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強漢->章節

第五卷《戍》 第一百零一十三章:冬至大節(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林斌看完了戰馬,頗有些心疼那些在戰場上或丟或死或傷的馬匹。

最強盛時,林斌麾下有近一萬五的馬匹,但並不是說牠是馬就能讓人騎著打仗,戰馬之所以是戰馬那是因為馬兒經過特別的馴服。沒有經過馴服的馬不能騎跨,因為一個不甚馬就會受驚亂跑,這樣不但無法騎跨殺敵還亂了自己的騎陣。

上次戰後公孫宏彙報還有馬匹七千餘,其中只有近兩千餘匹可以提供騎士騎跨作戰,李息走後又留下近四千餘匹,這四千餘匹戰馬皆是羌族騎兵的坐騎,也就是說不用經過馴服就能用於作戰的戰馬。現在林斌可用戰馬有六千餘,其餘都是駑馬。所謂駑馬,是一種跑不快的馬,專門用來馱運物資的劣等馬。

漢初流行為戰馬閹割,使其不至在戰場上發情,這當然是有利於作戰,但所導致的結果就是,高大神駿的戰馬一代一代被閹割,這一代高大的戰馬閹割了不可能再有後代,好的戰馬被閹割之後選擇次一等的戰馬再次閹割,閹割到了最後再也沒有了適合讓騎士騎跨的戰馬,所以等好的戰馬都被閹割後,直至宋就再也沒有了重騎的編制。

林斌原以為羌族的戰馬應該全是騸馬,親自檢視後,欣喜的發現羌族的戰馬並沒有去勢(閹割),並不是騸馬,覺得要是有條件的話,進行繁殖也不是不可行?當然,這需要時間。據他的理解,漢國的戰馬都是一些騸馬,這是因為擔心在作戰時戰馬發情無法騎乘,也是害怕戰馬發情被敵人的母馬誘引,這才選擇了閹割。戰國時期就發生了一件趣事,那便是吳國的戰馬被敵方的母馬引走,導致吳國騎士無馬可戰從而投降的怪事。

出了城南的馬場,林斌轉向城東,那裡是正熱火朝天地趕製甲冑和兵器。甲冑自然是不需要再進行複述,唯一要提的是林斌在上次見識了騎士握持刺龍槍衝陣的威力,要求以嫪言為首的治匠們研究出一種適合馬上衝鋒的長形兵器,嫪言很直接的告訴林斌,馬上用的長兵器漢國自然是有,他們會儘快做出來。

林斌起先還奇怪既然有,那麼北軍精騎怎麼不用?問了情水,情水答“非是不用,乃是不可用也。”,原來是馬上騎士沒有辦法空出雙手,所以設計出來了但是沒人願意用。

來到了城東,林斌打了一聲招呼,嫪言自然知道這是來觀摩來了,讓人抬出一杆長約四米三,槍頭為短劍型、尾部有一個橢圓形鐵球的長矛。林斌接手一握,這種長矛重約二十斤,因為尾部有那顆鐵球的存在,所以並沒有出現頭重尾輕的失衡。

林斌知道有一種在馬上用的長形兵器叫馬槊,很好奇的問了句。

嫪言眨巴眨巴眼睛,“馬槊?何物?”

林斌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隨即轉開話題,“這種長矛製作需要多久?”

嫪言答:“此地乃北疆,木料甚為稀少,此矛槍身乃法桐,極易折斷,恐……恐無法……”

林斌瞭然,條件限制了太多,但是他也不要多麼堅韌的木料作為槍身,畢竟都是一次性消耗。他說:“長矛不必做的太過精美,只需要槍頭刺穿力強就可以了。對了,槍尾的鐵球用別的東西代替,鐵節省下來打造別的兵器。”

嫪言又是眨巴眨巴眼睛,也不知道在自言自語什麼,唸叨了許久,非常突然的問:“大人是說,不必太過浪費材料,這矛用過既丟?”

