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南宋:開局贏秦檜百兩金->章節

第一零四章 你爹被撤職了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万俟卨,你指的是御史万俟卨嗎?”

“是啊,就是他。”

“不就是個御史嗎,有什麼好怕的?”

“你別看御史只是個七品官,可万俟卨是秦檜的人啊。”

“那可不妙了……”

万俟(mò qí)姓 ,複姓,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姓氏,源出敕勒族的一個分支氏族。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409位。

北魏獻皇帝拓跋鄰繼位後,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自攝領之。其三弟公族,號為万俟氏,成為敕勒族部落,居住於西北地區與山西地區一帶,支援鮮卑族拓跋部建立代國政權。

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後,進入中原(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逐漸漢化,遂以部落名為姓氏,逐漸形成万俟姓,並在山東形成万俟氏聚集地,以蘭陵郡、開封府為郡望。

政和二年(1112年),万俟卨(Mò qí xiè)考中舉人,成為太學上舍生員。後歷任相州、潁昌府教授,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尚書比部員外郎。

紹興元年(1131年),盜匪曹成在荊湖一帶作亂,大肆搶掠。當時万俟卨避亂於沅、湘一帶,執掌湖南軍務的程昌寓讓万俟卨暫時主持沅州事務,及至曹匪攻至沅州城下,万俟卨召集城中有錢有勢的人,把年輕力壯的人組織起來守護城池,曹成久攻不下,因糧草短缺退走。

因為護城有功,万俟卨被任命為湖北轉運判官,又改任為提點湖北刑獄。

後來,岳飛擔任荊湖宣撫使,奉旨出兵沅、湘一帶,見到了已升任提點湖北刑獄(警察廳長)的万俟卨。

万俟卨任提點湖北刑獄,而岳飛當時的官職是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所以万俟卨算是岳飛的部下。

万俟卨向岳飛面陳“足兵”、“足財”、“樹威”、“樹人”四條所謂的大計,要岳飛利用手中大權,搜刮財富,擴充實力,成為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軍閥,結果被岳飛臭罵一頓。

而岳飛也從此知道他人品很壞,就看不起他,万俟卨也感覺到岳飛對自己不尊,從此對岳飛心存不滿,結下了芥蒂。

但是要想打壓岳飛,万俟卨自身實力不夠,於是他攀上了秦檜。

當時秦檜謀奪眾大將兵權,万俟卨極力幫助他,說眾大將出身行伍,知道謀利不講道義,怕死不怕法,高官要職,子女玉帛,已達到他們私慾的頂點,何不讓他們知道逗留軍期者罰,戰敗者誅,不聽命令者斬,使他們有所懼怕。

後來万俟卨朝見宋高宗趙構時,被調任湖南轉運判官,辭別趙構出都時,他秉承秦檜的意志,在朝中誣陷岳飛。趙構見他口才非凡,於是留他擔任監察御史,擢升為右正言。

万俟卨在朝堂上與秦檜沆瀣一氣,要不是出了李寺這檔子事,以後他還要繼續汙衊岳飛,“莫須有”這個罪名就是他發明的,害死岳飛後他會升官到副宰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現在,万俟卨的官運打止了,賦閒在家,而且萬貫家財也充了公,他兒子卻還在狐假虎威。

万俟甘見李寺沒有下跪的意思,又見圍觀的人多,不自覺的囂張起來,指著李寺的鼻子罵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和本公子作對,你信不信我讓父親在朝堂上告你一狀?”

李寺哈哈大笑道:“万俟小兒,你當朝堂是你家開的,你想告狀就告狀?”

“我爹是御史!”

“你放屁,你爹已經被革職啦,怎麼你不知道嗎?”

李寺終於決定不再給万俟甘面子了,說到底這是万俟甘自取其辱。

“你……你胡說!”

