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南宋英豪傳->章節

第七十章 近憂,遠慮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知道你這小子有本事。”蕭英也笑了起來,說道:“金國已經日薄西山,我看這河北、山東,早晚是要放棄的。接下來,恐怕就是很複雜的局面了。蒙軍,可是很難對付。”

看到蕭英的神情轉為鄭重嚴肅,孟九成也收起笑容,沉聲說道:“五師父看得透徹,蒙軍確實是我們的大敵。我估計,再有兩年多的時間,就會與他們交手作戰。那時候,就不會象現在這般輕鬆了。”

蕭英點了點頭,嘿然一笑,說道:“你既能作出時間上的判斷,看來是有信心的。嗯,我們這幾個老骨頭,想過安生日子,就要看你的了。”

“幾位師父正當壯年,何談老字?”孟九成笑著拍了記馬屁,說道:“五師父更是厲害,馬上就要有兒女啦!”

作為一個男人,蕭英聽得是心花怒放,開懷大笑。笑畢又用手拍著孟九成的肩膀,說道:“臭小子,你也要多賣力氣啊!媳婦兒很壯實,肯定耐得住那什麼。哈哈!”

耐得住啥呀?說得這麼粗俗。孟九成苦笑連連,半晌無語。

…………

劉佑雖是宋人,但從一介商賈成為一州刺史,卻是不亞於一步登天。

藉助於與楚州應純之的關係,以及達成的協議,過淮河購糧不僅快捷,且價格較低。這對於平抑外商販糧的價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現在,海州本地的糧食供應雖然還是沒有敞開,但多餘的糧食卻是充作軍需,並不是真的缺乏。

“李鈺和應純之對我們的態度較好,宋廷依然不敢公開接納歸北人,害怕得罪金人。”劉佑是很希望紅巾軍被宋廷接納,從而名正言順的,但形勢使然,南宋朝廷就是那個德性。

“宋金一旦開戰,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孟九成顯得信心滿滿,儘管他並不把希望都放在南宋,主要還是在圖謀自力更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佑對此倒是不太確定,“金國雖衰勢難挽,但宋廷也無意開戰。恐怕,還要等上很長時間,等金國更加衰落時,才有可能吧?”

孟九成笑了笑,沒說主動開戰的是金國,而不是南宋。

自己已經半殘,蒙軍、西夏不消停,還要向南宋進攻,這頭腦的不尋常實在令人難以想象和理解。

所以,說出來沒人信,孟九成也懶得未卜先知。但他卻在暗中做著準備,形勢一變,他便有相應的計劃和改變。

說到底,現在的金軍並不是孟九成心目中的大敵,南宋也不是他要死心投靠的勢力。

儘管孟九成迫於現狀,要做出某種姿態,甚至是非常逼真,但最後的結果卻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這一點,劉佑是肯定不能告訴的。畢竟,劉佑是宋人,他希望孟九成能與南宋交好,甚至是被接納為宋臣,他的官職也就是名正言順了。

孟九成對劉佑的器重也是別有用心。利用他是宋人的原因,利用他和應純之的關係,從南宋得到糧食、物資,甚至是工匠的支援。

當然,劉佑雖為一州刺史,但周圍的幕僚都是北人,軍權又掌握在蕭英手中,他是不能夠對孟九成構成威脅的。

何況,孟九成覺得劉佑也不是不能夠爭取,成為與自己一心的下屬。儘管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諸事商議已畢,孟九成把劉佑送出去,方才回屋。獨自坐在桌案前,他收起那副自信沉穩的神情,搖頭苦笑不已。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錢糧既是擴張的資本,也是桎棝發展的枷鎖。就算把官僚機構精簡到最小,用土地充軍餉,但糧食呢,卻一直是令孟九成感到頭痛的事情。

如果有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那還好說,可戰事一個接著一個,就必須維持一支數目眾多的軍隊。

給軍隊供應糧食,又不能象對老百姓那樣,有點米,再摻著蔬菜,餓不著就行。

所以,儘管有軟妹系統的幫助,有鏡子、香皂等的收入,現在的財政和後勤依然有些緊張。

而且,現在孟九成的身份有些尷尬,說得好聽是一方霸主,說得難聽就是佔地稱雄的賊寇。

沒有叫得響、站得住的身份,孟九成想用高官厚祿籠絡,或者用“施恩德,賜民爵”來斂財,也是難以奏效。

“施恩德,賜民爵”是漢朝曾經實行過的政策,到了西漢時,又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賜爵,即國有喜慶、大捷等,都可以賜百姓爵;另一種是鬻爵,便是逢財政困難的年度或者內外用兵籌措軍費時,則募民以錢、糧食、奴隸入官府,可換取爵位。

因為獲得爵位的人,可以獲得封邑(高等級爵)、免除部分或全部賦稅徭役、減刑、優先擔任官職等。

所以,人民多買爵位以逃避賦稅徭役。到後來,朝廷又往往以各種理由徵發有爵位的人並加以種種其他負擔以代替賦稅徭役。漸漸的,民爵也就無人再買,也不再為人所重。

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民爵也是如此。孟九成認為可以給有功於國家的平民一個榮譽頭銜,並且享受一定的特殊待遇,以為彰顯。

但如果給予的特權太大,則又會產生負面效果,產生新的不公平。

因此,孟九成雖然不能用加設民爵來斂財,也只是覺得稍有遺憾而已。

如果象楊安兒那樣“稱王建制”,自然可以解決這個名義問題。但所失要大於所得,孟九成已經想得很明白。

首先是樹大招風,不僅吸引金軍的仇恨,且與其他義軍也容易產生隔閡,導致被孤立;

其次是可能失去南宋的支援,南宋對類似義軍這樣的部隊,一直以來的政策都是矛盾的。既想利用,又擔心其坐大。孟九成稱王,則必然引起南宋的疑懼。

所以,孟九成採取的策略便是低調,換句話說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急於稱王是歷代農民起義軍領袖的通病,只有少數頭腦冷靜的人是例外。

秦末時,陳勝不聽張耳、陳餘忠言,過早稱王,導致內部分裂,將領不服從命令,被秦軍各個擊破。

元末時,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等也紛紛稱王建立自己的政權,紛紛敗於富有遠見的“緩稱王”的朱八八。

再看眼前,先有楊安兒“稱王建制”被金軍所敗,後又有郝定自立為帝,也是很快敗亡。

這些教訓太多太多,如果孟九成還不吸取,那他可真是枉為穿越者了。(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畫風清奇[快穿]至尊蠱醫我在異界提取萬物我在萬界當反派陰山詭棺你這魔卡認真的嗎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妖生不周山異界之無上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