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章節

203.議親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v章購買比例超過50%的讀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則要等12小時。  他暗自發了一會兒牢騷, 就趕緊收斂像野馬一樣狂奔的思緒,靜下來心來,繼續默寫。

剛寫了四分之一, 同窗們就陸陸續續地來了。

顧青雲沒有把東西放好, 只是寫的速度放慢,把早上夫子指點他的書法筆畫開始慢慢地融入,一點一點地改正。

其他三人看了也以為他只是在練字。

下午, 何秀才只到他們班講了半個時辰的課, 佈置完作業後就放他們回去了。

顧青雲發現這私塾管的也不是很嚴,要科考的話, 多半是靠學生的自覺, 私塾的老師只是指點你怎麼去讀書,想要科考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應該讀哪些書,你現在還欠缺什麼等等, 很多時候都是你自學,如果有了疑問再去問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這只是一個鎮上的私塾,老師只有一個, 學生有十幾個, 貌似也只能用這種方法了, 單看他的上學時間就知道了。

換成現代的時間是早上8:00-12:00, 下午是2:00-4:00, 其餘時候都是靠自學。

回去的路上,顧青明和顧青雲交流了下學堂的情況。

“大家大都學習很認真,只除了幾個貪玩的。”顧青明對此很有感觸,道,“和我以前一樣,總覺得時間還有很多,不知道珍惜。”

顧青雲看他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覺得很不習慣。不過想到大堂哥現在能發出這樣的感嘆,看來真的是大爺爺教育有方啊。而且今天下午他都沒和自己討論《國色天香》的劇情,看來真的沒有沉迷其中。

真是太高興了!

好不容易走到家,消受了一番姐妹們對他的關懷後,顧青雲喝下一碗雞蛋水,覺得腳板有點痛了,想著晚上一定要泡熱水緩解一下才行。

他走去顧伯山家裡,一路上遇到其他村民,大家都笑眯眯地和他打招呼。

“栓子,從鎮上回來了?”苗大朗家的看到他後,很是熱情地打招呼,“栓子以後就是秀才公了,這可是我們林溪村的大好事啊,以後和別的村吵架我們也不怕了。”

顧青雲一囧,還是微笑地點點頭,回道:“是的,剛從鎮上回來。”心裡很是奇怪,怎麼她對自己那麼熱情了?以前都是和普通村民一樣的。

到了顧伯山這裡,顧青雲就簡單地把今天的事情說了一下。

聽說顧青雲能有所進益,顧伯山很高興,他拍拍顧青雲的肩膀,笑道:“好好讀。”

顧青雲用力地點點頭,見顧青明不在身邊,其他人也不在,就把今天他們去書店的事說了一遍,憂慮地說道:“大哥他不缺錢,我實在不該和他一起去抄書,這樣會不會影響他學習?”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把事情告訴顧伯山,起碼要他有個防備。

顧伯山皺眉想了會,道:“我會注意這個問題的,而且誰說他不缺錢了?他要是像我一樣多考兩次不上,那也缺錢!不過你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本末倒置。”他知道對方的情況,沒有說不讓他抄,畢竟這是很多寒門學子掙錢的一種手段。

顧青雲當然點頭答應了。說了這個事情後,他心裡放心多了。

傍晚家裡大人們都下田回來了,對他就是一陣噓寒問暖,好像他出了一趟遠門似的,老陳氏還把他抱在懷裡好好地揉搓了一頓。

“行了行了,讓栓子好好說說話。”顧季山見老陳氏沒完沒了的樣子,心裡有點嫉妒了,忙開口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陳氏撇了他一眼,還是把顧青雲放開了。

“夫子挺好的,很有學問,他考校我後就把我放在甲班。”顧青雲實話實說,道,“三位同窗年紀都差不多,比我大五歲,他們都很和氣,沒有欺負我。”

顧大河一聽,就向顧季山解釋甲班和乙班的區別。

聽說這是準備可以下場考試的,大家都很高興。

“這麼說,栓子現在就可以入場考試了?那不是說他很快就是秀才公了?”李氏一臉的興奮,抱著懷裡的小兒子,笑道,“狗剩以後長大了也要和大哥哥一樣,讀書厲害,也做個秀才公,是不是呀?狗剩,是不是呀?”

