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期貨那些事兒->章節

第四十七章,軍國民教育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天嬌進來了,說:“看你們如此高興,是在談些什麼呢?”

白雪說:“我們正在交心,談心的自由,感受心的自由給人的愉悅和提升。我們的結論是:心有多自由,舞臺有多自由,要多大有多大,想怎麼跳舞都行,可以盡情地表演人生的精彩和絢麗多姿!”

天嬌說:“你說得太好了!人要想逆天改命,就要先調整自己的心境。心態好一切都好,好運氣也會伴隨而來!生活多美好,一切唯心造!”

我說:“李小龍是我心中真正的武術宗師,他說‘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他一生執著武術,每天練功四小時,還時常與木人樁對話,多年不輟。他與當時世界上的很多高手都比試過,真心地交流,吸取各家之長結合中國哲學建立了截拳道。更可貴的是,他後來退出了比武格鬥的江湖,去當演員、進而拍電演,並堅持用電影藝術語言表現其武術思想和哲學理念,這些都體現了李小龍具有超前的思想和獨到的眼光,成就了他不朽的人生價值。”

天嬌說:“從你和我講過他,我也開始在網上瞭解他。李小龍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拳術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其言行體現了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李小龍曾說,‘別人告訴我說一個天才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天才。’”

白雪說:“你們讓我想起了蔡元培先生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教育思想:軍國民教育。

軍國民教育於清末由國外傳來,蔡元培認為,他並不是一種理想社會的教育,然而在中國,卻是‘今日所不能不採者’。主要原因:

(一)從國外環境看來,我國處於‘鄰強交逼,亟圖自衛,而歷年喪失之國權,非憑藉武力,勢難恢復。’

(二)就國內情況而言,要打破軍人成為‘全國中特別之階級’的局面,就‘非行舉國皆兵之制,否則無以平均其勢力’。

讀中國近代史,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多少屈辱和患難,居安思危,實施軍國民教育,養成軍國民的風尚,對外實行自衛,對內養成一種新的民族精神,在今天仍有必要和現實意義。”

我說:“據說抗日戰爭時,日本士兵屠殺了那麼多的中國人,但沒有一個得精神病,因為他們把中國人當豬狗,屠殺豬狗是沒有心理負擔的。而二戰中,德國士兵同樣屠殺了猶太人,但有很多士兵後來得了精神病,因為他們把猶太人當劣等民族,但還是人,屠殺劣等人還是有心理負擔的。”

天嬌說:“對軍國民教育這個問題進行系統論述的代表作,是蔡鍔的《軍國民篇》和蔣百里(方震)的《軍國民之教育》,後者現在是找不到了。

據說《軍國民篇》刊出後,日本人河邊半五郎把它和蔣百里(方震)的《軍國民之教育》合編為《軍事篇》出版,10年間再版了6次,甚至被日本人用作教科書。

在《軍國民篇》中,蔡鍔大聲疾呼:‘國魂者,國家建立之大綱,國民自尊自立之種子。’那麼如何陶鑄呢?重要手段便是扭轉國民從精神到**的虛弱現狀。回顧甲午中日戰爭,蔡鍔認為癥結在於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精神氣質,是國魂出了問題。所以,中國人必須重鑄國魂,在精神和**上都強健起來。”

我說:“有這麼好的文章,也該為我民族所用才是,就該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等會發給我,我把它放到讀書欄目上讓更多的人讀一讀。

我們作為期貨人,在精神和**上也都要強健起來,最好是有一種武魂在心中,才能成為真正的期貨英雄。

我認為期貨英雄的特徵是:力、智、勇、美齊聚於一身。力當然是指能力,在期貨市場上,能贏利才是硬功,有能力站著而不是倒下去才有發言權。智指大智,大智若愚,少折騰,無為而無不為,看清大勢,放長線釣大魚。勇當然指大勇,腥風血雨,百折不屈,哪怕虧損多少次,還敢再戰。美指有大慈悲心,有天下蒼生,為一個高尚的目的而戰,把賺到的錢回饋社會。”

