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南宋英豪傳->章節

第一百章 變革年代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每次大規模的戰爭結束,往往會意味著一場或大或小的社會變革,土地重劃,階級重分。

對於光復區的百姓,以及軍人來說,這場變革卻早已經開始了。

士農工商,四民社會,傳統的社會形態特徵,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了士農兵工商。而且,在官方言論中,這五大社會集團是不分排位的,也就是說,不是階級的劃分。

軍人的地位,軍人的待遇,不斷的提升,由“當兵吃糧”的混事兒,早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

一種足以養家餬口,一種足以光宗耀祖,一種足以讓人昂首挺胸的職業。

這並不是因為目前的形勢,而採取的暫時的利用,而是立足長遠的改善和轉變。

家裡有一個軍人,便能享受特殊的優惠。不僅僅是得到了土地和餉銀,連地方官府也要給予適當的照顧。

當這些觀念和行為形成習慣,孟九成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是什麼屁話?沒有軍人,如何保家衛國,如何抵禦外侮,如何開疆拓土?

不讓士兵們糧餉無憂,又如何實現的爆兵策略?最關鍵的還不是讓人們樂於當兵,踴躍從軍,並不以自己的軍人身份而感到卑賤。

當然,招兵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是否婚配的問題,是清一色的光棍漢,還是再細劃規則,也是孟九成需要解決的問題。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隔絕男女、嚴禁婚姻畢竟不合人情,也缺乏人道,更容易在軍中滋生出很多變態行為。

當然,男女婚配、與異性的交往確屬兒女私情。對軍隊來說,也是有利有弊,關鍵就在於如何掌握和操作。

如果象太平天國那樣,相關法令既存在著先天性的缺陷,又不夠縝密和完善。同時又嚴判上下尊卑,且過於偏執,那婚姻與兩性關係就會成為一個棘手問題。

但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家倒是排在第一位。有了家,便有了更大的責任,便有了要死命保護的家人。可見,這成家也未必就完全是阻力,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年滿二十二歲,或服役三年以上,或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五次者,可婚配;已有家室的軍人,探視妻兒者,每年給假兩次,每次假期為十天;未有家室的軍人,探視父母者,每年給假兩次,假期十六天;年滿二十五歲,或服役六年以上者,可選擇退役,視身體情況轉入警備軍體系……”

這已經是孟九成盡最大努力所制定出的比較人性化的規定,既顧及到了戰爭的需要,又考慮到了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

而把服役的起始日期統一定在了他初佔莒州的時候。一來便於計算,二來也變相地延長了士兵服役的年限。

退役的年齡也是如此,警備軍則屬於預備役,緊急時候也可動員,並不是就真的遠離了刀槍,這也算是孟九成的一個私心。

不管新制定的規則有沒有漏洞,執行之後會遇到怎樣的問題,但這終歸給了軍人們一個希望,不再是遙遙無期、幹到死為止的終身苦力。

而且,規定中官兵平等,杜絕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所產生的不滿和怨恨。

其實,紅巾軍在這些新規實施之前,已經有了相對公平公正的各項規章制度,已經有別於其他義軍。煥發出與封建軍隊不太一樣的精神面貌,以及蓬勃向上的氣勢。

政務上也一樣,現在看來還是十分順遂的。

經過蒙軍、義軍、金軍的戰亂,原來的社會階級幾乎被完全摧毀。

地主、豪富的勢力不再能夠阻擋孟九成的變革手段。百姓求安、求治的心態,也為社會儘快安定提供了條件。

古人有言:“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人為鏡,可以辨得失;以史為鏡,可以明興亡。”

在閒暇時,孟九成在不斷的思考,鑑古今成敗及名臣言行可法者,對他的影響巨大。當然,目前還不明顯,可從其此後的言行中,很多卻可以感受到他的變化。

當然,在傳授、教導,也在學習、吸收,孟九成可不敢小瞧古人,更不認為憑自己來自後世的一些見識便能將古人玩弄於股掌。

所以,他走的是改革之路,卻並不急於求成,步子也邁得穩健,力爭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適應。

在軍事上的改革是最明顯的,但這也是形勢所迫,能夠獲取勝利,便不會有什麼反對。

在政務上則要謹慎,一些原有的政策本來便很好,孟九成可以照搬照用或稍微修改便實施的,則不必用標新立異來表現自己。

“重廉吏,除貪酷,不時差人易服色,暗訪察,有廉者立加獎擢,貪者立拿懲辦。傳示各府州縣”。

“立登聞鼓,凡政有不便於民,許人赴訴,立即除之;有可以便於民者。立即行之”。

“令地方上。不論紳士軍民,有為地方起見。即一得之愚,亦許進言,立引見,不許攔阻。即妄誕之言亦不深究。獎節孝,復鄉飲,浚海口,省耕省斂,凡有利於民者無不備舉”。

“凡發兵征戰,所過大路,雞犬不驚。百姓賣酒肉菜食者路旁不斷。如有擅奪百姓一物者,立刻取斬;如該主不首,連坐;該管官失察,責八十棍。立法若是之嚴。故民得安息反富庶焉”。

如上皆是歷史上一些名臣名將曾採取過的措施,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孟九成不管是誰施行過的,只要有效便下令實施。

至於其他的一些新政策,孟九成也儘量改頭換面,使其契合時代,契合民眾的傳統心理,儘量使民眾少些驚異和猜疑。

在歷史上,很多政策不是不好,而是在執行中出現問題。

畢竟,對於一個正常的政府來說,出臺政策,以維護並保持社會穩定是關係到切身利害的,沒有誰會故意引起社會的動亂。

但與民有利,或許便會與官僚和豪強的利益種突,好的政策便會被陰奉陽違,便會被曲意修改,從而成為害民之政。

說到底,還是吏治的問題。而這其中,又涉及到了人治和法治。

事實上,人治和法治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都希望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即使是人治事實上導致了社會動盪不安,這也並不意味著,人治論者希望將國家搞亂,或者是一定想將老百姓置於死地。

