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炮灰集錦[綜]->章節

266、化龍(21)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其實林寧想多了, 往前說還是有“宋子”的, 只是沒有說過“好女兒當先成家再立業”這種話的“宋子”。

宋二叔氣壞敗壞後,就將有“宋子”一說的兩位先賢的著作拿出來讓林寧好好通讀一遍,最好一字不落地給他記下來,省的日後落個不敬先賢的名聲。

林寧:“……”

林寧沒有再火上澆油, 就乖乖看了一遍, 並保證以後會老成穩重。

宋智冷笑兩聲,表示懷疑。

林寧垂下眼簾:“二叔難道沒想過我在婚姻大事上那邊不羈, 其實是用來掩飾我的不好意思嗎?再怎麼說人家也是個待字閨中的女孩子呀。”

宋智:“…………滾!”

好在林寧大部分時候還是很靠譜的, 不然宋智都想拔劍打她了。

唉。

建新朝的事被提上了日程,除了朝號, 定都一事也得多商議。考慮到宋閥的最終目標是一統天下,那這都城一事須得慎重,再考慮到如今北方仍是群雄割據, 宋閥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攻入漢中,直取長安或是洛陽, 那最終商定將都城暫定於襄陽。

也就是說等拿下襄陽後, 宋閥才會正式建新朝。

先前也說過襄陽如今由“雙刀”錢獨關掌權,此人乃漢水派的龍頭老大,做得是絲綢生意,家底豐厚。天下大亂時, 錢獨關在眾望所歸下,被當地富紳及幫會推舉為領袖,趕走了襄陽太守, 自組軍隊,把襄陽治權拿到了手上。

此後靠著襄陽,在各大勢力相互對峙時,他更是左右逢源,甚至大做生意,換取所需,儼然割地為王。就宋閥的情報而言,林寧知曉錢獨關有個愛妾乃是婠婠的競爭對手,其後林寧又回憶了下原劇情,赫然發現這個錢獨關本人便是陰癸派的。

——只能說陰癸派陰魂不散。

如今竟陵已然失守,襄陽這座要塞陰癸派不會那麼輕易就放手的,只是對林寧和宋閥來講,襄陽是和陰癸派沒很大聯絡的,錢獨關的馬甲還是很好披著的,因此在商議如何對待襄陽時,宋閥這邊是勸其歸順。

到底宋閥如今如日中天。

在相繼拿下竟陵,招降杜伏威,侵吞巴陵軍的當下,連巴蜀那邊的三大勢力態度都不自覺地軟化了不少,這從已經順利開展來的貿易往來就可見一斑。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中,巴蜀已在傾向於宋閥。

且竟陵附近地域,已有不少豪雄主動歸順。

然而錢獨關並沒有任何歸順之意,這並不太出乎林寧意料。

既然錢獨關軟的不吃,那就來硬的。

宋家軍往北推進,卻沒有用出兵襄陽的名義,而是借了蕩平四大寇餘孽的名頭,只是精兵不斷朝著襄陽推進。期間商賈或是改道,或是和已將手伸到了黃河以南的海龍幫交易,藉此先切斷襄陽城對外貿易,漸漸的襄陽城只出不進;

其後林寧擁兵於襄陽城外,把襄陽城重重圍困,卻偏開放了南面官道,藉以動搖襄陽軍民之心,粉碎其死守之志。

同時還往襄陽城喊話,但凡錢獨關出城門投降,此次戰役即刻可免。

這根本就是把錢獨關往火堆上架,叫錢獨關有苦說不出。

本來襄陽城民對竟陵一役就有所耳聞,也對林寧這個宋家少帥得真龍庇佑一事知之甚詳,且宋閥的名聲擺在那兒,他們對歸順宋閥並沒有多少牴觸,甚至還有不少人心嚮往之。

而戰爭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如今僅因為錢獨關硬抗著不投降,就招致宋家軍圍攻,這極大的動搖了軍心和民心,一時間襄陽城人心惶惶。當初支援錢獨關上位的富紳們,如今都轉過頭來勸說錢獨關識時務,若錢獨關實在頑固不化,那他們就先一步投誠了。