天嬌說:“散戶的一個‘散’字,不知是誰先發明出來的,真是用得惟妙維肖,生動貼切。一盤散沙,捏不到一起,形不成合力,而又沒有主見,心若浮萍,沒有定力,胡亂操作,這樣就容易被市場主力絞殺,摧殘,踐踏,毀滅。”

白雪說:“在虛擬的資本市場上是如此,在現實社會中也是如此,中國人也許用‘散民’來稱呼可能更貼切些。我們身上有一些國民劣根性,需要改良,才有希望和未來。

魯迅先生在《最先與最後》中寫道:

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驅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然而人性豈真能如道家所說的那樣恬淡;欲得的卻多。既然不敢徑取,就只好用陰謀和手段。以此,人們也就日見其卑怯了,既是“不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恥最後”,所以雖是一大堆群眾,略見危機,便“紛紛作鳥獸散”了。如果偶有幾個不肯退轉,因而受害的,公論家便異口同聲,稱之曰傻子。對於“鍥而不捨”的人們也一樣。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恥最後”的人的民族,無論什麼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我說:“魯迅先生對人性真是洞若觀火,他如果來做期貨,定是戰無不勝的英雄。期貨這東西,象一面鏡子,很容易照出我們的人性,我們的劣根性!”

天嬌說:“中國人必須重鑄人格,在精神和**上都強健起來。人性完美了,在期貨上能成功,在其他領域也能成功,在世界上都能成功!”

白雪說:“蒙娜麗莎的微笑,笑出了人性美,神就自慚不如地消失了。佛拈花一笑,笑出了禪意美,蓮花就盛開了,身兒就輕盈得能飛了。散戶們的微笑,笑出了主力傷心的眼淚,他們就不敢胡作非為了。中國人齊心的大笑,列強們必將淚飛頓作傾盆雨,他們就不敢來挑釁和滋事了!”

第二天,我就把蔡鍔將軍的《軍國民篇》登在了讀書欄目上。

軍國民篇

蔡鍔

甲午一役以後,中國人士不欲為亡國之民者,群起以呼嘯叫號,發鼓擊鉦,聲撼大地。或主張變法自強之議,或吹煽開智之說,或立威詞以警國民之新,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國民之志。未幾而薄海內外,風靡響應,皆懼為亡國之民,皆恥為喪家之狗;未幾有戊戌變法自強之舉。此振興之自上者也。逾年有長江一帶之騷動,此奮起自下者也。同時有北方諸省之亂,此受外族之憑陵,忍之無可忍,乃轟然而爆發者也。文字之力,不亦大且速哉!昔中國罹麻木不仁之病,群醫投以劇藥,朽骨枯肉,乃獲再蘇,四肢五內之知覺力,逐日增加。然元氣冷零,體血焦涸,力不支軀,行佇起臥,顫戰欲僕,扁和目之曰,疾在筋骨,非投以補劑,佐以體操,則終必至厥痿而死矣。人當昏憒與睡夢之中,毒蛇猛獸,大盜小竊,環而伺之。懼其不醒也,大聲以呼之,大力以搖之;既醒矣,而筋骨窳弱,膂力不支,雖欲慷慨激昂,以與毒蛇、猛獸、大盜、小竊爭一日之存亡,豈可得哉!中國之病,昔在精神昏迷,罔知痛癢;今日之病,在國力孱弱,生氣消沉,扶之不能止其顛,肩之不能止其墜。奮翮生曰:居今日而不以軍國民主義普及四萬萬,則中國其真亡矣。

軍國民主義,昔濫觴於希臘之斯巴達,汪洋於近世諸大強國。歐西人士,即婦孺之腦質中,亦莫不深受此義。蓋其國家以此為全國國民之普通教育,國民以奉斯主義為終身莫大之義務。帝國主義,實由軍國民主義胎化而出者也。蓋內力既充,自不得不盈溢而外奔耳。

