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陌上行->章節

第十二章(51)新舊交替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田岫與陳璞話的時候,商成也在同別人談話。

離開臨淵閣之後,他並沒有回自己在在內城崇一坊的縣伯府。他下午已經收到朝廷即將處分他的警告,雖然正式的處分結果還沒出來,也沒有有司的正式行文交到他手上,但因循慣例,在正式的處分下來之前,他是不能到處亂走動的,只能呆在家裡靜待結果一一此即“禁行止”,俗稱“禁足”。因此他現在不能肯定回縣伯府;進去容易,再想出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畢竟他的上柱國勳銜是擺在那裡的,哪怕朝中大員們對處分他的事已經達成共識,同時做出這個決定的宰相們與他這個接受處分的人也彼此有了一定的默契,但處分一個上柱國終究不是一樁能夠草率的事情,宰相公廨必須對這個事件有可能帶來的影響預先做出判斷與應備。舔了很長時間傷口的北進派,會不會藉此機會發難?聽燕山衛勾連草原部族,士子們會不會詰問究竟?要是燕山衛軍替商成鳴不平,將士們鼓譟起來,又當如何安撫?還有,處分一位上柱國,至少要有宰相公廨、吏部以及兵部參與,不定刑部和大理寺也要被牽連進來。這麼多大衙門聚在一起,人多嘴雜,即便議題很明確,但互相推諉扯皮是一定的。誰都清楚這個處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了防止商某人事後打擊報復,要是可以撇清的話,還是撇清的比較好;最少也需要做出一付不得已而為之的架勢,以便今後見面時好話。再,如今吏部尚書韓儀,在戶部尚書王信與禮部左侍郎吳逖的公開支援下,已經擺明車馬要與張樸爭奪左相位置。與韓儀比較,張樸是右相國,離左相的位置不過半步,又有現任左相國湯行的一力舉薦,天生就有極大的優勢。奈何張樸上任以來的政績乏善可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個黑水城大捷。可黑水大捷是商燕山一手籌謀策劃的,偏偏張樸又和商燕山相互看著不順眼,所以他肯定不會把黑水大捷的金箔貼到自己臉上。因此,在這場相位的爭奪之中,張樸的優勢並不明顯。一些六部官員甚至在私下裡以為,事實上張樸是處於劣勢的。只憑年初的一通《對核土地田畝告事》,大張旗鼓地清查詭田隱戶,張樸便與不知道多少官員士紳結下仇怨。如今的官員和士紳,還有幾個孤家寡人?誰能沒幾個親朋、故舊、同窗、同鄉、同年……算一算,這一下張樸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可是仇人遍天下!要不是他有老相國湯行的公開支援,同時他的態度很堅決手段也很強硬,估計早就被人從宰相公廨裡攆走了。所以這次處分商燕山,事情看起來簡單明瞭,可誰能斷言其中沒有別的奧妙?萬一張樸暗地裡已經與商燕山和好了呢?萬一韓儀與商燕山取得默契呢?萬一……總之,本來就是多事之秋,又碰上這錯綜複雜的事件,在局面不明朗的情況下,明哲保身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不存著坐山觀虎鬥的心思,也必須透過互相推諉扯皮的過程來表明一個鮮明的態度:那什麼,一一請便……

當然,商成並不清楚皇城裡種種錯綜複雜的局勢變化。自打七月下旬到兵部參加操典會議之後,他就再沒有進過城,一天到晚都呆在莊子裡。他也不關心左相國右相國的事。在他看來,誰來做左相國都無所謂。管他是誰哩,總不能比張樸還要差勁吧?

