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民國之鐵血榮耀->章節

第六十五章 善拉仇恨的英國人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卡爾爵士和詹森有了他們的猜測,但眼下並沒有任何的證據,華夏也沒有任何的徵兆和跡象要在中東做什麼大動作。所有的一切都還僅僅是他們兩個人的一種判斷,在各自向他們的國內報告時,在措辭上,也只能把這些猜測性質的結論,當作諸多的可能性中的一種。當然,他們會強調現在的華夏,在這場世界性的大戰中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和對整個戰局可能產生的影響。

詹森大使的報告很快就送到了羅斯福總統的手中,羅斯福看了報告之後,他對詹森的分析持一種認可的態度。現在的華夏確實不在是以前那個清國的政府可以比較的了,他相信,面對此刻的華夏,他們再要象當初那樣組織一支聯軍,以數萬人的兵力就能在華夏大陸上橫行的日子再也沒有了。無論陸軍、海軍還是新興的空軍,華夏在以往和日本、蘇俄、英國的衝突中,都顯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特別是新興的空軍,即便是美國空軍,也在從華夏引進新機型和各種飛機技術。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華夏在空軍這一方面,比美國陸航和海航更有優勢。

如此一來,詹森的報告所提及的一些內容就更加引起了羅斯福的重視。華夏真的把目標對準了中東麼?詹森在他的分析中,把華夏覬覦中東的原因歸結為華夏需要中東的油氣資源。確實,不論軍用還是民用,汽油資源都應該對華夏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華夏是個貧油國,他不象美國。美國除開他自身就有許多大油田之外,與他們相鄰的加南大和墨西哥,已經探明的油氣儲量也十分巨大,一點也不比中東遜色。事實上,在中東的油田被開發出來之前,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近代如果說撿漏發大財發的最大的,就是美國。沙俄帝國幾乎求著美國,以區區七百五十萬美元的代價,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結果不算在阿拉斯加發現的儲量豐富的有色金屬礦藏,僅僅是阿拉斯加蘊藏的油氣資源,沙俄帝國這筆生意就不知道虧到那裡去了。所以美國不缺油,但羅斯福能理解華夏對油氣資源的渴望。

在軍事角度,華夏陸軍的裝甲部隊,機械化部隊,海軍的艦船,空軍的飛機,都離不開燃料的供應。沒有燃料,所有的這些武器裝備都無法發揮它們的作用。民用的需求就更大了,汽車、拖拉機、輪船的動力需求,發電、採暖、道路交通、各種化工產品的生產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油氣資源。華夏在北方雖然也發現了一些油田,但顯然不能滿足華夏的需要。而中東半島上,有華夏急需的這一切。所以,羅斯福對這個分析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反而覺得應該就是這樣的。可中東半島,一直都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華夏想要獨霸那裡,顯然是不現實的。而且這樣做,也與美國的利益不符。美國一向重視的,就是開放的市場。從美國的利益來說,中東不能被華夏獨佔,同樣也不能被英國人獨佔,美國人也應該在其中得到自己應得的好處。

但英國怎麼可能答應呢?怎樣才能讓英國答應呢?這是個問題!

英國當然不會答應!丘吉爾看著秘書送來的卡爾爵士的報告,差點把手裡的雪茄在菸灰缸裡碾成碎末。對華夏,丘吉爾一向沒有任何好感,在他眼裡,華夏人就是貪婪、愚昧、尚未開化的野人!

對於英國皇家海軍在印度洋上曾經遭受的慘敗,丘吉爾認為那只是一次偶然。那時候的丘吉爾還賦閒在家,對議會和政府的決策無法施加什麼影響。但他卻多次在《泰晤士報》等報刊上發表抨擊文章,指責時任首相麥克唐納是個懦弱的膽小鬼,指責英國皇家海軍放棄了自己的榮譽,指責議會的議員們都是懦夫。

在丘吉爾看來,英國皇家海軍之所以會打敗仗,只是一次疏忽大意的結果,沒有提防到華夏岸基空軍的飛機的突然進攻。他認為,如果再來一次,英國皇家海軍一定會把華夏人揍的屁滾尿流。但是,執政的工黨政府卻嚇破了膽,以至於印度洋海戰成為了皇家海軍的恥辱。