日人有言曰:軍者,國民之負債也。軍人之智識,軍人之精神,軍人之本領,不獨限之從戎者,凡全國國民皆宜具有之。嗚呼!此日本所以獨獲為亞洲之**國也歟。日本之國制,昔為封建,戰爭之風,世世相承,剛武不屈之氣,彌滿三島。蓄蘊既久,乃鑄成一種天性,雖其國之兒童走卒,亦莫不以“大和魂”三字自矜。“大和魂”者,日本尚武精神之謂也。區區三島,其面積與人口,遙不及我四川一省;而國內山嶽縱橫,無大川、長河,故交通之道絕;舉全國財力,僅及百二十萬萬,其民之貧乏無狀,可以概見。然而能出精兵五十萬,擁艦隊二十五萬噸,得以睥睨東洋者,蓋由其國人之腦質中,含有一種特別之天性而已。

漢族之馴良懦弱,冠絕他族。伈伈俔俔,俯首帖耳,**於異族之下,奴顏隸面,恬不為恥。周之於西戎,漢之於匈奴,晉之於五胡,唐之於突厥,宋之於金遼,明之於今清,今之於俄、於英、於法、於德、於日本、於意奧、於美利堅,二千餘年以來,鮮不為異族所踐踏。鐵蹄遍中原,而中原為墟。羶風所及,如瓦之解,如冰之判(消)。黃河以北之地,儼為蠻族一大遊牧場。嗚呼!舉國皆如嗜**之學究,若罹癩病之老婦,而與獷悍無前之壯夫相鬥,亦無怪其敗矣。尾崎行雄於甲午之歲著《支那處分案》中,有一段最能探漢族致弱之病根。其言曰:

“國民之戰鬥力,保國之大經也。一國之內,地有文武之差,民有勇怯之別,如九州之壯武,中國(日本地名)之文弱是也。天下之大,種族之多,國民有勇怯文武之差異,故亦理勢之當然已。自歷史上之陳跡徵之,支那人系尚文之民,而非尚武之民;繫好利之民,而非好戰之民。今日支那之連戰連敗者,其近因雖多,而其遠因實在支那人之性情也。”

“清兵之戰也,莫不攜有旌旗、鑼鼓、提燈等件,驟見之實堪駭異;苟知戰者,其不攜此無用之長物必矣。”

又曰:

“餘嘗註釋支那之所謂戰字,謂為旗鼓競爭會。支那文人敘兩軍對峙之形勢,每曰‘旗鼓相當’,可知支那之所謂勝敗,不過曰旌旗多而鼓聲壯則勝,否則敗而已矣。”

又下斷言五項,謂中國永無雄飛之望。今復摘譯之於下:

“A、支那民族之性情習慣,尚文好利,非尚武好戰。

B、以尚文好利之民,雖積節制訓練之功,亦不能匹敵尚武民族。

C、支那人乏道義心,上下交欺,恬不可怪,畢竟不能舉節制訓練之實。

D、支那無固有之軍器。其所謂軍器者,非殺人器,而嚇人器也。

E、既無軍器,固無戰爭之理。支那人之所謂戰者,不過旗鼓競爭會而已耳。要而論之,支那人之戰鬥力,自今以往,其必**於水平線以下矣。如斯民族,處今日之戰爭最劇之世界,而欲保其全而**也,能乎?不能!”

尾崎者,日本前文部大臣,而今政友會(全稱立憲政友會,1900年,伊藤博文創立。代表財閥利益,先後7次組閣。1940年解散)之領袖也。彼當日之為此言也,雖曰為鼓舞其國民之敵愾心而發,然按之實際,則毫髮不易。撫心自問,能無慚然。夫流之濁也,非其本質之濁,必有致濁之由;木之朽也,非其本質之腐,必有致腐之因。漢族之墜落腐壞不堪,以致於此極者,抑亦由於有多少無形之原因所致耳。謂予不信,請概舉其例:

一、原因於教育者

教育者,國家之基礎,社會之精神也。人種之強弱,世界風潮之變遷流動,皆於是生焉。東西各強國,莫不以教育為斡旋全國國民之樞紐。教育機關之要津在學校,故兒童達期不入校者,罰其父兄。既入學也,其所踐之課程,皆足發揚其雄武活潑之氣,鑄成其**不羈之精神焉。美國者,世界所成為太平共和、固守門羅主義之國也。然其小學學童所歌之詞,皆激烈雄大之軍歌也。吾嘗檢譯日本小學讀本全籍,多蓄愛國尊皇之義,而於中日海陸戰爭之事蹟,尤加詳焉。其用意所在,蓋欲養成其軍人性質於不知不覺之中耳。夫圖畫一課,末藝也,而有戰艦、炮彈、槍炮等幅,其用心之微,固非野蠻諸邦國所得而知之矣。日本尚如此,而況歐美諸強國哉!

