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情滿大荒山->章節

第160章 紅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脫貧攻堅,關鍵還是要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我們透過借羊還羊,為每家貧困戶配置了6只山羊。透過全村30萬元產業扶貧周轉金扶持,近40戶貧困戶購買了牛、羊、豬來餵養,進一步夯實了產業基礎。我們又組織了畜禽養殖培訓,讓農戶掌握先進養殖技術。絕大多數貧困戶具備了一定的增收基礎。馬上又到了播種的季節,種植業上的增加收入也必須要加強,要讓貧困戶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

土地,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是農耕文化的載體,是農業和農村的根基,唯有土地與明天是永恆的。土地是保障,土地是希望。五千年來,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的中國農民的命運,緊緊唯系在這廣袤的黃土黑砂之中,生於斯、長於斯,活於斯、葬於斯。農民的喜怒哀樂都融在土地裡,農民的汗水、淚水,都流在土地裡。農民的一生,是與土地抗爭的一生。

大荒山分佈著廣袤的紅壤土,現在小麥收了,土地被翻耕出來,豔陽之下,赤色大地與鬱鬱蔥蔥山林植被相映成趣。紅壤土是我國水熱條件好而又面積大的重要的土壤資源,其主要特徵是缺乏鹼金屬和鹼土金屬而富含鐵、鋁氧化物,呈酸性紅色,不僅能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而且是亞熱帶經濟林木、油料、茶葉、果樹的重要產地。耀眼的紅土地,地力非常貧瘠,不論種玉米,還是小麥,產量都不高。

我和老丁、馬大爺、馬二爺、吳友德、馬連貴站在村委會外面的石坎上,眺望山上山下的耀眼的紅土地,規劃引水溝渠和管道的走向和分佈。

說起土地,馬大爺、馬二爺、吳友德他們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思維裡,土地和糧食、飢餓、溫飽緊緊聯絡在一起。

馬大爺感慨地對我們講:“大集體的時候,我十來歲,每天分配二兩糧,根本吃不飽,對童年最深的印象就是飢餓,我到田裡拾麥穗,到曬壩裡撿躲在秸杆裡的四季豆,到地埂上撿蓖麻,一粒一粒地撿回家來,由奶奶蒸了給我吃。蓖麻吃了頭昏腦脹拉肚子。餓得不行了,我還吃過觀音土,就是一種白色的粘土,觀音土吃了肚子脹,不敢多吃,吃多了怕撐死。”

吳友德給我們講了他的父親的故事:“大集體的時候,我家兄弟四人,吃不飽飯,餓得頭昏眼花。那年夏天,我父親在山上鋤地,發現一隻手掌大小的癩蛤蟆,肉都都的,我父親把大癩蛤蟆捉回家,收拾乾淨,用稀泥土包裹好,放在火塘裡烤熟,然後把四條腿分給四個孩子吃,自己吃大癩蛤蟆的頭。兩個時辰後,我們四兄弟平安無事,我父親卻中毒死了,死時才40多歲。我們四兄弟在我媽的撫養下長大成人。”

馬二爺說:“大集體過後,茅草坪村人的生活慢慢地有所改善,但每家每戶每年的糧食還是不夠吃的。大荒山下的和平公社周圍的村子,土地要肥沃一些,有富餘的糧食,我們也有親戚在那裡,因此隊裡就組織村民到和平鄉去借糧。和平鄉的人非常慷慨、仗義,毫不吝嗇地借糧給我們。但我們要背糧食回家,要走40裡山路。來年打了新苞谷,又要背40裡地,把糧食送到和平鄉去歸還人家。”

老丁說:“我對土地最早、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最初是關於紅苕的。當時我們村裡種的苕有紅苕和白苕,主要用苕藤來餵豬。清明過後,山上的松樹、杉樹、麻櫟樹抽出了新葉,我和小夥伴們從6裡外的學校放學回來,肚子早已經餓的咕咕亂叫,而母親還在山上挖地,家裡冷鍋冷灶。我們一回到村子裡,就跑到尚未翻耕的紅土地裡,找尋發芽的紅苕。上一年的苕地秋收後,難免有極少數未挖盡的苕留在地裡,來年春天,就會發芽。好不容易找到一叢紅嫩的芽,我就用手去刨,手刨不出來的,就找一截樹枝來撬。撬出來的苕略略擦去泥巴,放在嘴裡,一口咬下去,清爽脆甜。”

馬連貴說:“對於農業和農村來說,要生存,要活命,首先得解決吃飯問題,不然會被餓死。要解決吃飯的問題,就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棲。就得臉朝黃土背朝天,用勤勞的雙手,向紅土、黃土、黑土討生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荒山人的一生,是與土地抗爭的一生。我外公外婆、我父親和母親,對糧食的尊重是一致的。絕不允許糟蹋糧食。十滴汗一粒糧,這是農民的根本道德底線。我和我弟弟吃飯時,碗裡不會剩一粒米。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我們也要撿起來吃。”

我對大家說:“你們都是農村人,對土地的深厚感情我能理解。你們把土地與糧食和生命聯絡在一起,我也能理解。對於我們城裡人來說,土地是跟你們完全不同的一種概念。有了土地,才能建房子。有了土地,才會有城市的高樓大廈、才能修路架橋,才能建學校、醫院、公園、綠地。才能辦企業、建工廠。沒有土地,所有專案都無法落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就無從說起。特別是房地產開發,讓土地有了價格。”

老丁說:“地裡的莊稼和山上的野草一樣,一歲一枯一榮,春種秋收,週而復始。一年過去,一年又來。農民的勞動也循環往復,不斷地重複著過去、不斷地展望著未來。農業靠天吃飯,遇到風調雨順,收入理想一點。遇到大旱,田裡幹開三寸寬的裂縫,地裡的苞谷苗全部被太陽曬死,當年收入大幅減產。或是遇到大暴雨,洪水夾裹著泥沙,順流而下,田地被砂淤積。揚花的苞谷、抽蕙的水稻被埋在泥沙裡。所以說,傳統的農業生產產值不高,風險很大。”

馬大爺說:“李書記,老丁,你們是不是覺得大荒山的傳統農業產值不高,風險很大,想動員我們調整產業結構?”

馬二爺說:“雖然我們這些老頭子對土地和糧食有深厚感情。但我們的思想也不僵化,只要你們找好路子,不論是種烤煙、核桃、杏子、桃子,我們幾個老同志都帶頭支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相關推薦:重生之網路全才木葉:從忍界S級叛忍開始農女有田:家有傻夫要抱抱重生嫡妃:農女有點田農女有田:夫君跟我走東京神官式神錄七零年代之悍妻發家忙七零年代美滋滋回到七零年代七零年代重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