錢獨關差點氣得背過氣去。

錢獨關最終還是選擇了出門投降,這般還可深入敵營,以期後謀。

襄陽城破。

與此同時,佔據著江都的李子通和篡權成功的輔公祏聯盟,共同地域宋閥的猛攻。

宋閥分多路進軍。

一路是從原屬於江淮軍的歷陽直逼丹陽;

一路是從原屬於沈法興的毗陵過長江,直逼江都與彭梁;

一路是水軍,從長江入海口登陸。

第一路還是由原江淮軍的大龍頭杜伏威率領,他原本還是很信任他的結義兄弟輔公祏的,都還能在他離開江淮軍時,全權叫輔公祏代管江淮軍,哪想到輔公祏一個反手就麻溜反叛了,杜伏威能不想手刃輔公祏嗎?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輔公祏還是李子通都還想尋求外援。只是眼下就宋閥的攻勢,遠水能不能救近渴還難說;再者也得有遠水才行啊。

眼下李密雙面受困,北有宇文化及,西有王世充。宇文化及光是應對李密和瓦崗軍,就已經力不從心了;王世充則大有和李密死磕到底的架勢。

這三方不太能分出精力來,過淮水來助李子通和輔公祏。

倒是李閥佔據長安後,又於近日由秦王李世民打敗了薛舉。其中薛舉本是河東汾陰人,徙居蘭州金城,天下大亂後,薛舉聚兵起義,自稱西秦霸王,短短時間內盡據隴西之地,擁兵十餘萬。

大敗於秦王李世民後,李閥便盡數收攏了隴西,一時間聲望大漲。李閥中的李秀寧便開始代表李閥四處做說客,以勸說擁兵自守的各地幫派群豪歸順,李子通和輔公祏這邊還佔著江都和梁都,若是江都和梁都失守,那麼宋閥就可借道入漢中。

李閥倒是有心增援,可李閥如今據關中,實在是鞭長莫及。

很快李子通便撐不住了,率先歸降。

輔公祏最終丟下歷陽,自己逃之夭夭了。

至此長江流域盡歸宋閥。

後一月,宋閥建朝宋朝,暫定都襄陽,封次女宋玉致為太女,長子宋師道為越王,長女宋玉華為桂華公主。

宋智,宋魯等人各有分封。

儘管稱帝的是宋缺,然而大家都很清楚,把持朝政的從來都是皇太女,同時這其中也沒有什麼父女相爭,因此如今這般只是在進行平穩過渡,很快皇太女就會登基成皇帝。

對此,明眼人都沒什麼異議。

至於非明眼人?只能說他們再是有異議,越是上躥下跳,就只會襯得他們更像是跳樑小醜,徒惹人發笑罷了。

喜事連連。

漢水大橋歷經三個月,於新朝定後不久竣工。

這座橫跨漢水的大橋全長九十五餘丈(約三百二十米),寬六丈(二十米),全橋八墩七孔。

落成時,皇太女林寧邀了不少人前來觀禮。

其中包括了巴蜀三大勢力,桂華公主的公公“武林判官”解暉、川幫幫主“槍霸”範卓和巴盟盟主“猴王”奉振;飛馬牧場場主商秀珣,南陽幫幫主“偃月刀”楊鎮等偏江湖人物;亦有漢水流域的名門望族族長。

大家共同見證下漢水大橋落成。

眾人簇擁著林寧從一頭走到另一頭,橋下是奔騰而過的漢水,這帶給眾人不小的震撼。此外還觀摩了漢水大橋橋碑,除了通常會有的用來歌功頌德的碑文外,還有為漢水大橋落成而盡心盡力的一眾人,如捐錢捐物的大家族,如參與造橋的匠人們。

其中匠人中還包括從前跟著四大寇作惡的江湖人士,如今他們經過改造後也稱得上是脫胎換骨,再說有誰能抵抗得了名垂青史這種誘惑呢。

看碑文上記載的竟陵和襄陽幾大家族當家人,那激動得恨不能當下就高呼“太女千歲千歲千千歲”,表示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看得其餘人也跟著眼熱,心中生出豪情來。

