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南宋英豪傳->章節

第八十二章 光復區的變革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儘管紅巾軍幾乎佔領了整個的山東東路(宋名京東東路),但目前的整體形勢已經不是一兩場戰役所能決定盛衰,或者從根本上加以扭轉的了。

拼內政,拼外交,拼人口數量,拼物資生產,拼武器裝備,拼民心向背……金人和將來的蒙軍,現在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孟九成,也不僅是以他為首的一個集團,而是一個民族的覺醒和爆發。

“嗨,嗨喲喲,嗬嗨,拖呀,拖、拖拖拖……”

沙啞沉渾的號子聲在河上飄蕩,一群群蓬頭垢面、衣服襤褸的縴夫屈著身子,揹著僵繩,步履沉重地向前邁步,河中一艘大船在緩緩駛過淺灘。

風帆時代,船隻行走就靠人力或風力。內河狹小,可借風力有限,臨時扯起一塊風帆是有的,更多的時候是人力搖櫓或拉縴。

而船靠搖櫓推進有時比步行還慢,於是就有了拉縴。

大卡車裝了四噸貨,一個人不可能拉得動。而一艘船裝了四噸貨,一個人便能拉著走。

就這樣,古人通常在內河旁都設定了纖道,也就是岸邊供縴夫走的小道。

特別是很多內河水運,有些地段水淺,只能透過平底船,吃水深的大家夥,便只能透過縴夫拖過淺水區了。

漫漫長路,一步一個腳印,猶如老牛拉犁。夏天,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腳踩著滾燙的路面,汗珠成串地滴下;冬天,寒風吹拂著薄薄的衣衫,雪花落在肩頭,腳踩著冰冷堅硬的路面,頭上卻冒著呼呼的熱氣。

沒有什麼哥哥妹妹的浪漫,一年又一年,縴夫們揹著沉重的纖繩,在風風雨雨中丈量著江河,一步一叩頭地努力拉著纖繩,一輩子是淌不完的汗、走不盡的路。

但與往日不同的不僅是久已斷航的內河再度繁忙起來,縴夫們有了生計,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還有那對生活重新燃起的希望和憧憬。

每隔十幾裡,便有蓆棚,便有熱粥熱飯,便有加蓋紅印的賑票。一畝、兩畝、三畝……縴夫們是在為自己的家人出力,為自己的將來流汗,為以後能不再從事這艱苦的活計而向前邁進。

有所得,才有動力;參與進來,才會期望紅巾軍勝利,才會希望能有個安樂的將來。

何況,如今的官府確實是不同以往了,不收賦稅而先施恩惠,沿河兩岸的民眾,乃至新光復地區的廣大飢餓的百姓,都因為官府的施粥而得以活命。

曾幾何時,官府如此體恤過百姓的疾苦?所謂的施粥賑濟,也不過是短期內裝點門面之舉。

無限期啊,這是多大的氣魄,多仁慈的心腸,多雄厚的財力?

何鐵腳的步伐更加有力,再向前,向前,很快便要過了淺水區了,又一個官府的紅印蓋上去,兩畝地啊,十幾裡地的拖曳拉縴,值得,太值得了。

不遠處的蓆棚越來越清晰,靠河這一側的就是給他們縴夫歇息吃喝的,濃稠的米粥,裡面有魚肉幹,再配上餅子和小鹹菜……他的鼻子裡似乎又聞到了那香甜的味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遠一點的蓆棚更是人頭攢動,不管是男女老幼,只要來了,便有兩個時辰一開的粥場,雜糧粥裡加上把食鹽,對飢腸轆轆的百姓來說也是難得的美味。