懷裡的小家夥被逗得咯咯咯地笑,小腿亂蹬,口水橫流。

“不懂就別亂說,說出去都會笑死人。”顧二河皺著眉頭看她,“現在科考的時間已經過了,第一場縣試要到明年二月份才開始,還有十一個月呢。”

李氏聞言有點尷尬,她幽怨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勉強笑道:“都怪我都怪我,日子都記錯了。”

“知道自己錯了就好,在外面不要亂說,要讓我知道你在外面挑起是非,我就把狗剩抱過來自己養,省得你把他給帶壞了。”老陳氏瞪了她一眼,打蛇打七寸。

自從栓子的身體大好後,她就對他疼愛無比,其中未嘗沒有小陳氏的緣故,畢竟這也算是她的娘家人了,當然要護著一點。

而且前幾年李氏有了兒子,她才給了她兩天的好眼色,她就不知道姓什麼了,當時都說了孩子還小,不要帶回孃家參加那個什麼成親禮,這又是鞭炮又是喧鬧的,很容易把小孫孫嚇到,結果她不聽,硬是要回,結果呢?孩子染病不治。

所以現在即使有了兩個小孫子,在她心中,栓子還是最重要的,有她在,誰也別想傷害到栓子的利益。

今天栓子一去鎮上,看他和大哥家的孫子一起揹著書箱,不大一會,村裡的人就都知道他們倆要去鎮上的私塾唸書了。為此,這事還在村裡掀起了一股波瀾,現在還在醞釀中呢。以她的經驗,明天事情就會鬧大,肯定很多人來家裡問東問西的。

“去年你同窗那個叫趙文軒和何謙竹都入場了,兩人都只透過了縣試,沒透過府試,今年他們好像沒去考。”顧大河見氣氛有點尷尬,就起了話題,道,“我打聽到的,何謙竹是何秀才的族中侄子,他們都是桃花鎮何裡正的族人,關係還算親近。”

顧青雲一驚,桃花鎮也是有幾個大姓的,其中一個就是姓何,大家都是沾親帶故的,他們家族好像出了幾個人才。

“有一天我們姓顧的也像他們一樣就好了,族中有兩個秀才,一個是私塾先生,一個是裡正,族中還有人經商出色,在桃花鎮這個地方,就穩如泰山了。”顧季山嘆道,抽了一口旱菸。

顧青雲默然,是啊,好像大家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不安感,即使現在吏治清明,但還是擔心一個小吏能給自家帶來麻煩。他知道,這是前朝最後十幾年的混亂給老一輩的人留下了慘痛的回憶。

“爹,我今天送完栓子後就順便去了一趟縣城,買了粗鹽後,就找一品香的掌櫃瞭解了下牛市的事情,他說確有其事,過幾天牛販子就到我們這裡了,他讓我們如果想買的話就要準備好銀錢,應該會比較貴。”顧大河見他爹陷入沉思,就繼續說道。

粗鹽,他們因為要的量比較大,一向在縣城裡買,比在鎮上少花十幾文錢。

顧季山他們精神一震,都緊盯著顧大河。

顧大河卻在沉思。

老陳氏眼一掃,見大丫她們都聽得很認真的樣子,就指揮道:“都愣在這裡幹什麼,趕緊去做菜燒水去。”

二丫嘴巴動了動,想告訴她奶,她們都把這些弄好了,可還沒來得及說,就見大丫朝她使眼色,於是就很順從地出去了,順便還把三歲的堂弟狗蛋也帶出去了。

顧大河這才又說道:“而且掌櫃還說近段時間有些地方的雞發生瘟疫了,雞蛋和雞明顯減少,就讓我們增加這個月的份額,他的價格也隨著市價,加兩成。”

他說了個雞蛋的數字。

顧青雲一算,就說道:“那這個月差不多有1200文的收入。”本朝是1000文錢兌換一兩銀子,當然實際上可能會有所波動,不過波動不大。

“每次雞瘟,只要我家的雞群沒染上,錢都會賺多不少。”李氏吸取了剛才的教訓,想了想才答道。

她的話讓大家都露出笑容,雖然有點不厚道,但自家能多掙錢的感覺很好哇。

“不過我家還有那麼多雞蛋嗎?”小陳氏看了一眼老陳氏,柔聲道,“娘,不夠的話,是不是和以前一樣,向村裡人買?”