不得不,在他認識的這些宰相副相里,他意見最大的就是張樸。

從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開始,他和張樸就有矛盾。他一門心思地想要捏死突竭茨人,張樸卻總惦記著教訓南詔國,兩個人的主張是徹底的南轅北轍,幾乎沒有協調的餘地。這還不算什麼。最教商成氣憤的是,張樸做事不地道!自己在燕山忙著打突竭茨人,張樸卻在京城裡一個絆子接著一個絆子地出暗招戳黑手,郭表出征草原還生命不明哩,這邊就開始惦記著分贓摘桃子了。先是明升暗降就把自己弄到京城來賦閒,隨後就把諸序派去提督燕山,再調孫仲山去嘉州,差郭表去隴西,看似是燕山系一夜之間坐大,實際上呢?左不過是分化瓦解之術罷了。張樸他們想要的,不過是要趁著燕山系還沒真正起來的時候,先把幾個核心的人物分頭調開,留下來的人少了主心骨,自然就樹倒猢猻散了……

但這還不是張樸最可恨的地方。

張樸之所以令人覺得可恨,就是他鼓譟著發起的南征,就是他支使著蕭堅去征伐南詔!

商成當初回京的時候,已然有了打算,真要是到了非打南詔不可的地步,在保留個人意見的前提下,他也肯定會服從朝廷的排程和指揮。不管怎麼,哪怕他對張樸這個人再有意見和看法,他也不會違背朝廷的號令。他吃的是大趙的糧當的是大趙的兵,自然要服從大趙的號令!朝廷教他去踹平南詔,牢騷話他肯定是要嘟囔幾句的;但發牢騷的同時,他也會毫不遲疑地打起揹包踏上去嘉州的路途。可是,當他來到京城,在京城裡等待他的又是什麼?是的,張樸確實是想讓他參加南征;而且當面和他這話都不止一次兩次。但是,張樸代表宰相公廨找他談話的目的,不是希望他主持南征,而是想使他作為蕭堅的副手參與西南戰事的籌劃和指揮……

句實話,頭一回聽張樸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他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教他輔佐蕭堅征伐南詔?難道東元十九年北征草原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天無二日軍無二帥的道理,難道張樸和一眾宰相副相們都不知道?那一仗敗得那麼慘,輸得那麼狠,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蕭堅與楊度在軍事上的意見相左。楊度主張速戰速決,蕭堅希望穩步推進,兩個人誰都服不了誰,結果該快的時候不快以至錯失戰機,該慢的時候不慢導致戰線彼此不能銜接,終於釀出大禍。殷鑑不遠,怎麼張樸轉眼就犯下同樣的錯誤呢?況且,他自打領兵以來,幾乎都是獨自指揮作戰,仗怎麼打什麼時候打還有需要打到什麼程度,所有這些事情都是他一個人了算,從來沒和別人做過配合。能不能跟別人搭夥,他自己心裡都沒底,張樸怎麼就會覺得,他能夠和蕭堅在一道馬槽裡攪食呢?未必張樸覺得,因為蕭堅提拔了他一把,他就肯定會聽蕭堅的話?這怎麼可能。蕭堅確實是對他有著知遇之情提拔之恩,對於這份恩情,他心裡一直都很感激。同時,作為軍中後進,他也一直很尊敬老將軍。但不管是感激還是尊敬,這都是私誼;私誼怎麼可以跟軍國大事相提並論?所以,即便他去了嘉州輔佐蕭堅,也不可能做一尊笑口彌勒。憑他對自己的瞭解,估計很快就會同蕭堅發生爭吵,然後勢同水火,鬧到不可開交的時候,就只能由朝廷出面來化解。而最後的結局不用細想也能知道,必定是他打起鋪蓋卷滾蛋。

這就是張樸可恨的地方。明明就不懂軍事,還喜歡跳出來指手畫腳地瞎指揮!你,這傢伙真是找不出事情可做,就不能抱本《大禹謨》來做考證?