何況白天供應三次,晚上一次,只要你規規矩矩的排隊,便能吃上好幾回,非但餓不死,活動得少的話,連飢餓感都可能沒有。

對,排隊啊!何鐵腳咧了咧嘴,再次提醒自己可別忘了。新的官員倒是不錯,可要求也多,不守規矩便要吃苦頭。

嗯,其實也挺好,那個慣於恃強凌弱的無賴二狗子不是被捆起來押走了嘛。守規矩,對他這樣的老實人,還真是個好事兒。

新秩序,不僅是約束,還有財富的重新分配。

歷朝歷代開國時,起碼在中國,基本上都意味著土地的重新劃分,重新掌握主動權的官府也不例外。

附金官員、劣紳惡霸,以及無主田地,還有女真人強佔的大片土地,都將被官府作為施惠百姓的利益而丈量分派。

雖然使新光復區的人口轉化為生產力,並充分利用其資源,要經過一個緩衝和休養的時期。

但官府並不象金廷,只視其為繳納賦稅的物件。而因為百姓要佔有必需的生活資料,又轉而視其為負擔。

因為要打敗敵人,便要犧牲平民百姓而不惜,這不是孟九成的作風。

讓別人無私地為自己的事業而犧牲,除了聖人,便是瘋子,孟九成自認並不屬於這兩類。

何鐵腳結束了這一段淺水區的拉縴勞作,坐在蓆棚之內品嚐著粥飯,並心滿意足地得到了一張加蓋紅印的紙片,也終於積攢了屬於自己的六畝土地,開始憧憬著蓋房種地的生活前景。

十幾年的辛苦勞累,除了滿腳不用穿鞋也不怕石子的硬繭外,他就只有一個窩棚可住。

現在——嗯,趕緊吃,趁著這機會多拉幾趟,多賺幾畝地才是真的。

不遠處給平民百姓施粥的平場上早已或站或立黑壓壓地滿是人,有的三五一夥,有的獨自一人,等著施粥的開始。

一些胳膊上帶著紅箍的民團壯丁,手中拿著短棍,負責維持秩序。

見人群有些焦躁喧譁,一個紅箍不高興了,上前大聲叫道:“午時正點開飯,還有一刻鍾的時間。規矩再講一遍,不得違犯,否則……”

“孃親,那人說了,吃飯不要錢。”一個枯黃瘦弱的小女孩好象在河邊剛洗完手臉,由母親牽著,路過縴夫們的蓆棚,邊走邊高興的說道。

“囡囡乖,等會就可以吃飽飯了。咱快點走,要不就搶不上了。”

婦人愛憐地摸著女兒的頭,同時感覺飢火難言,盼望著立時吃飯喝粥,腳步匆匆,一個踉蹌便要摔倒。

何鐵腳趕忙伸手扶了一把,好言安慰道:“不用搶,要排隊的。嗯,就是一個接一個挨著來,亂搶要挨棍子打哩!”

…………

“咣咣咣!”

聽得鑼聲響起,人群喧鬧起來。一個紅箍大聲叫道:“開飯時間到,排隊,排人,人人都有,嚴禁爭搶。”

又有幾個身強力壯的紅箍,持著短棍,上了前來,不客氣地對想要擠到最前頭的一些流民青壯,劈頭就打,打得他們不敢再擠為止。

人流在十幾口粥鍋前慢慢移動,濃稠的雜糧粥一大勺一大勺地盛進百姓手中的碗裡。

嗯,除了囡囡娘倆兒,只有一個豁了邊的破瓦罐,怯生生地走到了鍋旁。

舀粥的雜役有些發愣,上下打量了這對雖瘦弱卻似乎洗過手臉的母女,看著小女孩眼巴巴地直舔嘴唇,不由得抽動了下嘴角,連盛了三大勺,直到將破瓦罐裝滿,還叮囑了一句,“你們餓得久了,不可吃得太急,兩個時辰後還會再開粥。”

“謝謝,謝謝。”母親沒口子的道謝,提著瓦罐和女兒匆匆走到一旁,小丫頭的眼睛一直盯著冒著熱氣的粥,眨也不眨。

“慢點吃,慢點——”母親忍著飢餓囑咐著女兒,狼吞虎嚥的樣子讓人心疼。

“唔,娘,你也吃。”小丫頭吃得滿嘴都是,還沒忘了母親。

“一起吃,呆會兒還有呢!”母親欣慰地笑了,雖然面黃肌瘦,還透出幾分秀麗。

咣,咣,咣……一陣銅鑼聲響了起來,然後幾個紅箍在一排桌子後又開始高聲喊叫。

“蓋房建屋的這方來;鋪路修橋的這方來;疏浚河渠的這方來;會紡線織布的這方來;讀書識字的這方來;會算賬記數的這方來……管飯管飽,一稀兩幹,還有兩升米二兩鹽的工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戰事未止的情況下,官府也面臨著物資方面的壓力。