這叫林斌怎麼回答?他只有詳細解說,等嫪言明白了意思,兩人一前一後進了煉造場地,林斌所望而去只見遍處皆是土製的窖,熱氣滾滾而來,治匠們三兩人圍在窖邊,忍受著耐人的熱氣,在觀察石墨。林斌對這些不甚理解,看不出個所以然,徑直走向了左側的兵器架。

兵器架之上已經堆有還沒有開封的兵器,負責珍辯良劣的治匠將合格的兵器挑選出來,擺在一輛平面推車之上,等待到了一定的數目,又有人過來將平面推車拉走,送往打磨。

因為林斌的軍隊以騎兵為主,只是少量做了一些步卒使用的戈器,他拿起一個戈頭詳細看了起來。

戈,一直是中國冷兵器時代最為主要的步戰兵器之一,擁有這樣的地位絕對不是僥倖,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因是戈的所需的金屬材料較少,其二是戈的殺傷力很大,但是後來隨著戰戰停停,持戈作戰的技巧被埋沒,也因為戈頭很容易脫落,漸漸就被其它兵器所取代,後一度成為儀仗兵器。

巡視了一遍,林斌又細細交代了許多,這才離開。他一軍之長,有些事情只是需要交代一下即可,若是什麼事都不做,整天撲在這裡,他乾脆轉職也當治匠。

北疆冬季常有時段性的下雪天氣,雪鋪滿了屋頂、道路,隱沒了種種物體的外表,整座要塞換了一身雪白的戎裝。

林斌抬頭看天,灰濛濛的天際,看來今天又要開始下雪了。

終於,雪又開始飄落,驟雪初霽,初下雪時,往往雪片並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隨風輕飄,隨著風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來越大,像織成了一面白網,丈把遠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林斌快步向前,那裡是新徵士卒的操演場地,離得遠依稀還能看見新徵的士卒似乎是想躲雪,軍官開始呼喝了起來,看去好像次序有點混亂。其實剛開始下雪的時候並不冷,真正冷的是雪將要化開的那段時間,只要不是暴風雪,在空曠處並沒有什麼影響,士卒在呼喝聲中又開始了操演。

雪片紛紛揚揚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快速墜落,在一片雪白之中,士卒大聲喊著號子,持戈或啄、或勾,這也只是讓他們熟悉士卒所過的生活罷了。嚴厲操演有利於給士卒一種紀律性,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是一名軍人,而不是在那些只需要運動糧秣的非武裝人員,若訓練得當還會產生一種協作心裡,這就是一種心態的調整,與之戰力有掛鉤,但是用處不是特別明顯,他們就是在雪片撲打下揮戈而演。

當然,以上那些絕不是林斌自己想出來的,他知道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種練兵方式,若是硬搬過來強加地套在不適合的時代,那就好像讓人跳進水裡去學走路那般可笑。軍隊的編制也是這樣,在冷兵器時代,中原軍隊有著從數不清戰爭中總結出來的良好編制體系,拿漢軍最小的步陣為例,十人一什為一小陣,有一個適應於小陣的協同作戰方法,少一人不可多一人亦不可,那會破壞掉陣型,如果林斌腦袋沒壞的話,絕不會自作聰明的將現代的軍隊編制體系強加到目前的軍隊中去。

目前負責監導新徵士卒的軍官是陳汐,他見林斌獨自散步而來馬上迎了上去,笑嘻嘻招呼:“大人,如何有閒暇來此?”

林斌還真奇怪陳汐為什麼這麼問了。

陳汐拿下腦袋上的頭盔,拍掉上面的雪絨,“明日乃是冬至節,卑下還以為大人有一陣好忙呢。”

這是林斌第二次聽到冬至節這個節日,現代的傳統節日也就那麼幾個,他的印象中沒有冬至節這個節日,頗有些好奇,“冬至節會很忙嗎?”

陳汐可不曉得林斌不知道一些習俗,被這麼一問卻是呆了一下,“大人說笑乎?我華夏大地有誰不曉冬至大節?”,他見林斌表情依然迷惑,不像是在開玩笑,吶吶解釋,“此乃華夏大節,每歲‘孟冬月(十月)’二十二日,冬至陽氣起,需賀之。”

林斌有聽沒有明白,待陳汐費盡口舌解釋,林斌總算明白這時的人們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的初生。我國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即一年的開始。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執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

本书作者其他书: 我在春秋做貴族 春秋大領主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相關推薦:重生之都市仙王勒胡馬重生之大時代重生之大時代席捲天下竊法祖師紫玉天書精靈世界的怪奇訓練家精靈世界的底層訓練家我契約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