中國教育界之情形,錯綜不一,固難一律概之。然小學時代之為學狀態,雖萬里以外,猶出一轍也。夫自孩提以至成人之間,此中十年之頃,為體魄與腦筋發達之時代。俗師鄉儒,乃授以仁義禮智、三綱五常之高義,強以龜行黿步之禮節,或讀以靡靡無謂之辭章,不數年,遂使英穎之青年,化為八十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受病最深者,愈為世所推崇。乃復將其類我之技,遺毒來者,代帶相承,無有已時。嗚呼!西人謂中國為老大帝國,夫中國蓋無青年之人,烏復有青年之國家哉!歐美諸邦之教育,在陶鑄青年之才力,使之將來足備一軍國民之資格;中國之教育,在摧殘青年之才力,使之將來足備一奴隸之資格。以腐壞不堪之奴隸,戰彼勇悍不羈之國民,烏見其不敗耶!烏見其不敗耶!

二、原因於學派者

宗教之移人也,亦甚矣哉!奉摩哈默德教之民,則有輕死好戰之風;奉耶穌教之民,則有博愛堅強之風;奉佛教之民,則有勘破生死、屏絕利慾之風(此惟指日本而言。若中國、若印度、若暹羅,則懸然無足觀矣,蓋所奉者非佛也)。以上諸教皆與軍國民有絕大之影響。若苟奉以上諸教之邦,其國民之性質未有不弘毅尚武,得以凌制他族者焉。中國無宗教,而有學派代之,故一國之風尚,皆學派之薰染力所造也。中國學派,可析之為二大宗派:一曰孔派,一曰老派。孔派主動,老派主靜;孔派主進取,老派主保守;孔派主剛,老派主柔;孔派主魂,老派主魄;孔派主實,老派主虛;孔派主責任,老派主放棄;孔派主群,老派主分;孔派主爭競,老派主退讓;孔派主博愛,老派主自私。要而論之,孔派含尚武之精神,老派含賤武之精神是也。此孔老二派最相冰炭之處也。二千餘年以來,學界內之戰雲爭雨,此二派實互為楚漢,勝敗之機,迄今尚未決也。而自俗眼視之,素王之道,經劉、孔、韓、周、朱、程之發大義,加以歷朝民賊獨夫之推崇,赫赫炎炎,如紅日之麗中天,如流水之出三峽,電馳風發,旁魄中原,舉國之大,莫不入其彀中。李耳一派,則黯然寡色,無復有生氣矣。然核其實,則大謬不然者焉。夫劉、孔、韓、周、朱、程之徒,名為孔派之功臣,實則孔派之蟊賊。此種蟊賊,謂之老派可也。故蟊賊之力愈大,則孔派之精神愈泯,老派勢力遂得以氾濫天下,流毒萬代,根深柢固,牢不可破。民賊獨夫,復從而鼓浪揚波,巧立推行之方法,務使老氏精神普及人間,則世世子孫可以永有其產業而無所虞。於是,學界中之亡鹿,遂為老派所獨擒矣。雖有陸、王、顏(習之)、黃(梨州)之嶄然傑出,亦不能挽彼頹波於既潰之秋,可慨矣夫。嗚呼!中國之孔派,非孔派也,張孔派之旗鼓,而為敵派之內應耳。學派者,國民思潮之母。中國思潮之敝陋,至今日而達極點,非一洗數千年之舊思潮而更新之,則中國國民其永就**之途已,安得一路德其人,推翻偽孔,而使真孔重睹天日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原因於文學者