“是要買的,加上我們以前醃製的,還沒賣出去的,可能還差一點,到時老大媳婦,你就去村裡找人買,按照慣例。”老陳氏吩咐道。

小陳氏點點頭,知道她的意思,按照慣例就是先找和自家關係好的,比如顧家的其他幾房人啊,然後才是村裡其他和自家走得近的。

“賣雞的話,現在有52只,還有35只母雞在生蛋,我看了下,可以賣出2只老公雞,還有10只老母雞,它們都不能生蛋了。”顧青雲想了一會就建議道,因為他經常去看雞群,非常瞭解它們的情況,大家也就同意了。

說完這個事後,大家的心情頗好,老陳氏就問起了大丫的親事。雖然家裡的很多事情她都一把抓,但是對於孫女的親事她是不插手的,都由著自己的兒子兒媳做主,省得以後過得不好遭埋怨。

這就是顧青雲比較佩服他奶奶的一點,自己奶奶有時候覺得很霸道,但在有些事情上,她又放得寬,剛柔並濟,把兩個兒媳婦都管得比較服帖,為此村裡的老婦人還向她取經呢。

“哎,你們說以後大丫她們嫁了後,家裡鹹雞蛋的秘方是不是就被帶過去了,我們到時還能不能掙錢啊?”李氏突然想起這個問題,忙問道。

眾人一愣。

不過這些離他都太遠了,暫且不想,現在最主要的是學好算學。

是的,在進入學堂兩個月後,顧青雲就開始學算數了。首先就是學乘法口訣,據何秀才說無論是誰都是先學這個的,這是入門級的。

顧青雲一聽,都愣住了,都六年了,大爺爺一次都沒教過他這個。

大爺爺到底有多恨算學啊?還是他覺得自己先不必學這個?

直到問了何謙竹後才明白,一般的人一開始只會學些簡單的加減,其他的是不會馬上學的,因為啟蒙首先要讀聖賢書,確立自己的基本三觀後才能學其他的,算學就相當於選修課,由著老師和學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兩個考試:縣試和府試都不考算學,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場前一年才開始,那時學習就很有針對性了。

而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快兩千年了。

聽到這裡的時候,顧青雲的表情都快要裂掉了。

暈,他穿的到底是不是中國古代啊?難道古代就有乘法口訣了?虧他還以為自己會在這一科上很佔便宜,還美滋滋地想著是不是要把乘法口訣炮製出來,一鳴驚人?

沒想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過顧青雲學這個還是學得很快,因為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後世使用的順序相反。

對於顧青雲的學習速度,何秀才似乎一旦也不驚訝,其他同窗也是一副平常的樣子。等到了《九章算術》,顧青雲的頭就有點大了。

這本書他早已久仰大名,顧伯山就是因為算學極差,才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了最後就成了厭惡算學,因此他也沒想過教他,他還從來沒有讀過此書。

現在看一下“盈不足”一章中裡面的題目:今有垣厚五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注]

顧青雲聽完何秀才的講解後,才知道答題格式該如何寫,畢竟現在沒有阿拉伯數字,要用古代數學的格式來做。

題意是:有垛厚五尺的牆壁,大小兩隻老鼠同時從牆的兩面,沿一直線相對打洞。大鼠第一天打進1尺,以後每天的進度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進1尺,以後每天的進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們幾天可以相遇?相遇時各打進了多少?

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題目,也是裡面很淺顯的,顧青雲學得不吃力。可是有一些題目就需要他動一點腦子了。

《九章算術》全書共收集了246道數學題,分成九大類,即九章,何秀才就單單在裡面講了幾道有代表性的題目後就結束了,剩下的讓他自己研究。

自己研究?顧青雲苦著臉。虧他還以為自己掌握算學要花的時間肯定很少,所以一點也不急,沒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

於是在自己琢磨了一陣,又詢問了下趙文軒等同窗幾個問題後,顧青雲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書差不多吃透了。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只要他把題目解讀成現代的式樣,他就會做了,畢竟是經歷過高考獨木橋的人,做一些以算數、代數為主的數學題還是比較簡單的。現在的重點就是要把古代的這些數學用語換成自己能理解的,用現在的格式做出來,這才是算學的難點。

