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章節

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

與此同時。

朱皇帝也已經起了床,在上海行宮裡面吃著早餐。

早餐很簡單。

小籠包,小米粥,水煮雞蛋,還有一碟鹹菜。

雖然簡單,但也是行宮御廚的大廚的手筆,在桌子上冒著響起。

不過朱皇帝的心思也不在這個上面,他桌子上放著厚厚的資料和報紙,右手拿著快子夾著叉燒包,左手拿著資料看得入神。

羅皇后走了進來,朱皇帝都沒發現。

“皇上,時候不早了,你早飯還沒動呢。要不讓人端下去熱一下?”

羅皇后坐了過來。

她其實不太能理解朱皇帝對漕幫替搬運工出頭的擔憂。

這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

碼頭上的苦力都得拜山頭,漕幫不就是這麼來的麼。

有什麼好怕的?

難道這些工人還能造反不成?

不過現在朱皇帝在大明都是朱聖了,他擔心的事情往往都和別人不太一樣,所以羅皇后也不敢怎麼反駁。

“不必了,朕對付幾口就行。”

朱皇帝說著,眼裡還盯著報紙上的內容。

羅皇后湊過去看了看,原來是這兩天上海的大新聞。

是一場官司。

是漕幫大老黃四和上海稽毒局的官司。

這個官司在羅皇后看來,是很普通的屍法桉件。

最多就是那個漕幫大老得罪了天地會的人,讓人家用官府的力氣整了,就是流放西伯利亞而已。

沒什麼大不了的。

難道朱皇帝認為這個漕幫大老可憐,要辦他們出頭?

按照羅皇后對朱皇帝的瞭解,這是鐵定不可能的事情。

朱皇帝還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的,他今天若是幫了漕幫,明天就有人解讀為朱皇帝要對軍功功勳集團下手了。

到了朱皇帝這個位置上,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揣摩,分析。

所以,朱皇帝是不會輕易對這種小事出手的。

不過和羅皇后想象中的不一樣的是。

朱皇帝當然不會為什麼漕幫出頭。

他也不會覺得漕幫是被人陷害的,這些都都不關心,他唯一關心的,是這一場屍法較量——一場大明的屍法體系,和破壞社會和諧的漕幫黑社會老大之間的較量。

這場較量的結果。

讓朱皇帝很是有些擔心。

【君子報】的記者採訪了為漕幫大老黃牧辯護的律師吳望海。

這個名字朱皇帝早就從錦衣衛送來的情報中見過了。

一個從歐洲回來,有點歪思想的青年。

本來以為在大學畢業之後就會安分守己了。

沒想到現在居然和漕幫給搭上了關係。

這可不是什麼太好的苗頭。

知識青年和漕幫這樣的能組織起幾千工人的勢力攪合在一起,兩者結合,可真的有點危險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大明屍法還有一個危險的萌芽——大明帝國的裁判界未來很可能敗壞成為律師很金錢的遊戲。

從上海街買到的幾份大報紙的評論文章來看。

屍法敗壞的苗頭已經出現了。

首先。

是屍法為誰服務的問題。

這些報紙一直認為。

屍法,應該獨立且公正,對所有人都要一視同仁。

聽聽,聽聽。

這是什麼歪理邪說!

大明帝國的屍法怎麼能獨立呢。

獨立豈不是一不小心被外來勢力利用了?

大明帝國媒體界應該鼓吹別國的屍法要獨立怎麼能把這一套放在自己身上呢?

這幫搞宣傳的,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

水平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

大明帝國的屍法為誰服務這是一個政治問題!

大明帝國的屍法理所當然的是要為了大明帝國的利益服務的!

“皇上,蘭國公和趙國公來了。”

“快請他們進來!”

朱皇帝將手中的報紙放了下來,很快羅芳伯和趙四兩個老臣就走了進來,朱皇帝招呼他們坐下之後就嘆了一口氣說道。

“兩位愛卿,現在咱們大明表面上看起來是不錯,對外戰爭屢屢獲勝,地方上的經濟發展也迅速,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了。但是各種隱患也不少啊,第一就是因為城市化和工業化,大量農民進入城市,成為了幫會等惡勢力惡性擴張的土壤,第二就是的大明的屍法.大明的屍法有敗壞的苗頭啊!這兩個隱患合在一起,未來怕是會成為大明帝國衰弱的根源!”

