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闢寒金->章節

1、第 1 章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很多年後,直到慕扶蘭長大成人了,還是無法忘記六歲那一年,姑姑於鳳儀宮臨終之時和她訣別的一幕,以及那一夜,她對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

姑姑是長沙國的第一美人。除了她的美貌,更以德名和才藻而聞名遐邇。後來她被太后選中,入主鳳儀中宮,成為了當朝的皇后。

這看起來,是何等榮耀的一件事情。

本朝立國,迄今已有兩百多年。開國之初,大封天下。除了被分封在各地的皇室藩王,也有幾姓功臣,以功勳破格被封異姓王。

慕氏先祖便榮列其中之一,因蓋世之功,得封長沙王,治嶽州、潭州兩地。慕氏從此也遷居南方,世代居於洞庭之畔。

幾代長沙王,皆牢記先祖教誨。外勤王貢獻,春朝秋請;內治理國境,愛民如子。

國傳承至今,當朝的幾戶異姓王,因了各種罪名,或被黜,或除國,其餘還在的,也是岌岌可危。

唯獨長沙國,國雖小,因數代先王勤政愛民,韜光養晦,加上地處偏遠的南方,又憑藉八百裡洞庭與長江天塹,不但遠離了中原的紛爭是非,楚地桃源,國泰民安,如今,深受民眾愛戴的長沙王的妹妹,又被遠在上京的天家擇中,入主中宮。

這於長沙國的子民而言,是何等榮耀而自豪的一件事情。

姑姑離開了洞庭湖畔的嶽城,被送往上京為後的那一年,扶蘭還沒有出生。

但從她懂事起,她就不止一遍地聽家中的老嬤嬤們說自己長得很像姑姑。閒談起當年王妹出洞庭的一幕盛況,人人的臉上,至今都還殘存著當日榮耀而帶來的驕傲。

姑姑雖然還沒見過小扶蘭,但大約也是聽聞了這個和自己容貌肖像的小侄女的一些事,對扶蘭一直都是關懷備至。

從她出生後,京城來的禮物,四時不斷。小小的扶蘭,對遠在上京皇宮裡的那位傳說中的皇后姑姑,也是充滿了憧憬,心裡一直期盼著見到姑姑的面。

她經常對著君山大帝虔誠祈禱,暗自許願。

神明彷彿聽到了她的所求。

六歲的那一年,她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

那一年,皇后喜孕,長沙王夫婦獲准,得以入京拜賀。

扶蘭被父母帶著,還有兄長一道,跋山涉水,人勞馬頓,在路上走了將近一個月,終於抵達了上京。

扶蘭原本以為,自己從小長大的嶽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池。她在洞庭湖畔的那個被長沙國子民稱作“王宮”的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直到來到上京,見識了天子之都的萬丈繁華,再看到姑姑住的那個被叫做“皇宮”的地方,扶蘭才知道,自己從前的想法,是何等的坐井觀天。