万俟甘有些害怕了,万俟卨被削掉官職的事情,知道的人還很少,李寺卻瞭解的清清楚楚,万俟甘懷疑李寺的背景不簡單。

而李寺的話語一出,周圍的吃瓜群眾沸騰了。

“万俟卨被撤職了?怎麼沒聽說啊?”

“是啊,這可是大新聞。”

住在臨安城的人,對朝廷的訊息都挺關心的,平時坐在一起喝茶飲酒,就喜歡討論一些國事天下事,所以對政治特別敏感。

万俟卨被撤職,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

馬上就有人猜測起李寺這個訊息的真實程度。

“誒,我聽說,上次朝廷出臺的財產申報制度,就是在秦檜坐牢之後頒佈的。”

“是啊,據說秦檜本人被抄家抄了幾十套豪宅呢。”

“這麼說來,秦檜本人都是這個下場,那依附他的万俟卨被撤職也不奇怪了。”

“我估計不會是撤職這麼簡單吧?”

“最多就是撤職了,秦檜進去坐一圈牢,不也沒事嗎?就降了半級。”

“哎,秦檜還在位,這万俟卨以後肯定還有翻身的時候。”

宋朝的官職,官位和職位是分開的。

這就像後世的官職,有一個職級,還有一個職位,比如七品縣令。

宋朝的官員組成複雜,分別由差遣、本官階、散官階、勳官、爵位,貼職等組成。

官稱與實際職務漸脫離,員外郎、尚書、僕射等,非有特殊詔令不擔任與其官稱相應職務。

官名用於表示官位、俸祿高低,故又稱寄祿官。

唐末、五代以來,因事而設,事後即撤,稱使職差遣。至宋使職差遣固定為職事官系統,即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簡稱職。

職又分館職和貼職。

館職指官員在三館秘閣中所任職務。他官兼館職,稱貼職。貼職或稱職名,一般為文官榮譽頭銜。

元豐改制後,原寄祿官恢復職事。使名實相符,差遣取消,另高階官表示官位、俸祿。文官帶貼職制度,中經廢復,延續至宋亡。

所以宋朝的官職聽起來相當複雜,一個人做了官,至少有官階(品級)、官職(職務)、差遣(承擔任務)三個官名,再加上各種虛銜,官名一長串,確實很難讓人看懂。

宋神宗元豐三年到五年之間,進行了官制改革,使宋代官制進入了新時代。這就是歷史上我們稱為-元豐改制。

改制後的最大特點:“官”與“職事”不再分離,文臣專門定了“寄祿官”來代替前期的“官”。這是元豐改制後一直承襲的最大特點。

改之前,宋代官職授任分三類:官、職、差遣。官,僅是俸祿、等級的標誌;職,是對文學之士的職稱;差遣,是治理朝廷內外各事的實職。

一般官吏大多都有這三個頭銜,例如真宗朝寇準曾為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判吏部東銓。郎中是官,直學士是職,判吏部東銓是差遣,才是實際職務。

“官”就是把以前的職位變成了虛銜,也就是級別。即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官司之正官,如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尚書、侍郎、寺卿等。元豐改制後,什麼尚書、僕射、郎中、舍人,都只是個級別,尚書也就是三品官的意思。

“職”相對來說簡單些,可以粗淺地理解為一些文官的“虛銜”,用來增加一點資歷和俸祿。既殿學士、諸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三館秘閣官等,用作內外差遣所帶榮銜。

“差遣”就是實際擔任的職務,常常帶有“判”、“知”、“勾當”、“管勾”、“權”、“直”、“提舉”、“提轄”、“籤書”、“監”等限定詞,差遣也就是實際上從事的工作。

差遣本身無品級,需要用你的官階定級別,所以,宋代的各州一把手,一般都在前面綴上一個“知”字,如知州,知府。

相關推薦:我能穿越武俠仙俠遊戲非常女上司遊戲競技時代觀山秘聞錄文娛:這個天后很想戀愛老天逼我當英雄我的超級懸賞金系統極品球王最強球王球球大作戰之球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