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女戶->章節

123暗行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九哥總是忙,與玉姐一回話,心頭又添了一件事,本不欲久坐,不由又留下,與玉姐商議悄悄行商之事。九哥與玉姐心中,原對商人並不很看重,兩家先時雖有經紀買賣,卻並不自己出面,止叫家僕下人去做。眼下玉姐是為充盈內庫,九哥卻是存心要試試這經商能有多少利潤,好算一算稅賦一類。

玉姐善理事,與九哥:“內庫出本錢,擇可靠之人與胡商交易。初時事並不太繁,毋須人太多,人多了,恐又推搪。亦不可太少,恐其循私。好叫兩個人,有做事的,有督導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九哥道:“若想做成,休要做成和買。”玉姐道:“這是自然,便是和買,我尋常著,也不好這般欺負人,擇宮中常用的大宗物件兒,誰家造辦得好,便朝他家買,著他家運往京裡來,或三年或五年定一回價兒,總不好叫民人吃虧。”

九哥道:“索性不叫他們受這許多搓磨,事也不多,或是你、或是我,親自過問,也好曉得些個市井人情。我讀書時,常思為何為君者不知民間疾苦,思來想去,便是坐得太高,離得太遠之故了。聽得都是旁人的,看的都是旁人叫看的,如何能知民情?”

玉姐由他去,等他完了,方道:“如此,不知可派何人了?”九哥沉吟一下,問玉姐:“你可有中意的?”玉姐道:“只消理個謹慎人便可……照我,不過是試試水罷了,不拘哪個,只消不扯虎皮做大旗,壞了宮裡名聲,都可。”語畢,卻又昔年申氏那個陪房,卻是個做慣了事的,可令他去,宮中另使宦者做個監督。

九哥道:“也好。”

玉姐道:“待做成時,咱卻可擇那往來胡商多的地方兒,單劃出一片市坊來,與胡商居住。商家要交易,只好往那一處去,抽稅也方便。”九哥笑道:“何須那般麻煩?市舶司【1】便是管與胡商貿易的,收的稅也不算很少咱便休要多事,也省好些人少,免得人多手雜,又生事。我只消看看究竟利潤幾何,好重新估量商稅。”

玉姐便依了他。

當下命人召申氏入宮,如此這般一,申氏便心疼起來:“你們日子這般拮据了?我便,國家大事,怎好總叫你們儉省?”玉姐忙:“是我閒不住哩。”申氏豈有不與親兒做臉的道理?當下應了,玉姐便叫李長福來拜見申氏:“宮裡便出一個他。”

當下使這二人攜了十萬貫本錢,且往穗州尋市舶使去,因有宮中印信,故由市舶使從中轉圜,與胡商做買賣,不數月,獲利頗豐。李長福識幾個字兒,又寫封歪歪扭扭的摺子來請安,詳述所見,言天朝絲綢瓷器繡品一類,極得蕃商青眼,常求而不得,抑或買不足所需。請依原江州故事,收暢銷貨物、又於繡坊內訂下繡品轉賣。

九哥原還不信,恐他兩個藉著宮中名頭行欺壓之事,問於市舶使,市舶使不敢隱瞞,回稟於九哥,這般貿易,實是利潤豐厚。

九哥不由咋舌,由著玉姐將這利潤放與他兩個錢生錢去。他自家卻又詢問起當地繡坊等事來,原先在家時,只是聽一聽而已,如今卻上了心,曉得有些個地方,尤其是多山之地,人口縱多也無用,田便只有那一些,一口人攤不上幾分地,不若做些買賣經紀、又或與人幫傭、女子便做些繡品,好賺了錢買柴米。

九哥便心內有數,此事行得。然他擔心卻也不多餘,只恐有人棄田而經商,弄得國家無糧。不得不悄悄問計於洪謙,且請洪謙必要保密才好。

洪謙道:“原來是為這個。行商也是不易,第一便是路途不安生,驛道從來不許民人走,他們只得走便道兒,這便常遇險,要抽商稅,請先築路。第二是路上有各種攔截,國家抽稅少了,經著各地,有些不講究的便要私下多抽一成稅去,欲興商,請先去這些個關卡。最後方是如何收稅,增要增幾成?恐增得多了,商人反不堪重負。”

九哥懊喪道:“原以有個法子了,哪料也是這許多麻煩。國家哪還有錢修路來?不修路又重商稅,是殺雞取卵了。”

洪謙道:“事緩則圓,可緩緩來辦,揀那往來客商多的道路修一修,不多時,商稅便能將修路錢賺回來了。也不須增許多商稅,只消與田賦相差彷彿便可,沒道理一般是官家的百姓,有的稅重、有的稅輕。只臣所憂者,卻是這稅如何增,增在何處,又,如何防他逃稅。”

九哥道:“這卻是須細細思量。”

洪謙道:“可擇一二試行之,一則一旦有失,損失不大。二則若成,也算辦過了有經驗了,可推行之。”