眼前的皇宮,飛簷反宇,連綿不絕,窮其目力,也無法一眼看到盡頭。

那樣的萬頃琉璃,玉階彤庭。說不盡金碧熒煌、畫棟飛甍。

姑姑所在的那座鳳儀宮,更是雕欄玉砌,金鋪屈曲。

在一片迷了人眼的金碧輝煌裡,扶蘭見到了自己的姑姑,這座皇宮中,最為尊貴的女子。

姑姑打扮得像是天上的仙姬,美得也像是天上的仙姬。她面帶笑容,不顧扶蘭母親的勸阻,讓小小的扶蘭坐到自己的膝上,在她的面頰之上,印下了一個溫暖的親吻。

姑姑和扶蘭想象中的樣子,一模一樣。

姑姑喜歡扶蘭,扶蘭也是如此的喜歡姑姑。後來,在父母帶著兄長回長沙國時,扶蘭被留了下來,繼續在皇宮裡伴著姑姑。

在扶蘭的承歡繞膝中,姑姑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終於到了生產的日子。

讓扶蘭沒有想到的是,姑姑竟然難產,繼而血崩。

那個皇子,在墜地不久,也沒能保住。

姑姑躺在鳳儀宮的那張鳳床之上,已經昏迷三四天。

這三四天裡,扶蘭無時不刻,都在心裡祈求著家鄉洞庭的君山大帝,祈求神明保佑,姑姑能夠平安渡過這個難關。

君山大帝,在小小的扶蘭的心目裡,就是天地之間最大能,也最肯憐憫的神明了。

每年的春分,父母都會準備好五牲,帶著扶蘭和兄長,還有長沙國的官員,棄輿,虔誠步行,從山腳登上山巔,祭祀君山大帝。

正是有了神明的保佑,長沙國才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也是因為神明的應求,她才能來到京城,得見姑姑的面。

然而這一次,君山的神明,卻不再聽她的祈求了。

那天深夜,哭累了,伴在姑姑身畔,沉沉睡去的她,忽然醒了過來。

她的耳畔,彷彿飄來了一道不知從皇宮何處角落而來的歌聲。

“……西南有昆明,海出嗽金鳥……真珠又龜腦,吐金屑如粟……”

“……不服闢寒金,哪得帝王心……不服闢寒鈿,哪得帝王憐……”

小小的扶蘭,當時還不知道自己聽到的歌聲是何含義。後來長大,她才知道了。

傳說,昆明國有嗽金鳥,翔於遙遠之海,魏明帝時,其國來獻鳥,以真珠龜腦餵食,鳥兒吐金屑如粟,打造成釵珥,佳麗佩戴,倍添姿容,帝顧首止步,憐之愛之。宮人乃爭用鳥兒所吐之金為釵珥。謂之闢寒金,因鳥不懼寒也。

殿宇沉沉,歌聲飄飄忽忽,伴著身畔忽被夜風吹動的晃盪燭火,幽幽怨怨,彷彿來自冥界,在這闃無人聲的宮室深夜裡,分外}人。

住在皇宮裡的這半年間,扶蘭也曾聽小宮女神神秘秘地告訴自己,在她們看不到的一個叫冷宮的地方,飄有幾百年來,女鬼們不散的魂魄。有時候,半夜時分,宮裡那些陰氣纏身的宮人,甚至還能聽到那個方向傳來的況怨歌聲。

扶蘭本來是不信的。

皇宮這樣光明偉正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怨魄不去。

但是就在這一刻,她驚恐地發現,她的耳朵裡,彷彿真的飄入了那一縷怪異的歌聲。

更叫她驚恐的,是身畔守夜著的那些宮人和女官們。

她們竟然全無反應。或因倦極,靠柱偷偷打盹,或在鳳榻之前,垂淚守著素日厚待宮人,此刻仍昏迷不醒的來自長沙國的慕氏皇后。

耳畔的怨歌,斷斷續續,彷彿還在持續。

就在這時,扶蘭看到昏迷了數日的姑姑,她垂覆的睫毛,輕輕顫抖了一下,然後,慢慢地睜開眼睛。

姑姑她甦醒了,目光茫然地望著頭頂那架繡著鳳垂牡丹的緞帳,片刻之後,扶蘭見她雙唇微翕,口中喃喃地說了一句什麼。

她的聲音虛弱得幾乎不可聽聞,但扶蘭卻看了出來,她的唇,在重複著方才那句飄忽的歌聲。

不服闢寒金,哪得帝王心,

不服闢寒鈿,哪得帝王憐。

“姑姑!”