羅芳伯和趙四互相看了看。

朱皇帝臉上的擔心根不像是做假。

但在他們,或者說在絕大部分的人看來,皇帝的擔心似乎是有些杞人憂天了。

大明最大的幫會天地會,是奉大明皇帝為主的,是大明皇帝的權力在民間的力量體現。

大明的小學生在高呼“皇帝萬歲,為了皇帝前進。”的時候。

如果要從歷史上尋找一個和大明帝國類似的國家。

大概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或是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帝國。

但不同的是,大明帝國的人口和資源是這兩個國家的十幾倍!

以大明帝國的體量,他們的對手也只能是那種可能存在的超大型國家。

其實在朱皇帝看來。

也就是沙俄、美利堅,還有有可能統一半個歐洲的法蘭西三國而已。

至於什麼大英帝國.

他們的地盤確實很大。

但他們的本土實在是過於狹小,人口並不多。

等到了未來拼人命的塹壕戰爭模式爆發之後。

大英帝國難道還能從知名地抓人進入戰壕嗎?

更何況。

現在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就只剩下孟加拉那一圈地方了。

其他的地方,要麼是人口太稀鬆,比英倫三島的人口還少。

要麼就是當地的土著部落都是太原始,以大英帝國的能力根本利用不上這些人力資源。

因此,有著本土太過狹窄的軟肋的不列顛,其實並不是朱皇帝急於削弱的對手。

在這之前。

朱皇帝對俄羅斯帝國動手,佔領了沙俄的東西伯利亞,現在又支援奧斯曼帝國去和俄羅斯帝國進行一場沒完沒了的戰爭。

隨著戰爭模式的改變。

現在的戰爭模式明顯是利於防守方的。

所以朱皇帝現在也不急於發動對俄羅斯人的進攻——對方躲在塹壕裡面,可真的不太好攻。

一次大戰的時候,雙方就在幾條塹壕之間互相消耗生命,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戰爭模式。

朱皇帝雖然不怎麼擔心自己的臣民的生命,但是他也不想白白耗損生命在這些地方。

而且他還知道

要如何才能突破這種塹壕戰的模式。

但知道也沒用。

他必須要等待技術的進步才行。

因此而在西面,俄羅斯方向,大明帝國的擴張暫時告一段落。

支援奧斯曼去和沙俄打一場綿延十幾年乃至於數十年的戰爭。

而大明帝國則可以把精力放在新大陸——只要大明帝國能夠在新大陸建立起一個在新大陸西方的強大華人國家,那麼未來美利堅稱霸世界的條件就沒有了!

甚至。

在這個時空下,還有沒有美利堅還另說呢。

未來獨霸世界的必然是大明帝國。

但是在這個輝煌的時代還沒有到來的時候。

朱皇帝已經看到了這個偉大帝國衰弱的苗頭了。

因為這些苗頭,在歷史上曾經上演過許多次。

比如說歷史上獨霸世界兩百年的大英帝國。

在倫敦,在曼徹斯特,在利物浦,都存在大量的共和主義分子、憲章運動分子、愛爾蘭分裂主義分子。

這些人在各大城市製造混亂,將倫敦和曼徹斯特的街道變成戰戰場,甚至還經常往溫莎堡、唐寧街丟炸彈,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可是大英帝國的屍法體系沒有能夠很好的制裁這些帝國的敵人。

那些發起憲章運動的領袖,如洛維特、奧康納、哈尼和瓊斯,他們是大英帝國的敵人但是卻都安然無恙,這就是大英帝國走向沒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羅芳伯和趙四面面相覷,想說些什麼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在他們看來,新大明就是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盛世。

眼前的君王,則是真正的千古第一帝。

他的帝國遠邁漢唐,他征服的土地可以和蒙哥(蒙古帝國大擴張時期其實並不在成吉思汗時期,而是在蒙哥時期,那時候的蒙古帝國才是真正的橫跨東海之濱到波羅的海沿岸的超級大帝國)相提並論了!

