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內娛傳奇:從2000年激變->章節

121 章 想想辦法,幹他一票(二更)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報紙上,李有信帥氣的笑臉清楚地印在中間。

標題則是華語樂壇領軍人的字眼。

韓三品不時搖頭輕笑。

幾個月不見,這傢伙都成領軍人了。

“嗯小吳,你去問問,鴻運掛在北影下面的那部電視劇開拍了沒?”

“好的韓總。”

秘書小吳立刻出門,去問明情況。

……

接到電話,李有信差點以為是騙子。

後來聽到讓他去中影集團辦公室見韓總,才放心下來。

他立刻出門,開車前往海d區。

李有信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韓三品心血來潮要見他。

沒理由啊。

想來想去,除了李衛當官掛在北影下,以及投了幾百萬,沒有別的牽扯。

站在辦公室門外,他稍微整理了下頭髮,輕輕敲門三下。

“請進。”

“韓總。”李有信推門而入,笑著打招呼。

“來了,先坐。”

韓三品抬頭朝前面的座位指了指,繼續把手上的檔案看完。

大概5分鐘,他放下手裡的活計。

“喝水還是喝茶?”

“不了,剛從家來。”

擺擺手,李有信表示他不渴。

不過韓總還是讓秘書倒了杯茶。

“今天來呢,沒別的事,主要是見見你這位華語樂壇領軍人……”

噗!

話沒說完,李有信一口老茶噴出。

咳咳……差點被嗆到。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連韓總都知道他領軍人的身份了。

“這都是記者們瞎叫的,你韓總這麼說我可受不起。”

“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謙虛了,不應該啊。”

韓三品仍然在笑。

翹著二郎腿,舒服地背靠在椅子上,點燃一根煙。

儘管接觸不多,但他知道眼前的年輕人,可不是什麼乖乖仔,活躍的很。

“這麼多人在報紙上看你笑話,你有什麼想法嗎?”

香江媒體向來無良,又沒人管,用詞噁心下流。

尤其像李有信這種內地人士,更是不招待見。

“哼,這些香江媒體,優越感太足了,還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一的幻想裡,實際上整個世界早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李有信很清楚,在8090香江電影的黃金時代,很多內地演員赴香江打拼。

經濟上的巨大發展,以及政策上的照顧,逐漸給了香江上下種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可惜,時代變了。

回想當年,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局面,猶在眼前。

短短不到十年,這裡竟至於一變而成香江電影的葬身之地。

“如果我是女人,估計那邊罵的更難聽吧,至少一個北姑的罵名是逃不掉。”

當年香江明星和內地明星是兩個涇渭分明的群體,前者被視為時尚、高人氣,後者往往被認為是土氣、低人氣的代名詞。

直到零幾年依舊如此。

而其中,去香江發展的內地女演員,承受了更多的汙名與辛酸。

最典型的,則是當時香江娛樂圈對從內地來到香江發展的女演員有一個統稱,叫做“北姑”。

雖然從字面上來講,北姑是指北方來的女人。

但是在香江媒體口中,北姑絕不是一個“乾淨光榮”的頭銜,而是帶有羞辱和歧視的意思。

比如出生在蘇州的劉嘉玲,早年一直被香江媒體諷刺是北姑,因為粵語帶有口音被香江媒體連番羞辱。

在圈內也被人瞧不起,導演經常安排一些對白很多的臺詞,故意讓她出醜。

再比如憑藉《臥虎藏龍》在香江嶄露頭角的章子怡,在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就被周潤`發當眾直接嘲諷了一番。

那時霸氣的國際章在港圈還是任人打量的北姑,不值一提。

“所以當你說出四大天王過氣的觀點,直接戳到香江娛樂圈的肺管子裡,他們像被踩中了尾巴的貓,不停張牙舞爪。”

望著年輕人,韓三品的眼中滿含欣賞。

至少在他這個中影副總心裡,希望有更多青年能醒悟,敢於打破香江娛樂圈的強勢。

為內地闖出一條路,尤其是電影圈。

“越是張牙舞爪,越是虛弱,我根本沒把那些記者的叫囂當回事。”

李有信畢竟經歷過網絡時代的洗禮,這些報刊記者的戰鬥力哪有網路噴子強。

簡直就是渣渣。

“何況我話說的難聽,卻是實話,至少香江電影已經快過氣了,再怎麼折騰頂多算迴光返照、冢中枯骨,早晚會被內地取而代之。”

當著韓總的面,他直言香江電影大限將至,只在苟延殘喘。

這樣的暴論,讓韓三品身體一震。

趕緊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說清楚點。

“我查過資料,97年的香江電影票房前十中,好來塢強勢佔據一半,前三名分別是《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侏羅紀公園2》。

泰坦尼克號1.2億是第4的警察故事4票房的兩倍還多……”

強龍不壓地頭蛇?