讀《出師表》,則忠義之心油然以生;讀《哀江南》,則起亡國之悲痛;披嶽武穆、文文山等傳,則慷慨激昂;覽《山海經》、《搜神記》等籍,則遊心異域,人之情也。獨怪夫中國之詞人,莫不模寫從軍之苦與戰爭之慘,從未有謂從軍樂者。蓋詞人多處亂世,而後有詞章之材料,窮鑿鬼工,悲神泣鬼,動魄驚心,使讀者悲惻愴涼,肝膽俱碎。雖烈士壯夫,苟遊目一過,亦將垂首喪氣,黯然**,求所謂如“不斬樓蘭終不還”之句,則如麟角鳳毛之不可多得。若是,則國民之氣,獨得不餒且潰耶!而文學之中最具感化勒者,莫如小說。然中國之小說,非佳人則才子。非狐則妖,非鬼則神,或離奇怪誕,或淫褻鄙俚。要而論之,其思想皆不出野蠻時代之範圍。然而中上以下之社會,莫不為其魔力所攝引,此中國廉恥之所以掃地,而聰明才力所以不能進步也。

四、原因於風俗者

諺曰:“好漢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此語也,雖窮鄉僻野之愚夫愚婦,亦常道之,而長者每持此以為警勵後生之格言。嗚呼!兵者,國家之干城。國民之犧牲,天下之可尊可敬可馨香而祝者,莫兵若也。捐死生,絕利慾,棄人生之所樂,而就人生之所苦,斷一人只私,而濟一國之公,仁有孰大於茲者?而乃以賤丈夫目之,不亦奇乎!餘未親歷歐美,於歐美之風俗,絕無所接觸。而日本社會上之於軍人也,敬之禮之,惟恐不及。其入營也,親族鄰里醵資以饋之,交樹長幟以祝之,厚宴以饗之,贈言以勵之。子弟之從軍也,父母以為榮,兄長以為樂。遊幸登臨之地,軍人可半額而入之;飲食衣服之肆,於軍人則稍廉其值。其行軍於野也,則鄉人曲意優待之如賓。苟臨戰而遁逃避匿,或作非行以損全軍之名譽,一經屏斥,則父母、兄弟、鄰里、親族引為深恥奇辱,生者有生之辱,無死之榮。是以從軍者有從軍之樂,而有玷名辱國之畏。故當出鄉之日,訣別於其親曰:“此身已非父母有矣。”嗚呼!以吾國之賤丈夫,而與彼勁悍無前之國民兵戰,是猶投卵於石,熱雪於爐而已。

五、原因於體魄者

嚴子(即嚴復)之《原強》,於國民德育、智育、體育三者之中,尤注重體育一端。當時讀之,不過謂為新議奇章。及進而詳窺宇內大勢,靜究世界各國盛衰強弱之由,身歷其文明之地,而後知嚴子之眼光之異於常人,而獨得歐美列強立國之大本也。野蠻者,人所深惡之詞。然靈魂貴文明,而體魄則貴野蠻,以野蠻之體魄,復文明其靈魄(魂),則文明種族必敗。羅馬人之不能御日爾曼林中之蠻族(條頓人族,即現世英、美、德、荷等邦民族),漢種之常敗於蒙古,條頓、拉丁而人種之難以抗斯拉夫(俄羅斯民族),德軍之優於法,日軍之優於歐美,皆職此之由也。

體魄之弱,至中國而極矣。人稱四萬萬,而身體不具之婦女,居十之五;嗜**者,居十之一二;埋頭窗下,久事**,龍鍾憊甚而若廢人者,居直之一。其他如跛者、聾者、盲者、啞者、疾病零丁者,以及老者、少者,合而計之,又居十分之一二。綜而核之,其所謂完全無缺之人,不過十之一而已。此十分之一中,復難保其人人孔物可恃。以此觀之,即歐美各強棄彈戰而取拳鬥,亦將悉為所格殺矣。