扶蘭呼喚了一聲,撲到鳳床之前,抓住了姑姑的手,眼睛裡含著淚,又帶了幾分驚喜。

近旁的宮人和女官被驚動,紛紛圍來。

姑姑的面龐,白得彷彿落了一層飄在君山山頭的蒼蒼之雪。

片刻之後,她慢慢地轉過臉,冰冷的指,輕輕地搭在了扶蘭的小手上,用微弱的聲音,命周圍的人都出去。

宮人和女官們無聲地退出了內殿。

耳畔那道飄渺的歌聲,來得無影,去得也是無蹤。

萬籟俱寂,耳畔清明。

姑姑輕聲說:“蘭兒,唱一首你父王登君山祭祀豐年,我們長沙國的子民所唱的歌吧……”

“姑姑好多年沒聽了。想聽……”

扶蘭慌忙擦去眼淚,用力地點頭,唱出了她再熟悉不過的那首歌謠: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華時兮,濟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時兮,成我豐年。”

女童的嗓音,迴旋在鳳儀宮空曠而幽深的宮室裡,稚嫩而空靈,宛如天籟之音。

姑姑的唇角,慢慢地微微上翹。

扶蘭一遍又一遍地唱,唱完了這支歌謠,再為姑姑唱另一支。

姑姑起先一直凝神在聽,慢慢地,她彷彿累了,閉上眼睛。

片刻之後,扶蘭聽到她喃喃地說:“……袁丞相,他如今還好嗎……”

扶蘭一呆,停下了。

她曾聽母后用懷念的口氣對自己說過,長沙國的袁丞相,是父王的左膀右臂,但在幾年前,他已病去了。

袁丞相終身未娶,只留下了一個據說早年是在深山狼窩邊撿來的義子,起名漢鼎。丞相去世後,母后將那孩子接到王府裡撫養,視若己出。他比扶蘭大了幾歲,對扶蘭百依百順,猶如扶蘭的另一兄長。

“姑姑……袁丞相……他已經病去了……”

扶蘭不明白姑姑為何突然會問及袁相,遲疑了下,小聲地回答。

姑姑一動不動,眼睫忽然再次一顫,慢慢睜眸,彷彿再次清醒了過來。

“……是啊,他已經去了……我忘了呢……”

她用低得幾乎不可聽聞的聲音,自言自語了一句。

“姑姑!你要好起來呀!”

一種不祥之感,彷彿潮水一般,將小小的扶蘭,整個人全部吞沒。

她趴在邊上,小手緊緊地攥住姑姑那只柔軟而溼冷的手,一邊流淚,一邊不停地叫著她。

姑姑吃力地抬起一隻手,指尖輕輕替她擦去面上不住滾落的淚珠,一雙美麗的眼睛凝視著她,低低地說:“他們都說,姑姑是長沙國的第一美人,但姑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知道了,等蘭兒日後長大了,才真正是我們長沙國的一美人。”

她微笑,一字一字地說:“蘭兒,你這一輩子,一定會比姑姑幸運的。姑姑會為你祈福,護著你的。”

她用力地握住扶蘭的手。

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的心中所願,傳達天聽。

身後,女官帶著太醫,匆匆趕入。

姑姑終究還是沒能熬過那一關,不願讓扶蘭看到她的彌留,後來,讓人強行抱走了哭泣的扶蘭。

天亮的時候,扶蘭聽宮女說,她的皇后姑姑走了,走得非常安詳,姿容如生,就彷彿睡了過去似的。

一晃已是十年。

或許,遠不止十年。

那麼多年,光陰竟就如此過去了。

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唱歌給姑姑聽的小小女孩了。

但那一夜,姑姑對她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扶蘭至今想起,歷歷在耳。

然而,姑姑於彌留之際的美好祝福,終究還是落空了。

時人有言,長沙國慕氏女,每代必出一絕色。

無雙美貌,偏命運多舛,不得善終。

這,或許就是慕氏女的宿命。

……

從洞庭轉入長江,沿江逆水西行,過江陵、峽州、歸州,經巴東,穿巫山,艱難蜀道之旁,便是夔州,州下有一古縣,據說縣誌最早可追溯到本朝開國之初,一支為避禍的前朝謝姓之人,輾轉遷居到此,慢慢繁衍聚居,到了今日,縣裡仍多謝姓人家,得名謝縣。

