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民國之鐵血榮耀->章節

第七十四章 詭異的局勢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英國現在很被動,這種被動不是因為他們不該全民皆兵的組織起來積極備戰,而是因為他們太積極了,而且相關行動的保密工作並沒有做好。其實英國人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做好靠近英吉利海峽一線的反登陸準備,而縱深地帶的那些準備工作也要做,但卻不用這麼急。等到德軍發起登陸作戰,再在德軍登陸方向上的橋樑、道路、機場、碼頭埋設炸藥也來得及。只要事前把相關的物資準備好,把橋樑、道路、機場、碼頭那些需要埋設炸藥摧毀的地方,設定好安放炸藥的位置就行,而不必急於把炸藥埋進去。

現在,這些埋好了炸藥的地方,反而成了英國人的負擔,要命的是,由於這些地方在德軍空軍轟炸時造成的殉爆,很多重要的交通設施,道路和橋樑被炸燬,反而限制了英國當局的物資、人員的輸送。原本,英國人做的這些準備是打算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現在情形倒了過來,變成了殺敵五百,自傷一千了。

很快,大多數的英國人都醒悟過來,他們發現了一個讓他們不願意接受,卻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的結果,那就是他們付出汗水、付出他們家裡所有能用的財產物資,花費無數精力做的那些反侵略的準備,如今卻成了侵略者的幫兇!用一個略微極端的詞,他們是在自掘墳墓!

這對英國民眾們的心理打擊是巨大的,試想一下,費盡心力的在為德國人挖掘的墳墓,突然間發現成了他們為自己挖掘的,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會讓人怎樣的沮喪!丘吉爾好不容易才鼓動起來的反抗情緒,在這一刻落入了冰點。此刻,唯一能讓丘吉爾感到安慰的,就是民眾們沒有喊出讓丘吉爾下臺的吼聲。大家都明白,這不僅僅是丘吉爾的錯,所以沒要求丘吉爾來背這個黑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議和的聲音再次響了起來,這一次,丘吉爾沒辦法壓制這種聲音了。但丘吉爾在政治面臨的處境並沒有改善,他還是不能由他提出議和,即便有人提出,作為戰時內閣的首相,他也必須要強硬的否決。可民心已不可用了,這讓丘吉爾只能把心思投到另一個折中的方案上去,那就是撤退!

撤退,同樣是一個艱鉅的任務,難度並不下於抵抗。撤向那裡的問題很好解決,最合適的地方莫過於大西洋對岸的加拿大了。撤到那裡的話,他們能夠更緊密的與美國聯成一體。而問題在於撤退的次序的確定上,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人撤過去,只要有那些熟練的產業工人,有足夠的農民,他們在加拿大很快就能再次恢復生產,積蓄力量。可這樣的選擇,英國的損失就太大了,恢復生產所需要的工廠、機器、原料等物質要是都由美國提供的話,很明顯,僅是要償還這筆鉅額的外債,就會讓英國政府和王室破產。

可是,要把在英國本土的這些工廠、裝置、資源都往加拿大運的話,這需要龐大的運力,同時也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要命的是,那些港口和碼頭,如今都毀壞殆盡,僅重建這些設施就不知道要費多少功夫,破壞容易建設難啊!更不要說要頂著德國空軍的轟炸來建設了。

其實,如果不是丘吉爾糾結於他個人的政治生命,英國可以選擇投降的。歐洲國家從歷史上,他們就很少去吞併那些原來就不屬於自己的國土。就像法國與德國議和,除了雙方有領土爭議的洛林地區,德國對法國並沒有領土要求。德國人佔領的法國北部,也僅僅是考慮到與英國的作戰需要。希特勒吞併奧地利、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和波蘭的部分土地,那是因為這些地方原本在歷史上就是普魯士的地盤,但希特勒對比利時、荷蘭、瑞典等他佔領的國家,並沒有提出領土要求。佔領這些地方,實行軍管的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王室和政府都逃到了英國,他們還在抵抗,並未投降。所以,希特勒對這些地方必須軍管,不能讓這些流亡的政府有回來繼續搗亂的機會。英國如果投降,他會需要承擔鉅額戰爭賠款,可總體損失,絕對不會有焦土抵抗更大,相比撤往加拿大的損失,也同樣會小很多。

