小眾化的家庭產業雖然不能複製,但正好說明,群眾的內生動力被充分激發出來了,扶貧的關鍵就在於此。只要茅草坪村的貧困戶,都像馬連霞、沈學強、起合林他們一樣,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那麼咱們致富奔小康就指日可待啦。”

相關推薦:重生之網路全才木葉:從忍界S級叛忍開始農女有田:家有傻夫要抱抱重生嫡妃:農女有點田農女有田:夫君跟我走東京神官式神錄七零年代之悍妻發家忙七零年代美滋滋回到七零年代七零年代重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