晨曦透過一扇有些年頭的蒙了層窗紙的鏤雕著萬字紋的的舊窗,漸漸地,將屋裡的光景照亮。

謝家祖宅的這間正堂房裡,這日,謝母沈氏像往日那樣,盤膝坐在床邊,等著兒婦慕扶蘭來給自己請早安,再替自己穿鞋,梳頭,新的一天,也就開始了。

慕氏是三年前過世的長沙王的王女,今長沙王的王妹。

嫁到夫家,不論原本身份高低,早晚問安,自是必要,此為兒媳對婆母的人倫孝道。

但日日親手替婆婆穿鞋梳頭,以慕氏女的身份而言,難免有屈尊之嫌。

所以一開始,當新媳婦主動服侍自己做這些的時候,沈氏是料想不到的,也有些拘束。

而現在,慕氏女過門已有半年多了,溫婉嫻淑,對自己畢恭畢敬,服侍周到,渾身上下,竟不見半點王女的架子,謝母也就從一開始的束手束腳,變得漸漸習以為常,乃至理所當然。

沈氏習慣早起,新媳婦也跟著她,日日天不亮起身,卯時中,必已等在堂屋外。眼見今日已經過了點,還不見慕氏女現身,東廂新房那邊,那個跟著新媳婦過來服侍她的慕媽媽,不過也只派了個丫頭來,說夫人今早起身略晚,先向老夫人告個罪,等下就來問安,心裡,未免不舒服起來,眉頭漸漸地蹙起。

一旁那個早幾年前就從戚家過來伺候她的侍女秋菊——本名叫.秋蘭的,有幾分姿色,為避諱主母之名,改為秋菊,察言觀色,小聲嘀咕了起來:“老夫人,不是奴婢多嘴,夫人雖說是長沙國嫁來的,可今非昔比。三年前,剛定親那會兒,長沙國也還算行。但自打老長沙王沒了,長沙國是一年不如一年。咱們家的爺,這幾年卻平步青雲。就說年初,娶她的時候,就已被朝廷封為河西節度使了。奴婢聽說啊,連當今的劉後,見了咱們家爺,都要笑臉相對,說上幾句好話籠絡呢。等爺這次平叛得勝,加官進爵,想必更是少不了的。”

謝母臉上露出笑容。

“老夫人,您對夫人是視若己出,心疼她遠嫁不容易,比親閨女還親。她嫁來這邊,這才幾天,眼睛裡卻已沒了老夫人。讓老夫人一頓好等!”

她的舌尖抵著上顎,靈巧地拍擊了一下,發出清脆的“嘖”的一聲。

“奴婢只知兒媳服侍婆母是天經地義,還是頭回見到仗著孃家,要婆母等兒媳露臉的。”

沈氏面上的笑容消失了,臉色變得有點不悅,道:“你去那邊看看,到底怎麼了。日頭都曬後脊樑了,莫非她還沒起身?”

秋菊脆生生地應了,蓮步如飛,穿過遊廊,很快來到東廂。

謝家的祖上,是前朝遷居至此的那支謝姓人家的直系後裔。高祖之時,還是地方豪強,說良田萬頃,幾乎佔了謝縣一半的土地,也是毫不誇張。這座祖宅,當年也曾是全縣最為氣派的宅邸之一。但後來,曾祖嗜賭,謝家開始落敗。到了謝長庚的父親之時,謝父已淪為縣裡的驛丞,靠著微薄俸祿,養家餬口。在謝長庚十四歲犯事離家後,謝家祖宅更是一度荒了下去。直到前幾年,謝家重新起勢,沈氏搬了回來,房子才加以修葺。而這邊的東廂,在謝長庚年初娶慕氏女時,又重新修過。