學完《九章算術》後,何秀才驚訝於他的學習速度,就建議顧青雲自學《九章算術注》和《綴術》,這樣也能差不多夠院試用了。

像何謙竹他們就只學了《九章算術》,其他兩本都只是略略看了下。現在,偶爾他們還要反過頭來詢問顧青雲數學題了。

透過這次交流,他發現趙文軒是幾人中學習最好的,他的記憶力也極好,前幾天顧青雲無意中和他說過的話他都會記得,還順便把當時的情境一一說出來,免得顧青雲不認賬。

此刻他就深刻領教到了他記憶力到底有多好。

當時他向對方請教一句詩文,對方解答得很清楚,完了後顧青雲就順口說等自己這次把《古唐詩合解》抄一遍後就借給他看,沒想到他就一直記得。

“青雲,這可是你說的。”趙文軒挑挑眉,語氣有點不好了,說道,“難道你不認賬?”他可是看著他抄完的。

顧青雲當然否認,苦笑道:“當然要認賬。”

《古唐詩合解》是他在書店裡找到的,是何掌櫃剛進的新書,科舉同樣要考作詩,當然,作詞也行。如果說在算學方面顧青雲花的心思最少,那在詩詞上他花的心思就多了。

可惜,這是要講天賦。明顯的,被後世教育制度摧殘過的他面對此時的科考制度,他照樣飽受摧殘。

吟詩作對就是他的死穴。只恨現在沒有《聲韻啟蒙》、《弟子規》和《笠翁對韻》這三本書,前世聽說讀了這三本書,作詩會容易一點。可惜這三本書是清朝才有的,現在歷史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想找這些書只怕要靠奇蹟了。

在學完聲韻後,讀《詩經》就是學會作詩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有時間還要看看唐詩宋詞,最好能背下來,當中的有些詩詞他前世早已學過,現在重新學習又有了不同的收穫和感悟。

因此,在看到一本《古唐詩合解》後,他才藉著抄寫的機會,自己買紙也抄寫了一本,準備留著自己讀。

“只能借給你十天。”顧青雲和他定好時間,忍不住勸道,“要不然你就去書店和我一樣抄書,這樣賺下的錢可以買紙再抄一本,這書就是你自己的了。”這是古代貧窮學子獲得書本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的確是花費最少了。

起碼這三個月,顧青雲家中的書架上就多了四五本新書,錢也掙了一點。

“青雲,不是為兄的說你,你現在有時間就應該好好讀書,不要沉迷於小道,應該把一切時間都用在讀書上,明年就要下場了,只要你讀書好,你以後想要什麼樣的書沒有?想要多少銀兩沒有?”趙文軒語重心長。

顧青雲深吸一口氣,趙文軒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忠實簇擁,他承認對方說的很有道理,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和他一樣心安理得地一直讀書的。

他聽趙玉堂說過,趙文軒的母親刺繡手藝是高超,可是做那個很傷眼睛的,現在她的眼睛看東西都有點模糊不清了,所以最近做的繡活也變少。

趙玉堂為什麼知道?因為趙文軒母親做的繡活就是他家的布莊收購的。

“可是家裡人這些年省吃儉用供我讀書,我除了自己努力外,也想減輕一下家裡的負擔。”顧青雲嘆了口氣,摸摸額頭道,“而且抄書雖然浪費一些時間,可是在抄的同時也是我背誦的時候,可以加強記憶。”

見對方不以為然的樣子,顧青雲就不再說這個,反而說道:“你別總是說我,那你自己呢?自己那麼瘦,你應該和我們一樣經常活動活動,這樣對身體較好。”

一直旁聽的趙玉堂忙插嘴道:“就是就是,文軒,不是我多嘴,你也實在是太瘦了,之前讀書太用功,剛病了一場,連今年科考都不能進場,這樣下去,你讀書再好又有什麼用?”