那是強龍還不強!

如果是霸王龍,什麼蛇都不行!

李有信憑著記憶的各項資料,不斷指出香江電影目前面臨的諸多困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之後的1998年到現在,差不多3年間再也沒有任何港片能闖進票房記錄前十。

這一方面是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影響,另一方面則是香江電影的信心與士氣也在低落,去年這個曾經亞洲電影中心地之一,竟然連霓虹電影《午夜兇鈴》都打不過了。”

如此衰敗的景象,連李有信都差點不敢相信。

實際從97年金融危機後,港片便走下神壇。

到老謀子的《英雄》上映前的2002年9月,港片慘到它娘都認不出來。

全港票房收入創下10年來新低,140家影院,總收入居然才51.6萬香江幣,每場電影,平均只有13個觀眾。

港片產量從1993年的242部下降到只有幾十部,大量從業人員作鳥獸散。

“唉,現在香江連那些所謂的名導們都快沒飯吃了。”

對比曾經的輝煌,李有信唏噓不已。

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幾年時間,徐老怪跑去好來塢,拍動作喜劇《雙重火力》,不但票房撲街,還收穫了三座金酸莓獎。

陳可辛在米國拍了一部《情書》,水土不服後回到香江,搞了個“泛亞洲電影計劃”,只能靠拍小成本驚悚片過活。

林超賢本來可以把香江動作片推到一個新高度,卻因這股寒流,不得不力捧龍太子拍了大爛片《千機變》。

甚至答應電影總會的邀請,去給從業者上課。

劉偉強就更別說了,抱著《無間道》劇本四處找投資人,當人家聽說他要請4個影帝來演,都覺得他有病。

沒一個敢投資他。

“與香江電影的衰落比,內地現在開始蒸蒸日上,一點點復甦與發展。”

李有信知道,與日薄西山的香江電影比,內地電影在煎熬與掙扎中,逐步發展。

1997年《泰坦尼克號》讓國內的電影院天天像過年一樣熱鬧,接著便是韓三品拉著馮小槓,搞出了賀歲檔。

這個概念的出現,拉開內地電影的新發展序幕。

就在這些香江導演日子最不好過的時候,內地於03年出臺了新政策,讓他們可以來內地拍片、融資,享受內地導演的同等待遇。

才讓這批導演煥發新生。

再後來到了10年後,香江電影基本就是“F4組合”,也稱為“青天組合”——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和劉德華,外加林家棟、任達華、吳鎮宇等。

題材不是警匪就是d品,電影名字也越來越沒有創意不是這個《毒》就是那個《戰》,演員基本是幾人中排列組合,毫無新意可言。

“既然你對內地影壇充滿信心,說香江電影已經是冢中枯骨,要不親手把它埋了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韓三品已經起身走到了年輕人的面前。

發出誠摯的邀請。

啊?

李有信有點呆住了,他打打嘴炮可以,但要真刀真槍幹一場嘛……

他可沒有親自執導過一部電影。

最多給姐夫雄達打下手,當了副導演。

“你不會光說不練假把式吧?”

“沒有,怎麼可能,我說過現在的時機不對,又沒有好本子。”

李有信還想拒絕。

眼下2000年,不是2010年,他總覺得內地沒市場。

“投資我可以投,劇本隨你找,想想辦法幹他一炮?”

韓三品的話語堅定,暗含有一絲不容置疑的味道。

相關推薦:(修真)大逃殺退休反派穿成了炮灰女配[快穿]把主角碾成渣(快穿)頭號嬌娘重生且珍惜龍荊之堡穿越千萬位面海賊之火焰女王曉組織飛段不服來幹第一戰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