更不用說史官在側,亦有記錄。

稍後,林寧矜持而不失親和發表了個小演講,更惹得一眾人看她更添尊崇。

宋智暗自點頭,感嘆自家侄女正經起來果然人模狗樣的。

咳。

林寧似有所感地看了自家二叔一眼,看到他那“自家豬終於可以去拱好白菜了”的神態,忍不住抽了抽嘴角,這都什麼破比喻呀。

好在林寧很能繃得住,沒讓自己高大上的人設忽然崩塌。

漢水大橋的落成,意義非凡。

在宋朝有意無意地宣揚下,很快這座天下第一橋就聲名遠播。不少才子名士慕名而來,吟詩作賦不亦樂乎,橋上碑文亦被宣揚,其中匠人碑文更是廣受推崇,同時為林寧名聲更上一層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林寧不客氣地收下了。

宋智微微搖頭,卻沒說她什麼,而是說起了南陽幫。

南陽幫不僅是八幫十會之一,還是南陽最大的幫派,又南陽位於湍水的南濱,而迦樓羅軍所在的冠軍就位於湍水西濱,一上一下,唇齒相依,控制著湍水上下游的交通,地理位置險要,只要其中一城被攻下,另一城勢難獨善其身。

其中南陽的經濟比冠軍更興旺,蓋因南陽自古以來便是商貿的轉運中心,眾多官道的樞紐。

正因為此,南陽一度成為朱粲的迦樓羅軍斂財剝削的主要物件,好在南陽中包括南陽幫在內的三派四幫一會,和迦樓羅軍簽下協議,即南陽每月向朱粲進貢,朱粲便不再管南陽的內務。

朱粲自然不甘心,千方百計想要分化三派四幫一會。

然而由三派四幫一會推出來主持大局的“偃月刀”楊鎮不但德高望重,更是手段圓滑,八面玲瓏的人,以至到現在朱粲仍未能重新掌握南陽的控制權。

而要說南陽甘願看到這種局面,那怎麼可能。

只是從前礙於朱粲和迦樓羅軍,只能選擇忍讓。

如今宋朝有意踏平迦樓羅軍,南陽的三派四幫一會就頓起波瀾。

被邀請來觀漢水大橋落成禮的楊鎮,便將此當做一個訊號,他經過慎重考慮過後,認為就目前形勢而言,歸順宋朝比李唐更有前景:

朱粲的分化其實是起了作用的,三派四幫一會中陽興會的會長,近年來與湍江派、朝水幫、灰衣幫勾結,密謀取代楊鎮的大龍頭地位。

楊鎮既得對外也得對內,很是心力憔悴。

同時楊鎮也很清楚南陽的重要性,也不怪李閥的秀寧公主前來招順他。只是李唐如今雖聲勢大漲,卻仍是有內憂外患,強敵環伺不說,就是楊鎮都清楚李唐中作為次子的李世民,要遠比被封為太子的李建成有威嚴,李唐多是李世民在衝鋒陷陣,斬關奪隘,卻因長幼關係無法得封太子,誰知道會不會重演李密殺翟讓的歷史?

這其中也能看得出李淵優柔寡斷,不封嫡長子又如何?

值此天下群雄競逐的時刻,不該是能者居之嗎?否則更容易滋生後禍。

相比之下,宋朝這邊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可民心所向,實力更是沒得說。漢水大橋一行,亦讓楊鎮頗感震撼,心中的天平徹底倒向了宋閥。

林寧樂見其成,“果然得道者多助。”

宋智呵呵一聲:“不知太女殿下可知此句出自哪位先賢?”

