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一品仵作->章節

第674章 生死一線終相見(4)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暮青以刀逼頸,轉頭南望,春風南來,捎不至如畫江南的絃音水香。

有件事,她忘了交代呼延查烈——爹葬在汴河城外十里坡上,她曾在墳前許下重誓,一是必查真兇,二是大仇得報之後一定起棺回鄉,將爹孃同葬——也罷,此事想來無需交代,世間知她懂她之人莫過於步惜歡,他應會代她了此心願。那夜拜堂,雖無人見證,但有一紙婚書,他應不會叫爹孃墳前老鴰作伴,無食無酒。

那便無甚遺憾了……

她如此想著,心口卻如百針穿扎,痛不可言。這一刻,伴在耳畔的皆是風聲,夜風卻不及屋裡揚起的刀風聲清晰,她在刀風落下前最後的時間裡舉頭北望。星子北引,引不見巍巍城闕,三十裡山河卻隔不斷相思,恍惚間她想起午後一別,他暗入內城,她策馬城下,不曾停留,不曾話別,因為未曾想過那一別便是永別。

而今更無機會話別,只留一念在心頭,願春風送遠,翻過山河城闕,入那堂皇金殿,訴與那人聽。

餘生安好,珍重。

暮青閉眼,聽著屋裡落下的刀風,在血腥氣漫開前握緊手中的刀,絕然一抹!

盛京宮。

官邸燒黑的濃煙被風捎過宮牆,細碎的火星夾在其中,煙火般零落,落在乾華殿前漆黑的廣場上,微光滅去前照亮一地浸血的宮磚。宮燈未掌,百官借宮外半城火光踏血而行,一個文官禁不住腿軟跌倒在宮階上,摸到滿手的溼涼粘膩,低頭一看,兩眼一翻,登時就暈了過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殿前奔下一隊禁衛,叉起那文官便拖去了遠處,夜色吞了人影,鐵甲餘聲猶存。百官回首,見半城火光照著巍巍宮牆,夜風蕭瑟,狼煙肅殺。

金殿前的宮階雄似天梯,百官****來去,今夜行路最為小心,屏息入殿,垂首觀地,身後一溜溜兒的血腳印髒了玉磚,煌煌宮火之下觸目驚心。

鎮國公耄耋之年,久不上朝,今夜身穿朝服行在百官前列,入殿後便藉著宮燈的光亮看了眼身後。百官今晨伴駕觀兵,在內城門外被綁了又放,之後又連遭家眷被綁、官邸失火之驚嚇,而今大火未滅又被連夜傳召入宮,狼狽之態不由讓人想起二十年前上元宮變之景。

但二十年前,雖有上元宮變,家國仍在,朝廷仍存,而今……誰知江山國運日後如何?

鎮國公望向御座,見金階輝煌,元修肩披墨氅背襯龍柱拄劍而立,那寶劍重金為鞘寶嵌精雕,鞘色已生斑駁老印,寶劍佇地之威依舊重如山嶽,金鑾殿內騰龍九柱之上的雲龍竟輸此劍三分氣魄,一較之下輸盡滄桑之感。

持國寶劍!

六百年前,大興江山初建,高祖皇帝敕命尚方司造兩劍,一為尚方,一為持國,尚方常伴高祖,唯糾察地方奸佞時才賜予欽使信臣;而持國則賜予相府,允開國之相持劍上朝,諫言不拘。

武將上朝尚需卸甲,文臣卻可持劍,此事古來未有,只開國賢相一例。但元家先賢得此寶劍,卻從未持劍上過朝,而是鎖入了相府供閣,一生未曾取出。有人猜言,高祖待賢相恩寵過重,賜劍之舉有探其忠心之意,賢相深諳君臣之道,因此鎖劍,以求自保。亦有人稱,高祖雄韜偉略,賢相博古通今,當年二人相識於野,對坐烹茶辯談三日,相見恨晚,遂共謀天下,建立大興。二人情誼深如手足,高祖賜劍出於真情,賢相鎖劍出於遠慮,畢竟持國之重,未必不惹後世之君忌憚。

這兩種猜測,信後者的居多,因賢相曾於臨終前留下遺訓:“文臣之道,諫言不拘,武將之道,持劍戍國。後世子弟當崇文忌武,鞠躬盡瘁,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士族門下子弟多文武皆習,唯獨元家忌武。遙想二十年多前,修兒時常出入鎮國公府偷習騎射,有一回溜去馬廄牽他的戰馬,險些被馬踢傷。那時上元宮變未發,元貴妃自閉宮中不出,朝中皇子爭諸,後宮嬪妃暗鬥,正值多事之秋,修兒偷習武藝之事被三皇子一黨揪了把柄大做文章,元相國一怒一下入供閣請了持國寶劍出來,綁了修兒,佩劍進宮!持國寶劍自入相府,元家歷經起落,縱是兩代賦閒門庭冷落之時也未將其請出,那日乍見此劍,舉朝皆驚!

元相國當殿拔劍要斬幼子,稱自先祖立下遺訓,元家子孫皆以祖訓自省修身,從未出過不忠不孝之輩。先祖遺訓,教後世子孫忠君利國,逆子小小年紀便敢不遵祖訓,日後定難管教,不如早斬,以免不忠不孝,為禍家國。

修兒那年五歲,被綁上金殿,寶劍懸於頭上,竟未受驚大哭。百官尚未出聲,他倒先開了口,卻非為己請命,而是向先帝陳請,赦鎮國公府之罪。

那時,元家剛起復便遭了九皇子之死和元貴妃自閉宮門這二事的連累,百官心中皆猜測先帝要除元家,因此見風使舵,元家在朝中如履薄冰,修兒之事令御史大做文章,連鎮國公府都受了牽連。

金鑾殿上皆是國之重臣,卻盡是見風使舵之輩,唯一人敢作敢為,竟是一個五歲幼子,說來實在是諷刺至極。但修兒的赤子之心亦令他十分感動,不由淚灑金殿,跪請先帝開恩。

先帝年邁,皇子爭儲,朝中黨爭激烈難平。元家此時失勢,相位之爭必起,朝局再亂下去,恐有逼宮之亂。先帝年邁卻不糊塗,非但當殿赦了修兒,更斥責了元相國和文武百官。

先帝道:“幼子貪玩乃是天性,金殿之上以持國重劍斬一幼童,傳至民間,百姓還不罵朕暴君?這等有辱朝廷之風,有失天子胸懷之事,虧卿等鬧得上金鑾殿!”

龍顏大怒,就差指著鼻子罵百官——你們不要臉,朕還要臉呢!

滿朝文武跪了一殿,三皇子一黨半聲也不敢吭,元相國謝恩請罪,一場鬧劇終了,先帝正要退朝,元相國竟又有一事請奏。

元相國跪地奉劍,當殿請罪,痛哭流涕,甚是悔恨。稱先祖遺訓,教誨子孫先修身正己,而後正朝廷之風,但他疏於教導幼子,未能盡到為父之責,又因怒綁了幼子進殿,險致先帝於不仁之地,恬為百官之首。這持國寶劍已不配再供奉在元家,懇請呈還先帝,另覓國士。(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我是船長海賊之惡靈船長試婚99天與國民老公試婚:寶貝,別怕非可塑性史詩相親閃婚後,老公竟是千億財閥修仙王者闖都市現代最強仙王都市之巔峰仙王仙王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