斯巴達者,歐洲上古史中最強盛之國也。推彼致強之由,則其國法以國民之生命、財產、名譽,均不得不供之國家。故人之生也,不問男女,皆由國家鑑定其體魄之強弱優劣而去留之;苟羸憊不堪,則棄之不顧也。強而優者,受家庭教育於膝下者七年;七歲而後,乃離家以受國家之公共教育。其教育則專注重於體育。從軍之期,至六十乃止,故遍國皆健男。是以雄霸希臘,永世不替者,職此之故也。德皇維廉第二世,曾演說於柏靈(即柏林)之小學校,曰:“凡吾德國臣民,皆莫不宜注重體育。苟體育不振,則男子不能負當兵之義務以捍衛國家,女子不能胎孕魁傑雄健之嬰兒,若是則有負於國家”,云云。陸師之雄,冠絕環球,得無故歟!

昔斯巴達之雄霸希臘,羅馬之峙立歐洲,蒙古韃靼人之橫行東方,日爾曼蠻族之戰退羅馬人種,非有所謂絕倫之指揮者也,不過體力強悍,烈寒劇暑、風雨飢餓,皆足毅然耐之而不覺其苦而已。蓋有堅壯不拔之體魄,而後能有百折不屈之精神;有百折不屈之精神,而後能有鬼神莫測之智略,故能負重致遠,而開拓世界也。以歐洲之民族觀之,拉丁(法、西、意屬之)不如條頓(英、德、美、比、荷屬之),條頓不如斯拉夫(俄羅斯人屬之)。拉丁者,將老之人種也。條頓者,既壯之人種也。斯拉夫者,青年之人種也。拉丁似血氣既衰時代之人,條頓似血氣方剛時代之人,斯拉夫似血氣未定時代之人。非僅國勢若是也,即個人莫不然焉。其尤可畏者,殆斯拉夫人種之俄羅斯乎。蓋其國民之野蠻,力足以鉗制他種而已。近頃以降,歐美民族日趨文明,體質漸就孱弱,江河日下,靡有已時,具眼之士,竊然憂之。於是,進種改良之念生,故體操一端各國莫不視為衣服、飲食之切要。凡關係體育之事,獎勵之方無微不至。曰競漕,曰擊劍,曰競走,曰擊球,曰海泳,曰打靶,曰相撲,曰競馬,曰競射,曰競輪(以足踏車競走也),優者爭以重資贈之,或獎以寶星,甚至顯職碩儒,亦有逐隊競爭,欲搏此名譽者。習染既久,乃成為風俗。觀其西國之丈夫,有蠖其背、龜其首、氣息奄奄者乎?無有也!觀其婦女,有鬼氣淫淫、迎風欲墜者乎?無有也!歐人體育既盛,復以醫學之昌明,衛生之適宜,無怪其魄力雄大,足以氣吞五洲,力壓他種而有餘也。

日本自甲午戰勝中國以後,因擴張陸海軍備,益知國民之體力,為國力之基礎;強國民之體力,為強國民之基礎。於是,熱心國事之儔,思以斯巴達之國制,陶鑄大八洲四千萬之民眾(斯巴達之國法,凡系強健男兒,至七歲則離家受國家公共之教育,其教育專主體育。兵役義務之年限,至六十乃終,而婦女之教育,與男子頗相彷彿,其主旨在勇壯活潑,足以生育健兒雲),乃創體育會。而支會亦相繼林立,招國中青年而訓練之。僅歷二載,而各地學校之體操教習,殆取自該會。自茲以往,吾恐不及十載,體育會之勢力與其注意,必將浸淫三島矣。日本自布徵兵令以來,國民多目為強徵血稅,繁言嘖嘖,每有斬杆揭旗之暴舉。而今日反謂從軍樂者,抑亦由於學校興而教育昌,教育昌而民智開耳。積熱之士,復從而設推行之方,深與國民皆兵主義以助力。日人之興,其尚無涯矣乎!