對於卡爾爵士提到的華夏在中東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丘吉爾更是嗤之以鼻。有大英帝國的駐印度陸軍在,他不認為這會是一個威脅。倒是對卡爾爵士提到的,華夏派遣陸軍從土耳其越過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希臘和保加利亞方向上對德國進行威脅的提議十分感興趣。但他絕得,這是英國出讓東南亞的利益所做的交換的一部分,英國已經表示了自己足夠的誠意。如果華夏人還不滿意,那只是他們貪婪的本性的發作,遲早會後悔的。

卡爾爵士和詹森大使相對著坐在美國駐華夏大使館裡詹森辦公室的沙發上,詹森的秘書剛剛端進來兩杯熱氣騰騰的咖啡,隨著嫋嫋的霧氣,一股咖啡特有的甜香在辦公室裡盪漾開來。但兩個人此刻的嗅覺彷彿失靈了,這股香味並沒有引發兩個人品嚐這杯香濃的咖啡的慾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英美兩國政府分別給予的他們兩個人的指令,有很大的分歧。美國政府在戰時,支援華夏對中東油氣資源的全面開發,但前提是,華夏政府要承諾,在戰爭結束後,中東的油氣資源會對全世界開放,允許所有有興趣在中東投資的國家和個人,投資中東地區的油氣產業。當然,這個支援還有一個更大的前提,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都心照不宣,那就是華夏要加入協約國的陣營,這種支援才具備現實意義。而英國政府對中東不僅只字未提,相反還提出了一個補充條件,那就是英國承諾的交給華夏的東南亞利益中,不包含英國的海峽殖民地地區。也就是說,馬六甲海峽地區的新加坡、馬六甲、檳城等重要港口地區,英國依然不會放棄。至於只字未提的中東,不用說也知道,英國政府拒絕華夏在現有基礎上,再次在中東擴張勢力。

出現了這樣的分歧,在華夏的兩位大使顯然就無法步調一致的去和楊寰宇爭取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但分開來各自自行其事,想要達到目的,希望更是渺茫。

“卡爾爵士閣下,我覺得,在我們開展工作之前,有必要先促使我們的國務卿和貴國的外務大臣交換一下意見,在他們形成一個共識之後,我們再進行工作比較好。我們兩國的利益是一致的,目標也是相同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採取一致的步調,而不是現在這樣。請恕我直言,我認為貴國的內閣之中,貴國的部長大人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華夏對我們的重要性。”詹森緊皺著眉頭,躊躇再三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言辭中不乏抱怨的意味。

卡爾苦笑著,他也沒想到國內的指令會這麼快就下達。當他瞭解了美國政府給予詹森的指令後就知道,兩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相互經過磋商。

現在他們在華夏,已經不象他們早期的前任們那樣,幾個國家的大使們聚在一起,商定一個結果通知給華夏政府就能達到他們的目的了。而且,現在這些國家的大使們也無法再聚在一起。德國、日本現在是交戰國,俄羅斯聯邦眼下是華夏的小弟,蘇俄雖然與華夏的關係有了緩和,但顯然說話沒什麼作用。荷蘭如今是德國的佔領區,他們的流亡政府的意見沒人會重視。法國剛剛和德國停戰,他們的大使此刻恐怕正在為他個人的前途憂心。更何況,他們的交戰國中,日本雖然和華夏不對付,可日本目前絕對不敢在華夏面前呲牙,德國更是與華夏眉來眼去的打得火熱。數來數去,目前能和英國站在一起的國家,也只有美國了,但偏偏他們雙方的意見還不一致。

卡爾終於伸手端起他面前那杯已經涼了的咖啡,慢條斯理的餟了幾口,掩飾眼下的尷尬。冰冷的咖啡早已經沒有了熱的時候散發出來的那種甜香,入嘴滿是苦澀,卡爾這才想起,這杯咖啡裡,他既沒放糖也沒加奶,標準的一杯苦咖啡,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好吧,詹森閣下,我會向安東尼·艾登外相提出建議,請他和赫爾國務卿交換意見。”卡爾放下手裡的咖啡,站起身來,邊說邊向詹森伸出手告辭。