所以,在法學和政治學中,法治是同人治並列的兩種基本的治國方法。

既然是並列,那就不可能是優劣利弊如此簡單明瞭,昭然若揭。只有在難分高下的較量中,法治相對於人治的優點才值得追求。

而且,既然是一種治政的手段,那麼人治也不可能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者個人的權力。

即使是為了青史留名,為了自己的國家強大和具有影響力,一個領導人也不會在如此明顯的選擇之間選擇一個對實現其政治抱負如此不利的治國方略。

追根究底,人治與法制論證根源還是要從人的“性善”、“性惡”說談起。

就理論角度來說,法制更符合運動論,能夠約束由於人思想的變化而做出的行為,因此,一個強大的國家依賴法制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即便孟九成是穿越者,也不敢自大到認為他剽竊的政策措施便一定能夠適應這個時代。

社會結構不同,生產力不同,人們的思想水平不同,道德觀念不同……

這些在政策制定和推出時,都是要必須加以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說,政策的先進與否,是與時代特點密切相關的,拿來就用,那不是睿智,而是愚蠢。

所以,孟九成在形勢稍微穩定之後,便一直表現得很謙虛、謹慎,儘量與智囊或屬下商議後再作定奪。

這樣做,一方面是強調集體智慧,另一方面是使他的思路和別人的時代特點相結合。同時,這也是在逐漸擺脫人治的弊病。

“人治”者認為國之治亂,不在法而在統治者的賢能與否。

“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儒家的“人治”主義,過於重視人的特殊化、思想道德高度與自覺性,這種“賢人”政治的條件和基礎顯然過於理想化了。

人性善,還是人性惡,對於後世的孟九成來說,似乎不是什麼糾結的問題。

畢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他見過了太多醜惡的東西。與其相信人的道德修養,倒不如用法律條文加以約束。

孟九成收起翻騰的思緒,提筆寫道:“法者,非為人亡政息,亦非為短期之措,之初、之後,皆當遵照執行,是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至於寬嚴之度,法未頒佈前可認真研討,頒佈後則絕無寬貸,犯者雖親信無赦,是為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立法不同於推行政策,政策可依據情況不同加以廢棄和修改,法律條文則是嚴肅的,長期的,絕不能朝令夕改。

至於以後,金口玉言、出口成憲地高高在上時,孟九成也不準備隨意踐踏。

這不是什麼高尚,而是他考慮得深遠,既是為國家,也是為自己,還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

…………..

孟九成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唯武器論者,因為在科學技術發展到巔峰,“精神原子彈”喪失作用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能夠擁有更好、更震撼的武器裝備,他還是不會放過。

此時,在府院的空地上,一個圓形的大東西正緩緩飄起,離地已有一兩尺的距離。

這煤爐到底還是有問題啊!孟九成估摸著加熱的速度,看著蹲在狹小的吊籃裡當苦力的傢伙,正使勁地把風鼓進爐子,再透過出氣口讓熱氣噴進氣囊裡。

竹篾、繩索紮成骨架,塗膠的綢布作氣囊,吊籃用堅韌的藤條編織,一個熱氣球便是如此製造出來的。

孟九成早就有這樣的想法,特意畫了圖紙,交給下面研究製作。

正如很多發明不是受制於技術,而是侷限於思路一樣,熱氣球這個孔明燈的進化變種,終於是被鼓搗了出來。

“很好。”孟九成心中是不甚滿意的,但卻連連點頭稱讚。

儘管熱氣球的發明是思路問題,但技術上的差距還是限制了它的效能。

沒有噴油的高效加熱器,沒有動力推進裝置,蒙皮和骨架的材料也不夠先進,能飛起來便已經是值得欣慰了。當然,有了雛形,改進是必須的。

只要能離地面幾十米,藉助於望遠鏡,便是一架偵察氣球,居高望遠,偵察的範圍是廣大的。

當然,日後改進後能控制飛行,熱氣球還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飛昇了,飛昇了。”

孟九成愣了一下,轉頭去看,卻是胡城主顫抖著嘴唇在喃喃嘟囔。

“飛到天上,能看見神仙吧?”

孟九成向另一面轉頭,看到的是蓉兒挽著楊妙真的手臂,正仰著脖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熱氣球,嘴裡嘀咕著,眼裡閃著亮光。

果然,就是要的這種反應。孟九成不為周圍人的失態而好笑,倒是更堅定了繼續改進熱氣球,使其能在敵前起到令人驚駭莫名的效果。

只是這加熱的工具嘛,並不是很好弄。液化氣是甭想了,噴油燃燒也不大可能,以油作燃料的爐子,興許可以吧?這油呢——好象也可以解決。

如果能飛得再高一些,也不必裝載什麼炸彈之類的武器,這個空中飛行器只要扔下片言只紙,便足夠讓這個時代的人們頂禮膜拜了吧?

沒錯,孟九成想得很現實,並沒有把這熱火器當成轟炸機用。最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震懾。對尚不知科學為何物的人們的恐嚇。

“哥,哥。”蓉兒嘴上叫得甜,奔過來說道:“蓉兒能坐上去吧,蓉兒想飛到天上去看一看。”

孟九成笑著搖頭,說道:“現在還不行。這只是試驗,還需要改進,才會安全。要是弄好了,蓉兒當然可以上去嘗試在空中的感覺。”(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畫風清奇[快穿]至尊蠱醫我在異界提取萬物我在萬界當反派陰山詭棺你這魔卡認真的嗎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妖生不周山異界之無上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