張樸還有個可恨的地方,也與南征有關。蕭堅本來是能夠在幾年內安安穩穩地退下去的,可張樸卻生生地把他推到了戰場上。倘若西南戰事一旦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變化,蕭老將軍的一世威名就算是真正地完了。商成很懷疑,假如真有這麼一天的話,老將軍或許……唉,但願不會吧。

但商成真的是很擔心西南的戰事發展。

除了對戰事的擔憂,也有對蕭堅的擔憂,同時還有對其他事情的憂慮……

他平時沒什麼事,就喜歡瞎琢磨亂思考。在仔細研究戰史的時候,他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大趙立國之後,接連同四周大大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很多場戰爭。其中有勝仗也有敗仗,還有不勝不敗的糊塗仗,就不去仔細地贅述了。但是,在與突竭茨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衝突裡,大趙卻一直沒有取得過什麼足可誇耀的戰績。太宗和高宗時期接連的幾場大敗,不僅嚴重消耗了國力,還沉重打擊了朝野上下對戰爭的信心,從那之後,主動防御的戰略思想開始佔上風,穩固防守和有限反擊,逐漸成為大趙各支主力的主要作戰方式。隨著作戰思想的轉變,軍中將領的選拔標準也在同一時間緊跟著進行調整。等到穩固防守戰術的逐步完善,象開國大將王奢那種進攻型的將領就再也沒有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善於依託高大城牆進行防禦作戰的指揮員,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以蕭堅和嚴固為代表的這種既能攻也能守的穩健將領。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東元帝即位的前後。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大趙得到極大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鼎盛,發動對突竭茨的戰爭以求雪恥和報仇的呼聲自然而然地就成為朝野的一致願望,東元十九年的北征,就是發生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之下。但是,雖然大趙已經具備了發動一場大規模對外戰爭的國力,卻嚴重缺乏能夠排程指揮對外戰爭的骨幹將領,在物質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卻發現沒有能夠妥善發揮自身所有優勢的高階指揮員,於是只能在矮個裡面拔高個,匆忙推出了蕭堅和楊度;結果就不用了,雖然輸在意料之外,仔細地想一想,卻也是輸在情理之中。在這裡,就不能不提到楊度這個人。輔國公楊度,這是大趙現役的高級將領裡面非常罕見的進攻型將領,看他的戰例,無一不是其疾如風侵掠如火,他的用兵,也被人評價為“勢如泰山崩”。一群坐地虎裡裡面突然出現一條翻江龍,這個事情就很值得推敲和玩味了。商成覺得,楊度的發展和崛起,應該是大趙軍事戰略指導思想發生轉變的前兆,同時也是戰略思想大轉變的一次試探。可以,做出這次試探的那個人,或者那一群人,他們本身都未必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做什麼,但他們確實是發掘出了楊度這個大趙高級將領中的另類。這些人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順應著時代的前進步伐,逐步地調整著整個國家的戰略指導思想,同時也調整著將領的選拔標準。經過東元十九年的戰場檢驗,大趙朝廷已然意識到,那種穩健有餘進取不足的將領並不適合如今的國力需求,而那種純粹的進攻型將領同樣不能承擔重任,當前最需要的是既有戰略眼光又有戰術水準並且極具攻擊性的高階指揮員。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有不少,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就是他商燕山了。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從那麼多的中級將領之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不是他比別人做得更加出色,而是他恰好就在那個關鍵的受人關注的位置上,於是他就走進了朝廷的視野……

他做出這個判斷,還有個很確鑿的證據。以前軍官們的晉升,通常都是三年一考五年一升,大家都是循著慣例慢慢向上走的。但在過去的兩三年裡,一些有著對外作戰的經歷和經驗的軍官,就明顯比別人更容易升遷和晉職。特別是在燕山衛,這種情況更加明顯。他自己就不了;比如文沐,完全就是一年一大步,兩年時間不到就從正七品到了正五品上,離四品將軍銜只差那麼一;象邵川,以前象他這種不識字的軍官基本上沒有升上五品將軍的可能,哪怕立下再大的功勞,封爵都可以授到開國侯甚至是開國公,勳銜卻是死死地卡住品秩不放。這回邵川破了黑水城,不僅封爵開國侯,還邁上了五品的將軍銜,其中有酬功的意思,同時,大約也是朝廷釋放出的一個訊號:識字與否依舊是軍中升遷的一個重要考核標準,但是,假如有人立下了足夠的功勳,那麼升遷的標準也是可以隨之放寬的……