卡爾和詹森在為爭取華夏加入協約國而努力的時候,在法國的貢比涅,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政府也在導演一場復仇的戲碼。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正是在貢比涅附近一個森林邊上的火車上,法國元帥福熙代表協約國接見了投降的德國代表,並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在儀式結束後,法國在這裡樹立了一座紀念碑。在石質的紀念碑上,雕塑著一把利劍刺穿了一隻德國鷹。紀念碑上刻著一句話:公元1918年11月11日,自由的人民在此地擊敗了妄圖奴役他們的德意志帝國。在紀念碑的不遠處,是法國元帥福熙的雕像。

希特勒下令從博物館中,把當年舉行籤字儀式的那節火車車廂運了出來,停到了當年德國戰敗簽字的同一地點。希特勒坐在當年福熙元帥接見德國戰敗簽字代表時坐的同一把椅子上,接見了法國的停戰簽字代表。並在聽完停戰協議的序言後,站起身來,向法國的停戰簽字代表做了一個侮辱性的手勢,然後離開。這是當年的福熙元帥也是這麼做的,希特勒用一樣的儀式,相同的地點,相同的做法,把法國人曾經給予德國的羞辱,原樣奉還給了法國。

停戰協議的苛刻程度,也一如當年法國對待德國的翻版。協議承諾,一旦德國擊敗英國,德國無意繼續佔領法國的北部地區,會將法國的北部地區歸還給法國。法國本土被該協定一分為二,停戰分界線從日內瓦穿過圖爾到達法國與西班牙的邊境,分界線以北的部分由德國佔領,以使德國海軍能得到法國在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的所有港口,所有在法國接受政治庇護的人都要交給德國。在此期間,也就是德國佔領的期間,法國要向德國支付每天4億法郎的佔領費。在未交戰地區的法國軍隊必須解散,允許法國保留一支不超過十萬人的軍隊,法國海軍被允許只繳械而不投降。此外,之前被俘的法軍,將在德國擊敗英國之後再予以釋放。

當負責與德國談判的法國代表亨齊格爾將軍提出,希望德國放寬一些條件時。負責後續籤字儀式的德軍總參謀長凱特爾告訴他,法國只有答應和不答應兩個選擇。答應,那就是簽字,不答應,那德國軍隊就繼續進攻。無奈的亨齊格爾將軍只得在協議上簽字。而這個做法,亦是當年法國對待德國的翻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法國給予德國的,也是同樣的兩個選擇。

在籤字儀式結束後,希特勒下令把法國樹立的那座紀念碑和簽字車廂作為戰利品運回德國展覽,並把簽字地餘下的所有建築統統焚燬,只留下福熙元帥的雕像,孤零零的陪伴著這片焦土。這算是希特勒對法國最後的報復,他要羞辱那個曾經羞辱了德國的福熙元帥。面對這樣的羞辱,法國人心裡如何想,沒人去關心。但是希特勒卻因此更受德國民眾的擁戴,他在德國威望達到一個新的頂峰。隨著戰利品被運回德國展出,希特勒實現了他對德國民眾的承諾,雪洗了《凡爾賽條約》給予德國的恥辱和不公。

退出戰爭後的法國成為了一個名義上的中立國,但事實上,法國的內部卻產生了分裂。首先是駐紮在法屬殖民地的法軍不願意承認貢比涅協議這種屈辱,他們依然想與德國作戰。由於他們不在本土,眼下德國軍隊還沒有能力威脅到他們,所以,對這些駐紮在殖民地的法軍,德國也只能暫時視而不見。

英國人在這個時候,再次犯了他們的自大的毛病,一次突然襲擊,使得這些原本可以成為協約國軍事力量的法軍,與他們產生了對立。並且成功的把法國軍隊對於德國的仇恨,演變為法國軍隊對英國人的仇恨。(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重生後我在三界公然開掛小僧開掛了重生後大佬拿了開掛劇本無限制開掛民國之謎圖武探民國佳媛活在民國紅魔最強腰王九陽至尊英雄無聲