古之庠序學校,及何嘗忘物武事哉!壺勺之典,射御之教,皆所以練其筋骨,而強其體力合也。自一統以後,天下一家,外鮮強敵,內無兇寇,承平日多,乃文弱之氣日深一日。洎乎中世,而婦女纏足之風起。迨本朝而**之毒遍灑中原,茫茫大地,幾無完人。二者之外,尚有八股試帖等耗散精神,銷磨骨髓,以致病苦零丁,形如傀儡者,此又其次也。纏足之毒,遍及女流,已及四百兆之半。**之毒,遍及全國,而以西南各省為最盛。綜而計之,嗜之者當不下二十兆(據近年統計表,每歲進口之**,價額約在三千萬兩上下。然輸入之數逐歲減少,蓋由內地自種之數增多故也),而所謂讀書識字一流人物(即八股家等類),亦於二十兆內佔去一大部分。由是而言,則堂堂中土,欲求一骯髒丈夫如東西各強國之所謂國民兵者(東西各國,凡為兵者,須先檢查其體格、體力、目力、耳力、呼吸力等),豈可得哉!生理學家謂父母羸弱,必不能生健兒,且疾病嗜癖亦流傳悠遠。祖及其父,父及其子,子及其孫,孫及其玄孫以及耳孫,代代相承,靡有已時。由是觀之,中國人口逾四萬萬,其無疾病嗜癖之人,必如鳳毛麟角之不可多得矣。遍觀當代,默究吾國人之體魄,其免為病軀弱質者,實不數數覯也。天下滔滔,逝者如斯,不有以清其源而澄其流,則恐不待異種之摧挫逼迫,亦將頹然自滅矣。

六、原因於武器者

武器者,國民戰鬥力中之一大原質也。德何勝於法?美何勝於西?國初之八旗何以勝於漢兵?中日之役,海、陸二戰何皆勝於中國?此中勝敗之機,武器之良窳,未必絕無關係也。徒手搏虎,昔人所嗤。有謂張空拳足以轉戰致勝者,是激烈之輩,故為囂張之語以欺世,非確有把握耳。中國武器已發明與四千年前,然迄今日,尤不出斧、鉞、劍、戟、戈、矛、弓、箭之類。洎乎屢次敗衄,始知從來之舊物為不可恃。於是,派人出洋學習之議起,未幾而制兵之局相繼林立。然而經營之十餘年,絕無成效可睹。據日本人所調查,則謂使制造局無西人,則不能造無煙火藥與其他精密之工程矣。夫日本之炮兵工廠(東京一,大阪一。東京者鑄槍,大阪者鑄炮)及海軍三鎮守府,其創辦之初,未始不借力西人也。然迨及今日,則幾無一人焉。中國之所以不克若是者,以官吏負辦事之虛名,而不求實效,局內員司、工役,肥私囊而不計其優劣利害耳。若是,而欲武器之進步,豈可及耶!

尾崎行雄曾有言曰:“支那人原系尚文好利之民,故建國二千八百年之久,似未發明一以一擊而殺人之武器。觀歐陽修之《倭刀歌》與明末倭寇之紀事,足以徵之。後晉景延廣以孫有十萬橫磨劍,足以相待等語自傲,此非劍戟以鏽敗為常之一證乎。不然,何故一磨字自誇耶!歐洲德國之博物館,雖間藏支那之武器,然均非以一擊足以殺人只物。而吾遊就館(陳列戰俘品之所)之所藏,如牙山、平壤、旅順之戰利品,亦莫不皆然。故吾可下斷言曰:支那無固有之武器。其所謂武器者,非殺人只具,而(系)威嚇人只具也。既無武器,烏足言戰。其所謂戰,與日本歐美諸國懸絕”云云。中國無尚武之精神,是以無可恃之武器;無可恃之武器,故尚武之精神為之摧抑銷磨而不可振也,悲夫!

七、原因於鄭聲者

記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太史公(即司馬遷)曰:“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又曰:“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一稟於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雲。故曰,望敵知兇吉,聞聲效勝負,音樂之感人大矣。故孔子所以深疾鄭聲之淫而懼其轉移齊民之心志也。”昔隋開皇(文帝楊堅年號)中制樂,用何妥之說,而擯萬寶常之議。及樂成,寶常聽之,然曰:“樂聲淫厲而衰,天下其將盡矣。”時國勢全盛,聞者皆訝其妄。末幾,乃驗。陳後主能自度曲,親報(抱)樂器,倚弦而歌,音韻窈窕,極於哀思。使胡兒閹官和之,曲終樂闋,莫不隕涕,而卒以亡。自秦漢以至今日,皆鄭聲也,靡靡之音,哀怨之氣,彌滿國內,烏得有剛毅沈雄之國民也哉!