顧青雲剛進私塾的時候,趙文軒就是病了一場,錯過了二月的縣試,讓何秀才很可惜。畢竟據他的說法,趙文軒學問很紮實,是最有希望考上秀才的。

所以當時趙文軒一度心情非常不好,最近才調整過來。

“我也想,可是……我一看到書本就忍不住想拿起來讀,一讀起來就放不下了,我娘也說過我好多次,夫子也說過了,就是改不了。”趙文軒苦笑。

顧青雲和趙文軒對視一眼。說白了,趙文軒是典型的宅男,不愛動彈的那種。

“那後天休息和我們一起去爬山吧,現在天氣熱,我們去山上避一避,如今桃山寺的桃子都熟了,寺裡的桃子又大又甜,我們順便去摘幾個吃。”見幾人說得火熱,何謙竹忍不住加進來,繼續說道,“這次是師孃要去寺裡還願,夫子有事不能陪著,師弟又太小,所以我們陪著去吧。”

他們在私塾也有休息的時候,畢竟學生不想休息,老師也想有個人的時間呀。一般是9天休息一天,相當於一個月休息3天。

“去桃山寺?”顧青雲一聽這個名字就很有好感,小時候他的小命有一次就是被桃山寺的老和尚給救回來的。

可前世他的母親根本就不領情,於是剩下的雞蛋就越來越多,吃都吃不完,最後他外婆就指揮他把雞蛋給醃製了,鹹蛋的味道非常好。

現在,他記起來了,於是忙教給家人。

剛開始顧青雲說要醃鹹蛋的時候,老陳氏她們還不以為然,因為醃鹹蛋這活兒村裡的婆婆媳婦們大都會,包括她們。可是顧青雲覺得她們醃製的鹹蛋不好吃,難推銷出去,就要求先用自己的法子來醃製。

具體製法是:將新鮮的雞蛋洗淨,晾乾(不能放在陽光下曬乾),放入壇罐內。然後在鍋中,按每五十只雞蛋用四公斤水的比例,把適量的生薑、八角、花椒放入水中煮。待煮出香味後,加粗鹽兩斤、少許白糖及白酒或黃酒。等滷水完全冷卻後,倒入擺入鮮雞蛋的壇內,以沒過蛋面為宜。將壇加蓋,密封,存放二十天左右才可以啟封食用。

這個法子比其他人的做法複雜多了,村裡人醃製雞蛋就是放鹽,幾乎沒放其他調料。

剛開始老陳氏還不同意顧青雲胡搞,但顧青雲為了說服她,說這是從一本發黃的舊書上看到的,估計是秘方呢,結果第二天書就被買走了。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顧青雲肯定不會把最適宜的比例說出來,他只是讓老陳氏一一來試。最終,少量雞蛋的實驗後,發現有一種辦法醃製出來的鹹蛋出油非常多,味道還特別香。

顧家人心花怒放,老陳氏一再強調,這是家裡的秘方,誰也不能說出去,否則就是家裡的罪人。

眾人都高興地點頭。

透過實驗,大家發現放酒是鹹蛋多出油的關鍵,而且等鹹雞蛋醃製結束後,如果把醃好的鹹雞蛋放在太陽下暴曬半天後,會出更多的油。

有了味道出眾的鹹雞蛋後,這次費了一些勁就和一家規模中等的酒樓搭上線了,因為成本較高,所以雞蛋的價格也跟著提高。和老闆討價還價後,每只雞蛋可以賣出三文錢。

顧青雲不是很滿意,可是他們沒有人手和時間去散賣,大酒樓也看不上這個雞蛋,老闆又堅決不肯提價,找了幾家店主他們出的價格更低。說到底,還是林山縣太小了,經濟水平不高,沒有提價的空間。而且鹹雞蛋又不是什麼絕頂美味,有些人還覺得新鮮的雞蛋更好吃,或者已經吃膩了雞蛋呢。

這就是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了,顧青雲暗想。

條件反射的,他趕緊算了下成本。生薑、八角、花椒自家和山上都有,不算錢。鹽價現在不算貴,粗鹽兩斤16文,白糖和酒花費30文,這樣醃製50個雞蛋除去成本比在集市賣生雞蛋可以多賺54文錢。

相關推薦:吃在首爾穿越市井田園紅樓之大赦天下穿成反派贅婿的極品丈母孃這個沙盒遊戲不靠譜我的老公是古人[古穿今]又不是藝術搞那麼正經都市之全能藝術家四合院:開局坑哭白眼狼一家放牧美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