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南宋英豪傳->章節

第二十一章 大形勢,四娘子來了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在現在的形勢下,只要金軍不來攻打,孟九成也不想再度出擊,刺激金軍。

但發展商貿固然重要,沒有強軍的保護,連地盤都守不住,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孟九成以周到的禮數接待了劉佑等南商,並把諸項措施盡數告知。兩三天後,他見已經比較順遂,便把事務交給朱明派來的官員,率領親衛離開青島,前往膠州坐鎮。

此時,完顏伯德兵敗身死的訊息已經傳到了金軍主將僕散安貞的耳中。對這個訊息,他是將信將疑,不敢相信。

但不管訊息是真是假,軍隊的佈署已定,所部馬上就要攻打在淄州、臨朐一帶活動的由李全的紅襖軍。所以,此事也只能以後再處置了。

而由於大形勢的惡化,僕散安貞已經深感金軍的後勁不足,大股的紅襖軍能被擊敗,但要徹底剿滅,已經力不能及。

金廷南遷的怯懦行動,極大地動搖了人心。當蒙古軍再次到來時,各地女真將領中的投降派和契丹、漢人官吏,以及地主豪強紛紛降蒙。

首先起兵的,是駐在中都以南涿州、良鄉一帶以契丹軍為主的?軍。契丹軍和?軍在金朝遭受最為沉重的壓迫。宣宗南逃,契丹軍殺金朝的主帥兗昆,推契丹人斫答、比涉兒、札剌兒等為首,起兵反金,向蒙軍投降,策劃北攻中都(現北京)。

成吉思汗在桓州得知宣宗南遷,契丹軍來降,隨即派蒙古將領三木合拔都與金朝撫州的降將石抹明安(契丹人)和涿州的降將王楫(漢人)率領蒙古軍南下會合。石抹明安、王楫等軍進攻古北口,連續攻下景、薊、檀、順等州。

而剛剛遷都的金廷,正忙於佈署關河防線,無力加強在山東的金軍。這就使僕散安貞深感兵力不足,集力攻打或能成功,但要守衛州縣,甚至追剿潰敗的義軍,都顯得力不從心。

“形勢難挽啊!”僕散安貞雖有名將之才,在大形勢下卻深感無力,更對金廷內部還在內鬥而憤懣。

不到百年,金人的漢化可謂是極快極深,也是極徹底的。以世宗、章宗為例,皆醉心漢學,章宗甚至被高評為“較漢天子亦不遜色”。

在深度漢化的同時,金廷官員也學到了很多的陋習陳規,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互相傾軋。這可能也是人的本性,與漢化無關,但內鬥不止,確實是金國衰落的一個原因。

恐怕僕散安貞不會想到,他的下場有多悽慘。不是死於戰陣,而是死於讒言。由徵宋英雄到叛國者,僕散安貞不僅人頭落地,還搭上了兩個兒子。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在歷史的大形勢下,名將也沒有扭轉乾坤之力。

相比較而言,孟九成在軍略上肯定不如僕散安貞,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便是借勢而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膠州坐鎮沒多久,孟九成便以韓守仲為大將,率軍出動,佔領高密;同時,王忠峰和鄭茹芯由密州(諸城)出兵,向北攻掠,逼近安丘;鄭四安派兵增強沂水的防守,以防備臨朐被金軍攻破而南下。

現在的安丘,由歸附於李全的國安用所部佔據。李全若敗,金軍很可能繼續南下,攻打安丘,從而威脅到密、莒兩州。

預先防範金軍的威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孟九成加強了對劉二祖所部的武器支援的力度,並在來往書信中達成了協議。兩軍在以後的作戰中,相互配合,守望相助。

其實,孟九成不奢望在遭到金軍攻擊時,劉二祖能全力增援。但只要劉二祖所部能趁機搞些動作,哪怕是玩玩圍魏救趙的把戲,對紅巾軍來說,也是很大的幫助。

對於李全、劉二祖等義軍,孟九成的心理還是有些矛盾的。既想著能聯合作戰,又擔心他們成事不足。而且,即便他想聯合,也有些孤掌難鳴。

比如說孟九成想支援國安用守安丘,想增援臨朐的李全,人家還不領情,甚至懷疑他要奪其地,並其軍呢!

所以,孟九成只是派人送了書信,透露了自己的意思,進軍佔地卻把握著分寸。

興許只有他們敗了時候,才會低下頭,接受自己的好意吧?孟九成雖然無奈,可也沒辦法。

只不過,事情好壞相伴,總有令人高興和令人不快的。而今天,孟九成得到訊息,卻是暢快地笑了起來。

………….

即墨,秦代置縣,隋朝建城。雖然地方不大,但安置萬餘人馬還是綽綽有餘。

楊妙真吃過早飯,信步走向軍師王敏的住所。

萊州被破,人馬散亂,各自突圍。楊妙真仗著武藝高強,弓馬純熟,帶領一部人馬殺出重圍,卻與乃兄失散。

楊妙真突圍後,陸續與閻通、孫武正等部會合,暫在岠嵎山安營。隨後,其母舅劉全、侄子楊友又各收攏殘兵,前來會合,部隊逐漸擴大至一萬多人。

但岠嵎山狹小,周邊地區飽受戰亂,物資匱乏,難以養軍立足。而楊友作為楊安兒的義子,又想繼承父業,承襲九大王的稱號。因其年輕,又不太懂軍事,平常更沒有什麼戰功,眾將不服,鬧得差點分裂。

多虧劉全,身為長輩,在軍中也有些影響。與眾人商議之後,推舉楊妙真為首領,尊稱其為“姑姑”。

成為軍中首領,也意味著肩上的責任,楊妙真接受軍師王敏的建議,率軍向莒、密州轉移,想與紅襖軍元帥方郭三會合。

幾經周折,楊妙真所率人馬進入密州,在華山鎮與紅巾軍前哨人馬相遇。

儘管孟九成折騰得挺來勁兒,可那時的交通和通訊實在是不敢恭維,逃難的民眾又都是向南而去,他的名聲倒還真不為楊妙真所知曉。

但既是同屬義軍,楊妙真所率人馬經過長途轉戰跋涉,也是困頓不堪。本著先禮後兵的原則,楊妙真也沒輕易動武,請人通報孟九成,便暫時在華山鎮外紮營安歇。

只不過,孟九成的反應和慷慨倒是令楊妙真等吃驚不小。華山鎮讓了,即墨縣城讓了,除了不準劫掠擾民的口頭約定外,這支殘破的紅襖軍便是如此輕鬆地獲得了安身之地。(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我真是大昏君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半島:最終還是要愛你畫風清奇[快穿]至尊蠱醫我在異界提取萬物我在萬界當反派陰山詭棺你這魔卡認真的嗎被各路明星圈養的日子妖生不周山異界之無上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