現在,一個問題出現了一一新舊交替!新的主動進攻的戰略指導思想,必然要代替舊的主動防御的戰略思想,而作為兩種思想各自的代表人物,蕭堅和他,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衝突。實際上,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很早就已經出現了;這一,不管他還是蕭堅,都必須承認!是蕭堅提拔了他,是蕭堅重用了他,但是從草原上撤退回來之後,蕭堅就再也沒有搭理過他,甚至在他第一回進京的時候,曾經專程去拜謁老將軍;但翼國公府卻沒有讓他進門。這或許是蕭堅施恩不圖報的緣故;但更有可能是因為兩個人各自所代表的軍事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上兩個人才根本就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毫無疑問,西南戰事,必然是蕭堅最後一次實地指揮軍事行動了,假如再出現閃失的話,對他個人而言固然是毀滅性的打擊,對主動防御的戰略思想而言呢,是不是可以是這種舊的軍事思想的最後絕唱?倘若舊的失利了,而戰爭還在繼續,那麼誰來接手指揮?答案不言而喻。這個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同樣也是無法更改的!這將是一場激烈的新舊衝突,同時也是一場殘酷的新舊衝突!它不見得會引發內部的激烈鬥爭,但必然會伴隨著大量的生命和鮮血一一在西南戰場上奮戰的那些大趙將士們的生命與鮮血……

他恨張樸,就是恨在這個地方。蕭堅本來是有機會安安穩穩地退下去的,結果西南戰事一起,現在就很有可能失去所有的榮譽和榮耀,身敗名裂地下去!而他,卻很有可能不得不踩著蕭堅蒼老的身軀,走到嘉州。這一,無論是對他來,又或者是對蕭堅來,都是無比的殘酷!

他坐在城外驛站的堂房裡,久久地不能平靜下來。直到值勤的侍衛敲門稟告,上官銳派人送了幾樣東西來。

他在吃飯的時候,曾經名要了一幅常秀的草書字帖,走的時候匆忙,忘記帶上,眼下上官銳派人送了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字帖是事,侍衛收下便是。但上官銳送的另外一件物事,侍衛就沒辦法處置了。

上官銳送的另外一件禮物,是纖娘子。上官銳的神通實在是廣大,這都已經半夜了,居然還能從西苑內教坊裡拿到纖娘子的契約文書,連帶著勾銷樂籍的回執以及教坊知會地方開立戶籍的公文,還有纖娘子身邊兩個丫鬟的文契,統統都讓人一併交給商成。他甚至還替纖娘子準備了整整三掛馬車的各種物事,卻轉告商成,這都是纖娘子的隨身趁手物件。

商成隨手翻了一下纖娘子“隨身物件”的名冊,登時哭笑不得。纖娘子一個身在樂籍的教坊女子,居然有唐初書法家虞世南的行書真跡,這事出去有人肯相信?

商成不想讓纖娘子留下。但他也知道,假如他真讓纖娘子走人的話,上官銳會不會放過這女子先不題,估計這女子先要被驚嚇一番。算了,看在虞世南行書真跡的份上,就讓她留下吧。至少這女子話的聲音很好聽不是?

他很好奇的問了一個問題:“你嗓子很好呀,為什麼要在酒樓裡做事,不去唱大書或者唱書?唱歌的話,你大概早就攢齊自己的贖身錢了吧?”

“奴時候被人下了藥,壞了嗓子,唱不上高音。”纖娘子細細的聲音道。

商成一下就不出話來了……

相關推薦:成神之後加入了聊天群戰國魏武卒超次元聊天群諸天大佬帶我飛太古龍神訣陌上行從雄兵連開始行走諸天神級上門女婿重生之都市仙尊重生之都市仙重生都市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