劉越石被胡騎圍困數重,乃終夜奏胡笳,群胡解圍而走。斯巴達敗於麥斯埒,求援於雅典,雅典譴一善笛者應之,斯人軍氣為之大振,卒獲勝而歸。軍人之於音樂,尤為關切深巨。今中國國則惟有拉(喇)叭、金鼓、以為號令指揮之具,而無所謂之樂。兵卒之所歌唱,不過俚曲淫詞,而無所謂軍歌。至海軍尤為可笑,聞當休息閒暇之際,則互搖胡琴,高歌以自娛。此誠克為噴飯者矣。

日本自維新以來,一切音樂皆摹泰西,而唱歌則為學校功課之一。然即非軍歌、軍樂,亦莫不含有愛國尚武之意。聽聞之餘,自可奮發精神於不知不覺之中。而復有吟詠古詩而舞劍,以繪其慷慨激昂之情者,故漢學家多主持保全詩議焉。

八、原因於國勢者

天下一家,則安逸而絕爭競;當四分五裂之局,則人人有自危之念。故爭競心重,而團結以拒外之心生焉,自立以侵人之念生焉。當是之時,團體以內之人民不得不勇悍輕死,不得不耐勞茹痛,不得不研究爭競,以求自存之道。故風浪疾,則同船共姓名之念切矣。蒙古、韃靼諸人種之所以慓悍勇敢,橫行大地者,以其國無完土,逐水草而居,遊牧所至,不得不與土人劇戰以驅逐之。勝則可席捲其地之子女玉帛,以行一時之樂;敗則走而之他,故永久無安逸之期。苟一經奪據一衣食充盈之地,而得久享其溫飽,則其昔日剛強不屈之氣,必將潛銷默隱,該人種所有之特質,皆絕滅於無影無形之中。元人之領有華夏,本朝之入關完鼎,豈不然哉!豈不然哉!

中國戰爭最劇時代,莫逾於春秋,故民氣之強盛,四千年歷史中,實以斯時為最。語有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僻處蠻方,文明程度遠遜中原,尚終古不欲屈於秦人;朔北之地,開化最先,且氣候寒烈,民風之剛勁,高出南方之上,而決不欲為強秦所奴隸魚肉可知矣。自秦一統以後,車、書混同,而國家之觀念潛銷已。自唐以後,乃專用募兵,民兵之制既廢,而國民之義務愈薄已。民惟納租稅以供朝廷之誅求;朝廷惟工聚斂以肆一家族之揮霍,其他則非所問。嗚呼!此外寇之侵來,所以簞食壺漿,高舉順民旗,以屈膝馬前耳!

雖然,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中國近二千年來,其所謂敵國外患,不過區區野蠻種族,沓然侵之,未幾皆為天演力所敗蝕,以致日就消亡。名則曰臣奴億兆,席捲華夏,實則注川于海洋,適益增其汪洋之浩大而已。職是之故,而國民之憂患心與爭競心遂益不振矣。吾聞物理學者曰:凡物之無自動性者,始則難使其動,既動則難冀其靜。中國國情,殆類乎茲。自斯以往,其或感歐風美雨之震盪,知生存之惟艱,乃發畏懼心、捍衛心、團結心與一切勇猛精進心,中國之前途,庶(幾)有望乎。

軍國民之乏於中國也,原因萬端,不克悉舉。其原因中之原因,不外以上八端。然而足使舉國若痴若醉,伈伈俔俔,朝為秦奴,暮為楚妾,恬不為怪者,抑職此八端之故而已。

相關推薦:肌肉影帝異界戰神掌控肌肉開局一個明末位面關於我成為滅魂師之後直播:長得太兇,開局嚇哭女主播我是神豪我怕誰2青雲上仙重生到1983年我真不是隱世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