歐洲國家的這種戰爭傳統,與東方國家是截然不同的。就像當年美國佔領日本,麥克阿瑟雖然當了不少年的日本太上皇,可當日本的民選政府成立,確定了一系列與英美國家相同價值觀的憲法和各項法律後,政權就交回了日本政府,雖然在日本,美國還有駐軍,可那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需要,他們在後來,並沒有干涉日本的政局。在阿富汗、伊拉克實際上也是同樣。他們更多關心的是,這些國家政府的價值觀能否與西方保持一致,對領土要求並不強烈。冷戰為什麼會結束?說白了,就是俄國與美國在意識形態上,價值觀上的趨同。當然,對抗依然存在,爭奪的目標已經轉向在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這種爭奪,在美國與法德為首的歐盟也存在,與他的盟友英國之間也是一樣。雖然美國在全球擁有數量巨大的海外軍事基地,但所有這些海外基地基本上都是租借的,美國的國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可現在英國的首相是丘吉爾,他現在才是英國實際上的領導者,只要他還擔任著首相的職位,向德國投降就不會在考慮之列,雖然投降能減少英國的損失,使他的民眾遠離戰火。在丘吉爾看來,只要最終能擊敗德國,英國現在的所有損失,都將會由德國來買單。而且,他將成為英國歷史上的偉人。要是他投降,那麼現在已經損失的,就永遠成了損失,而且在接下來還會繼續損失,同時,他個人也會名譽掃地,成為英國歷史上的恥辱。

做出了撤退的決定,丘吉爾首先要撤走的,就是英國的王室。他是英國的實際領導者沒錯,但王室在民眾中的巨大號召力,會讓他很輕易的失去他的實際領導者的地位。只要王室不面臨危險,那麼王室成員們就不會讓他下臺,因為他們還沒有打敗德國,損失還無法彌補。

當英國王室駐蹕加拿大的訊息公佈之後,整個反法西斯同盟一方處於劣勢的態勢一覽無餘。因為這個訊息標誌著英國已經對守衛英倫三島失去了信心。而在遠東和太平洋戰場,麥克阿瑟也已經先一步撤往了澳大利亞,太平洋上任由日本海軍在橫行。而澳大利亞還能守多久?失去了對太平洋的控制,美國本土已經無法為麥克阿瑟提供直接的有效支援,他現在的補給線,需要美國橫跨大西洋,然後走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然後再橫貫印度洋的遙遠航線來實現。

當然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由華夏來提供支援。因為現在在整個反法西斯同盟中,只有華夏在向前推進,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問題是,華夏會提供援助嗎?麥克阿瑟這個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並不被華夏認可,甚至華夏都不願意加入盟軍。

現在的整個世界格局變得有些詭異。只要德國佔領了英倫三島,那麼在歐亞大陸上,將形成華夏、德國、蘇俄、和日本四強爭鋒,在這四強中,第一梯隊的華夏與德國,相互間態度曖昧,第二梯隊的蘇俄與日本各自為戰。蘇俄眼下還沒有加入戰團,但傻子也能看出來,他與德國之間,必有一戰。而在非洲,則是義大利與英國間的爭奪,邊上還有華夏和德國的虎視眈眈。而美國和英國卻在北美洲鞭長莫及。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代價,橫跨大西洋為在非洲戰鬥的英軍提供支援,當然,還有美日間對太平洋控制權的爭奪。