為了緩解壓力,使新光復區的百姓能夠儘快創造生產力,以工代賑是一個好辦法。

當然,這個時候的勞力價格也最便宜,管飯又給米鹽,便能讓百姓們趨之若鶩,而且感恩戴德。

儘管喝粥餓不死,但力所能及的工作,並且能從中得到米糧,還是相當有誘惑力的。

畢竟只想喝粥混日子的懶人還是少數,而老弱病殘則不在此列。

兩升米就是四斤多,一個人在外做工,不僅管飯管飽,連家裡人也至少能吃上粥飯,這可是長遠的生計。

珍娘聽著喊叫聲,眼睛亮了起來。可瞅瞅身旁的小丫頭,又有些猶豫躇躊。女兒是相依為命的依靠,可在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個小累贅。

…………

朱明帶著幾個隨從來到了這個施粥的地點,佔領了如此大的地盤,政務工作要馬上跟上,以最快的時間獲得安定,才能減少財政負擔。

“安頓工作還要加快,再過一個多月便春耕了,萬萬不可誤了農時。”朱明的臉上並沒有多少喜悅,而是有些憂心忡忡。

在朱明看來,攻城掠地固然可喜,但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現在則不僅要考慮吃飯問題,還要考慮土地分配、春耕等問題,這一個多月註定會很忙碌,很艱難。

“大人,這幹活兒的人不少,可讀書識字的不多。”一個小吏從桌後站起,拱了拱手說道:“這登記入籍,分派勞力,丈量田地……”

朱明輕輕嘆了口氣,儘管他帶了一批官員,可一些沒有品級的小吏,象書吏、衙役、雜役等,都是要從本地來招募解決。

顯然,這在目前來看,還是有困難的。或者說,在短時間內,小吏恐怕不那麼容易湊齊。

“再從莒州、密州調一批人員過來。”朱明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現在看來也沒有別的辦法,先暫時安定這最亂的地方吧!好在田地不少,不管是熟地、荒地,都是自家的了,百姓肯定歡喜。”

而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幾乎都是這樣,人口少了,土地多了,重新分配財富後社會矛盾緩和了,百姓也但求穩定,安心生產勞作,便又是一個所謂的“盛世”來臨。

卻很少有人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為什麼治亂輪迴總是迴圈不止,為什麼總是要在屍山血海上尋求一個安定的時期?

正因為孟九成並不把人口減少後的社會寬鬆作為什麼功績,正因為他一直潛移默化地將自己重視生命、體恤民眾疾苦的觀念推行開來,下面的官員也自然投其所好。

朱明是很贊同孟九成的主張的,他如果不是一個有良心的人,也不會憤然辭官不做了。

“識字啊,還會紡線織布,可這——”朱明很隨意地走到招募讀書識字人的桌後,正趕上珍娘牽著小丫頭滿臉愁容地看著小吏在苦笑搖頭。

顯然,珍娘與剛剛紡線織布那邊的遭遇差不多,都嫌這個小丫頭礙事,還有招募讀書識字的雖沒說明,可能要女人嗎?

“孩子雖然小,可很懂事。民女識字,還會算賬,也能幹粗活兒……就是想給孩子多掙些吃食,光喝粥——”珍娘咬了咬嘴唇,有些徒勞地解釋著,也是剛才一番話的重複。

朱明上下打量了一下珍娘,又看了一眼招募紡織女工的地方。顯然,女人出來做工還是不太合乎傳統的,還有很多女人是有牽累,就象珍娘這樣的。

“不行啊!”小吏搖著頭,嘆息著,也可憐這母女倆,但也沒有辦法。

珍娘眼中浮起晶光,咬緊了下唇,牽著女兒轉身慢慢走開。

“等一等。”朱明突然想起了什麼,叫住了珍娘,卻轉向桌後的小吏問道:“織造工廠都是女人,管理、記賬的用男人便不合適。象她們這情形的流民估計不少,便順帶著找些老婦,給她們減輕些拖累。這樣的話,既少了閒人,又讓她們能自食其力。”

停頓了一下,朱明又說道:“再者,官府很快要實施義務教育,老師極為缺乏,對男女的要求也不嚴。你把這些人都統計出來,由官府進行安排。”

“卑職明白。”小吏轉身望向珍娘,笑道:“還不趕快謝過朱大人,你被錄用了,還是女管事呢!”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珍娘喜出望外,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小丫頭也有樣學樣,在地上磕了兩下。

朱明輕輕擺了擺手,心中難過。

他經歷過太多的戰亂慘景,見過多少逃難的流民,這珍娘雖是穿著破爛,但形容舉止卻能看出她極可能出自殷實之家。

戰亂啊,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啊!(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畫風清奇[快穿]至尊蠱醫我在異界提取萬物我在萬界當反派陰山詭棺你這魔卡認真的嗎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妖生不周山異界之無上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