林寧看他。

宋智無動於衷:“作為太女太傅,臣有職責教校殿下。”

林寧:“……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孫丑下》。”

宋智緩和了語氣:“這次你沒說錯。”

林寧靠著自己的臉皮,也不大當回事了,清了清嗓子道:“說起這個來,我有意在襄陽開辦國學,不是正好不少文人名士來觀賞漢水大橋麼,能感化來的就感化來。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別問我這句出自哪兒。”

宋智:“……我還真沒聽說過這句,看來當真是‘宋子’所言,我會記得叫史官記下來的。”

林寧:“……行吧。”

國學這事兒只是林寧這麼一說,還沒有個具體的章程,而這等能拉文人名士好感的事兒,宋智不好插手,只管叫林寧先拿個章程出來。林寧沒意見,稍後兩人又說起了他事,其中就包含李閥派了他們的公主李秀寧,前來遊說他人歸順之事。

“李秀寧去見了商秀珣。”

本來商秀珣就和李秀寧交好,李秀寧自然不會將飛馬牧場落下。

只是單說如今飛馬牧場在宋朝境內一項,商秀珣若是同意倒向李閥,那無異於將飛馬牧場至於不利境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商秀珣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她根本就不會答應李秀寧。

林寧微微揚眉:“孤以為李唐的公主會明白她如今的不止是入飛馬牧場,同時還是入了我宋朝境內,這難道不該是涉及兩國之事嗎?”

宋智問:“玉致你的意思是?”

林寧眨了眨眼:“這也怪孤,還未能統一境內戶籍,給出有朝廷蓋章認證的路引。”

宋智:“……”

這根本就是在繞著彎子說話,不過林寧稍後還是有以皇太女的名義,發鈞旨去飛馬牧場。

說起飛馬牧場來,寇仲和徐子陵如今已不在飛馬牧場了。四大寇已除,飛馬牧場將不會再遭外敵入侵,徐子陵又跟著魯妙子學得了不少本領,而寇仲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兩人便離開安逸的飛馬牧場,前往他們的老家揚州。

路上遇到了跋鋒寒和傅君瑜。

傅君瑜因為不滿傅君婥將心法教給兩個漢人,便要對寇仲和徐子陵動手,還逼問了他們楊公寶庫的事宜。這倆人才意識到傅君婥和傅君瑜的不同,卻並沒有因為移情作用就將楊公寶庫的秘密告訴傅君瑜。

而除去傅君瑜,天下覬覦楊公寶庫的不知凡幾。

知道楊公寶庫秘密就在寇仲與徐子陵身上的,倒是不那沒多,可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可以說從頭到現在,就沒少了追殺寇仲和徐子陵的,李密又因為李天凡的緣故,對他們倆仇恨更勝一籌。

一行人便又折回來了竟陵。

寇仲和徐子陵有意回飛馬牧場看看,竟意外撞見李密悄悄來了竟陵,卻不是來追著他們倆來的,而是要和什麼人接頭。一番追蹤下,他們倆赫然發現李密來接頭的物件,竟是以降服於宋閥的錢獨關。

李密和錢獨關欲聯手,不僅志在楊公寶庫,還欲讓宋閥和李閥結仇:

他們欲對來飛馬牧場的李秀寧下手,造成李秀寧慘死在宋閥手上的假象,同時還能離間飛馬牧場和宋閥的關係,讓飛馬牧場不會成為宋閥的牧場。

寇仲:“!”

等到他們悄咪咪帶著這等機密陰謀離開後,徐子陵皺了皺眉:“李密此人果然心胸狹隘,只會用這等陰招。”

寇仲深以為然。

光是他們倆撞見的就有好幾次,一次是暗殺翟讓,一次是刺殺宋家少帥,不,該稱她為太女殿下了,還有這一次。

先不說他們倆怎麼每次都能那麼巧就撞見這樣的陰謀現場,還每次都能偷聽到不得了的情報,單就說他們倆既是聽到了李密和錢獨關的陰謀,又涉及到飛馬牧場和李秀寧,那他們倆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因而便是要到飛馬牧場去。

——飛馬牧場可有得熱鬧了。

相關推薦:終末之焰懷了敵國皇帝的崽後我跑了末世大逃犯奸臣:病嬌皇帝又黑化了我的高冷美女總裁圖騰大帝農家小辣妻:夫君,寵我上天民國:開局黃包車,全靠小弟多穿越後我在古代搶小弟我可能回到假199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