很明顯,現在整個反法西斯同盟都想弄明白華夏的真實態度。由於地緣的關係,現在要華夏與德國之間產生直接的衝突很不現實,雙方在地緣上,並沒有交匯點。可華夏與日本之間,交匯點就太多了,無論華夏北方與朝鮮半島的接壤,還是在東南亞勢力範圍的重疊。而在非洲,與義大利互相爭奪的英國如果能得到華夏的支援,即便是德國加入進來,也能與義大利鬥個旗鼓相當。同樣,在不久可能爆發的德國與蘇俄的交鋒中,華夏的態度也同樣至關重要。可問題就在於,華夏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真實態度。雖然華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但卻拒絕加入盟軍序列,甚至至今也沒有向德、意、日任何一個同盟國國家宣戰,反倒是在法國人手裡搶奪了不少的利益。

就在英美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成員們紛紛指令駐華夏的大使們與華夏交涉,探聽華夏的真實意圖的時候,華夏與俄羅斯聯邦高調宣佈結成軍事戰略同盟。華夏的這個舉動,讓幾乎所有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因為華夏與俄羅斯聯邦之間的關係,誰不知道啊?俄羅斯聯邦政權就是華夏扶植起來的,還用的著這樣高調的宣佈結成戰略同盟關係嗎?華夏此舉,想向大家做出一個什麼樣的暗示呢?

幾天以後,一個更讓人一頭霧水的事情出現了,俄羅斯聯邦的外交部長古加諾夫斯基高調出訪德國,與德國外交部長利賓特洛甫舉行會談,只是雙方談了什麼,雙方都沒有宣佈。但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猜測,他們的這次會談會與蘇俄有關。

這顯然是一個不好的訊號,往好了想,那也是華夏要腳踏兩只船,華夏自己站在協約國陣營裡,而俄羅斯聯邦則作為華夏的代理人站到了同盟國一方,以後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那邊佔上風,華夏就會傾向那一方,左右不吃虧。往壞了想,那就是華夏眼下還站在協約國一方,可已經準備倒向同盟國了。雖然整個協約國陣營眼下在大形勢上處於劣勢呢?

他們想不到的是,俄羅斯聯邦外長古加諾夫斯基與德國外長利賓特洛甫之間的會談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古加諾夫斯基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德國的積極回應,甚至,德國方面對古加諾夫斯基的提議,反應很冷淡,因為德國不滿足古加諾夫斯基承諾的那點好處。

古加諾夫斯基向德國方面提出,俄羅斯聯邦可以與德國協同發起對蘇俄的進攻,在打垮蘇俄之後,俄羅斯聯邦要原來屬於俄國的領土,其它的,包括現在蘇俄佔據的半個波蘭以及羅馬尼亞部分地區的領土都交由德國處理,而且,北歐的挪威、芬蘭也可以劃歸德國的勢力範圍。

這個條件在德國看來,太便宜了。在德國人眼裡,這就相當於德國出兵幫助俄羅斯聯邦復國,而得到的利益,僅僅是有權支配那些邊角料的處理。這與德國付出的代價顯得極為不相稱。即便是古加諾夫斯基提出,德國在推進到原來的波蘭與俄國邊境,就可以停下腳步,其它的軍事行動全部由俄羅斯聯邦自己承擔,只需要德國對蘇俄做出一個高壓的態勢就行,但德國依然覺得這樣做有些得不償失。

事情的結症在於,這次會談華夏沒有參與。古加諾夫斯基與德國討價還價的最大籌碼就是如果德國與俄羅斯聯邦無法達成協議,那麼,在德國進攻蘇俄的時候,將會有大量的援助物資透過華夏和俄羅斯聯邦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源源不斷的向蘇俄輸送,幫助蘇俄抵抗德國的進攻,這是華夏與俄羅斯聯邦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在華夏與俄羅斯聯邦的同盟協議中,華夏承諾了幫助俄羅斯聯邦復國。可這個態度是古加諾夫斯基的轉述,而不是華夏政府高層的明確表態。德國自然不會太當回事,或許這是俄羅斯聯邦的一種訛詐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生後我在三界公然開掛小僧開掛了重生後大佬拿了開掛劇本無限制開掛民國之謎圖武探民國佳媛活在民國紅魔最強腰王九陽至尊英雄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