謝長庚是在初春時節迎娶長沙國慕氏王女的。

半年多過去了,如今已是秋日。門窗之上的雙喜紅字雖還貼著,但經不住風吹日曬,原本的大紅喜色已然漸漸褪去,變成了慘淡的無力顏色。

“慕媽媽,老夫人一早就起來了,左等又等,不見夫人,打發我來這邊瞧瞧。要是夫人有個頭疼腦熱,媽媽您也和我說一聲,我回去了轉告,也不必叫老夫人一直空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秋菊站在通往東廂的遊廊拐角處,對著正在拍門的慕媽媽說道,語氣聽起來恭謹,實則暗含不敬。

慕媽媽從前是何等之人。

王女跋山涉水,履約遠嫁這巴東苦地,新婚當夜,謝長庚才入洞房,就被朝廷一騎十萬火急的急詔所召,脫了喜袍,連夜匆匆離家,前去平定江都王之亂,至今未歸。

這大半年間,親眼看著從前在家受盡寵愛的王女早晚侍奉謝母,無微不至,事事親力親為,不喊半聲委屈。

這個謝母,若是知情體貼之人,也就罷了,偏是個眼孔淺顯之人。見王女恭順柔嘉,又藉著兒子的那麼點底氣,蹬鼻子上臉,心安理得,日益不把王女放在眼裡。

慕媽媽知王女一顆芳心,牢牢羈系於謝家郎君,這才愛屋及烏,甘受委屈。雖心中氣苦,但事關她和謝家郎的夫婦關係,有些話不好明說,平日只能在王女面前暗加提點,見她並不上心,自己也只能忍氣。

這半年多來,王女日日早起,風雨無阻,哪天不是大早就在正屋門前等著開門,進去伺候。

唯今日一天,王女不知何故,遲遲未曾起身,自己方才怕謝母等待,也已派人去傳了話。

一盞茶水的功夫都沒有,就來催了。不但如此,連這個來自戚家的卑賤奴婢,竟也敢來這裡如此說話。

這要是年輕之時,慕媽媽怕不早一個巴掌甩了過去。

門口等著服侍王女起身的幾個侍女,聞言皆面露恚色。

性子最為爆炭的茱萸,已是難忍怒氣,冷冷地說:“大清早的,好端端竟咒我翁主。何為泥豬疥狗,今日我算是見識了。”

秋菊一噎,臉登時漲紅,正要再說話,好扳回顏面,慕媽媽開口:“叫老夫人久等,是我們的不周,但方才已打發人傳了話,也不算是出格失禮。須知便是朝堂,天子也容許臣下不便告假,何況是婆媳一家?”

她說完,轉過臉,吩咐另一穩重些的侍女丹朱:“你去,把我方才的話,轉給老夫人,再向她告個罪。想來老夫人也不至於計較這等小事。”

丹朱答應,轉身要走。

秋菊平日本就有些忌憚這個來自長沙王府的慕媽媽,此刻聽她如此說話,兩道目光,沉沉盯著自己,口裡的話,也就不敢再說出來了,吞了回去,低頭,轉身正要回去,聽見東廂傳來“吱呀”一聲,抬眼,門已開啟,慕氏女出現在了門口。

她臉色蒼白,美目略見紅腫,但神色,卻極是平靜。

分明是同一個人,不知為何,模樣看起來,卻和昨日判若兩人。

她的兩道視線,筆直地落在秋菊身上。

“你在正好。去告訴婆母一聲,說我今日便要動身返鄉。等收拾好行裝,我再去婆母那裡拜別。”

說完,又轉向聞言大吃一驚的慕媽媽和門外的幾個侍女。

“儘快收拾東西,準備馬車安排人手,今日就上路,我回洞庭。”

她吩咐完,轉身返屋。

慕媽媽如夢初醒,急忙邁步,跟了進去。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逞驕 表妹萬福 戀戀浮城 金粉麗人 海上華亭
相關推薦:曹操穿越武大郎巫女大人的異世之旅大明通緝犯超能世界裡的祖國人召喚我吧海上華亭本王姓王晚唐駙馬明朝第一駙馬陰間駙馬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