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南明洶湧->章節

第十四章 勒索朝鮮3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李棩看了看西人黨眾人,猶豫著說道:“我國以君臣之禮待大明,我心中實無怨言。只不過,那濟州……”

領議政洪命夏卻說:“殿下,區區濟州何足掛齒?濟州昔日為耽羅國,本來就非我之土地。更何況,濟州島孤懸海外,土地貧瘠,潮溼多雨,物產貧乏,人煙稀少,要它何用?”

右議政洪重普一副規勸的樣子,說道:“殿——下,我能以一國侍大明,何須可惜區區一個小島?大明復興就在眼前。我早聽說大明元首海國公佔據了南京。此時便如同當年洪武皇帝佔據應天一般無二。無需多少時日,滿清必然如蒙元一樣敗亡。”

眾人聽了全都頻頻點頭,宋時烈稱讚說道:“右議政見識讓人佩服。”轉而又對李棩說道,“殿下,濟州一島貧瘠,若是能平息大明怒火則也是物有所值啊!”

李棩聽了尋思半晌微微點頭稱是。

洪重普見李棩好像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便神秘兮兮地看了看眾人,眾人見他一副賊頭賊腦的模樣全都不悅,宋時烈剛剛誇獎過洪重普,看到他獐頭鼠目不覺十分後悔。然而,洪重普向眾人行了一禮,然後再向李棩行了一禮。

李棩奇怪地問道:“右議政這是為何?”

“殿下需得贖罪,方才能說。”

宋時烈十分不悅地說道:“忠君我之本分,何須贖罪?殿下面前敢言直諫方是良臣,何苦患得患失?”

洪重普給宋時烈行了一禮,然後對著李棩說道:“殿下,此話本不該講,但是宋大儒也說了應當敢言直諫,那我便說了。

當年我朝太祖可正是在蒙元將亡之時順應天命,登基為王的啊……”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凜。

洪重普的話其實是很大的忌諱。朝鮮王朝的太祖,諡號康獻大王的李成桂本是王氏高麗的一名將領。雖然此前已經奪取了高麗王朝的大權,甚至把恭讓王王瑤流放到江華島。但是,在朝鮮想要篡位是非常困難的。

在古代的東方,只有中國皇帝是合法的。日本的所謂“天皇”是“僭號稱帝”,是不合法的,跳樑小醜而已。

中國的皇帝受命於天,這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就已經為世人所承認。受命於天,所以君權才是合理合法的,才是順天應人的,君權是天的意志的顯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正是因為如此,想要稱帝反而簡單了,只要一紙禪讓詔書,受禪的人就可以登基為帝。

同樣的道理在西歐也有所體現。天主教教皇被認為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是活著的耶穌,具有人子的一切權力。所以,教皇加冕國王,使其成為受膏者,等於是耶穌親自加冕。這麼一來,國王和皇帝的統治就具有合法性了,因為君權來自於耶穌這個所謂宇宙唯一真神,是神授的,難道還不合法?

而朝鮮不過是一個郡國,作為郡王的朝鮮大王在爵位上尚且遠遠不如中國的一個親王更顯貴,那就更不要說天命所歸的皇帝了,他根本比不了。

雖然朝鮮大王控制的地盤著實不小,百姓著實不少,但是他沒有受命於天的能力。不可能和天直接溝通,橫亙在中間的是皇權。皇帝是王的王,朝鮮大王直接歸皇帝領導,不可能越過皇帝通天,這是僭越。所以說朝鮮大王的合法權力來自於皇帝的冊封。不僅如此,北方可汗,南方酋長,西南教主也需要皇帝冊封,這就是中國皇帝的天威。

而日本天皇只能在琉球國王身上找安慰,只能在皇帝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摸摸領導一個王。此前日本天皇還曾經領導過百濟國王,但是被大唐高宗皇帝打落神壇,那以後在皇帝面前日本天皇只敢稱國王。直到明朝後期,他終於領導了琉球國王,這他終於敢於叫自己為皇。雖然挫了點,可也有些道理。不過這是地地道道的僭越。