兩人互相看了看,他們其實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區區幫會還有屍法系統的一點小腐敗,就能成為大明帝國衰弱的根源?

這話要是別人說的,兩人一百個不相信。

但現在說這個話的是千古帝一地,新大明的光復大帝。

他們就不得不思考這個可能性了。

千古第一帝看出了盛世中潛藏的危機,那一定是有道理的。

終於,羅芳伯開口了:“皇上,您覺得這個吳望海是隱患?不如吩咐錦衣衛把他給……”‘’

錦衣衛當然是由皇帝直接控制,不受屍法體系和行政體系約束的特務組織。

讓他們去殺掉一個吳望海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這不是大明屍法體系的勝利,而是皇權對吳望海個人的勝利……

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殺掉一個吳望海,還有千千萬萬個吳望海。

另外用錦衣衛去殺人是相當危險的行為。

因為這很容易導致這個龐大的情報系統的失控!

這就要求使用錦衣衛剷除某人的權力根本不能下放,必須牢牢抓在皇帝手中!

否則錦衣衛一旦被野心家所控制,皇帝老子的寶座就要坐不穩了。

這也就是說,能利用錦衣衛秘密剷除的“吳望海”是有限的,皇帝不可能不管其他事情,只管搞暗殺吧?

而且暗殺的命令也不能胡亂下達,否則錦衣衛都指揮使的權力同樣會慢慢膨脹起來,等到光復大帝駕崩之後,就不知道是皇帝指揮錦衣衛還是錦衣衛指揮皇帝了。

顯然用錦衣衛去替代屍法體系去打擊敵人是非常危險的,搞不好要把自己子孫後代的性命搭進去……

那麼把屍法體系置於行政體系之下呢?

其實屍法獨立的概念是隨著“道樺系”新官僚逐步進入屍法部門後才開始實行的。

目前也只有幾個經濟特別發達的府才建立起真正獨立於行政體系的裁判所,在大明的大部分地區,裁判官仍然是行政首長的下屬,有些地方甚至由行政官兼任裁判官。

在那些地區,屍法是服務於行政的。

裁判官會根據行政首長的命令進行判決。

但是在這種體制下,行政官員的權力過大,而這些行政官員絕大部分又是腦筋過時而且操守也很成問題的儒家士大夫。

如果讓這些人不斷做大,要不了多少年,大明帝國沒準又會走上前明的老路。

現在朱皇帝努力推動屍法獨立。

就是想用道樺系的法學人才掌控屍法,用他們去制約士大夫官僚。

這也是他扶植道樺系新官僚的第一步……

但是這些大學生們真的能成為保衛大明帝國利益的合格的官員嗎?

就在此時,上海知府宋湘和江蘇巡撫戴衢亨兩人聯袂而來。

今天他們二位要陪朱皇帝去參觀上海府的農村。

現在已經過完春節了,正是準備播種的時候。

這兩年,上海府的農村變化也極大。

首先當然是土地的快速集中。

上海市區就近在眼前,大都市的生活對一部分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所以在上海農村,地主退佃也比四川容易許多。

另外。由於靠近港口,自上海移民去東北、南洋和美國的成本也比較低廉。

移民發家致富的故事也流傳更多更廣,處於赤貧的年輕人大多願意出去闖蕩一下。

其次是上海農村所種植的農作物也在發生變化。

原本的“魚米之鄉”已經消失了一半,取而代之的大片大片的棉花田,種植的都是從美洲引進的好棉種。

“今天不去看農村了。去旁聽一場審判吧。”

朱皇帝抬手指了下一份攤開在桌面上的《君子報》。

宋湘瞄了一眼,忙點點頭道:“臣這就去安排。”

朱皇帝擺擺手,“不必安排什麼,就我們幾個換身衣裳自己去就行了。朕就是想看看,我大明的裁判庭是怎麼審桉子的。”

裁判庭的審判都是公開的。

任何人都可以去旁聽。

只要現場位置足夠多就行。

不少記者都會去聽審判,然後寫在報紙上。

相關推薦:逍遙小縣令超級神兵系統一鍵升級停球一億次長生從娶妻開始百鍊成魔私人嬌妻蘇醫生第一宮女醉酒後,誤把校花女神扛回家我的腦洞成真了蜜餞小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