九哥稱善。洪謙道:“三年無改無父道,官家且休急躁。”九哥應了。

————————————————————————————————

卻前線戰事有了結果,天朝只與虜主冊封,並些許金帛之賜,只留一處榷場,並不與他許多錢帛。虜主也只得認了。

前線將士歸來,又是一番賞賜。陳熙即解甲,入樞府,為樞密副使,且榮養,北地卻交與這一戰裡守城頗出色幾位將校。太皇太后顧不得侄孫兵權被解,且欣喜於他平安歸來。

恰遇著玉姐冊封之典,太皇太后既開心,又要與玉姐和解,便一力主張要大辦。玉姐雖看這煌煌盛典,心頭得意,卻也不免有絲心疼:這盛典雖有禮部出了,內庫不曾動,然國庫實不豐盈,她的心裡,不免將這國家看做是她丈夫的、她的、她兒孫的,不忍這般胡亂花用了。

大典之後,玉姐便進言,將入於內庫的銀錢,減半成去。原本各地賦稅入京,按比例,大半入國庫,半入內庫,總在二八之間,玉姐此時便請將只消將一成半入於內庫,餘者入國庫。又得賢名。

政事堂與戶部眼裡,這半成雖不多,湊一湊也好解個燃眉之急,譬如辦這一場盛典。且做成定例,便不是今年一年,乃是日後年年如此。梁宿也不得不誇讚玉姐:“非有公心,不得如此。”皆以她是士人之女,是以如此明理。

然也有唱反調兒的。

崇安侯夫人雖是長舌嘮叨,然她拿這皇后話,卻也並非毫無依據——開國近百年,從未遇著這般特立獨行的帝后。九哥還好些兒,朝政上千頭百緒,他不免束手束腳。亞聖過“治大國如烹鮮”,他不敢輕舉妄動。所作所為,不過將妻兒挪至隆佑殿住了些時日而已。

相較之下,皇后便有些兒“出格”,儉省得令人髮指,手也黑得令人髮指。原先玉姐與皇太后扛上時,滿朝上下都是贊她的,此時兩宮退居守寡,不能再興風作浪,便顯出皇后之雷厲風行來了。她實不似個閨閣女子,行動間反帶出些個男兒氣來。女娘們有甚恩怨,不過拌拌嘴兒,背後兩句兒,便是要人壞話也要拐個彎兒。她偏不,從來不怕得直白,與人難看。

今又縱容宦官與家奴往外做經紀買賣,且打著宮裡旗號,幾月下來,如何無人得知?御史便忍不得要參上一本,諫上一諫。

豈料玉姐所為是經過九哥的,九哥即時便批道:“勝過和買,勝過加賦。”政事堂也只好裝聾作啞,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接了玉姐的錢,政事堂便不好出頭。且九哥所批乃是關節,內庫也缺錢來,不令她去叫錢生錢,難不成要國庫來出?抑或是和買,弄得民怨沸騰?

這一本便如投石入水,泛些漣漪,不多時便又平靜。玉姐依然故我。

如是秋去冬來,李長福處又有訊息傳來,原有十萬貫,竟已翻做二十萬。卻是與個販賣香料的蕃商做成常客,將那龍涎香販運來賣。又有珠寶等物,他只做個轉手兒的。因他有宮中這金字招牌,人都肯信他,是以順利。

卻又另有一事上稟:有蕃商等私攜銅錢。

玉姐憶及昔年蘇先生所,又將此事告與九哥。九哥再去設法,下令嚴查。國內銅錢亦不足用,是以有短錢、有長錢、有不足陌、有紙鈔——也有叫交子、銀票的。

國家大政,總沒有那般容易做得,九哥暗裡留心,亦與政事堂商議,漸及這商稅之事。梁宿等皆是讀書人出身,眼界雖開闊,卻皆以農為國本,不肯行重商事。

九哥也不惱,卻問他們:“諸位執政秉國多年,難道不知兼併之事?不知冗官之事?國家缺錢,卻不是天下無錢之故。是也不是?”

諸相默然,誰個都曉得要抑兼併,然除非天下大亂,兼併是抑不住的,縱亂了,亂後而治,還是有兼併。真個要抑兼併,還要弄出亂子來,譬如王莽。冗官之事亦然。皆不是好插手的,不如另闢蹊徑。

梁宿道:“官家一片為國之心,然官家初登臨,不如暫緩兼併與裁汰事。”這便是默許了,卻又提醒九哥,他才登基,威望且不夠,無論甚事,都須緩行。

九哥亦默挾,卻又將李九福往穗州半年來之事一一與諸相,鄭重及收買繡品之事:“如此,只消使不棄耕令國家無糧,可消彌兼併之禍。是既不使民為亂,又可為國家增稅,一舉而兩得。”

梁宿道:“請官家慎之,治大國如烹鮮,不可急躁,請慢來。且於一地試行,有效,再請多試幾處,更有效,方可通行於全國。且商人重利,須嚴加管束,毋令壞了風俗教化才好。”

九哥挾。

本书作者其他书: 寶玉奮鬥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 非主流清穿 皇后難為 鳳還巢 詩酒趁年華
相關推薦:全球降臨:這個領主超會苟從美食俘虜開始吞噬掠奪烽火十國庶女要奮鬥詩酒趁年華鳳還巢鈔煩入盛爹地認個錯吧,媽咪她是個富婆!文娛之頂流藝術家從集結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