甲午戰爭後,朝鮮淪為日本保護國。沙俄想分點朝鮮利益就支援朝鮮國王稱帝,這也是為了擺脫“皇權”影響。可見皇權是多麼重要和威嚴,後世的人經過革命所以很難理解。

皇帝受命於天,再冊封親王、郡王,王爵也就來自於天,也就合法了。

所以朝鮮大王根本不可能透過禪讓的方式篡位。

李成桂的兒子李芳遠刺殺了效忠高麗王朝的鄭夢周為李成桂登基稱王剷除了最後障礙後,李成桂便成了大王。

但是朝鮮王朝的合法性仍然不足,他仍然屬於“篡逆”,因為高麗國王得到過皇帝的冊封,雖然是蒙元皇帝,但那也是皇帝。而李成桂是自封的大王,這根本不具有合法性。所以李成桂登基還不行,他必須得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中國皇帝的冊封。

相比於蒙元帝國這個行將就木的帝國,大明王朝如日東昇,而且是漢人王朝,合法性顯而易見。因為再也沒有比驅逐胡虜的朱明王朝得國更正的了。如果能夠得到朱明的冊封,那麼自然就把得到蒙元冊封的高麗比下去了。

李成桂忙不迭地貼上明太祖,還請求賜國號。洪武皇爺圈定朝鮮一名,意思為朝陽鮮明的意思,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讀成了朝鮮。

皇帝冊封後,朝鮮王朝的合法性才得以最終確立,李成桂才最終得以坐穩寶座。

如今,朝鮮重臣洪重普此時說出這樣的話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如同蒙元覆滅時李成桂侍奉明朝一樣,在清朝覆滅之前,朝鮮國內有勢力搶先向元首海國公效忠,由於天高海遠,元首不瞭解情況,更是處於聯合朝鮮對付滿清的考慮,興許就冊封了那個人。朝鮮政局動盪,李棩也不敢保證他的宗族內部沒有人動這個心思。到時候就算沒辦法推翻他,但是帶來的影響和分裂也足夠讓朝鮮喝一壺的,甚至動搖朝鮮統治根基也是可能的。

況且現在朝鮮大王是滿清冊封的,就如同蒙元冊封的高麗國王一樣,都是胡虜冊封,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得到大明的冊封對朝鮮的李棩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天啟三年時候朝鮮暴發的“仁祖反正”就是因為明朝的不承認,使朝鮮大王李倧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後來明朝出於“聯鮮制奴”的考慮,天啟皇帝冊封了李倧,但是仍然認為其為“篡逆”,這個事情一直到清朝中期才得以解決。可見,受命於天的皇帝的意見對於只有郡王爵位的朝鮮大王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聽了洪重普的話,李棩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是平庸,不是傻。孰重孰輕還是分得清楚的。於是朝鮮派此時西人黨一眾官員,包括右議政鄭維城、洪重普,左議政宋時烈、李慶億,領議政洪命夏、許積,延陽府院君李寺白、完南府院君李原淵、原平府院君元鬥杓等一干朝臣便一同前去與曹海濤“議和”,請求重歸大明,以君臣之禮侍大明。

朝鮮王朝來談判的陣仗著實把曹海濤和馬進寶嚇了一跳。

馬進寶說道:“某真是想不到,元首威名遠播,朝鮮竟然不戰而降。”

曹海濤說道:“一個是因為元首威名遠播,另一個是因為大明三百年積威日久所致。這一次來的正是李朝的重臣,我看我們需要謹慎行事。”

馬進寶說道:“對,自然應該如此。”

韓代虎說道:“依小的看,應該狠狠敲朝鮮一筆,讓他傷筋動骨才好。”

“對!”熊柏通和曹三、曹四也附和。

曹海濤白了眾人一眼說道:“你們懂個屁。當年,元首給我作教師爺的時候,你們這幫傢伙還不知道在哪呢。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你們懂不懂?你們以為朝鮮是南洋的富戶嗎?說敲一筆就敲一筆。朝鮮大王可是有軍隊的,你搞人家搞得狠了,這群棒子一旦跑到滿清那邊去怎麼辦?

況且朝鮮雖然軟,可是捏不好弄一身騷。我們現在沒辦法一口吞下朝鮮,得讓棒子再軟一些!”

“這群棒子本來就在滿清那邊,朝鮮不是大清的附庸國嗎?大清的使者來朝鮮,大王得出五百裡迎接,還得跪著。敲他怎麼了?敲得越多不是越軟?”曹三說道。

“你懂個屁!”曹海濤說道,“朝鮮和咱們一樣,都是不梳辮子的。自己說自己是這個……這個……中華衣冠,跟滿清根本就不是一條心。元首說了,鬥爭就是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然後團結朋友幹掉敵人,就是這樣。現在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就是狠狠勒索,那怎麼行?”

“沒錯,曹將軍所言甚是。”韓代虎思考了一番說道,“這個朝鮮其實還是有一些良心的,不全是滿清走狗的模樣。現在的朝鮮大王叫李棩,他爹就是朝鮮的孝宗。朝鮮孝宗痛心於明朝的滅亡,竟然積極組織軍隊打算北伐,‘反清復明’。為了北伐,孝宗首先採取措施,擴軍備戰。駐漢城的都城御營廳軍由七千人增加到兩萬一千人。禁軍由六百人增加到一千人,全部改編為騎兵。御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還計劃將守衛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一萬名,御營廳軍增加兩萬名。但是由於朝鮮沒錢,未能實現這一點。雖然訓練都監軍和御林廳沒有能夠如願增加,但是其他的方面還是實現了的。”

“啊?”曹三說道,“這麼說,其實朝鮮還是有一些實力的。”

“廢話!”曹海濤說道,“所以我說不能漫天要價。你想想,這麼多人,如果和咱們一起打滿清會怎麼樣?咱們只不過是得了一場小勝。依靠大明的威嚴,萬曆皇爺的福氣,咱們才能和朝鮮談判,萬萬不可逼得太緊。想要拿下朝鮮還需要元首的大智慧,我們獲得一些利益也就是了。況且,這一次北上是去抄滿清老窩的,不是抄朝鮮老窩。咱們得些東西,趕快北上才是正事。”

眾將聽了紛紛點頭稱是。

—————————

註釋:文中高麗是王氏高麗,一個三韓人建立的國家。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回事。高句麗和百濟都是扶余人建立的國家,都在朝鮮半島有領土,後來都被唐朝滅了,滅亡後他倆再也沒有復國。

雖然高句麗滅亡後天天喊著復國,但是當大祚榮重新獲得原來高句麗地區統治權的時候建立的確是渤海國,接受唐朝冊封,這是一個以粟末靺鞨人為主體的國家,他也不是高句麗,更和朝韓沒關係。

高句麗國號是句麗,由於國王姓高所以世人稱呼其為高句麗。高句麗從來不叫自己高句麗。就如同蜀漢向來叫自己為漢不叫自己為蜀漢一樣。

有人說高句麗是中國的,朝韓說是他們的。其實,在我看來,誰的都不是。高句麗奴隸制王朝本身的文化和我迥異,是另一種文化,當大唐滅亡高句麗後中華文化方才統一了東方文化圈。不然,再有一種文化來競爭,必然死傷無數。大家看基督教和***教的千年恩怨就知道了。朝韓日本也都是中華文化,被我們的文化給統合了。所以,朝韓別說血統上和高句麗沒啥關係,就是文化上也完全不同,他怎麼會是高句麗?

我覺得高句麗應該說不是中國的也不是朝韓的。他就是古代出現的一個國家,後來滅亡了,人跑得到處都是。僅此而已。

高句麗在史書中有時候寫成高麗。後來出身新羅的王建殺了弓裔而建國,沒有國名,於是就想到了高麗,畢竟高麗曾經也牛過。國君姓王,這個王朝自然該叫王高麗,就如同李唐、趙宋、朱明一樣,它顯然不是高句麗。

相關推薦:鬥破蒼穹之加列奧鬥破蒼穹之最穿越系統涅盤重生之南明離火魔牌明月南明之召喚系統回到南明當王爺問道仙武世界穿入仙武全球塔防之黑暗降臨奧特:被迫成為黑暗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